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天平山中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02-27 16:06:39 偲颖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平山中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平山中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平山中原文及赏析 篇1

  原文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翻译

  译文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注释

  ①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顶正平,称望湖台,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万笏林等名胜,杨基家在赤山,离天平山很近。

  ②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楝(liàn):植物名称,春夏之间开淡紫色的小花。

  ③枇杷: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④徐行:慢慢地走。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⑤楝: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赏析

  天平山是吴中名胜之一,林木秀润,奇石纵横,诗人自幼生活在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对他来说,都十分熟悉,十分亲切。这首诗剪取了他闲居时的一个生活片段,写得自然典雅,情深意重。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令人感到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令人感到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杨基的作品以写景状物见长,在这首诗中,他牢牢地把握了情与景两条线索,由景生情,情中寓景,情与景,人与物,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充满了清新芬芳的田园气息,令人神往。

  天平山中原文及赏析 篇2

  原文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赏析

  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应该同时也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杨基的这首七绝,证明了这一点。

  杨基是苏州人。而天平山就在苏州境内。这首《天平山中》描绘了本地风光,大概是杨基家居时期的作品。

  从描写的景物来看,时间约在初夏。天下着濛濛细雨,和风拂面而来。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着。他的步伐十分缓慢。这不是由于年老体衰,气力不支,而是路旁的景色吸引了他。他不愿意错过这难得的好机会,要尽可能充分地领略和欣赏迷人的景色。这终于激发了他的创作的冲动,写成诗篇,把他的感受传导给读者。

  这首七绝仿佛是美丽的图画。画中有人物,有颜色,还有声音。淡紫的`楝花,橙黄的枇杷,颜色是何等的鲜明。再配上和风、细雨的背景,给人以一种清新、和谐而亲切的感觉。黄莺的啼叫声不绝于耳,伴随着在山路上漫步的诗人,并一直送他到家。诗人心旷神怡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全诗用清新轻快的笔调写成。这也是诗人愉悦的心情的反映。有了这,诗人的形象就不呆滞,而变得活现了。他的感受,因此自然而然地传导给读者,使得读者亦犹如身临其境,充分领略天平山的幽美景色,获得一次艺术上的享受。

【天平山中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天平山中》原文及赏析08-30

天平山中原文及赏析07-23

天平山中原文赏析10-20

《天平山中》原文及翻译赏析02-08

天平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08-14

天平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02-12

天平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2-28

《山中》原文及赏析02-24

《山中》原文赏析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