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4-11-07 09:52:35 晓凤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这个时候,大多数高一的学生都开始准备必修一的历史考试了,可是你知道必修一的历史考试会怎么考吗?试题的难度大吗?试题的题型又有哪些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1

  一、选择题(45×2分)

  1.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农业与官营手工业相结合,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B.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C.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3.《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 )

  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革新了耕作工具

  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5.《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

  6.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主要原因是( )

  ①有最优秀工匠 ②控制最好的原料 ③生产不计成本 ④市场竞争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7.关于冶金业叙述( )

  ①原始社会早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②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③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④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8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9、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清代

  10.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 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 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11、一宅”、 “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2、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有数目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C.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14、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15、下图为清朝乾隆时期中国某个城市的面貌,从飘扬的外国旗帜中,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城市是 A.上海 B.宁波C.厦门 D. 广州

  1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17.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市”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里有专职官员管理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18、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19、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人类历史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欧洲宗教改革

  20.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

  A.印渡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1、新航路的开辟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有(  )

  ①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③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

  ④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⑤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运回欧洲,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2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3、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殖民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动力

  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④掠夺财富、屠杀土著人、抢占土地是其主要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B.机器的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

  25、从下面两幅图中,你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形成一体 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2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28、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直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侯,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最早指的是(  )

  A.文艺复兴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9、下列四幅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新发明和新创造成就,其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是(  )

  30、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别 总人口(万)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1800 48% 52%

  法国 3600 75% 25%

  俄国 5900 93% 7%

  美国 2300 87% 13%

  以上统计说明了(  )

  ①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②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③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④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 ( )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B.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

  D. 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2、从19世纪末开始,如果你在英国居住或者到英国去,那么你可以( )

  ①开着自己的汽车在马路上逗风 ②乘坐火车外出旅行

  ③看到电灯照亮千家成户 ④打电话聊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史学界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对该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垄断组织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B.垄断组织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垄断组织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D.垄断组织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34、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35、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该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3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37、我国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我国工业革命最早始于( )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50年代

  38、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

  A.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9、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40、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当务之急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1、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企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42、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 )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 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43、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局限是( )

  A.一心“曲全邻好”,不敢轻言战事

  B.“中体西用”限制了西风东渐向政治领域的扩展

  C.没有通过长期努力,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

  D.热衷于“以夷制夷”,缺乏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

  44、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4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

  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Ⅱ卷(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46题10分、47题8分、48题12分)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2分)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而修建的钢铁玻璃结构的“水晶宫”。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世界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材料四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上,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请回答:

  (1)材料一、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材料二、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材料二中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

  (3)世界博览会被称为世界经济奥运会,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历史发展趋势?(2分)

  48、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图案,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1分)说明“黄金时代”产生的原因。(4分)

  (3)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1分)

  (4)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为什么?(3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

  一、选择题

  1-5 AABCB 6-10 ABADC 11-15 CABCD 16-20 BCCBC

  21-25 ADDCB 26-30 CBCCC 31-35 CDBDC 36-40 CAACA

  41-45 BBBAC

  二、材料解析题

  46、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2分)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分)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2分)

  47、(1)、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电时代。(2分)

  (2)现象:材料二反映了英国进口的工业原料和食品多,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多,居“世界工厂”(世界工场)的地位;(1分)材料四说明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工业生产落后,中国经济逐渐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1分)

  原因: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得到巩固;②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在英国广泛确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③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大肆对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④在国际贸易中执行自由贸易政策。(2分)

  (3)世界经济联系增强。(2分)

  48、(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动力: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精神或实业救国思想。(2分)

  (2)时间:1914~1919年(或一战期间)。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5分)

  (3)直接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由暂时繁荣转入萧条困境。(1分)原因: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所致,或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等。(1分)

  (4)出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原因:因为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民族经济的繁荣是维护民族独立的物资保证。(3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2010年1月12日,海地产生7.0级地动,引起天下遍及存眷。500多年前,海地岛曾被定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的岛”)。此定名由来的汗青依据是( )

  A.西班牙语是本地通用语言B.麦哲伦举世飞行初次到达海地

  C.哥伦布发明此岛宣布为西属殖民地D.土著印第安人对该岛称谓的音译

  2.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诉苦说“已往一个月的生存费就五个银币,如今十个银币还不敷。”这反应了西班牙出现了( )

