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原则

时间:2024-09-06 12:34:47 偲颖 环境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原则

  原则,汉语词汇,代表性及问题性的一个定点词,行事所依据的准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原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则:

  如今中国城市居民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进行农业休闲。中国居民开始进行农业休闲活动时,基本上都是满足于到近郊农民家中玩玩牌、钓钓鱼之类的活动,现在则有人想在农业休闲活动中参与劳作。因此,休闲农业开发必须密切关注休闲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以便休闲农业开发能较好地顺应时代潮流。

  休闲农业开发要考虑市场的地域差异。即在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不同,人们旅游需求有所不同。如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外出旅游对豪华等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大;而湖北、江西的居民外出旅游对豪华等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小,经济类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则大。因此,必须从充分了解各地尤其是主要旅游目标市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条件、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着手,分析各地特别是主要旅游目标市场所在地的旅游需求特征,以使休闲农业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优化结构原则一个休闲农庄的休闲收入不仅与前来休闲人次的多少有关,还与前来休闲者的人均花费多少有关。而要使前来休闲者的人均花费大大增加,又有赖于休闲农庄采取以下措施优化休闲产品结构:即有赖于休闲农业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配套化。

  住、食、游、购、娱休闲产品开发兼顾。休闲农庄的休闲产品开发单一,必然会导致休闲者在农庄的消费单一,使得休闲者在农庄有钱无处花,最终导致休闲农庄的休闲收入难以大幅度的增长。因此,休闲农庄应努力做到住、食、游、购、娱休闲产品开发兼顾。其中,尤其值得加大开发力度的是购物,因为购物的需求弹性大、创收空间大,而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休闲农庄对购物的开发至今仍未重视。

  大力开发参与型休闲产品。在农庄可利用一些传统农用器具、农事劳动、农业工艺开展一些使中老年人回想过去、使青少年感到新奇的参与性休闲活动。

  力求休闲产品开发深度化、系列化。休闲产品开发深度化、系列化,可延长休闲产品链,提高资源、设备的利用,延长休闲者的停留时间,最终使农庄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如以水果生产为依托开发休闲农庄时,除了开发好观果、摘果、品果、购果之类的系列性休闲活动项目外,还可依托水果生产开发好以下休闲活动:一是赏花旅游活动项目,如在桃红李白之际可招徕旅游者赏花;二是嗅觉享受,如在柑橘、橙类花朵盛开,花香沁人心脾之际,招徕旅游者在果园边进行露营活动。

  相关资料1:

  一、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任务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景观、农业活动、农村民俗文化等资源,通过规划和开发,为人们提供兼有生产、生态、生活、旅游、教育、增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是农村产业新业态,也是生态旅游新类型。

  休闲农业策划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整合农业观光休闲资源,实现资源、环境、市场与项目优化拟合的创造过程。其基本任务是:在休闲农业规划之前,通过深度研究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准确目标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主题定位和形象定位,建立核心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独特的产品形态和营销行动计划,为休闲农业具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二、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思路

  休闲农业是根据农业自身发展状况和特色进行的深层次开发,策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休闲农业的功能为出发点,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特色,培育亮点,形成规模,做出品牌,持续发展。具体思路如下:

  1.依托田园和生态景观

  乡村田园生态景观是现代城市居民闲暇生活的向往和旅游消费的时尚,也是休闲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一是在选址上,首先要考虑以周边优美的农村生态景观为衬托,并与所规划的休闲农业项目特色相匹配;二是在规划上,要以农业田园景观和农村文化景观为铺垫,选择园林、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作物、高新农业技术和特色农村文化作为规划的基本元素;三是在建设上,既要对农村环境的落后面貌进行必要的改造,又要注意保护农村生态的原真性。

  2.重视休憩和体验设计

  休闲农业的客源,在节假日,主要是近距离城市休憩放松的上班族;在上班时间,主要为退休人员及进行业务洽谈和会议的工作人员。策划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处理好“静”和“动”:休憩节点的设计要“静”,“静”就是田园的恬静和农家的安详,就是要为人们提供恬静休闲的空间和场所。“动”主要是娱乐游憩或农事体验,要做到“动”的项目寓于“静”的景观之中。这样既能满足城镇居民渴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基本需求,又能满足城镇居民科学文化认知的需要,还能延长游憩时间、增加二次消费。

