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
根据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性质,应该是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有难以量化的服务效益和为师生服务的社会效益。由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不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它自己的许多特点。
一是服务性。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后勤管理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搞好服务是后勤工作的根本。因此,学校的基本建设、图书资料、实验建设、物资供应以及财务管理等,首先是为了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学校办的食堂、服务公司、卫生所、商店、浴池等,首先是为了满足师生员工的生活需要。学校经营的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解决教职员工的后顾之忧。
二是先行性。“后勤”原来是相对于部队作战的前方而言的,其“后”字是个空间概念,而不是时间概念。实际上,“后勤”并不是说工作可以后做,恰恰必须先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意思。高等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必须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末,学校的任何工作都必须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做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提供都先于学校其他活动的开始而完成。
三是相对独立性。“相对”是对学校这个系统而言的,后勤是它的一个子系统,与学校其他部门(各子系统)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后勤部门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单从生活需要和一般工作需要的角度看,它可以自成体系。一些小单位本身就是学校的附属机构,像幼儿园、校办工厂、卫生所等。随着后勤工作的改革,其许多服务性工作将逐步实现社会化而由社会承担。
四是协调性。后勤管理工作要做到适时、适量、恰到好处,就必须掌握高校办学的内在规律,与各方面的工作相协调,如通过与教学、实验、实习等不同环节的协调,为教学、科研创造必需条件和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要协调好这些关系,处理好每个环节,就要做到后勤内部机制的协调运转,使之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
五是技术性。高校后勤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工种、内容复杂、技术性强的工作。当前,广大师生的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不断提高,大量高新技术和现代化设备不断引入高校后勤部门,这就对高校后勤战线的每一位干部和职工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在师生生活服务工作需要的是精通本行、技术精湛、一专多能的能工巧匠。没有技术,就干不了后勤的工作;没有技术,就搞不好服务。
六是务实性。高校后勤工作是复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吃、喝、拉、撒、睡、衣、食、注行、用”,每一项工作都是具体、实在的事务性劳动。它要求我们每一位后勤管理工作者放下架子,深入下去,到基层,到现场,到一线去扎扎实实、一板一眼、脚踏实地地根据情况去解决实际问题。
七是社会适应性。为了方便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与学习,后勤部门开展了多种项目的服务,在校内基本形成了“小社会”。后勤工作与社会各方面发生着密切的联系。高等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高等学校全面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开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做好的工作
在分析研究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后,我们充分认识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信息化的要求。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如何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跟上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的变化,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后勤管理的瓶颈,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探讨。
首先,要建立有效管理的组织体系。高校是一个特定的社会体系,高校教育功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否。我国高校由教学科研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三大部分组成,它们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高校后勤包含物资、技术和生活服务诸方面。它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以及师生员工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对广大学生也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对象是由上述要素组成的整个系统,而不应是孤立地把某一要素作为管理对象。既然如此,它就必须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组织结构中。因此,高校后勤管理要实行信息化管理,首先要树立系统观念,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高校后勤管理,才能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相关文章:
高校后勤工作总结01-16
高校后勤个人工作总结01-06
2022高校后勤防汛应急预案(通用8篇)06-15
高校后勤人员工作总结(精选12篇)12-08
教务管理工作03-21
高校后勤领导开学典礼讲话稿通用10-14
餐饮管理工作职责01-24
管理工作自我评价12-08
预算管理工作职责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