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辛弃疾诗词《临江仙 停云偶作》赏析
《临江仙(停云偶作)》以辛弃疾的个人感受为出发点,描绘了他在江边停歇时的心境。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辛弃疾诗词《临江仙 停云偶作》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江仙 停云偶作》
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惊猜。主人何事太尘埃。低头还说向,被召又重来。
多谢北山山下老,殷勤一语佳哉。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
【注释】
①初居瓢泉之作。 罢归田园,不幸者,壮志难酬;幸者,全身归隐,免却烦恼,了却宿愿。此种情绪借人与猿鹤对话传出,风趣中见沉痛。不说被劾归来,戏曰应猿鹤山水之召而回,实喜中带悲之语。下片写决心归隐之志,父老语甚亲切,深表迎归之意,然不言此山而称“北山”,则借故实寓意,自愧自疚、自嘲自愤之心深自可见。
②“偶向”两句:猿鹤惊讶主人归来。按:稼轩于淳熙八年(1181)春营建带湖居宅时,曾作《沁园春》词曰:“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本词与此遥为呼应。
③“主人”三句:猿鹤与稼轩对语。按:上述《沁园春》词又有句云:“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太尘埃:即“抵死尘埃”,意谓何以沉沦官场如许之久。说向:向猿鹤说。
④“多谢”三句:感谢北山老人殷勤致意。北山:原指钟山,用孔稚珪作《北山移文》事,见前《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注⑤。此借指停云堂所在之山。按:稼轩于绍熙三年(1192)春赴闽宪、别瓢泉时,所作《浣溪沙》,下片云:“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颂《北山移》。”又:他再次罢归途中曾作《柳梢春》,也说:“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以上均可与此词对读。
⑤“径须”两句:谓从此安心归居深山。径:径直,直向。白云堆:指深山隐居之处。
赏析
《临江仙(停云偶作)》以辛弃疾的个人感受为出发点,描绘了他在江边停歇时的心境。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词的开头,“停云”二字即表达了诗人心境的转变。诗人在江边停下来,感受到了浓厚的诗意和仙境般的景色。通过描绘江水的波光粼粼、烟雾缭绕的景象,诗人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示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词的中间部分,诗人写道:“美人如花隔云端,难教君见似君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法实现的遗憾。
诗人将美人比喻为高高在上的花朵,自己则是隔着云端只能远远欣赏。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又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 词的结尾,诗人写道:“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白云的飘散和青枫浦上的愁绪,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生苦难的感慨。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对时光的无情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情感和思考。词中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同时,词中也透露出对美、对现实、对命运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总之,《临江仙(停云偶作)》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展示了辛弃疾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词人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辛弃疾诗词《临江仙 停云偶作》赏析】相关文章:
鹧鸪天辛弃疾古诗词赏析11-08
辛弃疾《南乡子》的赏析12-20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原文及赏析02-27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原文赏析08-23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原文及赏析07-03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原文、赏析07-23
《临江仙》赏析11-25
《出塞作》赏析01-08
《回乡偶书》赏析11-25
《偶题》原文及赏析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