  3.挖掘民俗和农耕文化

  要保持休闲农业长期繁荣兴盛,就应该在丰富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农村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位,实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有机结合。如传统农居、家具,传统作坊、器具,民间演艺、游戏,民间楹联、匾牌,民间歌赋、传说,名人胜地、古迹,农家土菜、饮品,农耕谚语、农具等,都是休闲农业景观规划、项目策划和单体设计中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民间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

  4.突出特色和主题策划

  特色是休闲农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题是休闲农业产品的核心吸引力。要认真摸清可开发的资源情况,分析周边休闲农业项目特点,巧用不同的农业生产与农村文化资源营造特色。农村资源具有地域性、季节性、景观性、生态性、知识性、文化性、传统性等特点,营造特色时都可加以利用。同时,还要根据项目特色,进行主题策划。

  三、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方法

  1.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

  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人口、劳动力、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物资源及重大农业产业项目、旅游资源及周边旅游项目、休闲农业资源及周边休闲农业项目,还包括所在区域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的规划文本和图件及测绘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

  2.现状分析与SWOT分析

  根据上述踏勘和收集的情况,对本区域条件、休闲农业资源、已有的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SWOT分析要确定休闲农业项目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根据内部的优势、缺陷以及外部环境,了解本项目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为本项目的战略定位提供依据。

  3.目标确定和战略定位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包括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形象定位,主题策划、市场定位,目标客源定位。功能定位就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结合农业观光休闲方式,确定主体功能,如休闲娱乐型、观光观赏型、农事体验型、疗养度假型、民俗节庆型、会议餐饮型等;形象定位就是根据项目的特点,导入人们熟知的人文、生态、生物、科技的形象概念,提出独特清晰、引人入胜的主题,如肥城市休闲桃园的“桃花盛开的地方”;市场定位就是分析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源,并按照功能区、营销时序、客源类别构造三维营销战略框架;发展目标定位就是某一发展时期及其分时段的游客量、销售额、利润等目标。

  4.分区策划和单体设置

  大规模休闲农业要进行功能分区。功能分区要根据农业生产布局、资源分异和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每个功能区要有一个形象定位,确定一个主题,同时要对每个功能区的重要单体进行策划,对标志性单体如雕塑小品、园艺、建筑、牌坊等进行初步设计。休闲农业在策划阶段要绘制功能区布局图,最好附有标志性单体效果图。

  5.营销策划和节事安排

  营销策划包括品牌策划、宣传策划、促销策划等。促销策划包括促销策略、节事等促销活动的安排、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源的具体促销方案等。节事活动往往是推广休闲农业产品、招商引资的重要形式,是吸引旅游者、树立旅游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加客源的重要手段。节事活动要围绕主题开展,表现形式要活泼。实行市场化运作,将节事活动与休闲农业推广、农产品销售、企业宣传和冠名结合起来。如桃花节、葡萄节、龙舟赛等。休闲农业策划内容还包括融资策划、招商策划、管理策划、保障策划等。

  四、休闲农业策划的文本框架

  因项目特点、策划者风格不同,休闲农业策划文本有一定差异,建议参考以下文本框架:

  1.总论:立项背景,开发意义,策划依据,策划区域范围和建设期限等;

  2.资源条件现状和社会经济基础评价: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物资源、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基础等评价和SWOT分析与问题诊断等;

  3.客源市场分析与市场开发策划:市场需求,客源现状,市场分析与定位,市场开发思路与方案;

  4.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形象定位,主题定位),产业链动力结构,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

  5.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功能分区(附分区布局图),各功能区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主题定位),各功能区建设项目(单体),各功能区农业产业或农村人文景观配置;

  6.重点观光休闲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农业产业或人文节点配景项目,标志性单体的形象设计和功能策划(标志性单体最好要附效果图);

  7.旅游要素策划:交通策划,导游队伍策划,住宿业策划,餐饮业策划,娱乐策划,旅游商品和农产品购物策划;

  8.建设分期和动态开发:总体建设期限,各功能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步骤和开放时间、功能区间、重点项目间的时间衔接方案;

  9.观光休闲线路设计:内部观光休闲游线及交通方式,附近城乡居民入园观光休闲游线及交通方案,本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与其他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的衔接方案;

  10.营销策略与促销方案:品牌策划、宣传策划、促销策划;

  1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建设资金、流动资金估测(附分区、分项目投资概算表),资金筹措方案,招商策划;

  1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直接经济效益(附按功能区、按赢利项目的效益预测表),社会效益(城乡就业、农民增收、土地增值、区域经济开发、相关产业带动、人才培养等),生态效益(农村环境改善、污染治理)和环境评价;

