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习俗作文(精选5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习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习俗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迥的新年习俗,让我来带你们走进我的家乡—陆河,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走进家乡的新年习俗。
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开始的。那忙碌的景象简直无法形容,腊月,人们要大扫除一次,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东西扫走,企盼来年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过了初旬,大家更忙,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赶做年夜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到处玩耍,爸爸在门外巾对联,我帮妈妈贴”福“字。
胶水已经抺好了,刚要贴上云的时候,妈妈急忙阻止我,并且说“贴反了,福倒了,福这就应该倒着贴嘛”,听妈妈一说,我便马上将福字倒过来贴,仿佛一刻也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贴好了,就要准备年糕、鸡、酒给神拜年,拜完后就直接吃团圆饭,桌上弥漫着各种菜的香味,爸爸也不惜拿出自己最富贵的酒,看样子是准备大干一场了。菜到齐了,大家都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一大家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
这天,除了很少的小孩,很少有人睡觉,因为要放开门炮。绚丽多彩的烟花飞入了漆黑的天空,仿佛天空长着一朵花,把天空照亮,勾勒出一道美丽的风景。谁能说除夕不是最美丽的呢?
我爱我的故乡,我更爱家乡的除夕夜。希望你们能来我的家乡玩,我也乐意当你们的向导!
家乡习俗作文 篇2
我的家乡在晋江,这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过年也有我们自己的风俗。
三十晚上,我们跟别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多了一个跳火堆而已。因为我们这边比较信佛,所以我们初一到初七是这样的……
初一凌晨,一家大小纷纷起床,先刷牙洗脸,换新衣,然后,在厅堂设案,摆上供品,燃香点烛,敬拜“天公”,燃放鞭炮。
初一早餐,大家都给吃面线,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信佛吧。亲友之间互相走访,拜年贺新年。客来人往,请甜、吃甜、饮甜,以示有个甜蜜的开头。初一的禁忌甚多,如:不能动刀切东西,不能扫地,不能打骂吵架,不能打破家中器皿……凡此种种均。寓有吉利绵长、聚财纳福、和睦美满、年余岁丰、喜庆如意等……意在新年伊始,取个吉兆,有个好的“彩头”。
初二是“女儿日”,嫁出的女儿常偕女婿、孩子回娘家省亲。初三经常是团体活动的日子。初四旧俗称“散正”,表示春节结束。初五就是工厂开工的日子了。
初七是“人日”,也称“众人生日”,一般各家各户都合家吃“七宝羹”即线面为主,另加猪肉、鱿鱼干、蚝、蒜等调品的线面饭。既祈求长寿,又表祝福。初九为天帝,俗称天公的诞辰,家家户户事前杀鸡、炊糕、炊甜粿,并备办“三牲”、“五果”、“六斋”、清茶、红酒等于当天凌晨,搭“天公桌”,点“天公灯”,行香跪拜。
这些就是我们这边过年的风俗了,可真多啊!
家乡习俗作文 篇3
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
“吃饭啰!”“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玩具,多少钱买文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观止……
家乡习俗作文 篇4
在我的家乡许昌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许昌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许昌的风俗!汉族火把节:火把节是许昌孝山汉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我们都玩得很开心很快乐!
我喜欢我的家乡!我喜欢我的家乡!今天可真快乐!
家乡习俗作文 篇5
春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祝这欢乐而又漂亮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认的扫房日,扫房日就是打扫我们的房间,这一天人们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间。
腊月三十一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人们都在贴春联、挂灯笼。到了夜里,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而大人们有的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节晚会。大家还要吃团圆饭,团圆饭里有饺子,饺子里面包着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气,不会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人们都去拜年,小孩子们只要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会有人给他们发红包。到了下午,就没事干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对了,拜年还要送饺子,虽然我们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饺子有什么含义。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户户都开始营业了。很少有大人在家里,而小孩子们大部分会聚在一起玩游戏。
到了元旦那天,人们都跑到街上去看龙灯,街上非常热闹。街上有耍龙灯的、有敲鼓的、还有打锣的。不管干什么的都有,而在买东西的人家,都会在店门口放上一挂鞭炮,让耍龙灯的去他们家门口耍,还给他们买糖、买烟,为的就是让生意更红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小孩子们都去上学,慢慢就恢复到原来宁静的样子。
家乡习俗作文 篇6
我的家乡是“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的涡阳,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虽说忙忙碌碌,但是,在忙碌中体会到的何尝不是欢乐呢?
