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案

时间:2024-10-07 18:07:25 百文网 我要投稿

采薇教案[优选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采薇教案[优选5篇]

采薇教案 篇1

  【学情文本定位】

  《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对《采薇》一诗的学习要求为:熟读;明确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情感态度;最后一章的内容、写法及其作用;前三章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

  此前,学生已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的学习中习得:背诵并写一段赏析文字;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与文章内容的对比中体会《木瓜》一诗的情感。同时,学生已在本课《氓》一诗的学习中进一步明确了:赋、比这两种表现手法及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因此,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工具书,对诗歌文句的疏通已不是一件难事。依托已有知识和阅读经验,学生对诗经“六艺”的基本概念也比较清楚,诗歌整体内容的梳理也将比较轻松。但是,抒情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体现的,仍是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易产生困惑的问题,《采薇》尤为如此。《采薇》虽然选自《小雅》,但风格上更接近《国风》,很有民歌的特色。对其进行指导鉴赏,能够让学生感性地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体会到其中传达出的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以及表达这种质朴的情感所采用的简约而隽永的传情达意的方式。

  从课文内容出发,更好地进入情境,可以体会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走入人物心灵深处,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文学文本的教育审美价值。

  【设计理念】

  《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本设计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相吻合,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的探究式学习。

  本设计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熟读诗歌。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合作和探究学习为主,以“忧”为教学内容切入点,设计了两个大问题:诗中的“我”为何而“哀”?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哀”?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结合背景材料,把握诗中的表现手法并理解作品复杂的情感。

  【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情况、文本特点和单元目标,结合新课程理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识记重点字词,读懂诗歌大意。

  2.了解诗歌主题,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赏析诗歌中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关注底层人物内心,了解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文本特色解读】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另还有一种说法,“比”将为比作戍边战士,暗喻战士生命的流逝。)“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绪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雨雪纷飞之时,一名戍卒缓行归程,他不由慨叹“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那是怎样的经历才会使人如此哀伤呢?行走在《采薇》的字里行间,我们一起去尝试着体察那位戍卒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文本,梳理内容

  1.教师范读。

  (1)补充读音

  岁亦莫止(mù)

  (2)补充注释

  ①靡(mǐ):无;没有。

  ②载(zài):又;且。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

  【示例】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变老啦。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细读诗句,体会情感

  【问题】诗中的“我”为何而“哀”?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会到这种情感?

  【明确】

  (1)思归之切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2)征战之苦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3)劳顿之忧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4)失家之悲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教师小结】无论是失败的还是胜利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正如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样的:“败,百姓苦;胜,百姓苦。”

  唐代诗人张籍在诗中这样说:“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这位士兵悲伤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多么悲伤与绝望呢。

  四、品读诗句,明确写法

  【问题】诗歌中主人公哀伤的情绪是如何抒发的呢?

  【明确】

  1.直抒胸臆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间接抒情

  ①比、兴及重章叠唱:“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通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变化,写出时间的流逝,暗示士兵日益深重的忧愁,薇菜由“作”到“柔”再到“刚”,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一唱三叹,是一曲忧伤的咏叹调。读着这忧伤的诗句,我们仿佛看见面带菜色的士兵一边在荒野慢坡上采集野菜,一边屈指计算着返乡的日期。

  ②赋:在叙事中抒发情感。第四、五两章写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在“岂敢定居”和“岂不日戒”中可以看出征战之苦。

  ③借景抒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谐音“留”,“依依”写柳条随风飘舞,仿佛在深情款款地挽留行人:春光如此明媚,还是留在家中吧。正所谓“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啊。

  大雪纷飞,无边无际,当戍卒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深长的思恋仿佛是漫天飞舞的雪花,无尽的忧愁在心底流淌。

  【教师小结】

  诗歌前三章采用重章叠句及比兴手法,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而主人公的焦虑、痛苦心情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一唱三叹,音节和谐,韵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第四五章注重在叙事中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第六章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五、诵读诗作,总结反思

  全诗运用赋比兴、重章叠唱、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戍卒因久离家园连年征战而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两千多年过去了,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依然能感受到依依杨柳是怎样触动离人的愁肠。其实,《诗经》中脍炙人口的佳篇又何止《采薇》《关雎》《蒹葭》《氓》呢?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去读,一定能采撷到许许多多的芬芳。

  六、作业设计

  1.在《小雅·出车》中有“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与此相比,有何异同?

