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端午作文

时间:2023-05-15 08:42:25 快作文 我要投稿

快乐端午作文三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快乐端午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快乐端午作文三篇

快乐端午作文 篇1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

  端午节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粽子活动,大人们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种调料,包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细绳缠紧。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馅的`,还有加蛋黄的等等

  就连粽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圆形,三角形……让我看的眼花缭乱。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拿来蒸,过上半个钟头,妈妈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个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拨开它的竹叶,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从肉色变到黄色,我情不自禁的尝了一口,啊!好吃的无法形容……

  忽然,我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嘿哟”,“嘿哟”的呐喊声,我连忙从窗口望出去,只见湖里的龙舟上一个人在擂鼓,还有八个人在划浆,而且比赛队员都整齐有规律地呐喊着,划动着,个个都生龙活虎,并且精神抖擞。看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支支发射出去的利箭一样向前冲去。在岸上的啦啦队员们也都大声的喊着;“加油”,“加油”!龙舟听到大家为它喊“加油”似乎变得更快了。

  啊!端午节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快乐无穷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节那就好了!

快乐端午作文 篇2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

  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

  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爱享受节日的气氛!

快乐端午作文 篇3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大部分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挂香囊、赛龙舟。

  我喜欢做香囊,准备材料有一条红色的流苏、一条五彩绳、两个珠子、两个铃铛、一瓶胶水、裁剪好的布料和面部表情。

  这天早上,材料一下发,同学们纷纷按照图片做了起来,有的`同学努力地在做,有的同学在观察材料,还有的同学拿起珠子把玩,教室里特别安静。

  我也迫不及待地开始做了。首先我把五彩绳、流苏绳以及木珠穿好,接着用五彩绳将两块红色主体穿好,留下五个孔,再把香囊封口。当我闻到香囊发出的香味时,特别高兴。我心想:香囊真香啊!最后再把面部表情和装饰贴好,一个香囊就做好了。

  看到我的成品,老师笑着说:“镓玮做得真快。”

  我小心翼翼地把小老虎香囊放到桌子上,笑眯眯地看着它。小老虎也歪着头,眉开眼笑地看着我,好像在说:“你真是太棒了,只看一遍图纸就把我做得这么漂亮!”

  闻着香囊的香味,我不禁感慨我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它不但可以做香囊,还可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快乐端午作文】相关文章:

快乐的端午作文06-10

快乐端午作文04-09

端午的快乐作文05-17

快乐的端午作文06-24

端午快乐作文03-12

端午快乐的作文03-26

快乐的端午作文08-06

快乐的端午作文07-11

快乐端午05-10

快乐端午初中作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