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风月扬州散文

时间:2022-03-11 14:45:02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风月扬州散文(精选2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月扬州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月扬州散文(精选23篇)

  “烟花三月下扬州”,仅仅一句诗,引发了几多人的无穷想象。在三月里,在薄薄的风雨和蹁跹的落花中,雇一只竹篷船,飘摇而下,醉卧扬州山水楼台间,大概是当时人最梦寐以求的吧?当然,打一把竹纸伞,彳亍在扬州街巷间,或者细雨中,听鹧鸪声声,或高或低。突然,不知那座小楼上,笛子声起,婉转悠扬,让江南游子,一时魂断,也是一种甜蜜的忧愁。

  扬州,总是让唐人魂牵梦绕,总会让唐人寤寐思服,“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说出了唐人的心声,也倾吐出他们对扬州刻骨铭心的不舍和留恋。扬州,是唐人心灵一个美好的结,牵牵绊绊,怎么解也解不开。

  扬州,更是一首词,婉约,柔美,倾倒无数宋人。

  唐人潇洒的身影刚刚离开,宋人的木屐,就已踏着满地青苔,印在扬州的山水间。宋人的吟哦,也应和着唐人的尾音,在扬州的月下风中响起,平平仄仄,袅娜不绝。

  春风十里,扬州第一。无论在北宋诗人的升平歌咏中,还是在南宋诗人的凄婉哀叹中,扬州,都是文人心灵一角最美好的后花园。空闲下来,他们都会或骑马,或坐轿,或雇一叶扁舟,来到扬州,欣赏“如雪貌,绰约最堪怜”的琼花;独立小桥,在满袖清风中,品味“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的美丽繁华;有的,甚或陪二三友人,徜徉山水,欣赏瘦西湖的清风,观看五亭桥的月光。

  扬州的风片雨丝,扬州向晚的号角,还有桥边红药,都让诗人们魂牵梦绕,欣赏不已。

  但是,这其中,最让人心为之驰神为之摇的,莫过于扬州的美女和月色。

  扬州女子,是山水浸染的,文章润泽的,有一种天然美。在古诗里,或者历史深处,她们总会给人留下温情脉脉的一瞥,让人经久难忘。刘细君、上官婉儿如名花照眼,美玉映目,就连曹雪芹笔下清新婉约的林妹妹,也没忘了让她生在扬州。在别处,不配。

  走扬州,走千年古城,看着这样的女子,在天青色烟雨中,在燕子来去里,悄然回头,此时,心里自会漫过一句诗:“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扬州女子,集天下女子之温柔,汇天下蛾眉之多情,让每一个游过此地的人,无不忆起,无不在心中漫过轻烟般的忧伤。

  这种忧伤,美得如云霞一般,散漫而悠长。

  扬州月光,是精灵,有生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面对扬州的月光,诗人们感情是复杂的,有微微的妒忌,有倾心低首的不舍;更多的,则是赞美,是歌颂,是如对一个孩子般的溺爱。

  这儿的月光洁净,多情,最宜于漫步。走在扬州千年的月光下,不宜于高声喧哗大声吟哦,就这么静静地走,走上大虹桥,或者渡江桥,默立桥头,体味一下好风吹衣熏人欲醉的感觉。或者,一个人,一只箫,在月光如洗的夜晚,坐在花树影里,吹笛到天明,也无不可。更好的,是驾一只小船,来到拂柳亭,看月光下柳影婆娑,净水无声;著一身白衣,放一叶小舟在湖光月色中,仰卧其中,看空中流辉如水,把空濛山色洗涤一净,毫无渣滓,也把自己的一颗心涤荡成透明的,轻飘飘的,不着一物。

  在扬州月下,最韵致的事,莫过于走上二十四桥,捏一支箫,轻轻吹起,让音乐袅娜一线,在清凉的空中飘洒,上升。然后,缓缓的,随风飘摇,一直飘摇到山的尽头水的尽头,飘摇到月光的尽头。

  这时,身边,如果有位心仪的女孩——扬州女子,侧耳倾听,脸上带着清浅的微笑,该多好!

  可惜,这样韵致的事,只属于扬州,属于诗。在滚滚红尘中,我们再也寻不到这样美好的画面了;在终日奔忙中,我们的心已变得迟钝麻木,再也没有了这种向往。

  这是一种悲哀,现代的悲哀,物欲的悲哀。

  多想在烟花三月里,雇一只小船,去一趟扬州,让心灵受一次诗歌的洗礼,让灵魂来场彻底的淋浴。这样的话,再一次转身,面对这个红尘世界,大概真可以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了吧。

  风月扬州散文 篇1

  记忆中扬州大概去过五六次,第一次去是上中学,当时我的一位同学父亲是镇江到瓜州这班船船长,我们一行五人早早地把自行车放到船上,然后搭船到瓜州,上岸后再一路骑行直至扬州。

  第一次,印象已不深。后几次都是在扬州开会,可谓匆匆而来,急急而去,没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次,我携“同学少年"共游扬州,感觉颇佳颇深。

  尽管行程倥偬,两个知名景点瘦西湖和平山堂都没去,仅在运河岸边和一个开放式公园转了转,觉得扬州确实很美,街面整洁干净,城市布局紧凑合理,运河逶迤曲折,穿城而过,亭台楼阁掩映在高楼大厦之间,更增添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抹古典的美。那天烟雨濛濛,视野不甚清晰,无意中也给这次行程和扬州城增加了几分诗意和朦胧。

  扬州在隋唐时期已是中国经济、商业中心,地位相当今天的上海,当年扬广开凿大运河,三下扬州,最后一次把命都丢在这片繁华之地。历史上有很多文学大家都在扬州做过官,如杜牧、欧阳修、苏轼,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诗词文章,其中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以及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最为著名。天下总共三分明月,二分被扬州独占。可见扬州当年的繁荣富庶程度。迨至明清,扬州的盐商更是远近闻名,一次导游告诉我们:有一个盐商(名字记不清)吃一碗蛋炒饭需糜费白银一百两,其豪阔奢侈程度令人咋舌。清中叶,以金农、郑板桥、汪士慎等为代表八位画家结集扬州,他们画风接近,风格相似,形成一个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的一个画派,俗称“扬州八怪"。

  扬州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底蕴的城市,值得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探寻千年古城的历史发展脉络,享受传统文明带来的心灵洗礼。

  风月扬州散文 篇2

  扬州城内外桃花正艳,三月天前后春色未减。

  我牵着马走过你的窗前,你梳着妆回我一朵笑脸。

  你用像飞花的视线,落满我内心的眷恋。

  你用像藤蔓的誓言,今生纠缠了前世的相约。

  你用如水的素颜,流过我期待的画面。

  我在窗口等雨天,

  等夜漏更深露洗芭蕉叶,等残云破晓转身又遇见。

  提笔挥毫在指间,款款写下相思玦,一段一段的绻缱。

  你说爱我犹如花恋蝶,素帕上刺绣着三生姻缘。

  追寻你不惜山高水远,伴随你不论秋霜冬雪。

  手心次第打开誓言,那承诺必须比永远更远。

  你眉清目透之间,纸伞掩盖了所有情节,只有折扇的落款被翻阅。

  你是水墨画上我无意遗留的墨点,慢慢还原成潋滟。

  挑灯夜读我无眠,你的笑在我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一枕烟雨落尽嫣然,半砚新墨难解尘缘。

  暖花一半,凉梦一半,珠帘隔着雕窗委婉,声声深深叹。

  一别染了相思疾名唤望眼欲穿,我对你还是极小心地喜欢。

  清风佐酒明月为餐,你叹君子此去人未还,人未还,空凭栏。

  策马而来踏碎时间,无怨无悔不顾一切与你相恋。

  你是诗人笔下的睡莲,静静地绽放出迟来的夏天。

  荷叶下锦鲤吐出个几个圈,蜻蜓点水后离开画卷。

  池塘边杨柳藏着多雨时节,飞絮如雪飘过谁家后院。

  风月扬州散文 篇3

  幼时离家,跟随父母到遥远的北方打拼生活,年幼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乡愁”的苦涩。北方的城市总是干燥又荒芜,黄河水裹挟着一路泥沙,一片浑浊中,扬州的杨柳堆烟,绿水人家便成了心中最柔软的想念。家乡的河流总是温柔而绵长,长江水清澈明亮,碧波荡漾中倒映着拂堤垂柳,亦或是那比水更缠绵的月色,山隐水迢,波光粼粼,烟波浩渺,于梦中轻易抚平我乡愁的烧痛。给我一瓢家乡水,便有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我从未放弃使用乡音的权利。自呀呀学语到年少青春,与挚亲的亲人朋友间的交流都是纯粹的扬州话:兼有吴越地区呢侬软语的软糯和北方方言的大气豪迈,传达的是彼此间最深厚的亲近。偶尔听一曲扬州清曲评话或是 老人们最爱的扬剧,那总是略微上扬的语调诉说着昔时今日,经久不息。乡音就像是清远的笛声,一直萦绕在梦中,是婴孩时期母亲的摇篮曲,是一生无法割舍的乡愁。

  犹记那年回到扬州,即使多年未见,扑面而来的也是熟悉的味道。周围的人说着熟悉的语音,热情又善良,从陌生人的热心指路到邻居阿婆的主动收拾家什,一切都铭刻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渴望多年的温暖的真正的“家的感觉”。兼容并蓄,继往开来的扬州城也完美地诠释着她的博大情怀。新区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建设,老城区数年如一日的古老沧桑,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心灵永远的栖息地。偶然瞥见“扬州三把刀”的老店,恍然大悟:正是这千年流传的勤劳善良的精神,使得一代又一代扬州人不断造就历史,创造辉煌。扬州情怀,融于骨血,世代传承。

  数不清多少次与外地朋友骄傲地介绍:“我是扬州人,就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那个扬州!到2015年,她就2500岁了!”2500年的沉淀,使得扬州早已超越了普通城市的发展,而转向更加别致的“精致”。从吴楚开邗沟建广陵,到如今邗江邗城的盛世繁荣,京杭运河流淌千年,扬城美名名满天下,经过岁月沧桑,血泪洗礼,茉莉花永远盛开在美丽枝桠上。清香芬芳盈于空气,萦于鼻息。她是每个扬州人的自豪,每个扬州人的幸福。