  【示例】

  相同之处,如:昔—今,时间的对比;往—来,动作的对比。

  不同之处,如:意象的选择与叠词的运用。叠词不仅使景物更形象,更具有画面感,也使诗歌更具音韵美。

  2.课外阅读《诗经·豳风·东山》,试从情感及表现手法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提示】

  这首诗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近。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复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既是“以哀景写乐”,又不全是。盖行者思家,在雨雪纷飞之际会倍感凄迷,所以这几句也是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准备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背景。

采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能熟读并背诵。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

  3.体会从军将士的艰辛和思归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习惯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指诗、词、曲这几种文学样式的巅峰时期分别在唐朝、宋朝、元朝。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的学习来感受中国最早的诗歌的美。

  1.板书课题,释诗题。(了解“薇”:薇菜,植物名。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吃。)

  2.了解《诗经》。(出示《诗经》简介,生齐读,强调重点)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大声,小声,自读,合作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朗读,师相机正音。(诗中有两个生字“矣”和“霏”,诗中还有一个字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平时我们读“雨”,而这里读yù。)

  3.再读古诗,找出诗中的反义词。(“昔”和“今”,“来”和“往”)

  4.指导断句。(出示朗读断句)

  5.思考:这首诗和我们以往所学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四言。课件出示诗经语言特点。)

  6.齐读古诗,体会语言特点,感受节奏之美。

  三、精读感悟

  通过朗读我们感受了诗经的语言美、节奏美。当我们能读懂诗句内容时,就能穿越三千多年的时光,欣赏当时的美景,感受当时人物的心情。

  1.再读古诗,结合注释,把你读懂的诗句讲给你的同桌听,再标记不理解的`诗句。

  2.讲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要去哪里?(介绍社会背景: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2)在这幅画面中除了主人公,还可能有谁?(送别的亲友)再读这句诗,此刻主人公会是什么心情?(不舍)

  (3)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一位亲友都值得留恋,但“我”能留下吗?(不能。因为他既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国家的臣民。)

  3.讲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战争结束,终于可以回家了。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雨雪霏霏)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指名说)

  (2)此刻“我”的心情怎样?(归家的喜悦、激动、急切;劫后余生的感慨)请同学们带着体会到的心情再读这句诗。

  (3)他还有可能会想到从那个“杨柳依依”的春天到现在“雨雪霏霏”的冬天所有的经历。(有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鼓角争鸣,刀光剑影,丢弃的战车,满地的鲜血,累累的尸体,这就是战争。)

  (4)他还可能看到的场景有“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请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再读。

  4.讲解: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释义: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2)《采薇》中最后四句,体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情?

  5.抽查学生说诗歌大意。(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6.通过师生对读、齐读、填空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背诵。

  四、借景抒情,拓展迁移

  1.同学们,诗句为我们描绘了“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两幅动人的画面,我们能从中读到诗人复杂的心情以及沧桑的心境。诗中是否出现“悲喜”之词?(没有)那作者把情绪藏在了哪里呢?(都蕴藏在生动的景物里)

  2.情融入景,景包含情,原来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诗歌的特点,也是诗歌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读出情中景,景中情!读!

  3.同学们,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像这种“借景抒情”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课下可以找来读读。(如《静夜思》《泊船瓜洲》)

  教学板书

  1.采薇(节选)

  战争之祸昔往杨柳依依——不舍

  今来雨雪霏霏——悲凉

  教学反思

  教学《采薇(节选)》一诗时,我通过“读”来使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对古诗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不足之处是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上,我讲解得过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今后应该多注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采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全诗,了解《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句式特点。

  2.反复诵读,体会抒情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

  3.体悟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加深对和平的向往与热爱,激发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情感。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抒情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发言:人类的进程,总伴随着一段段血战前行的战争史。那一场场血淋淋的战争,也成就了一个重要的诗歌题材——战争诗。各代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不同的战争情感:古往今来,不同诗人从各自的角度诠释出了不同的战争情感。那么,三千多年前的名篇《采薇》,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一)破题

  1.提问:采薇选自《诗经》中的什么?是什么乐歌?

