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物理知识点

时间:2024-08-24 09:45:15 诗琳 物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楞次定律物理知识点

  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楞次定律物理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楞次定律物理知识点

  1、1834年德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实验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即磁通量变化 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磁场 磁通量变化。

  2、当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时,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为磁通量变化。

  楞次定律是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定律,但它是通过感应电流方向来表述的。按照这个定律,感应电流只能采取这样一个方向,在这个方向下的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一定是阻碍引起这个感应电流的那个变化的磁通量的变化。我们把“引起感应电流的那个变化的磁通量”叫做“原磁道”。因此楞次定律可以简单表达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所谓阻碍原磁通的变化是指:当原磁通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或磁通)与原磁通方向相反,阻碍它的增加;当原磁通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通方向相同,阻碍它的减少。从这里可以看出,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通的关系是理解楞次定律的关键。要注意理解“阻碍”和“变化”这四个字,不能把“阻碍”理解为“阻止”,原磁通如果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只能阻碍它的增加,而不能阻止它的增加,而原磁通还是要增加的。更不能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尤其不能把阻碍理解为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道方向相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通过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原磁通的方向的相同或相反,来达到“阻碍”原磁通的“变化”即减或增。楞次定律所反映提这样一个物理过程:原磁通变化时( 原变),产生感应电流(I感),这是属于电磁感应的条件问题;感应电流一经产生就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磁场( 感),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问题;而且I感的方向就决定了 感的方向(用安培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感阻碍 原的变化——这正是楞次定律所解决的问题。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用图表理顺如下:

  楞次定律也可以理解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反抗(或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即只要有某种可能的过程使磁通量的变化受到阻碍,闭合电路就会努力实现这种过程:

  (1)阻碍原磁通的变化(原始表速);

  (2)阻碍相对运动,可理解为“来拒去留”,具体表现为: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回路或其某些部分可以自由运动,则它会以它的运动来阻碍穿过路的磁通的变化;若引起原磁通变化为磁体与产生感应电流的可动回路发生相对运动,而回路的面积又不可变,则回路得以它的运动来阻碍磁体与回路的相对运动,而回路将发生与磁体同方向的运动;

  (3)使线圈面积有扩大或缩小的趋势;

  (4)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现象)。

  利用上述规律分析问题可独辟蹊径,达到快速准确的效果。如图1所示,在O点悬挂一轻质导线环,拿一条形磁铁沿导线环的轴线方向突然向环内插入,判断在插入过程中导环如何运动。若按常规方法,应先由楞次定律 判断出环内感应电流的方向,再由安培定则确定环形电流对应的磁极,由磁极的相互作用确定导线环的运动方向。若直接从感应电流的效果来分析:条形磁铁向环内插入过程中,环内磁通量增加,环内感应电流的效果将阻碍磁通量的增加,由磁通量减小的方向运动。因此环将向右摆动。显然,用第二种方法判断更简捷。

  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步骤:

  (1)查明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2)根据楞次定律中的“阻碍”确定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3)由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用安培表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3、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用右手定则可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运动切割产生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特例,所以判定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也是楞次定律的特例。用右手定则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不少情况下,不如用右手定则判定的方便简单。反过来,用楞次定律能判定的,并不是用右手定则都能判定出来。如图2所示,闭合图形导线中的磁场逐渐增强,因为看不到切割,用右手定则就难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而用楞次定律就很容易判定。

  要注意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应用的区别,两个定则的应用可简单总结为:“因电而动”用右手,“因动而电”用右手,因果关系不可混淆。

  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17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备考楞次定律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人物简介——楞次

  楞次,俄国物理学家。1804年2月24日生于多尔帕特(今爱沙尼亚的塔尔图)的一个法院书记员家庭,早年丧父。1820年考入多尔帕特大学的自然科学系,后因生活贫困转入神学院。1823年应邀作为地球物理观测员参加俄国主办的由科采布率领的“普雷德普里阿蒂”号单桅帆船第2次全球性科学航行(1823~1826)。1829~1830年去高加索、黑海及里海沿岸地区考察,进行地磁观测,精确测定了里海海平面的变化。1831年起开始从事电磁学的研究工作。1834年当选为科学院院士。1836~1865年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1845年在他倡导和协助下组织了俄国地理学会。1865年2月10日,逝世于意大利罗马。

  楞次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电磁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基本定律。1832年,在获悉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之后,楞次立即开始电工方面的实验研究。1833年,提出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感生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1842~1843年,他独立于焦耳更精确地建立了电流与其所生热量的关系,后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楞次还定量地比较了不同金属线的电阻率。确定了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电磁铁吸引力与磁化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定律;1844年,导出了含电动热和电阻的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布的定律;1856年,制造出一部附有移动电刷的特殊装置的发电机。

  在地球物理方面,楞次积累了大量可靠的观测数据。在科学航行中,测量了深海的海水比重和温度;发现并解释了不同地带海水中含盐量不同的现象;发现海洋表面的水温高于水上面的空气温度。在电化学方面,确立了伽伐尼电池中电动势的相加性,阴极和阳极上极化电动势的相加定律,以及每一电极的极化电动势和起始电极电势的相加定律。楞次的著作主要为《物理学手册》一书。

《楞次定律物理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楞次定律物理知识点】相关文章:

物理知识点06-06

物理知识点06-01

中考物理知识点05-08

物理知识点总结12-07

中考的物理知识点06-12

重要的物理知识点11-11

物理知识点总结03-20

高考物理知识点08-14

初中物理知识点10-31

物理知识点整理04-16

楞次定律物理知识点

  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楞次定律物理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楞次定律物理知识点

  1、1834年德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实验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即磁通量变化 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磁场 磁通量变化。

  2、当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时,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为磁通量变化。

  楞次定律是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定律,但它是通过感应电流方向来表述的。按照这个定律,感应电流只能采取这样一个方向,在这个方向下的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一定是阻碍引起这个感应电流的那个变化的磁通量的变化。我们把“引起感应电流的那个变化的磁通量”叫做“原磁道”。因此楞次定律可以简单表达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所谓阻碍原磁通的变化是指:当原磁通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或磁通)与原磁通方向相反,阻碍它的增加;当原磁通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通方向相同,阻碍它的减少。从这里可以看出,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通的关系是理解楞次定律的关键。要注意理解“阻碍”和“变化”这四个字,不能把“阻碍”理解为“阻止”,原磁通如果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只能阻碍它的增加,而不能阻止它的增加,而原磁通还是要增加的。更不能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尤其不能把阻碍理解为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道方向相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通过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原磁通的方向的相同或相反,来达到“阻碍”原磁通的“变化”即减或增。楞次定律所反映提这样一个物理过程:原磁通变化时( 原变),产生感应电流(I感),这是属于电磁感应的条件问题;感应电流一经产生就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磁场( 感),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问题;而且I感的方向就决定了 感的方向(用安培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感阻碍 原的变化——这正是楞次定律所解决的问题。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用图表理顺如下:

  楞次定律也可以理解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反抗(或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即只要有某种可能的过程使磁通量的变化受到阻碍,闭合电路就会努力实现这种过程:

  (1)阻碍原磁通的变化(原始表速);

  (2)阻碍相对运动,可理解为“来拒去留”,具体表现为: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回路或其某些部分可以自由运动,则它会以它的运动来阻碍穿过路的磁通的变化;若引起原磁通变化为磁体与产生感应电流的可动回路发生相对运动,而回路的面积又不可变,则回路得以它的运动来阻碍磁体与回路的相对运动,而回路将发生与磁体同方向的运动;

  (3)使线圈面积有扩大或缩小的趋势;

  (4)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现象)。

  利用上述规律分析问题可独辟蹊径,达到快速准确的效果。如图1所示,在O点悬挂一轻质导线环,拿一条形磁铁沿导线环的轴线方向突然向环内插入,判断在插入过程中导环如何运动。若按常规方法,应先由楞次定律 判断出环内感应电流的方向,再由安培定则确定环形电流对应的磁极,由磁极的相互作用确定导线环的运动方向。若直接从感应电流的效果来分析:条形磁铁向环内插入过程中,环内磁通量增加,环内感应电流的效果将阻碍磁通量的增加,由磁通量减小的方向运动。因此环将向右摆动。显然,用第二种方法判断更简捷。

  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步骤:

  (1)查明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2)根据楞次定律中的“阻碍”确定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3)由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用安培表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3、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用右手定则可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运动切割产生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特例,所以判定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也是楞次定律的特例。用右手定则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不少情况下,不如用右手定则判定的方便简单。反过来,用楞次定律能判定的,并不是用右手定则都能判定出来。如图2所示,闭合图形导线中的磁场逐渐增强,因为看不到切割,用右手定则就难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而用楞次定律就很容易判定。

  要注意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应用的区别,两个定则的应用可简单总结为:“因电而动”用右手,“因动而电”用右手,因果关系不可混淆。

  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17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备考楞次定律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人物简介——楞次

  楞次,俄国物理学家。1804年2月24日生于多尔帕特(今爱沙尼亚的塔尔图)的一个法院书记员家庭,早年丧父。1820年考入多尔帕特大学的自然科学系,后因生活贫困转入神学院。1823年应邀作为地球物理观测员参加俄国主办的由科采布率领的“普雷德普里阿蒂”号单桅帆船第2次全球性科学航行(1823~1826)。1829~1830年去高加索、黑海及里海沿岸地区考察,进行地磁观测,精确测定了里海海平面的变化。1831年起开始从事电磁学的研究工作。1834年当选为科学院院士。1836~1865年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1845年在他倡导和协助下组织了俄国地理学会。1865年2月10日,逝世于意大利罗马。

  楞次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电磁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基本定律。1832年,在获悉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之后,楞次立即开始电工方面的实验研究。1833年,提出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感生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1842~1843年,他独立于焦耳更精确地建立了电流与其所生热量的关系,后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楞次还定量地比较了不同金属线的电阻率。确定了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电磁铁吸引力与磁化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定律;1844年,导出了含电动热和电阻的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布的定律;1856年,制造出一部附有移动电刷的特殊装置的发电机。

  在地球物理方面,楞次积累了大量可靠的观测数据。在科学航行中,测量了深海的海水比重和温度;发现并解释了不同地带海水中含盐量不同的现象;发现海洋表面的水温高于水上面的空气温度。在电化学方面,确立了伽伐尼电池中电动势的相加性,阴极和阳极上极化电动势的相加定律,以及每一电极的极化电动势和起始电极电势的相加定律。楞次的著作主要为《物理学手册》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