  十年一觉扬州梦。人在扬州,那些乡愁早已埋在心底化作年轮。流动的江水,呢喃的乡音,勤劳善良的品质,茉莉的清香...是我心灵深处难以忘怀的“乡愁四韵”。

  风月扬州散文 篇4

  又是一个酿雪的早晨,天空灰蒙蒙的,像郁结着漫天化不开的惆怅。风一遍遍地掠过光秃秃的树梢,在空旷的街道两边呜呜地低鸣,像是谁的手,轻轻地拨动了离愁的弦,一声一声,敲在寒冬的心上。

  忽然听到路边的面包房里传来暖暖的歌声,透过橘黄色的玻璃窗,唱的正是林俊杰的那首《江南》: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

  江南?这样默念一句,我却莫名地想起“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漫天的阴郁里,便突然有了江南的韵致。

  我心中的江南,在扬州。

  其实,我并不曾到过扬州,只是无端地认为,那是一个滋生爱情,又不断制造离愁的地方。

  还在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时,读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烟花三月”,让我的眼前突然惊艳起来。

  是怎样的三月呢?我说不出来,每每凝神,仿佛总有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于江边的绿柳中站立,任凭春深似海,任凭桃红柳醉,她的眼底,总荡漾着江南那抹淡淡的忧愁,那一江的绿,都淹没在她无边的柔情里。于是,更加想念扬州,想念那个姑娘,想要在绿柳拂堤的春与她邂逅,在那漫天的雨丝里,与她结一场情缘。

  关于扬州,一直有太多的传说,但我最心仪的,当属瘦西湖。

  喜欢它,更多的是因为这个”瘦“字。一个 “瘦”字,流泻出了太多的相思,让你牵肠挂肚。记得《烟花三月》里唱道: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听着,心里便生生地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份消瘦里,可也是因了彻骨的思念?再想起扬州,便多了一份难言的牵挂。

  比起杭州西湖,杨洲瘦西湖应该是少了些浑然天成的圆润,但那份弱弱的纤柔,一定是最撩动你心弦的音符。若是去扬州,一定去瘦西湖,摇一艘乌篷的船,伴着河岸静静的柳,划出满河的春意阑珊。

  说到扬州,不由得你不提二十四桥。

  因为从不曾去过,我不知那桥生的是哪般模样,想起姜夔的那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心中便莫名地悲凉起来。

  任何一种繁华,都经不住世事沧桑的浸染,只愿如今的扬州,早已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若是真去扬州,我一定去那桥下坐坐,不知月下的姑娘,会不会捧着洞箫,与我和一曲《扬州慢》。

  希望我去时,扬州正好落着细细的雨,柔柔的,轻轻的,刚好够打湿我的前额和我的眉眼,使得我不敢贪恋,却又不舍得离开。那雨中的姑娘,正好撑着油纸伞,你不必担心淋湿了她伞下的温柔。那沿河的绿柳,在烟雨中轻舞,整个三月,便融化在这漫天的烟雨中。

  等到春暖花开,阴雨缱绻,我们一起去扬州吧。

  风月扬州散文 篇5

  幼儿园时,爱看的《上错花轿嫁对郎》转眼快过去20年了,我也从傻傻的、可爱的小女孩儿长成了天真的宅女。片尾曲《烟雨蒙蒙唱扬州》带动了扬州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也依然对这首歌耳熟能详。“扬州自古出美女”,也是通过这部电视剧知道的,难怪拍摄电视剧《红楼梦》时到扬州去选演员。

  春暖花开的暮春三月,使我想起了小学五年级课本上的一篇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文包诗的文章,那首《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古诗,胜过了送别时千言万语的话语,感悟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友境界。我也好想去那杨柳依水的扬州,绝景佳色的瘦西湖,二十四桥、豆蔻少女和扬州八怪。我愿变作娇俏的扬州少女,醉倒在这个湖堤杨柳、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的淮左名都中,一边吟唱《烟雨蒙蒙唱扬州》,一边用柳枝舞剑。到了晚上,我就是月亮女神,因为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誉。

  封建社会,维扬是出了名的富可敌国的盐商城市,竹西佳处、繁华旖旎,让人欲罢不能。隋炀帝为了观琼花,开凿了一条大运河;乾隆数下扬州;唐宋八大家都被扬州的景色所吸引,吟诵了首首动人的诗篇······

  我决定了,在“五月烟雨蒙蒙唱扬州”的时节,和佳人一起去扬州聆听这山好、水好的江南风光,作为与《上错花轿嫁对郎》剧中人物一样的年龄,去身临其境一把“扬州美女做新娘”的欢喜冤家的离谱欢笑。

  风月扬州散文 篇6

  花一开,就出发吧;风一吹,就奔跑吧;若喜欢,就大声说吧!趁阳光正好,微风不躁

  ——题记

  最美不过春天。春风十里,莺飞草长,繁花盛开,朵朵娇艳。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我像一朵向日葵,努力的将我的脸朝向太阳,吸取着它的能量,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烟花三月,据说该下一趟扬州呢。于是,两张火车票,一个邮差包,一双帆布鞋,一顶遮阳帽,就这样,一个人的旅行,开始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旅程,就到了火车站。我选择了坐公交车,也欣赏了一路的风景。

  旅行,是个心灵舒适的过程。如果,你觉得很累,可以,那必定得是身体,绝不是心灵。在东关街逛了许久许久,只是简简单单地喜欢这种灰白相间的格调。是的,有点像老照片,或者是古代画家手下的点点笔墨晕染。

  唯美食和风景不可辜负。风景固然美,但是美食也是一种美。尝了阳春面,吃了三丁包,蟹黄包以及千层油糕。当然还有甜蜜蜜的酥糖,甜到心坎,心里美滋滋的。此季节,也正是荸荠上市的时候,自然是少不了,要尝尝的。没错,还有闻名全国的扬州炒饭,等等。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座园子,其中又含有多少故事呢。经过岁月洗涤的,留下来的,都是最好的。我想,何园就是这样一座有故事的园子吧。我惊讶于它的大面积,但是我却更敬佩它的沉淀。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瘦西湖,也是这样的一个西子吧。虽然瘦西湖,并不如我脑海中那么仙逸,但这样也更真实。漫步在湖岸,岸边垂柳,风吹桃花十里香。我用眼睛拍下了瘦西湖,我以为我拍下了整个春天,偷偷藏在了心里。

  风景美,人更美,生活最美。许许多多的游客,都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同一个地方,只因了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是美的,春天的扬州更美。有美景,有美食,当然还有美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必定是幸福的。没有过快的生活节奏,大家和和气气,互帮互助,悠闲而舒适。如果,到了退休的年纪,择这样一所城市,以终老,也是一件相当美好的事,你说呢?

  旅行,也是一场修行,温柔了岁月。或许,岁月的美,就在于它必然的流逝。但是,唯有我们的记忆,不会流逝,或者说,流逝的不那么快

  花都开好了,青春在路上,满目都是风景,你,准备好了吗?

  风月扬州散文 篇7

  自吴晋后特别是唐宋,直到现代,多少文人墨客齐聚扬州,赋诗作画、观景赏月,与歌女一同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留下了无数的千古绝唱和美丽传说。后因海道开通,津浦路成,太平军几度进退,才一度荒凉衰落,但游人依然络绎不绝。一首《烟花三月》曾感动了多少歌迷,我也是这首歌的钟情者,走到哪唱到哪。盛传扬州出美女,又不知牵挂了多少人的心。

  百闻不如一见,在凉爽的中伏到此一游。处处湖水荡漾,塔寺林立,古木参天,亭桥如画,山环水抱,船在湖中游,人在画中走。瘦西湖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叫莲花桥,桥上建有五座亭子,亭亭相连,偎依一起,故名五亭桥。重建的五亭桥造型别具特色,黄瓦朱柱,玉石栏杆,彩绘缤纷,与瘦西湖交相辉映。瘦西湖的自然之美,恬静澄澈,情景交融,游客如潮,正如欧阳修的词:“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传说千年之前的一个明月之夜,曾有歌女在这座桥上吹拉弹唱,缓歌曼舞,传花饮酒。古老的二十四桥已不复存在,重建的二十四桥又再现了她的建筑风格和古老风韵。初秋时节,虽不像春天那般葱郁翠绿,但依然风华正茂,轻风拂面,倒影飘飘,格外宜人,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来到平山堂,更令我情趣顿生,因“平山堂”的来历和匾额题字,均来自欧阳修的手笔,“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欧阳修被贬滁州,写完《醉翁亭记》后,便赴扬州任职,在扬州仅一年时间。在这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欧阳修除了继续写抒发恋情相思、离愁别恨、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的词章外,没有惊天动地的政绩,但扬州人记住了他。因他勤政廉洁、不图名利,使百姓安居乐业。欧阳修认为,治理天下苍生,就像医生治病一样,不在乎围观者捧场,不在于自我吹嘘,关键在于结果———把病治愈。他为官,不扰民,让百姓休养生息,但又与民同乐,同甘共苦,博得百姓的拥戴。

  东关街,可谓是古朴典雅,是工艺美术、小吃一条街。在那里参观了“个园”,看到了安徽含山人耿氏于光绪二十八年创办的“董(仲舒)学堂”,嘉靖三十四年创办的“武当行宫”。“街南书屋”由安徽祁门人马曰、马日璐兄弟两创办,同时经营“业盐扬州”,还藏书10多万卷,成立了“邗江诗社”。乾嘉年间,皇上特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袁牧为此题诗:“山馆玲珑水石清,邗江此处最知名。”何园,原主人是我们安庆望江县人,影视界先后曾在此拍摄了《青青河边草》和《红楼梦》。园内的对联全是勤奋、读书、行善,如“几百年人家无非行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行善、读书后继有人,一些书画把扬州装点得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使文化古城散发着浓墨芳香,五彩缤纷。在“个园”认识了烙画师朱老先生,为他的烙画惊叹不已。他曾获得省级烙画金奖、国家二级画师称号。寻访了旧书商,收获颇丰。导游的话常绕耳边,扬州方言:“乖乖弄的弄,韭菜炒大葱。”“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意为“早上爱饮茶,晚上爱泡澡”。)还有扬州“三把刀”,扬州美女,都盛传已久。在何园相遇的导游,一个个光彩照人,给何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面对一张张合影,何园,何园,与皖江血脉相连,那情那景那人,怎不令人常思念。