  明确:《小雅》,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大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2.提问:“薇”是什么意思?

  明确:野菜,即野豌豆。

  (二)读译诗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3.教师带领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第一章: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敌人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敌人来厮杀。

  4.要求:其余5章由学生自主疏通文段大意,学生做到疏通字词、读懂大意。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稍后全班汇报。

  (三)归纳主题与结构

  1.提问:朗读诗歌,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要求:请学生快速归纳诗歌结构。

  明确结构:

  第一章至第三章: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戍边生活

  第六章:归途之景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三、研读文段,深入分析

  1.提问:请女生齐读前三章。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什么身份?

  明确:士兵。

  2.提问:再读诗文的前三章,找出并体会主人公回忆军旅生涯时,直接表现情感的词句。

  明确:“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忧”(指导读)

  教师追问:为何而忧?请学生注意前三章中“变”与“不变”的部分。

  明确:思乡情切(忧愁)(原因:久役在外)。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3.提问:前三章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句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前三章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刚刚冒出地面—柔嫩—变老),随着时间的推移,思乡痛苦的心情愈发浓重,体现思归之情。重章叠句的句式结构,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人物内心的焦虑随之加重。

  朗读指导:在读中进一步体会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感受音乐美。

  4.提问:请男生齐读四、五两章,思考从哪些方面表现战争的场景?

  明确:通过战车、战马、战事、战备、统帅方面侧面表现战争场景。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侧面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教师追问:四、五两章在描写战争场景时,流露了哪些情感?

  明确:多种复杂情感。

  捷报频传——胜利之喜。

  军械精良——自豪之感。

  苦乐不均——怨恨讥讽。

  日戒孔棘——厌战之苦。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通过学习本诗,假如你是其中的士兵有怎样的体会?写一写,说一说。

  明确:(例如)对家人:是怎样的思念啊,遮湮了漫漫年华,我怕这么多年战火肆虐,当我归来时,己经见不到你们那温暖如春的笑颜。如果我回来,你们己不在,那么,我活着回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找找《诗经》其他的篇目读一读。

采薇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的《采薇》,将王朝战争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对于学生来说,文章初读会有些难度。而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的相关知识是必须在学习《氓》之前认真了解学习的。

  所以,本设计突出了《诗经》重章叠唱手法的领悟和对诗歌主题的引导分析。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则主要由学生的学习目标而确定,这点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新理念。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想了解和学习的,他们才有足够的兴趣去探究。课堂内容不在多,而在于抓住要领,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

  教学重难点

  诗歌主旨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先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决字音字义问题。

  2、诵读文章并整理出自己的疑惑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顾《诗经》相关知识。

  《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故乡。而故乡永远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永远是诗歌歌咏的亮点,故乡是永远抛不下的惦念,是总也打不开的心结。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老的《采薇》,去体会一下士兵的故乡情。

  二、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

  1、学生齐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玁狁(xiǎnyǔn)不遑(huáng)孔疚(jiù)孔棘(jí)

  靡盬(míg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

  雨(yù)雪霏(fēi)霏载(zài)渴载饥维常之华(huā)

  2、学生谈一谈,读了课文,了解了本课哪些知识,还需要老师协助解决哪些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有:

  ⑴思路,结构

  ⑵主旨,情感

  ⑶表现手法

  ⑷名句赏析

  三、师生共同解决具体问题

  1、有同学问到:诗歌前三段句型重复,用词也大体相同,只在个别处做了一些变动,更换了个别字。这种写法是什么,有何好处?

  ⑴请学生齐读前三章(指出诗经中的“段”称为“章”),释义加点词

  薇亦作止冒出地面

  薇亦柔止柔嫩的样子

  薇亦刚止硬,茎叶变老

  岁亦莫(mù)止同“暮”,年末

  岁亦阳止阴历十月

  ⑵提问:你从以上词语的注释看出了什么?

