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走洛阳南极散文随笔
夏七月。我们开车前往嵩县白河,它地处我市最南端,素有“洛阳南极”之称。
起初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山矮墩墩的,时而露出土黄,时而油绿一片。慢慢地,山长起来了。车在山谷蜿蜒穿行,有种舟行海底的恍惚。一路被绿牵引,我们到了白河镇经下寺村。
一条小路,蜿蜒游入小村内。村庄临山而居,一溜儿顺溪谷向上攀登。道旁,房前或屋后,不时有古银杏树伫立,撑着浓阴酿着果实。偶有空地,大多植着近人高的银杏苗,它们排着队,哗啦啦摇着满身的小团扇,煞是逍遥自在。
此地银杏成群,一打听方知,有银杏之乡的称号,千年以上的有237棵,被称为“古生物化石”,2007年跻身吉尼斯纪录。
时值仲夏,古银杏树隐没在万绿丛中,自远处断觅不出它的踪迹。如若至秋日,它会浮出绿色,喷薄出体内的黄金。一朵一朵的金色,熏染在绿色的背景上,那将是怎样的养眼,可惜我们来的不是季节。虽未看到它辉煌的一面,但一搂它粗壮的腰身,一比它的高龄,无不心撼。
我们住进了老张家,他一辈子没走出多远,大山就是他们驻守的宝地。山里人也是好客的,腾出空闲,陪我们在山里打转转。沿着原生态的山道与涧溪,边走边聊。
在银杏苗套玉米的田埂边,老张指着一通石碑说,这就是云岩寺的原址。始建于唐,又拆毁于唐;繁盛于明,又倾覆于明;彻底抹灭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68岁的他,小时候曾在残垣断壁尚存的废址处玩耍。
沿着田埂,时有碎瓦片敲脚,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不远处有棵千年银杏,向我们伸出千手,若慈眉善目的观音。这是哪位禅师手植的?世间谁不是过客,此处银杏树为主人。
据说云岩寺极盛之时,“僧舍散落,遍岩谷高下”。一入伏牛,就如进入佛国圣地,“钟鼓齐音,殿堂伦奂,心因境净,境逐心闲”。云游,清修者成千上万。游峨眉,拜云台,也必参云岩。
时光流去,古寺已随烟霞去,满目空余云悠悠。
坐在山涧的巨石上,有凉爽的风送来。老张滔滔不绝,如溪流叮叮咚咚。讲伏牛山、云岩寺的得名,因“野牛降伏而山名”,因“白云吐岫而寺号”。讲“流寇纷扰,佛像蒙尘,众僧奔散”之时,云岩寺两口钟的不翼而飞:一口飞至下寺村,遇一人赶牛车喊一声“驭——”,而惊止;一口飞至南阳西峡,因天明鸡啼而止。
行至一块阔大平坦的巨石上,主人的'话匣子再次打开,这是晾经台,传说也神乎其神:一人打此经过,见台上晒着金黄的玉米,此时天空突变落雨,此人见四下静寂,就把玉米拢成堆,收在旁边的袋子里。虽家中灶房无炊烟,儿女有饥馑,也空手而归。但回至家中,发现鞋里有几粒玉米,倒出之后却变为金子。另一人打此经过,情景相似,只不过晒的是黄豆,此人装袋后背起就走,空中一鹰飞来,啄去此人一只眼珠。
这是老张小时候听老人讲的,据说还有名有姓。民间传说是鲜活的,它总以生动的形象,善恶的对比,劝人向善。
金乌西坠。农家饭吃过。小院被连绵的苍山拥抱,夜走深,小虫浅吟低唱。仰望星空,月亮独步于中天,我的思绪走了很远很远。
【夏走洛阳南极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我的乡土优雅的洛阳散文随笔08-26
夏的赞歌散文随笔08-24
夏韵散文随笔08-07
夏江南散文随笔08-03
夏的流苏的散文随笔08-23
燥热的夏散文随笔07-13
夏的密码散文随笔08-16
《夏痕》散文随笔02-28
生活散文随笔:夏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