除夕是最令人兴奋的日子,这天可以说是辞旧迎新,大家穿上了新衣服。因为“无新衣,不新年”。傍晚,吃过年夜饭,就跑到大街上同朋友一起买各种烟花爆竹。到了店门前一看,哇!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的眼睛都要看不过来了。有飞天炮、摔炮、水雷、雷鸣……我真想统统拿走。
我把烟花拿在手中,用打火机点着,一下冒出了金色的火花。随之又开始冒出不同颜色的火花。我急忙挥舞,挥舞出不同形状。眼看快灭了,我又拿起了另一只来引火,居然引着了。我又拿起几个烟花,全引燃,一只手上拿几个,不停地挥舞,像仙女在凌空飞舞彩带。真是美丽又壮观!
还有摔炮,拿起一个,往地上一摔,立马发出了清脆的响声。还有飞天炮,是一个蜜蜂的外形,旁边还有一个绿色的引火线。我把线点着,赶紧跑开了。它像一个飞碟一样,旋转着,随之升天,发出各色的光芒。
当我们玩累了,便一起回家看联欢晚会了,里面的舞蹈优美而喜庆,演员挥舞着手中的彩带,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还有各种小品,使人笑得合不拢嘴,又颇令人感动。
这天夜里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岁数大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家乡习俗作文 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一年的清明节,人们个个都带着悲伤的心情迎接这个沉重的节日。
清明节,最重要的就是扫墓。扫墓,是活人与阴间逝去的故人鬼魂的一次对话,所以扫墓的时候,要有沉重的心情。我们先摆上一张和几把椅子,然后在上面摆上几个艾饺、艾团、和几个小菜。然后就插上香,然后就开始朝着香上拜一拜,也可以说一些祈求的话。等一切工作完后,就可以开始放鞭炮,这是一种在民俗传统当中驱走鬼和不好的东西的一种做法。在放鞭炮时,我们要躲的远远的,不然会被鞭炮伤到。最后,我们就要怀着悲伤的心情下山了。
清明节的主食是艾饺和艾团,这个面皮是用绿绿的艾草和面团和在一起,也就变成了绿色了。然后就开始制作艾饺和艾团了。艾团是甜甜的芝麻馅的,则艾饺就是咸菜馅的了。虽然艾饺和艾团的制作相似,但是成形时艾团是椭圆的,而艾饺是半圆的。做好以后,在蒸笼里面一蒸,就可以吃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清明节的习俗,有独特的特点,虽然这是一个沉重的节日,但也是令我们喜爱,也让我们知道了,清明节要祭拜祖先。
家乡习俗作文 篇8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许多传统文化。
比如现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每到腊月,几乎家家都开始忙了。农民们忙完了田里的活,就开始进城打货了。大人,小孩都会买几件漂亮的衣服,还要买鞋,现在条件好了,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大人也舍得花钱了,我们小孩要什么,大人们几乎都满足我们。各种好吃的装入口袋,让我们尽情的享受。
到了除夕的前几天,大家都杀鸡,杀羊。在家里做着各种好吃的,一片热闹。农村里几乎都在打年糕预示年年高升,包团子预示年年平安。到了三十,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国上下都在吃年夜饭一边吃一边放着各色炮竹,据说是为了赶走怪兽“年”。无论多远的人都要赶回来吃年夜饭,父母烧了一大桌好菜。吃过年夜饭,我们开始贴对联……
过年,预示这一年的总结,也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是忙奔在外的人回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小辈向长辈表示真心祝福的日子。过大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中国很大,有许许多多的东西等着我们留心观察。
家乡习俗作文 篇9
说起我们家乡的风俗,三天三夜是完不成的。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是每年的第一天。我的家乡叫元旦。大年初一,有“放鞭炮”的说法。也就是说,新年到了,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用爆竹声去旧迎新。燃放鞭炮可以营造喜庆活泼的气氛,是节日里的一种娱乐,可以让人感到幸福和幸运。