  A.贸易危急B.贸易革命C.代价革命D.经济危急

  3.下表所反应的征象产生的缘故原由是( )

  年份世界生铁产量(吨)世界煤产量(吨) 1830约1,600,000 30,000,000 1870约12,250,000 220,000,000

  A.煤铁产量激增B.人口激增C.“钢铁时代”到来D.工业化进程狂飙突进

  4.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

  A.电灯B.电话C.汽车D.电影放映机

  5.世界石油产量从1870年的80万吨提高到1900年的2000万吨。致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蒸汽机车的发明B.汽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D.石油化工的发展

  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7.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想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调节农业生产

  C.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8.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积极发展“新经济”

  9.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转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这则材料反映出哪种经济现象的特点(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知识经济C.经济全球化D.第三产业

  10.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与政府颁布的哪项政策有关( )

  A.农民缴纳固定粮食税B.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

  C.政府免收农民赋税D.农民可以租借国家的企业

  11.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

  A.都促进了经济发展B.都从当时的国情出发

  C.都是为粉碎帝国主义进攻创造了物质条件D.都体现了共产主义分配原则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由此建立了( )

  A.金本位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

  C.欧洲统一货币D.多种新货币体系

  13.中国自年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以来,分别于年、年、年2010年获得4次特别增资,目前在基金组织的实际份额占该组织总份额的6.394%,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列第三位。A.对世界金融与贸易走向的影响B.对世界金融与贸易C.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D.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跃居世界的第一位

  14.下列几幅图片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它们共同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B.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控制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D.世界经济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15.2007年2月1日,欧洲多国参加了“停电节能5分钟”的活动,借此向浪费能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宣战。这一活动的开展表明( )

  A.电开始成为重要能源B.经济全球化产生负面影响

  C.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D.欧洲仍然掌控世界经济

  16.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1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

  18.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了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y明

  19.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西学

  20.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当然,这一论断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并能在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这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

  A老子B董仲舒C朱熹D王y明A.战国时期B.唐朝C.宋朝D.明朝

  23.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发展

  24.“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强调双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该诗作者有关的中国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

  返回目录>>>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9分,27题15分,28题16分)

  26.材料题

  材料二

  图五: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图一、图二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产生了哪些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7分)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好处

  (2)图三、图四反映了人类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这一时期新兴产业有哪些?图四的发明是由哪一发明直接引发的?(6分)

  (3)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4)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质料一新航线开发后,西方殖民者放肆打劫,大量的贵金属源源不停地流入欧洲。美洲的白银起首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末了流向欧洲其他地域。由于白银供应数目标增长,西欧钱币富足,从而使金银代价降落,钱币贬值,物价上升,谋利活泼。

  ──刘英涛《对中国融入天下频频机会的思索》

  质料二在天下钱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脚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当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蛮横的陈迹、超主权钱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帜称雄天下,人类汗青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子的国际储备钱币。然而,盛宴总会竣事,颠末两次天下大战与一次经济大冷落,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行当之势崛起。直到本日,我们的天下照旧美元期间。

  ──据宋泓均高强《钱币变局:下一秒,谁将转变天下》

  质料三欧元纸币图案是奥地利纸币计划家罗伯特卡利纳所计划。种.种纸币正面图案的重要构成部门是门和窗,象征着开放和互助的精力。欧盟12星代表了欧友邦家之间的活力与调和。反面主图案是桥梁,象征着欧洲国度之间以及欧洲与天下的互助与相同。种.种门、窗、桥梁图案分别代表欧洲各时期的修建气势派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西欧出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有何重要影响?(5分)

  (2)材料二中“美元时代”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美元时代”确立的有利因素。(5分)

  (3)据材料三指出欧元纸币图案设计理念主要基于哪一时代主题?并简析欧元诞生对欧洲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5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2分)

  (2)材料二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15 C C D B A D C D B A B B A A B

  16-25 B D B C D B C D B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9分,27题15分,28题16分)

  26.(19分)(1)蒸汽时代(1分)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各国逐渐朝工业化方向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社会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方式最终确立。(2分)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27.略

  28.(16分)(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

  (2)认识: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家成为正统;宋明——儒家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家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8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必修课的测试题09-24

高中必修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10-21

2024高一物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10-25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09-24