  13.风险评估和对策措施:自然灾害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政策变化风险,规避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14.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项目的管理体制,管理组织架构,人才保障,项目推进机制和组织保障(政府、投资企业),政府政策建议。

  相关资料2:

  一、应与相关规划有机融合

  各地要重视休闲农业总体发展规划,规划起点要高,内涵要深,突出特色与个性化的充分结合,并且要有前瞻性、整体性和延续性。同时,要重视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其中特别是要与农业发展规划(包括高效生态农业、农业优势产业带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且与城市旅游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去。

  二、因地制宜,制定规划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弊病其中之一就是人云亦云,看见别人发展的好,就完全照搬别人的经营模式,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区位因素是否合适。有些甚至违背自然生态的规则,强行改稻为耕,填水平林,给当地的自然生态带来了极大危害,这是极不对的。休闲农业的发展一定要从当地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特色产品、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且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注重合理布局,与各地创建的生态镇、生态村一起,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比如:

  1、在现代农业园区、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等基础上兴建休闲、娱乐设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需求。

  2、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园区农业型,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宣传先进的现代科技和农艺技术,起到科普示范作用。

  3、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休闲观光旅游来提升传统农业产业。

  三、科学进行空间分区和景观布局

  休闲农业区功能分区应根据结构组织的需要,将用地按不同性质和功能进行合理划分,一般来说可设有农业生产区、农业生产与体验活动结合区、农业景观与现代农业技术展示观赏区、服务接待区、结合道路与自然的景观带、生态和园外联动开发圈。现在有很多休闲农业经营者照搬别人成功的经营模式,也不管当地是否适合就大肆动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生态不平衡。所以要对所处环境下的景观进行合理布局,既要以自然和人工培育的生物共同构建的生态系统景观为主题,又要符合生态合理。

  所以,通过科学规划,使生态、生产、科研和市场相融合,才能将农业与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得以融合并发展,通过挖掘当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得以和谐统一,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状态,只有这样才可以走上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后辈人共享资源与环境的持续持续、协调的发展之路。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原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原则】相关文章:

吧台设计原则08-30

水体景观设计原则03-08

广告设计遵循的原则12-29

公共环境设计中通用设计的原则12-21

室内设计中的生态设计原则02-17

动画效果设计12条原则09-27

动画设计的12条原则04-14

室内装修设计思路和原则02-21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原则02-03

花境的设计原则及其布置手法03-08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原则

  原则,汉语词汇,代表性及问题性的一个定点词,行事所依据的准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原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则:

  如今中国城市居民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进行农业休闲。中国居民开始进行农业休闲活动时,基本上都是满足于到近郊农民家中玩玩牌、钓钓鱼之类的活动,现在则有人想在农业休闲活动中参与劳作。因此,休闲农业开发必须密切关注休闲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以便休闲农业开发能较好地顺应时代潮流。

  休闲农业开发要考虑市场的地域差异。即在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不同,人们旅游需求有所不同。如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外出旅游对豪华等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大;而湖北、江西的居民外出旅游对豪华等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小,经济类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则大。因此,必须从充分了解各地尤其是主要旅游目标市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条件、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着手,分析各地特别是主要旅游目标市场所在地的旅游需求特征,以使休闲农业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优化结构原则一个休闲农庄的休闲收入不仅与前来休闲人次的多少有关,还与前来休闲者的人均花费多少有关。而要使前来休闲者的人均花费大大增加,又有赖于休闲农庄采取以下措施优化休闲产品结构:即有赖于休闲农业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配套化。

  住、食、游、购、娱休闲产品开发兼顾。休闲农庄的休闲产品开发单一,必然会导致休闲者在农庄的消费单一,使得休闲者在农庄有钱无处花,最终导致休闲农庄的休闲收入难以大幅度的增长。因此,休闲农庄应努力做到住、食、游、购、娱休闲产品开发兼顾。其中,尤其值得加大开发力度的是购物,因为购物的需求弹性大、创收空间大,而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休闲农庄对购物的开发至今仍未重视。