  风月扬州散文 篇8

  提起扬州,我的眼前就会浮起这样一幅画面:暮春三月,杨柳依依,微风拂过,瘦西湖的柔波泛起层层涟漪,湖畔的石凳上,一群文人雅士或是赏柳,或是赋诗,偶尔飘起蒙蒙细雨,就更有意境了。所以,扬州在我的印象中主要就是水,杨柳以及文人诗作。

  扬州依于海,成于江,兴于河,美于湖。东海的波涛,长江的巨浪,运河的碧水,瘦西湖的柔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扬州,所以水是扬州的底色。然而对于扬州,水之美又大都集中在瘦西湖一隅。瘦西湖位于扬州的西北郊,原名保障河,湖身清瘦狭长,虽不及杭州西湖那么宽阔,但却以独特的秀美闻名于世。湖光水色之美,淡雅而又浓烈,温柔而又任性,清澈而又深沉,令人倾倒与痴迷。又有虹桥,长堤,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等名胜的映衬,更是增添了瘦西湖的韵味儿。所以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骚客喜欢追寻瘦西湖美的足迹,行吟泽畔,留下了许多墨宝遗迹,诗文词赋,楹联碑刻,神话传说等。

  扬州地处江北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然而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一个“江南古镇”。所以扬州之水美亦表现在雨水之美。特别是在这样的季节,小桥流水,烟雨蒙蒙,撑一把油纸伞,独自走在江南的雨巷,也许在蓦然回首的瞬间就遇见了丁香一样的姑娘,何其浪漫啊!真的,扬州的雨细如丝,轻如絮,不像北方暴雨的雷电交加,只是绵绵的,细细的,长长的雨丝,像一层烟雾笼罩着整个城镇,一切都虚无缥缈,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朦胧美”吧。

  在这样一个由水滋润的城市,历经千年,扬州人也不知不觉地具有了水性。他们许是看过了城市的繁华凋零;许是看过了财富的过眼烟云;又许是看穿了人生的流星一现。他们心静如水地过着闲适舒雅的生活,淡化了物欲,扬州人如水的虚静与从容也许就是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超然。

  说完扬州的水,不得不让人想起扬州的柳,因为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柳。很多时候,人们常把杨和柳并称为“杨柳”,因而根据扬州的地理特性,许多学者认为“扬州”应为“杨州”。其实古代确实有“杨州”一说,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不知何时,“扬州”演变成了“杨州”。姑且不对此作考究,只说说扬州的杨柳吧。柳树是一种怕旱喜水的植物,因此非常适合在水源充足的扬州生长。在扬州,城里城外都是柳,所以一直流传一句“街垂千步柳”的说法,清朝诗人王士祯亦写过“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城里的柳树大都为垂杨柳,那路旁水边随风摇曳的柳枝,像极了舞台上的飘飘水袖,绵绵柳腰,它婀娜柔曲的优美形态,又与蜿蜒曲折的湖面,与轻盈的亭,拱曲的桥,逶迤的廊那么的协调和谐。所以人们都认为瘦西湖的灵气主要就是湖岸上的十里春柳。

  然而,杨柳对于扬州居民来说远不止风景,扬州人爱柳、种柳,同时也用柳,比如柳器,柳茶,柳饼,柳鞭,柳花等等。穿梭在扬州的'大街小巷,我们会发现扬州人的生活已经与柳紧密联系起来了。正是这种与柳朝夕相处的生活,使扬州人渐渐具有了柳的品格。杨柳不择土壤,因而有句俗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许多人认为杨柳太贱,但他们却不曾想到杨柳的这种“贱”实则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种文静柔弱外表下的刚强之性。柳枝轻柔却不易折断,这也就像扬州人外柔内刚的品性。

  扬州之秀水佳柳吸引了历朝历代许多文人的驻足流连,从而留下了许多诗文书画。比如汉代的枚乘,唐代的骆宾王、张若虚、李白、杜牧等,宋代的苏轼以及元明清的许多文人,他们所留下的作品就更数不胜数了。如果说唐朝是诗的鼎盛时期,那么扬州一定就是这一时期最绚烂的一笔。初唐时期,“吴中四士”之一的扬州人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一篇压倒全唐,留给了后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千古名句。晚唐诗人杜牧在扬州做官时,也留下许多诗章。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清代以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在我国文学书画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的画风冲破了时弊,别具一格,把理念转向大众化,通俗化,使扬州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在扬州城一直流传一句俗语“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所以正是扬州这种崇文的传统铸就了今天扬州人的诗性。

  没有扬州的水就没有扬州的柳,没有扬州的水和柳,就不会有扬州的诗词文学,不会有扬州的古典文化,因此这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时代在变,扬州城也在变,历经了2500多年的沧桑变化,扬州人正以他们闲适从容的水性和柔中带刚的柳性来弘扬扬州的诗性,扬州人的诗性。

  在当今的打舞台上,扬州正发挥着它的文化和生态两大优势,不断前行……我看到了曙光。

  风月扬州散文 篇9

  扬州,坐落在浩浩长江与千年运河的交汇处,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悠悠历史,璀璨文化,赋予了这座2500年历史古城的厚重、繁荣、精致与儒雅。“烟花三月下扬州”,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流连忘返,在这里奋力打拼,创造了几度辉煌,激起后人无数向往。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扬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挖掘城市内涵,以打造精致扬州为目标,彰显“人文、生态、宜居、和谐”的鲜明特色,不和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古城要古的经典,新区要新的现代”,着力推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精致产业,以打造文化博览城为目标的精致文化,以建设生态绿杨城郭为特征的精致人居。今天,站在长江岸边,沿江开发的强音,融入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雄壮乐曲,响彻天地;站在运河岸畔,400公里市域环路产业带错落分明,一股大开发开放的激情点燃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希望。2007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1亿元,财政收入21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80亿元,小康综合得分96分,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等一串串闪光的荣誉。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让城市更精致,让民生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460万扬州人民以心血、汗水、智慧,以创业创新创优的故事,续写扬州新的篇章。

  “烟花三月,精致扬州。”在发展的热土上,扬州像一颗明珠,在长江之畔,运河之岸,熠熠生辉,再铸辉煌!

  又好又快运河听潮

  “广陵自古繁华地”。历史上扬州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州郡,兴盛于汉,繁盛于唐,鼎盛于清,屡衰屡兴,绵延不绝,成就了其屹立千年的财富神话。今日,一度藉藉无响的扬州再度发出腾飞的强音,新凤清于老凤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互齐鸣。

  从运河走来,向长江奔去。沿江沿河大开发,激励着扬州人畅想更加显赫的“掘金”梦想,以创造见证未来。扬州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策划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强势发展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打造精致产业,规划经济质态,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大力推进工业技术创新和企业二次创业,支持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着力引导资源要素向汽车、船舶、化工、电工电缆、电子信息及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中。

  在发展的过程中,扬州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并进,相与取利,避免无序开发,减少遗憾工程,科学规划,步步为营,精心打造产业载体,要求2011年前所有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先后建立完善“八区二园”,成为孵化企业的优良平台。近几年来扬州老城区共关停、搬迁58家企业;化工园移至下风口仪征,不仅避免污染城区,且与南京化工园形成规模效应;为避免各乡镇“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纷乱格局,要求乡镇工业集中区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凡邻近省级开发区的乡镇一律不得单独建园、自鸣锣鼓。

  自古以来,从吴王邗沟的折戟沉沙,到炀帝运河上遮天蔽日的锦帆龙舟,从汉代封都的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到大唐帝国的国际港口海上通衢,从宁启铁路钢铁巨龙一朝腾跃,到润扬双塔凌空江天飞虹,实现千年跨越,“公、铁、水”的三维网络,构建起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今天的扬州人终于有胆气地说:“扬一益二”说明过去我们在“运河时代”的“龙头”地位,当“长江时代”来临时,成为“龙颈”的扬州必会随“龙头”上海一起率先腾飞。

  生生不息古城流香

  2500年通史性的文化积淀,东西通衢、南北要冲的绝佳地形,构成扬州的时间与空间之轴,铸就了其空前绝后、熠熠生辉的独特文化形象,汉代厚重博大、隋唐文采风流、康乾富甲天下,清脉长流,步步行至今日。近几年来,扬州着力推进文化扬州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弘扬传统、融通现代的文化工程,堪比春秋笔法之恢宏气度。

  厚重的历史文脉和通史式的人文景观,有理由让扬州人对文化产生少有的执著。打造文化博览城是文化扬州建设的神来之笔。扬州是“中国运河第一城”,古邗沟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扬州成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现在,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是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近年来,市里出台了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多座博物馆,目前建成扬州双博馆、扬州工艺美术馆、扬州剪纸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近30座。如今站在蜀冈之上,鉴真和崔致远这两位文化先贤正遥相呼应,彼此诉说着扬州文化建设的新传奇。

  扬州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并举,遵循国际上古城保护的成功经验,跳出古城建新城,书写传统与现代的“双城记”。实践中,坚持做到“五个保护”,保护古城的街巷体系,保护古城建筑风貌,保护古宅名园,保护古街古巷古井古树,保护非物质形态文化;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保持古城原汁原味的“历史形态”。目前,仅市区就有484处历史建筑,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8处,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16处。“双东”街区(东圈门,东关街)是扬州古城改造的成功典范、精华之笔,2008年一年一度的“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主会场将设置在此,届时向中外来宾展示扬州古城改造的杰出成果。

  扬州古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兴盛,造就了扬州种类繁多的民俗文化。扬州通过文化项目建设和文化活动举办,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在北护城河建设“绿色文化休闲长廊”,展示扬州漆器、玉雕及剪纸、刺绣、乐器、木偶制作等民间工艺;在教场地区建设“商贸民俗文化街区”,恢复一批“老字号”酒楼、茶肆、旅馆,重现扬州的民俗风情和市井文化;加强对扬剧、清曲等口头艺术的传承与现代性改造。扬剧、清曲、漆器和玉雕等7个项目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绿杨城郭诗意栖居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绿杨城郭是扬州”,历代文人墨客对扬州传颂不绝的褒扬,正是扬州生态秀美、环境宁静、精致典雅的城市个性的真实写照。现代扬州建设抓准了城市气质,没有走上建造“千城一面”的发展误区,着力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的绿杨胜地。

