2017年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决定着数据统计质量的高低。数据统计是否具有准确性直接决定着单位、企业决策与管理是否科学、高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年统计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到你。
2017年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一、20xx年全市统计工作总结
(一)统计数据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1.各项统计调查质量进一步提高。组织完成农业、工业、投资、消费、能源等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常规统计调查,获取大量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为衡量全市经济总量、速度、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和普查年鉴发布;完成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工作;完成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专家调查;开展“黄金周”、“小长假”、第2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和第8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专题调查。
2.民生统计进一步加强。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收入监测工作的实施意见》;认真做好城乡居民收入调查,完成新一轮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和城镇住户调查大样本轮换工作,进一步加强抽样调查样本规范管理;认真开展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和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查等工作;积极做好妇女儿童两纲统计监测和月度劳动力调查;积极开展农民工现状、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等民生***调查。
3.服务业统计进一步加强。建立服务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统计监测制度,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分类标准和数据调查方法研究,积极开展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统计监测;积极为创建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提供统计支持。
4.部门统计进一步加强。建立市级部门综合数据资料交换制度,建立统计调查项目监督和检查制度,加强涉企统计报表清理;会同市编办、民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联合发文规范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和部门行政登记资料互换工作;会同市发改委、经委、财政局、人行成都分行等部门联合开展政府性资金投资项目监测试点。
5.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制定《全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对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0余个主要统计指标进行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制定《区(市)县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协调性评估办法》,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行业统计资料,按季开展数据协调性分析;建立规范、系统数据联审制度,完成全市和各区(市)县2005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数据的调整,实现市、县两级结构基本匹配,总量和速度基本衔接;建立投资统计数据质量分级负责制度和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亿元以上项目实地核实检查工作;规范人口统计方法;完成城乡划分清查;强化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建设。
(二)统计优质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1.服务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评价监测体系、综合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和重点镇统计监测体系,相关年度监测报告被市委办公厅《领导参阅》全文转发,综合城镇化水平被纳入我市“十二五”规划考核指标;建立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统计监测制度;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和季度分析制度;按月进行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完成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知晓率、重灾区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房地产政策影响、农村“四大基础工程”等***调查。统筹城乡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获国家统计局批复,统筹城乡统计工作接受新华社四川分社专访。
2.服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数字新媒体、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工业总部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和高端产业、产业高端投资项目统计监测制度,完成总部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监测制度、新开工项目统计入库准入制度;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统计监测试点;完成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和全市及区(市)县能源指标测算;积极为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提供统计服务。
3.服务“扩大开放年”活动和功能区建设。建立“扩大开放年”相应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成渝经济区和成都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资料的加工整理和比较分析;构建市级战略功能区统计监测制度,积极指导天府新城、金融总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功能区的`统计监测工作;联合眉山、资阳和阿坝统计部门共同制定共建园区统计方案。
4.“统计优质服务提高年”活动成效明显。围绕领导关心关注的问题和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先后完成《成都市城市科学发展分析报告》、《2009年成都市与副省级城市经济运行情况比较分析》等分析报告50余篇,领导批示26篇次,其中主要领导批示13篇次,《20xx年上半年区(市)县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被市委半年工作会全文印发;围绕纪念西部大开发10周年,完成《西部大开发十年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比较分析》、《西部大开发十年成都市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等分析材料;积极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重大课题研究;认真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核定和“十二五”规划相关指标预测分析工作。
(三)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深入推进
1.“一套表”和联网直报工作加快推进。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作机制建立、加强直报能力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指导等措施,积极稳妥推进“一套表”改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止12月30日,全市“三上”企业上报单位数8398家,投资项目3256个,网上直报率达到87.4%,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
2.贸易统计改革扎实推进。建立重要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购进、销售和库存数量统计监测制度,加强限下企业抽样调查工作。
3.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成功承办全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推广会,现场展示了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成果、主要性能和基本功能,得到国务院经普办、国家统计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4.其它各项统计改革稳步推行。初步建立主要统计指标环比制度;稳步推行统计代理制试点,逐步拓宽代理范围。
(四)政府统计公信力不断增强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序进行。成立市、县(区、市)、乡(镇)三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规划和流程,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和业务技术责任书,确保普查机构建立、人员抽调、办公设备、经费筹措和工作责任“五落实”;建立普查登记“日报”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积极开展各项试点工作;通过人口普查宣传月等活动,多层面、多形式进行人口普查宣传,印制《市政府公告》、手提袋、车贴等宣传资料50余万份(张);加强与公安、房管、民政、教育、流管办等有关部门联系,建立流动人口报表制度和人口信息网络。目前,正在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录入、审核和汇总。
2.统计公开透明度明显提高。结合“世界统计日”和“统计开放日”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及时公开统计资料,扩大统计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按季举行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成都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信息。
3.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点联系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1件,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达100%。
(五)统计保障能力切实加强
1.统计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专栏,及时公布活动进展等情况;结合实际,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制定《成都市突发公共事件统计应急预案》,抓好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落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干部作息考勤、干部外出报告、经费资产管理等制度;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对口帮扶等活动。
2.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区(市)县统计机构全部实现单独设立。成立加强基层基础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315个乡镇(街道)的基础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全面实施基层统计机构标准化建设,建立乡镇联网系统的***用户,镇均接入统计专网计算机1.2台;大力开展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全年培训7700人次。统计基层工作亮点涌现,青羊区统计局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武侯区统计局按季将各专业的调研分析报告汇编成《武侯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都江堰市现代统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加强与全国同类中心城区的统计工作交流,建立统计资料定期交流网络。
3.依法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五五”普法验收;联合市监察局、司法局和成都调查队开展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贯彻执行情况大检查,全市8157家报表单位开展自查工作,自查率93%,抽查单位835家;加大对区(市)县统计工作巡查力度和对全市重大统计工作的保驾护航力度,对不配合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工作的11家住户和不配合服务业统计工作的30余家单位进行执法检查。
在看到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统计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统计基层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等,都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下一页更多精彩“2017年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2017年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1.统计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