  大力开发参与型休闲产品。在农庄可利用一些传统农用器具、农事劳动、农业工艺开展一些使中老年人回想过去、使青少年感到新奇的参与性休闲活动。

  力求休闲产品开发深度化、系列化。休闲产品开发深度化、系列化,可延长休闲产品链,提高资源、设备的利用,延长休闲者的停留时间,最终使农庄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如以水果生产为依托开发休闲农庄时,除了开发好观果、摘果、品果、购果之类的系列性休闲活动项目外,还可依托水果生产开发好以下休闲活动:一是赏花旅游活动项目,如在桃红李白之际可招徕旅游者赏花;二是嗅觉享受,如在柑橘、橙类花朵盛开,花香沁人心脾之际,招徕旅游者在果园边进行露营活动。

  相关资料1:

  一、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任务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景观、农业活动、农村民俗文化等资源,通过规划和开发,为人们提供兼有生产、生态、生活、旅游、教育、增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是农村产业新业态,也是生态旅游新类型。

  休闲农业策划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整合农业观光休闲资源,实现资源、环境、市场与项目优化拟合的创造过程。其基本任务是:在休闲农业规划之前,通过深度研究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准确目标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主题定位和形象定位,建立核心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独特的产品形态和营销行动计划,为休闲农业具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二、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思路

  休闲农业是根据农业自身发展状况和特色进行的深层次开发,策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休闲农业的功能为出发点,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特色,培育亮点,形成规模,做出品牌,持续发展。具体思路如下:

  1.依托田园和生态景观

  乡村田园生态景观是现代城市居民闲暇生活的向往和旅游消费的时尚,也是休闲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一是在选址上,首先要考虑以周边优美的农村生态景观为衬托,并与所规划的休闲农业项目特色相匹配;二是在规划上,要以农业田园景观和农村文化景观为铺垫,选择园林、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作物、高新农业技术和特色农村文化作为规划的基本元素;三是在建设上,既要对农村环境的落后面貌进行必要的改造,又要注意保护农村生态的原真性。

  2.重视休憩和体验设计

  休闲农业的客源,在节假日,主要是近距离城市休憩放松的上班族;在上班时间,主要为退休人员及进行业务洽谈和会议的工作人员。策划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处理好“静”和“动”:休憩节点的设计要“静”,“静”就是田园的恬静和农家的安详,就是要为人们提供恬静休闲的空间和场所。“动”主要是娱乐游憩或农事体验,要做到“动”的项目寓于“静”的景观之中。这样既能满足城镇居民渴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基本需求,又能满足城镇居民科学文化认知的需要,还能延长游憩时间、增加二次消费。

  3.挖掘民俗和农耕文化

  要保持休闲农业长期繁荣兴盛,就应该在丰富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农村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位,实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有机结合。如传统农居、家具,传统作坊、器具,民间演艺、游戏,民间楹联、匾牌,民间歌赋、传说,名人胜地、古迹,农家土菜、饮品,农耕谚语、农具等,都是休闲农业景观规划、项目策划和单体设计中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民间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

  4.突出特色和主题策划

  特色是休闲农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题是休闲农业产品的核心吸引力。要认真摸清可开发的资源情况,分析周边休闲农业项目特点,巧用不同的农业生产与农村文化资源营造特色。农村资源具有地域性、季节性、景观性、生态性、知识性、文化性、传统性等特点,营造特色时都可加以利用。同时,还要根据项目特色,进行主题策划。

  三、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方法

  1.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

  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人口、劳动力、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物资源及重大农业产业项目、旅游资源及周边旅游项目、休闲农业资源及周边休闲农业项目,还包括所在区域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的规划文本和图件及测绘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

  2.现状分析与SWOT分析

  根据上述踏勘和收集的情况,对本区域条件、休闲农业资源、已有的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SWOT分析要确定休闲农业项目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根据内部的优势、缺陷以及外部环境,了解本项目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为本项目的战略定位提供依据。

  3.目标确定和战略定位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包括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形象定位,主题策划、市场定位,目标客源定位。功能定位就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结合农业观光休闲方式,确定主体功能,如休闲娱乐型、观光观赏型、农事体验型、疗养度假型、民俗节庆型、会议餐饮型等;形象定位就是根据项目的特点,导入人们熟知的人文、生态、生物、科技的形象概念,提出独特清晰、引人入胜的主题,如肥城市休闲桃园的“桃花盛开的地方”;市场定位就是分析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源,并按照功能区、营销时序、客源类别构造三维营销战略框架;发展目标定位就是某一发展时期及其分时段的游客量、销售额、利润等目标。

  4.分区策划和单体设置

  大规模休闲农业要进行功能分区。功能分区要根据农业生产布局、资源分异和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每个功能区要有一个形象定位,确定一个主题,同时要对每个功能区的重要单体进行策划,对标志性单体如雕塑小品、园艺、建筑、牌坊等进行初步设计。休闲农业在策划阶段要绘制功能区布局图,最好附有标志性单体效果图。