  近年来,扬州以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为新起点,在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在这座2500年的古城里,彰显出古今辉映、水绿相依、精致宁静的城市个性。一水、一路、一街、一景……传统与现代、新城与古城、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蓝天碧水与城市神韵在这里和谐相应,保护与建设完美兼顾。

  扬州尊重自然条件和城市基础,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再现“夹岸垂柳桃花”的优美画卷。重点做好“水”和“绿”的文章。扬州之名即源自“州界多水,水扬波”。水是城市的眼睛,眼睛亮了,城市才灵动起来。扬州先后投入330多亿元,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快水污染整治;在“绿”方面,全面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工程,打造沿路、滨河、环城400多公里的市区绿化长廊和城区东西南北五大“绿肺”系统。每年,扬州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了200多个公共“小游园”,市区绿化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环抱碧水蓝天,栖居于此的扬州人在都市的喧嚣中重拾一份难得的诗意。

  扬州高度重视人居建设,突出加强住房保障,建立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解困定销房、补贴市民购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针对特殊困难居民,实施“831”安居工程,对人均住房面积8平米以下、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居住扬州10年以上的困难家庭,政府建房以低于成本价定向销售,有3000户特困居民、近2000户老房户住上新房。

  绿杨城郭、维扬风情、小桥流水……如今,一个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城风格,既有南方清丽又有北方雄健的扬州在世人面前展现出她美丽的容颜。老祖宗留下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和扬州人用双手创造的新城如此合拍地融合在了一起。东有广陵新城,老城新城相得益彰;西有新城西区,高档住宅错落有致,城市行政商务副中心浮出水面;北有蜀冈生态城,风景如画,生机盎然,宜居宜业;南有“扬州第二城”和“临港新城”,扬州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的主战场和承载平台初露端倪。

  “绿杨城郭新扬州”,已成为扬州市向世界推介的一张亮丽“名片”。“惬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已经成为当代扬州人现实生活的写照。

  风月扬州散文 篇10

  国人自古,对扬州有一种不可言传的向往。古有李白,对烟花三月的扬州念念不忘,今有,朱自清,沐浴着扬州,如水般的月光长大。

  因偶然的一次机会,去了一趟扬州。纵横古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从天南海北,四面八方,共赴扬州,去赶着,一场春的盛宴。因此,我更珍惜,这次可遇不可求的缘分,想去赏赏,这一场盛大的花事,想去听听,这座古城的风流韵事,想去切身融入这座古城。

  正值言语濛濛,目光所及之处,便是一派,江南小城的腔调,飞檐翘角,粉墙黛瓦。

  自古就说“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瘦西湖,便就是一个更苗条的西子了。两岸杨柳依依,柳枝弯得将“秀发”垂进了湖中。梦中的瘦西湖和眼前所见,居然如此相像,仿佛自己曾经来过,是什么时候,是前世,还是今生。微开的桃花,好似这位瘦西子额前的花钿。春风吹过,他浮动着碧色的水秀,婀娜倩影,风韵万千。都说瘦西湖是借着西湖的名气。可瘦西湖却因瘦而更美。一个“瘦”字,藏着几许的精巧,精美,精妙,让天下人,忍不住去猜想她的风流往事。

  扬州也以园林著名,而其中就属个园最清雅。个园,以竹石取胜,就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去了竹的半边,应合了庭院里的各色竹子。可见,个园主人的情趣和心智,全都在里面了。个园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石景与竹景,相映成趣。春景,门外的两大片竹林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好一个“雨后春笋”之意;夏景,利用青色太湖石凹凸,透,露,皱的特性,多而不乱,顿觉清爽,目不暇接;秋景,黄山石与翠竹,堆叠成一座大山,苍茫之感,顿然而生;冬景,终年不见太阳的墙之下,宣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好似覆盖着,一层未消的残雪,散出逼人的寒光。真真是个“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景致。

  生活在这个城市,必定是幸福的,然而旅人的记忆,更是为她添上了,几分岁月,几分温润。

  风月扬州散文 篇11

  说起扬州,人们自然会想到隋炀帝的扬州梦,联想到唐宋那些雅士笔下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我一直把扬州和苏、杭并列,去之前也研究了几番攻略,作为华东之行的压轴,有多向往可想而知了。

  那年春节过后的不久,我们一家兴致勃勃从上海赶往扬州。沿路都是烟雨蒙蒙,使我不自觉遐想这样细雨绵绵泛舟湖上,也不失江南情调。然而天公不作美,刚进市区竟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温度也降下来。孩子兴致不减,我们依然决定冒雪游览瘦西湖。

  想象中的瘦西湖,像一位面貌娇俏的江南妙龄女子,轻盈地漫步在绿柳成荫的长堤上;消瘦的身形似微风摆柳,忧郁的眼神如碧波轻漾,是个满是诗情画意的地方。斜穿徐园,迈过小红桥,觉得满目苍翠被白雪浅藏,那“娇俏女子”已芳华不再。等到了四面环水的小金山,浏览了风亭,琴室,书屋,身在月观,渐渐被她的内涵吸引。能在这里倚栏望月,抚琴听风是何等的优雅;倘若在烛光下手捧古卷,提鼻轻嗅园里隐隐的花香;再没闲暇唏嘘人生苦短,风雪连绵也不会放在心上。看着湖中倒影的二十四桥,的确没有月光浮动来的浪漫。再细细看片片败絮似的雪花掠过桥洞,悄无声息地融入水中,桥和水的色调,水对雪的包容,纵然没有诗情却有浓浓画意。这种寂静的唯美,比绿柳青堤更有味道。

  黄昏,雪越来越大,我们吃过晚饭驱车来的古运河。夜幕中一片灯影绰绰的建筑群特别显眼,再看不远处还有挂红灯笼的古城楼,走进看到拱门上“盛世岩关”几个字,才知道这这是著名的东关街。由于天气原因大多数店铺都关着门,几个景点、遗址也早已经闭馆,游人更是寥寥无几。踏着薄雪走进街道,脚下的青条石有些滑,好在每家门前都挂着大红灯笼。仔细看,青砖,绿瓦,漆字招牌,还有写满历史年轮的古屋,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的沉浮。那深居陋巷的逸圃,深刻浅琢着多少典故;还有街南的玲珑馆外,难保没有才子约会过名伶。

  第二天早上离开扬州,地上的积雪超过三寸,车子缓缓地在雪中爬行,心里还有淡淡的遗憾。后来细想多亏这场风雪,虽然无缘扬州的娇媚,却真切感受了她的静美,这比浓妆艳抹更贴近心灵。

  风月扬州散文 篇12

  今天一早就去上班。军弟打来电话,问我到家没有,很惊讶我竟然上班了,而没有请半天假休息一下。我只能在心底苦笑。他怎么能够知道我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工作环境中?我又如何向别人诉苦,告诉别人我工作上的压抑?不过不要紧,生活原本就是这样,没有劳累,只单单享受或许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忙碌了才能丰富。

  可是,体力还有不支的时候。一上午一直头重脚轻。早晨上课,竟然迷迷糊糊要睡着了的样子,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看到学生的笑脸,我的脸也就红了。呵呵……下课时候,学生看了手机上的图片,看到雄伟的长江大桥,看到他们的老师站在渡轮上,江风吹拂着她的头发,他们羡慕地向老师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我完全沉醉在对扬州的回忆中了。

  对自己的体力已经很佩服了。没想到居然这么能熬。三十多度的高温,在烈日下暴晒了几天,除了皮肤黑了一层外,其他毛发无损。呵呵……心情真是大好。当然,也许是因为心情好,所以才能克服诸多困难,才能坚持在高温下游玩吧。不过,真的苦了老二和军弟以及让人疼爱的小外女。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所以扬州对于我来说成了可爱的地方,温馨的地方。

  “五一”下午我们到达扬州。对于一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人来说,无疑是到了天堂一样,晕乎乎不知道东南西北。军弟自我到镇江开始便不停地打我电话,向我指引着方向。下火车,右转,买回去的火车票,左转,买镇江——扬州的车票,扬州西站下车,左转,19路公交车,扬大农学院……一路上有他的指点,我也很顺利到达扬大农学院公交站台。还没下车便看到老二带着舒欣和军弟等候在那里。心头猛地一热,温暖霎时涌遍全身。我知道他们一定等急了!车上我的笑容就绽放开来,我向他们挥挥手。那时那地,真的长吐一口气,终于到了!很顺利地到了!看到了几年不见的老二,比起上学的时候更有女性味道了,看到舒欣也长高了很多,军弟依然和几年前见到的时候一样帅气。那些笑脸迎着我们,旅途中所有的劳累霎时都烟消云散了。老二忙着将我行李提着向住处走去。军弟到扬大寝室中拿来洗干净的被罩和床单让我们带到宿舍。看到他们这样盛情,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晚饭过后,军弟上课去了,我和老二来到扬州大学的广场上。广场上,银白的路灯朦胧地照着。早已有一群散步的人们在闲适中快乐地聊天了。广场边上有几排石凳,椭圆形的,随意地、散乱地摆放着。我们带着孩子坐在石凳上,凉风习习,隐隐有花的芬芳飘来,所有的植物都隐约在月色中,很清幽很空旷的感觉。白日里的燥热这时候也凉爽了许多。两个孩子在石凳上走八卦步,有时候又跑到远远的偏僻的角落藏猫猫,快乐的笑语洒落在脚下的草坪上。我和老二叙叙往事,说说现在,想想未来,或许,明年,后年我们还会有再聚的时候,或许又不知何年何月了,这样想着不免有一种伤感和不舍,但是不管怎样,心中牵挂着,叨念着就不会被时空阻隔我们的感情。

  我们说到曾经的每一个小妹妹们,说到她们的生活,突然就很想很想再次聚集在一起,再次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再次亲热的勾肩搭背走街串巷。可是,明明知道生活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的,日子是不停地向前流逝的。眼前的相聚已经很不易,怎敢奢望更多?