  明确:薇菜长大了,时序更替了,时光流逝

  ⑶很好。时光流逝,士兵们想干什么而不成?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曰归曰归”------想回家

  ⑷想回家但归期一直未定,不能回,士兵内心会变的怎么样?

  举例:学校已经几周没放假了,你的心情会变的怎么样?

  ------焦躁,焦急,非常非常想放假

  同理,士兵也------焦急,焦躁,非常非常想回家。所以文中反复出现------“曰归曰归”

  ⑸作为士兵的“你”,想回家的“你”,再来读一下前三章,体会感情。

  ⑹小结:前三章这种写法叫重章叠唱,在鲜明的节奏中,我们体会到诗人的感情在回环往复中变得更加强烈,思归的主旨也更加突出。

  2、分析4、5两章

  ⑴齐读4、5两章。

  ⑵请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以下加点的字。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尔:通假字,花盛开的样子。路,高大的战车。由美丽的花说到高大的`战车,此句用了------起兴手法。

  ⑶四牡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四牡骙骙形容马强壮的样子

  ⑷小人所腓(féi)怎么翻译?说明什么?

  士兵以兵车为掩护(想象一下士兵泥里水里随战车奔跑的艰辛)

  ⑸思考:士兵和将帅生活有何不同?

  ⑹小结:士兵在这样的戍边生活中怎能不想家,怎能不向往故乡和平美好安定的生活。主旨:思归。和前几章一致。当然,“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没有将士奋力戍边,也就没有家园的安宁与和平。所以诗歌中还流露出一种情感,同学们找找看。

  明确:可以是对敌人的痛恨,对战争的厌恶;也可以是战马雄壮,装备精良,“一日三捷”,多次打胜仗的自豪之感。

  ⑺联系边疆战士,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激发学生对军人的敬畏之感,对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意识。

  3、你喜欢《采薇》中哪些句子,为什么?

  大部分同学会说到抒情意味最浓的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借此,先让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点拨名句赏析的方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它好在哪里?

  四、重难点突破

  ⒈拓展引导

  ①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和情感

  ②“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几十年的征战物是人非,几十年的征战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征战亲人还在,爱人还在吗?

  ③“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④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邪?”

  ⒉小结

  ⑴方法:先描述画面,再说意境、氛围,最后点明手法及效果。这几项顺序有时可以调换。(高考赏析题答题方法)

  ⑵学生实践,自己组织语言互相表达。

  ⑶明确

  a这段话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对比鲜明。

  b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我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

  c手法及评价

  ①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悲苦。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③“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④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

  ⑤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五、教师总结

  每一次读《采薇》,都要认真体会戍边将士那浓浓的乡愁与深厚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最后,请大家再次深情诵读《采薇》。

  布置作业:

  把本课名句赏析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的相关知识是必须在学习《氓》之前认真学习的。所以,在学习《采薇》时,提问复习《诗经》相关知识,这样的处理简洁有效,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又思想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则主要由学生的学习目标而确定,这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新理念。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想了解和学习的,他们才有足够的兴趣去探究。学生因为关注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课堂上教师只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去自主合作学习,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一节课重点突出,学法教法都比较灵活。学生学得兴致浓郁,教师教得轻松愉快,比起面面俱到的教法效率要高得多。

采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采薇》为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歌单元所选篇目。之前,已通过《氓》的讲授,向学生介绍了《诗经》赋、比、兴手法及其现实主义风格。本诗为《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表现征战士卒思念家乡、厌恶战争、期盼胜利、控诉苦乐不均等复杂情感,体现“小雅怨诽而不乱”的风格。其中,第一至三章“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第四、五章侧面描写战争场景的表现技巧,第六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名句品析,及全诗情感,为本诗赏析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篇《氓》的学习,已经大致了解《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相关艺术手法和主要风格特征。本篇中士卒复杂的情感,将是他们理解的难点。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音读、意读、情读、美读;

  2、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达到感悟情感、品味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远戍士兵复杂的情感内涵;

