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登楼望月赏析

时间:2024-09-19 14:39:41 雪桃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秋登楼望月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登楼望月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登楼望月赏析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注释】

  万道虹光:引用民间传说。传说月圆之时,蚌才育珠。

  修月户:传说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译文】

  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赏析】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铁瓮城高耸入云,邻近青天,白尺高的望海楼好像飞上了铁瓮城与青天相连。挥毫赋诗时江水携带着涛声流到了笔下,不禁想起了三峡,举杯豪饮时点点帆影映入了酒杯,令人思念六朝。一阵阵号角声好像催促太阳落山,江面上无缘无故升腾起白色雾气。坎坷的往事忽然涌上心头,哪里的景色能让我赏心悦目呢?不论面对春风还是面对秋月,我的心头却感到茫然。

  【作者简介】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鉴赏

  米芾的《中秋登楼望月》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中秋佳节的诗意画卷。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诗人登高远眺,目光所及之处,淮海大地一片银白,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月光笼罩。那万道虹光,似是在孕育着蚌中的珍珠,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美好的感觉。此句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中秋月色的壮丽,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月光如银,不仅写出了月色的明亮,更暗示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与祥和。而“万道虹光育蚌珍”则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将月光与蚌中孕育珍珠的过程联系起来,赋予了月色以生命和活力。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这句诗则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对宇宙的思考。诗人想象如果天上没有修月的仙人,那么桂枝恐怕会因为支撑月亮而向西弯曲。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又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这句诗也蕴含着一种哲理,即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规律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整首诗以中秋登楼望月为背景,通过对月色的描绘和对自然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诗人登上高楼,仰望明月,心中充满了感慨。中秋佳节,本是团圆之时,而诗人或许因某种原因不能与家人团聚,因此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情。那满如银的月色,仿佛是诗人心中对亲人的思念,绵绵无尽。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如“万道虹光育蚌珍”将月光比喻为虹光,将月亮与蚌中珍珠联系起来,给人以新奇的感受。同时,诗人的想象大胆而又富有创意,“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中,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中秋登楼望月》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月色的佳作,更是一首充满情思与哲思的诗篇。它让我们在欣赏美丽月色的同时,也能思考自然与人生的意义,感悟生活的美好与珍贵。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妨停下脚步,在中秋之夜,像诗人一样登高望月,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方向。

【中秋登楼望月赏析】相关文章:

登楼原文及赏析02-26

登楼原文赏析03-17

《登楼》注解及赏析08-01

登楼赋原文及赏析03-06

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05-04

登楼赋原文及赏析05-23

登楼原文、译文及赏析05-09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原文、赏析09-21

《望月有感》赏析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