  军弟下课回来,看到疲倦的我们,于是又骑着车儿将我和儿子送到扬大农学院中休息。临走交代好夜间注意的一切,起漱卫生等等。我和儿子住在这个静谧的小屋里,浑身像散架似的,但是却很开心。很久都没有这样开心了。这些天来一直被一些事情困惑着,钻牛角尖不得解。扬州之行,我希望是重生的开始,是找回快乐的开始。现在看来出来走走是正确的了,大自然的一切都那么让人心动。

  第二天我们一起去办游园卡,到何园和个园游玩。军弟跑前跑后,将我们四个照顾好,然后又忙着去上课。江南的“五一”,天气晴朗的让人有点不知所措,阳光白花花的令人害怕,太阳仿佛将所有的热量都释放在“五一”出游的行人身上,丝毫不会顾及我们这些江北来的游客受不了这毒辣辣的日光。老二肩上背着重重的背包,里面装满了零食和茶水。老二体贴我脚掌磨破了,那么重的背包一路上就伏在她肩上几乎没有去掉过。因为穿着高跟鞋,我的脚趾已经起泡,再也没有力气行走,我磨磨蹭蹭跟在后面,龇牙咧嘴,但是心情一直很好!我听到扬州的大街小巷飘来我熟悉的歌曲“……无论风雨中,无论网络多冰冷,我的心中早已把你深种,我问问雨,我问问风,我是否也在你心中……”这样的音乐虽然很凄迷,但是旋律挺好,柔和。于是,温柔的音乐便伴着我们来到每一个极富个性的园林中。我们相互看着彼此满脸的汗水,再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再累也觉得值得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三号下午我便要和他们分别了。心中有万千不舍,但是很无奈!军弟本来下午有课,可是因为我要回去,所以,请同学代替他去了。中午,我们几个相聚在一家大排档中,军弟点了十来个菜算是为我饯行吧!中午没有喝酒,但是却感觉自己有点醉意。我们慢腾腾地吃饭,慢腾腾地离去。时间并不以我们的不舍而停滞。来到扬州两天时间了,还没有好好逛逛扬州的商场,怎么说也得买一样物品回家作为纪念。于是,我们让两个孩子呆在旅馆里。老二和军弟陪我到商场买东西。老二和军弟为我长眼,买了一件连衣裙,一个白色的小挎包,给Y和儿子各买了一件衬衫,给舒欣买了一件短裙和一双小凉鞋。虽然这些东西并不贵,但是,看到它们,就会想到扬州之行,想到老二和军弟在扬州这个地方对我的呵护,想到我三十年来第一次远行所感受到的快乐。

  人是感情动物,在不断地联系中,我和老二依然如当初上学时候一样,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诉与对方,或许这是因为一种叫做“缘分”的东西的存在。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有老二这个妹妹,感觉足矣。记得三妹说过这样的话:有些人只能陪伴你走过生命的一段旅程。相聚,别离,别离,相聚。想起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这样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别离我能够坦然接受,而且,感到幸福的是,因为有他们的陪伴,我的这一段人生之途多了些许温馨与快乐。

  风月扬州散文 篇13

  在古代诗人眼中,扬州是慢的,不然不会有“扬州慢”的词牌,也不会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样甜丝丝的词句,慢口吻的清扬。

  在我的印象中扬州也是慢的,公交车不急不挤,自行车不追不赶。

  自扬州火车站走出的那一刻,我就下意识放慢了“脚步”。

  看惯了南京的熙熙攘攘,一入扬州便是舒缓清闲。

  扬州是慢的,虽然不复“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的繁荣,却依旧是“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一样的悠闲。城市的性格可能会影响到居民的性格,扬州人,喜欢泡茶馆,喜欢一遍又一遍的沏茶打发时光,喜欢优哉游哉地过日子。有一句俗语专门用来形容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泡茶馆和泡澡堂,似乎是扬州人一天中顶重要的两件事。(引自王军《名城记忆》)

  如今外地人知名的茶社属富春,冶春,早上九点到茶社,坐到十一点离开;下午三点又来,直到天墨,一天的闲暇都在茶中度过。富春茶社,茶是龙井、珠兰、魁针三种茶叶参合起来的,茶点属三丁包、翡翠烧麦、千层糕最为出名,再配上一份蟹粉狮子头,就可体验扬州人慢的生活态度,慢的精致人生。

  东关街铺着石板甬路,两旁是复古建筑,仿佛一下子穿越到古时繁荣的扬州。贯穿东西的街很长,需要慢慢游走。喝一口吴钩酒,尝一嘴盐水鹅,品一壶绿阳春,擦一脸谢馥春,扬州人的生活慢的好。

  扬州人喜欢赏月,不然不会有“二十四桥明月夜(二十四桥代表一天中的24个时辰)”,更不会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走在广陵路,随意间可见贾氏老宅的“二分明月楼”一楼为赏月,一楼赏黄昏,多么的百无聊赖。

  一壶泡好的绿阳春,使我成为了诗人,仿佛重回扬州的茶馆里,品茶写诗。这两样都需要慢的,低斟浅酌。梦想的诞生需要慢慢的呵护,因为它是易碎的。杜牧说:十年一觉扬州梦,一个圆润的梦,做的再慢也是好的。

  我渐渐爱上了扬州的慢。

  风月扬州散文 篇14

  一个多愁善感的作家第一次来到这个誉世驰名、繁华阜裕的地方,我无法融进他白日里的喧闹。待到夜幕拉平的深晚,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缠绵的灯火为同情我而把地上的踪影也勾勒出一个昔日的俏丽。

  那是你吗?为什么仍是一个人孤倚?

  我快步凑上去,要让我的影子再到你身旁,那儿依旧有你的依靠。

  我不奢求什么,只想让你枕下眉头的疲惫,只想让我找到昔日片刻的欢乐回味。

  长街寂静

  夜深时的灯火一样孤枕难眠。

  一阵好事的狂风打搅了你的思念,也打搅了我的思念。

  被作弄的你弱不经风的踉跄摇曳,你的探视的目光却刺痛了我模糊的眼眸。

  才发现,黯然熟睡的阑木大门额头,一样纵容了岁月的放肆,哪有万家灯火?只一个孤单的你,邂逅了一个孤单的我;

  才发现,紧入梦寐的闷石长街,同样不能遮风挡雨,哪有一个等待我再来的你?只一个等待你再出现的我在低吟一曲这地方三月烟雨的落魄。

  这么多年,你在这落魄里孑然泣立了多少回?绝望和心碎了多少回?

  调皮的夜风再揉乱我原本就蓬乱的头发,却不经意的梳顺了我的记忆。

  多少年前,你原本是一个如这狂风一般的女孩,天涯来去,喜欢周游世界。你生性讨厌拘束,你说要走遍世界各地。去感受各种各样不同的生活。

  你接受不下我的劝阻,你说整个世界都是你的舞台,而我,把我的舞台复印在一间小屋里,供我表演的道具只是一只笔、一沓纸、一方案台的需要。你用双脚去接触世界,我用大脑去感悟世界,所以天注定,你我早晚会各奔所地。

  你终于要走

  我忧伤,你忧伤

  临走时,你对我说,蝴蝶很美丽,但她不能只生活在山沟里,她必须飞向更宽更远的大地,只有在广袤的空间里,她才能找到更多的花儿,她才会更美丽......

  你的话很伤却很美,我无言以对,盯着你那双美丽中种着忧郁的大眼睛,那一刻,我被你的泪汤淹住,未曾来得及想出,那会不会是一种诀别时的赆礼?

  要走的,终究要走

  我问你,能不能成全一次,就一次的哀求。

  你闭了目要把溢出的泪挡住,可是已经溢出眶的,挡也挡不住。

  拾了泪,你摇头。你仰头盯着天边即失的云霞,我凝目盯着眼前即失的你。微风吹起你鬓角,如扬一只帆。你说:“你叫得住那瓣云彩为你停留吗?如果你能,我不走;你抓得住随风而去的岁月吗?如果你能,我不走。”

  你于是低头看见了我的低头。

  你说的我做不到,我只有无奈的向你松开手。

  “只见你摊开两手什么也没有抓住,正如我此刻空空两手的走......”

  所以你走了。

  多情的人,总不免愁伤,愁伤中有一串串叹的悲凉。偶一阵耳风吹过,飘渺中有个声音告诉我:“情灭了,爱熄了,剩下空心你要不要......春已走,花又落,用心良苦却成空......”

  用一声仰天长啸归结了所有哀叹,躲不过的,始终逃不掉。

  只是放脱了牵绊的你,在那个繁华的三月,孤身到了那个繁华的地方,你的心就真的没了牵挂?真的融进了那繁华吗?

  独我知道,在那繁华背后,当烟雨狂欢了你的窗柩时,你的心却是那样疲惫,那样寂寞!

  唉!

  一声长叹,喊回了自己游离的思绪。

  凭悼了,早些离开把,别扰了他人的好梦。

  唉!

  又一声长叹,就在我转过身,迈步往回的瞬间又迅速改变了我眼前的方向。

  红光摇曳,霎那间将记忆闪烁成明暗模糊的片段。

  是你,你终究是来了,终究是没有忘记这个地方!

  这一刻,我却没有了期待中的惊喜。

  眼前的你已不再是三十年前的你,只是三十年后的你。

  多年不见,那偎风的两鬓给繁华的烟雨卵上了繁华的霜茄。我不得不唉叹岁月的无情,这么些年不见,人都老了。

  你顺手理了一下耳边稀落的散鬋,眩目看着我,淡淡笑意从那记载世态炎凉的风霜印迹中挤兑出来:“我真的老了么?”

  我笑,苦笑。

  望着你希冀什么而又惶恐什么的脸,我只能笑,只能苦笑。

  “你笑什么?你,不也还是老了!”

  “是啊,我不是永远都比你老吗!”

  “是啊,老怕什么,是人都会老的!”

  我换开话题:“这些年,你过得好吗?是不是常到这条街上来......散步?”