  5.营销策划和节事安排

  营销策划包括品牌策划、宣传策划、促销策划等。促销策划包括促销策略、节事等促销活动的安排、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源的具体促销方案等。节事活动往往是推广休闲农业产品、招商引资的重要形式,是吸引旅游者、树立旅游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加客源的重要手段。节事活动要围绕主题开展,表现形式要活泼。实行市场化运作,将节事活动与休闲农业推广、农产品销售、企业宣传和冠名结合起来。如桃花节、葡萄节、龙舟赛等。休闲农业策划内容还包括融资策划、招商策划、管理策划、保障策划等。

  四、休闲农业策划的文本框架

  因项目特点、策划者风格不同,休闲农业策划文本有一定差异,建议参考以下文本框架:

  1.总论:立项背景,开发意义,策划依据,策划区域范围和建设期限等;

  2.资源条件现状和社会经济基础评价: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物资源、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基础等评价和SWOT分析与问题诊断等;

  3.客源市场分析与市场开发策划:市场需求,客源现状,市场分析与定位,市场开发思路与方案;

  4.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形象定位,主题定位),产业链动力结构,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

  5.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功能分区(附分区布局图),各功能区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主题定位),各功能区建设项目(单体),各功能区农业产业或农村人文景观配置;

  6.重点观光休闲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农业产业或人文节点配景项目,标志性单体的形象设计和功能策划(标志性单体最好要附效果图);

  7.旅游要素策划:交通策划,导游队伍策划,住宿业策划,餐饮业策划,娱乐策划,旅游商品和农产品购物策划;

  8.建设分期和动态开发:总体建设期限,各功能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步骤和开放时间、功能区间、重点项目间的时间衔接方案;

  9.观光休闲线路设计:内部观光休闲游线及交通方式,附近城乡居民入园观光休闲游线及交通方案,本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与其他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的衔接方案;

  10.营销策略与促销方案:品牌策划、宣传策划、促销策划;

  1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建设资金、流动资金估测(附分区、分项目投资概算表),资金筹措方案,招商策划;

  1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直接经济效益(附按功能区、按赢利项目的效益预测表),社会效益(城乡就业、农民增收、土地增值、区域经济开发、相关产业带动、人才培养等),生态效益(农村环境改善、污染治理)和环境评价;

  13.风险评估和对策措施:自然灾害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政策变化风险,规避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14.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项目的管理体制,管理组织架构,人才保障,项目推进机制和组织保障(政府、投资企业),政府政策建议。

  相关资料2:

  一、应与相关规划有机融合

  各地要重视休闲农业总体发展规划,规划起点要高,内涵要深,突出特色与个性化的充分结合,并且要有前瞻性、整体性和延续性。同时,要重视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其中特别是要与农业发展规划(包括高效生态农业、农业优势产业带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且与城市旅游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去。

  二、因地制宜,制定规划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弊病其中之一就是人云亦云,看见别人发展的好,就完全照搬别人的经营模式,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区位因素是否合适。有些甚至违背自然生态的规则,强行改稻为耕,填水平林,给当地的自然生态带来了极大危害,这是极不对的。休闲农业的发展一定要从当地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特色产品、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且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注重合理布局,与各地创建的生态镇、生态村一起,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比如:

  1、在现代农业园区、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等基础上兴建休闲、娱乐设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需求。

  2、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园区农业型,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宣传先进的现代科技和农艺技术,起到科普示范作用。

  3、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休闲观光旅游来提升传统农业产业。

  三、科学进行空间分区和景观布局

  休闲农业区功能分区应根据结构组织的需要,将用地按不同性质和功能进行合理划分,一般来说可设有农业生产区、农业生产与体验活动结合区、农业景观与现代农业技术展示观赏区、服务接待区、结合道路与自然的景观带、生态和园外联动开发圈。现在有很多休闲农业经营者照搬别人成功的经营模式,也不管当地是否适合就大肆动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生态不平衡。所以要对所处环境下的景观进行合理布局,既要以自然和人工培育的生物共同构建的生态系统景观为主题,又要符合生态合理。

  所以,通过科学规划,使生态、生产、科研和市场相融合,才能将农业与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得以融合并发展,通过挖掘当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得以和谐统一,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状态,只有这样才可以走上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后辈人共享资源与环境的持续持续、协调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