高一历史期末工作总结09-1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精选5套)08-20

历史必修一教学总结09-30

2017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05-08

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04-21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这个时候,大多数高一的学生都开始准备必修一的历史考试了,可是你知道必修一的历史考试会怎么考吗?试题的难度大吗?试题的题型又有哪些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1

  一、选择题(45×2分)

  1.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农业与官营手工业相结合,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B.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C.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3.《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 )

  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革新了耕作工具

  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5.《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

  6.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主要原因是( )

  ①有最优秀工匠 ②控制最好的原料 ③生产不计成本 ④市场竞争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7.关于冶金业叙述( )

  ①原始社会早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②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③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④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8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9、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清代

  10.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 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 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11、一宅”、 “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2、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有数目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C.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14、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15、下图为清朝乾隆时期中国某个城市的面貌,从飘扬的外国旗帜中,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城市是 A.上海 B.宁波C.厦门 D. 广州

  1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17.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市”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里有专职官员管理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18、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19、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人类历史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欧洲宗教改革

  20.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

  A.印渡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1、新航路的开辟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有(  )

  ①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③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

  ④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⑤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运回欧洲,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2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3、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殖民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动力

  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④掠夺财富、屠杀土著人、抢占土地是其主要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B.机器的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

  25、从下面两幅图中,你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形成一体 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2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28、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直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侯,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最早指的是(  )

  A.文艺复兴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9、下列四幅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新发明和新创造成就,其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是(  )

  30、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别 总人口(万)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1800 48% 52%

  法国 3600 75% 25%

  俄国 5900 93% 7%

  美国 2300 87% 13%

  以上统计说明了(  )

  ①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②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③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④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 ( )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B.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

  D. 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2、从19世纪末开始,如果你在英国居住或者到英国去,那么你可以( )

  ①开着自己的汽车在马路上逗风 ②乘坐火车外出旅行

  ③看到电灯照亮千家成户 ④打电话聊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史学界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对该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垄断组织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B.垄断组织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垄断组织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D.垄断组织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34、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35、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该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3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37、我国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我国工业革命最早始于( )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50年代

  38、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

  A.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9、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40、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当务之急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1、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企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42、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 )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 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43、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局限是( )

  A.一心“曲全邻好”,不敢轻言战事

  B.“中体西用”限制了西风东渐向政治领域的扩展

  C.没有通过长期努力,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

  D.热衷于“以夷制夷”,缺乏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

  44、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4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

  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Ⅱ卷(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46题10分、47题8分、48题12分)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2分)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而修建的钢铁玻璃结构的“水晶宫”。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世界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材料四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上,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请回答:

  (1)材料一、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材料二、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材料二中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

  (3)世界博览会被称为世界经济奥运会,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历史发展趋势?(2分)

  48、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图案,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1分)说明“黄金时代”产生的原因。(4分)

  (3)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1分)

  (4)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为什么?(3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

  一、选择题

  1-5 AABCB 6-10 ABADC 11-15 CABCD 16-20 BCCBC

  21-25 ADDCB 26-30 CBCCC 31-35 CDBDC 36-40 CAACA

  41-45 BBBAC

  二、材料解析题

  46、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2分)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分)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2分)

  47、(1)、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电时代。(2分)

  (2)现象:材料二反映了英国进口的工业原料和食品多,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多,居“世界工厂”(世界工场)的地位;(1分)材料四说明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工业生产落后,中国经济逐渐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1分)

  原因: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得到巩固;②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在英国广泛确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③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大肆对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④在国际贸易中执行自由贸易政策。(2分)

  (3)世界经济联系增强。(2分)

  48、(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动力: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精神或实业救国思想。(2分)

  (2)时间:1914~1919年(或一战期间)。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5分)

  (3)直接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由暂时繁荣转入萧条困境。(1分)原因: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所致,或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等。(1分)

  (4)出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原因:因为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民族经济的繁荣是维护民族独立的物资保证。(3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2010年1月12日,海地产生7.0级地动,引起天下遍及存眷。500多年前,海地岛曾被定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的岛”)。此定名由来的汗青依据是( )

  A.西班牙语是本地通用语言B.麦哲伦举世飞行初次到达海地

  C.哥伦布发明此岛宣布为西属殖民地D.土著印第安人对该岛称谓的音译

  2.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诉苦说“已往一个月的生存费就五个银币,如今十个银币还不敷。”这反应了西班牙出现了( )