  你突然用三十年前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我很好,每年都来,所以我很好......”说完依旧看着我,你看着我的眼睛想要从我的眼眸里看出什么,却不经意的把自己眼中那千方百计掩饰好的忧虑泄露了出来。

  听着你的话,我依旧无言以对。

  “那你呢?”你向耳边抹开自己能看见的黄发,叠着的眼眸一时半会儿舒展出昔日里依旧的情愫,看着我,但那缕思绪却又渐渐平和下来,眉宇间多了三十年前没有过的宁静:“你还是一个人!”

  我逃开你的眼神,向夜空寻借另一份宁静,却连夜空的影子都没找到,于是只有坦然面对:“我也好得很,三十年来一个人把全副心思放在创作上,前十年轧了九部长篇、五部中篇’二十一部短篇。中间用五年时间将他们审改,后十年易笔换刀做了导演,编了七八篇戏,

  这些年我没闲着,你知道,他们就是我的妻儿,我的家人,人有奔头,心也就不空虚......”

  你赔笑,点着头:“我知道,我知道,事业就是你的生命,这命比平凡人的命长......”

  我笑,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对你苦笑。

  多少年了,多少年了,难道你还不懂我的心吗?

  不是不懂,是你结了痂的心为了呵护那份伤疤而不敢再颤动。可是痛,却依旧!

  然而这样明显的苦笑,你懂,所以你依旧转身走。

  一样的无奈,一样的翻过咫尺变天涯。

  我突然想起来,三十年前我似乎来过这里一次。想起来了,三十年前那个分手的黄昏,你不也正是这样摔手划伤我心扉,扭头便走的吗?

  原来,三十年前不是你孤身来了这儿,而是我独自离开了这儿呀......

  寂静的长街

  难眠的灯火

  依旧安慰这一个孤孑的我。

  烟花.三月.扬州

  一个多情的作家来到这个誉世驰名、繁华阜裕的地方,去寻找孤寂背后的真谛!

  风月扬州散文 篇15

  茶礼,狭义的是指婚事上的行聘之礼。广义的则是指与喝茶有关的各种交际仪礼。而每一个当地的茶礼都不一样,现就扬州的茶礼做一分析。

  扬州人家的婚事中,有婚前定亲一俗,男方定亲所送的礼物中,除糕点、白果、莲子、百合等食物外,必有一包茶叶作为女子的受聘之礼。这包茶叶的取意是“从一而终、绝不移志。”听说,茶树的栽植很有规则,下种出芽长成茶树后,不能移植。若要移植,不能成活。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曰:“种茶下子,不行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扬州人用茶叶作为聘礼,就意味着两头婚事定下来后就不再变化,因而,扬州人把定亲行聘之礼又名做“下茶”。

  扬州人家遇有喜事,如招待媒妁、新婿上门、迎候陪嫁品、花轿(如今是花车)进门等,还有吃“三道茶”的礼俗,《邗江三百吟》卷九中云:

  扬城喜事,如招待作伐人(即媒妁),以及新婿上门,姻亲初会时,入座用三道茶。第一道“高(糕)果”,献而不食。二道,或建莲、或燕窝。三道,或龙井、或霍山。皆食,皆曰茶。

  扬州还有吃“点茶”的做法,这是祝寿、拜年时的风俗,《邗江三百吟》卷九中也有记叙:

  遇大寿,来祝寿者。客登堂揖过,即有衣冠一价,捧盘中高(糕)果二盅献之,客惟摇手而己。此则用银镶杯,斟热清茶,内放红杏仁、长生果几个,以点染之,名曰“点茶”。年节及长(者)诞(辰),大略需此。

  在以上二例茶俗中,主人向客人敬上糕果,客人都是“惟摇手而己”,“献而不食”,不明其间事理者,会误以为客人不礼貌。其实,这正是扬州人的特别礼节。糕果即糕点,取其吉祥,叫成“高果”,有“高升兴隆”之意。客人不食,是让主人“余下来,留下日后兴隆发达”,是对主人表明好心的祝福和尊重。

  旧时的扬州人遇到胶葛,往往是对立两头先到茶肆,请人主持公道,让别人来“评理”,这就叫“吃讲茶”。主持公道的人又名“中人”,在茶肆里,“中人”居中而坐,两头各坐两头,开始时两头茶壶的壶嘴相对,表明两头定见不合。若对立化解了,则由“中人”把两只茶壶的壶嘴相交,表明和洽。若一方仍有贰言,还可将本人的茶壶向后摆开,再行“叙理”。结尾仍是由“中人”评判,把两头茶壶拉到一同,若“中人”判一方理亏,则把一方的壶盖掀开反扣,以作裁决。这次“吃讲茶”的茶资,概由被翻开壶盖的一方付费。当然,对方也可表明好心,也把本人的壶盖也反扣过来,那茶资就由两头“二一添作五”,一人把一半了。

  “吃讲茶”,使别人的胶葛及时化解,不使对立激化,不发展到要去官府打官司。看似寻常的喝茶礼俗,却也反映出扬州的民俗淳朴。

  风月扬州散文 篇16

  不知道从武汉乘船顺江而下,会不会到达扬州?

  因为那次我在黄鹤楼上想到《故人人西辞黄鹤楼》,我心里就想如果乘船从武汉黄鹤楼顺长江而下,

  能不能去到下游的苏州和扬州,在苏州城有我的好朋友,我想去苏州去看看我的好朋友。

  每个人去到黄鹤楼上,也许第一个都会想到李白的诗《故人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想,每个人看完诗以后,被诗句感染了,都会想到自己的朋友,一时不能相见,唯有思念天际流。

  从武汉顺长江而下,然后就能水路到扬州吗?我听说古代从武汉到扬州是有客船的,

  扬州在古代可是太出名,扬州城这个名词在古人的诗里有朋友的牵挂,还有很多的繁华,

  我记得那篇文章里说过,古代最奢侈的事就是腰缠三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扬州城在古人心中的位置,

  如今形容人走了,也会说驾鹤西游,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祝愿,祝他去到极乐世界以后,抛却尘世无奈,能得到人生最大的繁华。

  在古诗的意境里,烟花三月的时候,扬州城的花开的最奇最艳,扬州一城都是喷发而出的春色,

  李白就写出了另一句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是在问,五月梅花凋落之期的时候,扬州城会不会有懂他诗句的人和他一起写诗句,和他能一同看扬州城烟花三月。

  我没去到过扬州,却在苏州城有好多朋友,苏州城有我的一位好友老付,他就是一个喜欢和我谈论诗情画意的人,

  应该再加上即将转世和子欣,他们也是有诗情画意的女生,他们都在苏州。

  所以才有前文,我想从武汉顺江而下到苏州城,是去看望老朋友的。

  老付在苏州的时候,喜欢和我讨论文化,诗句,创作,

  他和我说过《虎丘的剑池》,《东周列国》,《郑州花神赋》,这些题材我也都开始写了。

  还记得那时候我们在苏州,我和他是生活中有很多爱好相似的人,我和他一起讨论,一起创作,真是一种美事,

  现在他去到了郑州,成了郑州的野兽,我也回到老家,那次在苏州的我和他一别,就像古人说的“扬州一别”

  如今,我在老家,他在郑州,苏州一别,何时再相见,何时再一同写烟花三月,梦里江南。

  苏州城,繁华三千,离别万里,可否忆得文友,万里之外安好?

  说到江南,人们提到江南,最开始应该不是“苏杭”,其实在古代古人说江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扬州,扬州过去是江南的大哥,

  后来世事变迁,繁华落尽,扬州城如今只剩繁华的影子,如今扬州也正在复兴他的繁华,

  扬州城就像生活中的好多人,不应该黯然消失了,他还是很让人怀念的,他该回来了,回归本来的自己的原来本性的。

  我对扬州不熟悉,还没去过,说起扬州,只能从自己知道的历史文字里,大概推断扬州的模样了。

  提到扬州,我就想到了隋朝,大运河,隋炀帝,这些名字,还有那个古代繁华大都市--江都的名称。

  大隋王朝,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啊,你想象的出大运河两岸的风光,那宏大而穷奢极欲的场面吗?

  隋朝的开创其实并不容易,经历了200多年的混乱不堪的南北朝,到了隋朝,终于华夏大地才又一次的统一起来了。

  但是隋炀帝并不珍惜人民要休养生息的内心呼唤,继续穷奢极欲,

  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宫城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民不聊生,天下就又大乱起来。

  隋朝又覆灭了,历史就是这样淹没着每一点繁华每一点进步。

  大家都看看吧,繁华只不过是一烟空梦,只有让老百姓安定生活,才是立国之本。

  老百姓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违背老百姓意愿的统治者,都会走上不归路。

  我也想好了,我准备约上老付,去到扬州,再写《烟花三月下扬州》新篇章,等我们好消息。

  风月扬州散文 篇17

  又是侧面清暖剪风的季节,蓝天似乎打了腊,耳旁是亲切的问候,在这样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在小城走。

  扬州的早晨,是弥漫着香气的早晨,不再像过去守着家熬粥,扬州人似乎已习惯了走两步路去附近买包子、锅贴一样的早点,你从那里走过,香气里回旋着的总是婉丽清脆的家乡话的温暖。你总会被感染,然后一笑。

  走出那片美味的温暖,入眼的又是一片清新,路旁种满了树,那些刀形的小叶在微风中活跃,像一些熙熙攘攘的船,航在青天的大海里,不用桨也不用楫,自由无束,树下是几株花,在风中欣然起舞,透过树,穿梭而过的是各式的交通工具,人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目的地。

  一片欢笑声在耳旁飘过,是一对母子。男子正推着轮椅上的母子在河旁漫步,他总是在母亲耳旁说些什么,然后又是一阵欢笑,母亲的毯子有些碰着地了,男子蹲下,细心地掸去灰,又抹平皱痕,给母亲盖上。他并未起身,而是指着远处的一幢栋高楼,对母亲说了些什么,母亲笑得皱纹都拧在了一起,每条皱河里都是满满的幸福。

  微风吹动,河漾起波澜,我走进。河水清且浅,河下是零碎的小石子,河旁的树很奇怪地都有着无比苍老嶙峋的根,以及柔弱嫩如婴的树叶,让人难以猜透年龄,树根深入地底,有些甚至触到河水,树根如网,小石如鱼,倒是和谐,望着这河,心中感慨。

  谁在河中投下凌乱小石、谁在石间播下春芜秋草、谁在草中立下大树如碑、谁在树上剪裁翠叶如酒旆、谁在这无数张拓展的酒旆中酝酿五千年陈久而新鲜的芬芳?