  2、呼吁学生爱护和平、反对战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布置学生独立预习,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旁批大意。

  2、课前检查与反馈:请生齐读全诗。

  (二)课堂教学

  1、导入:

  人类的进程,总伴随着一段段血战前行的战争史。那一场场血淋淋的战争,也成就了一个重要的诗歌题材——战争诗。各代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不同的战争情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视死如归)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家国之恨)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战斗豪情)

  小结:古往今来,不同诗人从各自的角度诠释出了不同的战争情感。那么,三千多年前的名篇《采薇》,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品读。

  2、意读

  师翻译第一章,请生翻译余下五章。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敌人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敌人来厮杀。

  注:以下五章由学生边读边译,检查课前预习效果。学生做到疏通字词、读懂大意后,再进入结构归纳、情感赏析。

  3、归纳结构

  请生快速归纳诗歌结构。

  第一章至第三章:采薇劳作

  第四、五章:战事不歇

  第六章:踏上归途

  4、情读

  (1)请女生齐读前三章。思考本诗前三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生注意前三章中“变”与“不变”的部分。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小结:思归之情,层层递进: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人物内心的焦虑随之加重;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2)请男生齐读四、五两章,思考从哪些方面表现战争的场景?

  小结:通过战车、战马、战事、战备、统帅方面侧面表现战争场景。

  (3)四、五两章在描写战争场景时,流露了哪些情感?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情感

  捷报频传——胜利之喜

  军械精良——自豪之感

  苦乐不均——怨恨讥讽

  日戒孔棘——厌战之苦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终于能够活着归家了,士兵开心吗?请一生读第六章。

  (5)为何“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补充:十五从军征

  佚名(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教师提示:当年为我送行的父母,几十载音信全无,两老身体可好?当年与我青梅竹马的妹妹,是否还在等我回来?离开前,与我朝夕相处的小狗阿黄,会不会在门前摇尾迎候我?还有,当年一起出征的木头、铁柱,他们都……哎,我怎么向他们父母交代……这一切,都成为了这位士兵不能承受的战争之重。在前面等着他的那个“家”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拄着半截枪杆,拖着一身疲惫,衣衫褴褛,垢面蓬头,满脸憔悴中夹着些许伤痕的'戍卒,冒着风雪,踏着泥泞,踉跄地走向那风雪迷蒙的前方,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太息。

  (6)纵观全诗看,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

  采薇思归思归仇恨厌战

  疆场思归自豪喜悦讥讽

  归来之哀悲苦凄凉

  请生齐读全诗,读出情感。

  6、美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请生讨论、赏析。

  小结:

  长平之战,秦军活埋赵俘四十万;二战,伤亡总数达9000万。

  这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多么鲜活的生命,是一幕幕妻离子散的悲剧,“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怨梦里人”,同学们,和平无价啊!

  六、板书设计:

  采薇思归思归仇恨厌战

  战争疆场思归自豪喜悦讥讽

  归来之哀悲苦凄凉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为武汉市参赛课,在高一(四)班完成。整体课堂气氛比较活跃,通过课前抽查、课堂提问和课后检查,发现学生基本能做到读顺字音、读懂诗意;通过课堂引导,也能逐渐体会士兵复杂的情感内涵,完成情读的基本要求。

  但这次课,还是有很多不足:

  1、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最后美读环节没有时间进行;

  2、情读环节的高潮,原初打算通过学生的诵读来体现,达到“以情带读、读中含情”,很可惜,由于课堂心态急躁,没有给学生足够诵读引导,此环节草草结束;

  3、两位评课老师指出,课堂放手不够,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给学生自主品析、探究。

【采薇教案】相关文章:

采薇教案怎么写03-08

大学采薇优秀教案06-14

采薇(节选)原文及赏析02-04

采薇原文及翻译注释10-28

《小雅·采薇》作品原文及对照翻译06-12

《采薇》原文译文赏析(通用6篇)01-28

采薇(节选)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2-24

高一下《采薇》教学设计12-06

马薇薇的语录34句08-19

马薇薇的语录36句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