  A.贸易危急B.贸易革命C.代价革命D.经济危急

  3.下表所反应的征象产生的缘故原由是( )

  年份世界生铁产量(吨)世界煤产量(吨) 1830约1,600,000 30,000,000 1870约12,250,000 220,000,000

  A.煤铁产量激增B.人口激增C.“钢铁时代”到来D.工业化进程狂飙突进

  4.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

  A.电灯B.电话C.汽车D.电影放映机

  5.世界石油产量从1870年的80万吨提高到1900年的2000万吨。致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蒸汽机车的发明B.汽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D.石油化工的发展

  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7.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想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调节农业生产

  C.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8.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积极发展“新经济”

  9.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转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这则材料反映出哪种经济现象的特点(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知识经济C.经济全球化D.第三产业

  10.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与政府颁布的哪项政策有关( )

  A.农民缴纳固定粮食税B.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

  C.政府免收农民赋税D.农民可以租借国家的企业

  11.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

  A.都促进了经济发展B.都从当时的国情出发

  C.都是为粉碎帝国主义进攻创造了物质条件D.都体现了共产主义分配原则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由此建立了( )

  A.金本位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

  C.欧洲统一货币D.多种新货币体系

  13.中国自年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以来,分别于年、年、年2010年获得4次特别增资,目前在基金组织的实际份额占该组织总份额的6.394%,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列第三位。A.对世界金融与贸易走向的影响B.对世界金融与贸易C.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D.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跃居世界的第一位

  14.下列几幅图片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它们共同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B.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控制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D.世界经济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15.2007年2月1日,欧洲多国参加了“停电节能5分钟”的活动,借此向浪费能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宣战。这一活动的开展表明( )

  A.电开始成为重要能源B.经济全球化产生负面影响

  C.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D.欧洲仍然掌控世界经济

  16.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1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

  18.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了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y明

  19.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西学

  20.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当然,这一论断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并能在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这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

  A老子B董仲舒C朱熹D王y明A.战国时期B.唐朝C.宋朝D.明朝

  23.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发展

  24.“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强调双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该诗作者有关的中国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

  返回目录>>>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9分,27题15分,28题16分)

  26.材料题

  材料二

  图五: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图一、图二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产生了哪些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7分)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好处

  (2)图三、图四反映了人类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这一时期新兴产业有哪些?图四的发明是由哪一发明直接引发的?(6分)

  (3)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4)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质料一新航线开发后,西方殖民者放肆打劫,大量的贵金属源源不停地流入欧洲。美洲的白银起首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末了流向欧洲其他地域。由于白银供应数目标增长,西欧钱币富足,从而使金银代价降落,钱币贬值,物价上升,谋利活泼。

  ──刘英涛《对中国融入天下频频机会的思索》

  质料二在天下钱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脚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当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蛮横的陈迹、超主权钱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帜称雄天下,人类汗青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子的国际储备钱币。然而,盛宴总会竣事,颠末两次天下大战与一次经济大冷落,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行当之势崛起。直到本日,我们的天下照旧美元期间。

  ──据宋泓均高强《钱币变局:下一秒,谁将转变天下》

  质料三欧元纸币图案是奥地利纸币计划家罗伯特卡利纳所计划。种.种纸币正面图案的重要构成部门是门和窗,象征着开放和互助的精力。欧盟12星代表了欧友邦家之间的活力与调和。反面主图案是桥梁,象征着欧洲国度之间以及欧洲与天下的互助与相同。种.种门、窗、桥梁图案分别代表欧洲各时期的修建气势派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西欧出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有何重要影响?(5分)

  (2)材料二中“美元时代”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美元时代”确立的有利因素。(5分)

  (3)据材料三指出欧元纸币图案设计理念主要基于哪一时代主题?并简析欧元诞生对欧洲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5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2分)

  (2)材料二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15 C C D B A D C D B A B B A A B

  16-25 B D B C D B C D B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9分,27题15分,28题16分)

  26.(19分)(1)蒸汽时代(1分)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各国逐渐朝工业化方向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社会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方式最终确立。(2分)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27.略

  28.(16分)(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

  (2)认识: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家成为正统;宋明——儒家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家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