  抬头望天,那一道道白色的长线是飞机的痕迹吗?

  再低头,那一株株青嫩小草又是谁的成果?

  嘴角上扬,呵!我的小城扬州。

  风月扬州散文 篇18

  柳絮如烟,繁花似锦,扬州三月让不少文人墨客为之倾慕动容,何况我一个小小人儿。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仿若误入藕花深处的精灵,与我邂逅的却不是夏日的荷而是春日莹莹的琼花。伴着初升的太阳和大明寺中小僧徐徐敲响的晨钟,就着一股清风送来的檀香烟火,花淡淡,叶蓁蓁,这便是三月杨春,肃穆祥和中的生机勃勃。

  出了古刹以是日上三竿,早起风还夹杂的寒流如今已被瘦西湖晒暖日头的波光粼粼给润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首瘦西湖,叫我爱上湖边的杨柳,井然有序的虹桥,还有这十里如少女身段般的蜿蜒。那天不知是不是该说运气好,遇上了贵如油的绵绵春雨,淅沥的雨水似在唤醒沉睡的廊桥,趟过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那么的有味道。这便是三月杨春,如深宅大院的闺秀,透着娇羞和偶然见的怦然心动。

  吃过了午饭雨已经停了,嗅着雨后独有的清新,伴着个园的竹香,仿若雨后春笋,整个人都松快起来。个园中的绿叫人不忍映在心里,不是夏日的碧色,是属于春日的幼嫩,柔软的细尖儿上还挂着方才的雨水,在若影若现的太阳光下闪烁,一片晶莹。山石跌水在其间,三两好友一壶新茶,这便是三月杨春,繁华俗世中的一方乐土,安逸闲适。

  日暮时分,夕阳也是柔和的美,古运河畔两侧已是灯火通明,霓虹绕河三两圈,神仙不知哪凡间。河畔的梅花褪去了狂傲,沉溺在桃花的娇嫩中。我乘着小船,划向湖中央,那光影交错,美的那么虚幻,夜风徐徐散播着春意,辛勤的布下一日更胜一日的生机。不知是哪儿吹来的风,它带着一阵香,像早晨寺中点了鲜露的琼花,又似雨后修竹的清新,更像两岸醉人的桃花所酿,这大抵就是春字相同,春色不同的味道,却又如出一辙。这便是三月杨春,没有浓烈与激昂,却不乏生气灵动,就那样徐徐的,徐徐的乘着清风,吹进我们心里。

  风月扬州散文 篇19

  公元二○一五年三月二十七日下午,余随河南户外游扬州,又至镇江金山寺,三月三十日早上天明返周。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春色浓郁,鸟语花香,正出游之大好时光也。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扬州,春秋秦汉时名广陵,后名维扬,隋唐以降名扬州(“扬”通“杨”,忌隋帝姓)。余读古诗词,李白之“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之“十年一觉扬州梦”、“玉人何处教吹箫?”,姜夔之《扬州慢》“淮左明都”,柳永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无不在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此次扬州之行,正好得以印证也。

  时四月二日志。

  一

  燕语莺歌欲何求?烟花三月下扬州。

  心随柳杜游一遭,十年无梦也风流。

  二

  烟花三月去维扬,心意灿然起波浪。

  早已因之梦吴越,万里江水诉衷肠。

  三

  一到维扬心浪高,亭台楼榭争比娇。

  当年柳杜仙迹处,玉人何处不吹箫!

  四

  夜游古运河

  流光溢彩古运河,游船画舫相比阔。

  维扬曲子广陵韵,玉人何处不放歌!

  风月扬州散文 篇20

  近读汪曾祺先生的《中国人的口味》叹服其见多识广,几乎穷尽了人间五味,让我的舌尖足足过了一把瘾。细细品味他的文字,不禁想起了老家扬州的菜肴,不觉间已经垂涎涟涟了……

  扬州人的口味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清淡,即使酸甜苦辣,也只是淡淡的,就那么一丁点儿,像蜻蜓点水一样,绝不似鸬鹚那样一头扎进水里。

  扬州人的口味最讲究一个“鲜”字。当地人就地取材,鱼是鲜活的,提上砧板还活蹦乱跳呢;肉是新鲜的,摸在手上还有猪的余温;菜是新鲜的,根茎上还粘着泥土的香味儿;瓜是新鲜的,脐上还留着残花;茭白是新鲜的,绿叶上还沾着露水;田螺是新鲜的,上面还长着一层青苔。新鲜的食材,加上厨师的精心烹饪,每一道菜都鲜香怡人。比如吃鲫鱼汤下面条,“唆唆”几下,面条已悉数下肚,再喝下微热的汤汁,那个鲜的感觉真叫爽!

  除了鲜,扬州人的口味还带点甜。早春时节,大地上便生出绿茵茵的马兰,河崁上的灌木丛里枸杞子也冒出鲜嫩的叶子,当地人就把马兰头、枸杞叶采回来,先用开水一焯,然后捞出来,挤去多余的水分,加适量的盐、糖,倒点麻油一拌,甜滋滋的,香津津的,搭着白粥吃,那个感觉真叫美!扬州人制作的点心也是甜的,比如大京果、小京果、桃酥、金刚齐,还有各种包子,无论肉包、菜包还是三丁包,都有一股甜味儿。

  扬州人不太吃酸的,只有土法制作的豆酱有点酸味儿。到了盛夏,主妇们就把黄豆煮熟烂了,裹着面粉置于阴暗处,几天后豆面团上就生出一层绿色的霉菌,然后将之倒进一只陶缸,加入适量的卤水,放在阳光下爆嗮,两周过后,一缸酸酸的、甜甜的土酱就制成了。土酱常常会招来苍蝇,有时防范不到位,酱缸里会翻动细长的白蛆,但这一点丝毫不影响口味。把黄瓜、茄子放在陶缸里,一周以后就制成了酱货,酸甜可口,清脆爽口,即使被打上一巴掌也不肯松口。柏杨谈中国的“酱缸文化”可能就是受扬州人制酱、酱货的启发吧。

  扬州人很能吃苦的。当地的水田里长出一种叫茨菇的水生植物,其根茎发达成卵形的块状物,这就是茨菇。茨菇性甘、味苦,是隆冬季节扬州人常吃的一种菜蔬。走进菜场,你会看到一个个用蓝布包着头的农妇高声吆喝:“买茨菇啰——卖茨菇啰——新鲜的茨菇哟——”买茨菇回家去了皮切成片白白的,切两块豆腐干成条状,洗净三根大葱并切成数段,在铁锅里加入地道的菜籽油,待其沸腾腾起一股呛人的香味后,放入豆腐干,爆炒两到三分钟后加入茨菇片,不时地翻动着,四五分钟后再放入葱段,加酱油、食盐、白糖若干。再倒进适量的水,沸腾时能淹没茨菇即可。中火烧五六分钟后,一股清新的茨菇香味便弥漫了整个厨房。将菜肴置于盘中,在上面放几根大葱起到破色效果,一道色香味美的佳肴便可上桌了;扬州产的一种白萝卜味道也有点苦,据说用这种食材炖排骨汤很有滋补效果,所以扬州人特别爱吃这白萝卜。

  如今扬州人也吃辣的了。红烧鲫鱼时加入一两段辣椒,别有风味;十三香龙虾的味儿也有辣味,扬州人也吃得津津有味的。扬州人吃辣与四川人是无法比的,前者吃辣如二八佳人轻吹竹笛,唱起“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后者就像关西大汉手持竹板,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扬州人很注意节约的,即使食材变了味,有时甚至发臭了,也不肯轻易扔掉的。年前磨好豆腐置于一只陶缸里用清水养着,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的“龙抬头”。随着气温渐渐升高,豆腐水变成了浑浊的黄水,那豆腐拿在手里黏答答的。地里的青菜长出了菜薹,就用菜薹与豆腐一起烧,这种胺化了的豆腐闻着有一股臭味,吃起来特别的香,那汤汁还很下饭。初夏时用卤水腌好鸭蛋存于瓦罐里,有时移动罐子不小心碰破了蛋,里面就渗进了盐水。这种破蛋煮熟了蛋黄呈黑色,散发出一股蛋白质的臭味,和大麦粥一起吃,有着一种特别的味道,唇齿留香,余味无穷。

  扬州人的口味,注重的是天然,讲究的是生态。每一位客居他乡的扬州人一品尝到淮扬菜,便如同邂逅到邻家小妹一般,感到那么的温馨、那么的亲切……

  风月扬州散文 篇21

  扬州的园林,是有别于苏州园林的文人气质的。扬州园林的主人,多富商巨贾,腰缠万贯的财力,和王石斗富的攀比,使得他们为堆砌心目中的那片田园,不惜一掷千金。何园便是这么一处,游走于何园的西园,仿佛是游走于何园旧有的主人,用万千银两所记录下来的一个梦境,

  西园是围绕着曲岸小池而建的,池北是一串两层的楼阁,其中主楼三间略是突出,因檐角飞翘,状似蝴蝶,而得名蝴蝶厅。楼阁间有廊道,随势高下,起伏相联。园子四周没有楼阁的地方,也并不只留下突兀的高墙,而由双层的复道廊来补就。如此,沿着二层的廊庑逶迤而行,便可绕着小园凌空飞渡一般,将满园的风华阅尽,这也确是苏园所不曾有的体验。

  二层游廊消失在庭院西侧一隅,那里有湖石堆就的石阶,将你从“不胜寒”的天上迎回到了细雨霏霏的人间。小跑到游廊下,便也就找到了与池畔的湖石假山所对等的高度。于是,沿着曲岸楼廊徜徉,一处处高低错落着的奇峰怪岩,便有意无意间邂逅到了你的面前。凭着你一时来的兴致,由心欢喜地叫着,快来......快来......看那个象不象......。

  象什么,象峰、象壑、象崖、象涧,也象鹰、象虎、象兔、象猴,山石有万千姿态,人便也有了万千想象,只要你肯细细把玩,不愁你没有意外的惊喜。只如此玩味着一路走过,似也便多有了些“一山过后一山拦”的感悟。

