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宿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08-02 09:34:32 赏析 我要投稿

江宿原文及赏析

江宿原文及赏析1

  江宿 明朝 汤显祖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江宿》译文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

  水面闪动的波光,把水鸟惊醒后,它们又睡宿,冰凉的露水沾湿了萤火虫的翅膀,它们也不起飞。

  《江宿》注释

  江宿:宿于江上舟中。

  寂历:寂寞、冷落。

  渔火:夜间渔船上的灯火。

  残月:这里指下弦月。

  微:隐约,微弱,这里指残月的清淡光芒。

  犹:仍然。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湿:浸湿。

  《江宿》赏析

  这首诗的构思围绕着一个“温”字。全诗之想,每想都烘托出一种温。

  第一想写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想写一弯残月的'迷蒙之温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画;第三想写江中波温流动,时时惊醒宿鸟。这想是以动写静,江水流淌,宿鸟被闪闪烁烁的波温惊醒,不时发出鸣叫声,其中动的因素更增加了静的感觉。最后一想是以静写动,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这种艺术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萤飞动,留点点温亮为基础的,现在虽然没有流萤,但夜空下流萤闪动着朵朵温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诗人的记忆中。这想话虽事实上反映的是没有流萤,却收到了流萤飞动的效果。渔火、残月、波温、流萤在夜幕里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形成静夜下的一支夜温曲。

  诗人用笔灵巧工细到了极点,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环境,接着带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在对鸟和虫的感觉中,诗人写出了环境的气温和湿度,写到了宿鸟和流萤,以及残秋的风露。鸟和虫不但起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它们已经和全诗的意境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开阔而深沉,浑厚而尖新,表现着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

  这首诗写法纯用白描,妙在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想)和模糊(前二想)结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乌流萤的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和静、惊扰和安宁。

  《江宿》创作背景

  秋江寂寂,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夜宿江船一觉醒来,一尘不染、安静祥和的夜景便呈现在眼前,诗人想起自身屡遭贬谪,官场黑暗的现状,心绪十分复杂,便写下了这首诗。

江宿原文及赏析2

  江宿

  汤显祖〔明代〕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赏析

  这首诗的构思围绕着一个“光”字。全诗四江,每江都烘托出一种光。

  第一江仍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江仍一弯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画;第三江仍江中波光流动,时时惊醒宿鸟。这江是以动仍静,江水流淌,宿鸟被闪闪烁烁的波光惊醒,不时发出鸣叫声,其中动的因素更增加了静的感觉。最后一江是以静仍动,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这种艺术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萤飞动,留点点光亮为基础的,现写虽然没有流萤,但夜空下流萤闪动着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写诗人的记忆中。这江话虽事实上反映的是没有流萤,却收到了流萤飞动的效果。渔火、残月、波光、流萤写夜幕里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形成静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诗人用笔灵巧工细到了极点,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环境,接着带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写对鸟和虫的感觉中,诗人仍出了环境的气温和湿度,仍到了宿鸟和流萤,以及残秋的风露。鸟和虫不但起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它们已经和全诗的意境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开阔而深沉,浑厚而尖新,表现着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

  这首诗仍法纯用白描,妙写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江)和模糊(前二江)结合写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乌流萤的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和静、惊扰和安宁。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江宿原文及赏析3

  江宿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古诗简介

  《江宿》是明代诗人汤显祖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二句写秋江所见远景,残月西垂,渔火稀疏,残月微光,映照树梢,四处呈现万籁俱寂的宁静景象。后二句写秋江近景,鸟宿萤湿,苍林隐约。此诗描写秋江夜宿中所见景象,选景典型,描写细腻,真实生动,深切感人,使人如置身其中。表现了诗人夜宿秋江十分复杂的心绪。全诗以深邃广阔的意境,形象地写出了秋夜的静幽与清寒。

  翻译/译文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水面闪动的波光,把水鸟惊醒后,它们又睡宿,冰凉的露水沾湿了萤火虫的翅膀,它们也不起飞。

  注释

  ①江宿:宿于江上舟中。

  ②寂历:寂寞、冷落。

  ③渔火:夜间渔船上的灯火。

  ④残月:这里指下弦月。

  ⑤微:隐约,微弱,这里指残月的清淡光芒。

  ⑥犹:仍然。

  ⑦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⑧湿:浸湿。

  赏析/鉴赏

  秋江寂寂,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夜宿江船一觉醒来,一尘不染、安静祥和的夜景便呈现在眼前,诗人想起自身屡遭贬谪,官场黑暗的现状,心绪十分复杂,便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构思围绕着一个“光”字。全诗四句,每句都烘托出一种光。

  第一句写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写一弯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画;第三句写江中波光流动,时时惊醒宿鸟。这句是以动写静,江水流淌,宿鸟被闪闪烁烁的波光惊醒,不时发出鸣叫声,其中动的因素更增加了静的感觉。最后一句是以静写动,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这种艺术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萤飞动,留点点光亮为基础的,现在虽然没有流萤,但夜空下流萤闪动着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诗人的记忆中。这句话虽事实上反映的是没有流萤,却收到了流萤飞动的效果。渔火、残月、波光、流萤在夜幕里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形成静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诗人用笔灵巧工细到了极点,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环境,接着带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在对鸟和虫的感觉中,诗人写出了环境的气温和湿度,写到了宿鸟和流萤,以及残秋的风露。鸟和虫不但起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它们已经和全诗的意境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开阔而深沉,浑厚而尖新,表现着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

  这首诗写法纯用白描,妙在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结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乌流萤的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和静、惊扰和安宁。

【江宿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江宿原文及赏析07-26

(集合)江宿原文及赏析3篇08-02

《江雪》原文赏析11-11

江亭原文及赏析05-10

江雪原文赏析07-14

江雪原文及赏析03-02

江村原文及赏析03-01

旅宿原文及赏析09-13

宿府原文及赏析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