  沿游廊走到池东,有石板曲桥相驳,曲桥的另一边,是一座方方正正的水亭。水亭四面卧波,飞檐雕栋,最是轻灵。亭下倚柱而坐,尽可纵览满园风情。只这个时间里,细雨蒙蒙,碧波涟漪,那涟漪让池中的花鱼欢喜得竟相追逐。不经意间,会有一条贪玩的鱼儿,“扑咚”一声跃出水面,给寂寞的庭院一个清晰响亮的惊诧,而当你急转头来去寻找它时,所余下的,只有澹澹的烟波了。

  烟波上,小锣敲起,旧时的伶人踩着锣鼓点,轻灵地走过这飞梁曲桥,当他们飘逸的身影融入到细雨卷裹着的这方天地里时,便已是另外的一个自己了。那个另外的自己,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可以尽情地嬉笑怒骂,于是一段段情仇爱恨,便在这里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

  那水亭,原也是作戏台的,亭内渺渺清音,传到隔岸,想想便觉空灵。于是趁着四下无人,也细着嗓子“伊......伊......呀”地比划两声,游廊上,漏窗后,想是何家的某位小姐听到了,卟哧地笑出声来,那小姐,似正象是我在汽车站里广告画上看到的模样。

  这园林给予你一个人的,寂静又寂寞的时空,也只是刹那中的所得。刹那后,从二层游廊的漏窗后、断墙内却爽咧走出一个美女来,只她是打着小旗,带着旅游团队呼啦啦地便将整个楼道占满。喧闹着讲解着对面的蝴蝶厅和我身处的曾作戏台的水亭。在众人惊奇的目光里,我多半不过是一位不称职戏子了,于是再瞧不进眼前的烟波了,于是仓促地收拾行装落败般地逃走。

  何园为住宅的部分,除了一进的楠木厅外,均是二层的小楼,小楼围绕着天井环环相抱,彼此间有楼廊可以相连。那楼宇的风格与我念过的中学非常相象,其实但就建造的时间来看,也是相近的,一座是清末,一座是民初。在何宅介绍的展览中了解到,原来那里的部分庭院,也是做过学校的,那就更是象了。来到天井中的玉兰树下,我仿佛都能闻到熟悉的清香,听到熟悉的下课铃声。

  其实,还想去的地方,是片石山房,只是走在何家的大宅子里,竟迷了路,就和我第一次走进中学校园里一样。迷路也好,把不曾想见的见到了,也不枉费这不菲的票款,与悠闲的光景。

  片石山房,与何园有一墙之隔,如今成了何园的园中园。

  山房园内绝大的面积,被一泓碧波占下了,绕水的地方有厅堂、轩榭,也有游廊、飞梁。与楠木厅隔水相望的,是一处太湖石堆叠出的倚墙山,独峰耸翠,秀映清池,堪称得上“奇峭”。踩着池中的出水石来到峰下,方见有洞壑。逶迤而入,能寻到方正、狭小的石室两间,便是那处山房了。

  据园林专家陈从周老先生考证,“片石山房”得名的这处假山,可能出自清初的书画大家石涛大和尚之手,更可能是石涛所留下的“人间孤本”,因而弥足珍贵。

  绕出山房时,对岸多了一队人马,领头的美女导游于喧闹中扯着嗓子讲解着石涛和他的人间孤本,而后,指着乱石间透射到池面上的一个圆影,教人去识扬州的“二分明月”。我也好奇,绕过去跟在后面端瞧,那月影竟真如美女所言,随着步态移动而圆缺。

  忽而于这喧闹中想起,《景德传灯录》中记录惠海禅师的一段偈语,“深潭月影,任意嘬摩”。

  而时人再问禅师,“如何是佛”时,禅师对答,“清潭对面,非佛而谁”。

  对吗?似乎是,“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花而显象” ......懂吗?似乎是,于是电光火石般一念过,猛然间抬头找寻,一泓清潭、半池秀色,满园风光却都装进了眼中,但那方宁静淡泊、心无挂碍、怀高趣远又有谁能由心地带走呢?如此片石山房依旧是人间孤本,而那曼妙的景致,于难识般若的我,依旧是镜花水月,云天一梦而已。

  风月扬州散文 篇22

  让阳光作诗,给大地盈满画意,请雨潇洒,潜入夜的凝思,借来风的柔情,炫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春意,梳一把绿色叶的清新纹理。舞出绿的清新,嵌入月的银辉,打开莲的心扉, 映衬波的笑窝,盛满虾的乐趣,鱼的跳跃,划一笔田螺青蟹的思路,录一段虫鸣的低吟 ,夜莺的晚唱,渔舟归影中的桨声,写不尽大运河的诗情画意。摄霓虹如痴如醉的闪烁,镌刻城市有声的雕塑 ,弥漫田野中牧歌的清唱,染满山遍野枫的浓情醉意,涂抹凝碧清泉胸中快乐的喜悦,点缀盈笑的绯红欢笑的涟漪,荡漾起粼粼碧波,撑一篙碧水里闪烁的金碧辉煌,吟无声的诗,绘立体的画,栽真诚无限的精致,感夜的宁静 ,悟心灵的共鸣,帖海市蜃楼的美轮美奂,捧紫玉金砂陶醉心灵,品香茗,赏龙井茶的醇香,碧螺春茶的芬芳,阳羡雪芽的清香,读茶经,感悟绿色世界的情长,沁人心脾,沁人肺腑, 颂中华灿烂文化,扬人格魅力的高尚,插理想翅膀,打开思绪的门窗,拉开诗的帷幕,请入词的迤逦,沁入赏心悦目的人文景观心旷神怡。

  邀来扬州八怪喷绘脍炙人口的心灵画卷,心墙上挂一幅青山绿水姹紫嫣红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图画,快乐的童趣里盈满端午节粽的飘香香,端午时节龙舟敲着愉快的锣响,心田中镨写一笔《离骚》 的热忱满腔。望天边飞虹晚霞倒映一湖凝脂如滑的遐想,蓝天白云舒展一江宽畅的倩影与微笑。随波逐流到扬州欣赏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的风景,读扬州段人文景观,看人烟密集市井的繁荣,自古以来最盛产诗意和风流。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是总无情,唯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淚到天明。有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似水柔情,瘦西湖畔,玫瑰牡丹鲜艳光华,茉莉玉兰旖旎馨香,柳堤烟波的样子,桃红梨白的景色,鸟语莺歌的灵动,鸳鸯戏水的脉脉情怀, 莲藕深情,大自然万般风情把温馨时尚雕琢得惟妙惟肖,诗一样的风景,月一样的娇媚,天一样的胸怀,云卷云舒的飘逸,山峦叠嶂的气息,松的挺拔,竹的青翠,梅的冷艳。大运河波涛倾诉着扬州历代皇朝风流人物 的昨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一代扬州人民再创每一天的灿烂辉煌。

  风月扬州散文 篇23

  午后的阳光总是那么慷懒,漫不经心地掠过青石板地,抚着那些黑漆漆的题板,笼着那些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的人们。店门前那只猫,打了个哈欠,倚在自己怀里睡去。

  就是在这样一个午后,我漫步在东关街。

  那条望不见尽头的石板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虽不平整,但却有一种杂乱之美,与两旁整齐的屋檐相照应,既不呆板,又不浮夸。

  我喜欢漫步小巷,那种每走一步都会有新的发现的神秘感,会让我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人生总有那么多惊喜与神秘,需要自己亲自探索才会获得最初的喜悦,不沾任何色彩的纯粹的喜悦。

  眼前这条小巷,在许久之前,普通到不能再常见的巷子。犹记得当年,初来此地,就被一阵桂花糕的香味所吸引,拽着妈妈来到糕铺。看着被洗得干干净净的桂花,晒干、碾碎、搅拌,与糯米粉混在一起,入笼高温蒸煮。整个小屋里就满满的都是桂花香,浓郁芳甜。

  包了几小包后,又被那做糖画的老人所吸引。望着在锅里熬着的糖浆,被老人拖出后,连贯地板子上勾勒出人物、动物。就这样短暂的时间,各种栩栩如生的形状的糖便做好了。老人微笑着递来那精致的图案,我那本想一吃痛快的馋心却被遏制。望着它却舍不得吃,一直举着糨,看着它,偶尔添上几口,满心都是甜滋滋的。

  那做糕的女人如今不知在哪儿,那做糖的老人也不知了去向。这里现在更是被古装、古鞋、古代小饰品所填充。这时的店面比当时要干净得多,也没有过去那么吵闹,人们或坐着,或站着,低声交谈着。几有几个孩子追赶着,尖叫着,跑到巷子更深处。我这才惊觉,扬州原来已经大变了模样。

  或许是身为扬州人,对扬州总有一丝偏心,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扬州都是最具人情味的古城,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古城。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缓缓讲述着。给蓝天听,给小鸟听,给倚在藤椅里酣睡的老人听,给驻足凝望的游人听。

  出了东关街,便是古运河。夜幕降临,华灯初照。古运河两旁彩灯荧荧。走在河边,阵阵晚风吹走那些烦恼心事,吹来一个好心情。

  耳畔偶尔传来车鸣声,证实日益进步的社会。

  好像是一瞬间,那么多古典与繁华,暄闹与宁静夹杂在一起,构成了如今这个现代文明与古代历史交相辉映的扬州,形成了中国这样一个含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内涵的国都。在亚洲这片土地上,成为闪亮的一颗星星,闪烁在地球上,不朽在宇宙中。

  此时已是黄昏,我回头望了望这条巷子,想着自己与扬州结下的这段美好情缘将一直延续,并且扩大,扩大到整个祖国。祖国如此美丽怎可不爱?身为炎黄子孙,赤子之心将永远不变。

【风月扬州散文(精选23篇)】相关文章:

秋风月色优美散文11-22

淡看风月抒情散文06-23

风月情浓奈何相思命苦经典散文11-19

《愁风月》原文及赏析10-16

精美散文精选03-02

幸福扬州作文11-22

精选爱情伤感散文12-01

抒情散文(精选)11-29

精选经典哲理散文06-16

烟花三月下扬州作文精选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