春节的另一个习俗是吃饺子。为了驱邪求福,饺子要煮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饭后要把馒头放在锅里,意思是每年都要有余。曾经煮过的饺子,不要说“坏了”,而要说“赚了”。用餐时,除了每人一碗之外,还应该多盛一两碗,以希望人们繁荣昌盛。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春节饺子里塞满了钱、枣和栗子。吃红枣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早起努力致富;吃栗子,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可以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汗水;吃花生,可以长寿;吃了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哪一个,大家都衷心祝贺。如果孩子拿到钱,父母很高兴,觉得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他们还想奖励金钱来表示祝贺。
春节也有互相拜年的习俗。以前人们磕头拜年,现在一般只是打个招呼。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发短信打电话拜年。祝福:好运、平安、财富、健康等让人幸福的话语!……
我觉得我家乡的这些风俗蕴含着一个永恒的意义:希望努力了一年的人,能愉快的好好休息,调整好心情,然后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要活得幸福平安!
家乡习俗作文 篇10
我国有许多传统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承载着悠长的民族文化,各自有着鲜明、独特的节日风俗。而我最喜欢的还要属春节了。
每年春节,我们都要穿上新的衣服,姥姥也换上了大红毛衣,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姥姥一边帮我拿新衣服一边说:“以前生活条件不好,不是每人都有新衣服穿的,但也要有个新气象,于是就有了‘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的顺口溜。”
去年春节,我回姥姥家过年。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姥姥端出一盆和好的面,一大盆肉馅,一碗干面粉和一根擀面杖。“姥姥,这是要干什么呀”我问道。“包饺子呀。这可是我们北方的习俗呀。”姥姥笑呵呵地答道。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节晚会,大家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了。姥姥揪面团儿,我来擀皮儿,爸爸妈妈包饺子,之后姥姥嫌我擀得慢,就让我也包饺子,她自我擀皮。我包的饺子简直是四不像,有的甚至露馅儿了呢,赢得大家哈哈大笑。姥姥趁着煮饺子的时候,给我讲了关于饺子的由来。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吃它,象征着来年有好运气,平平安安的。
过了十几分钟后,姥姥把饺子端上来了。我吃着自我的劳动成果,觉得异常鲜美。吃完饺子,我就给长辈拜年了:“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姥姥笑着给我个红包。欢笑声、祝愿声、鞭炮声响彻云霄。
春节施我最喜欢的节日,真期望天天过年!
家乡习俗作文 篇11
每每大年三十的夜晚,我们村里都要举行一项隆重的仪式——放烟花。
不要误会,这可不是普通的放烟花,而是全村一起放烟花。
在大年夜的傍晚的时候,应该是六点多的样子,全村人就要开始准备烟花了,除了烟花,我们还要拿个盘子,里面放上猪肉、豆腐、米饼、油饼。食物准备好后,我们还要将火纸剪成那种一条一条,连在一起,可以拉长的那种东西,这是用来烤的。
准备好这些之后,我们都来到一块平坦的地方,中间有一个坑。我们把烟花放在地上,把盘子全部放在一块水泥地上。然后把纸剪成的东西扔进坑里点燃,当火烧到最旺的时候,我们就弯腰三拜。当火灭时,这便象征着可以开始放烟花了。
我们全村人一齐点燃烟花,大大小小的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出一块又一块美丽的图案。那烟花的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如果我不闭着耳朵,耳膜就会很难受。哇!那场面真是壮观啊!把漆黑的夜空照得跟白天一样,这时候全村人的心情都高涨起来,绚丽的烟花仿佛要将黑夜吞并。
过了一会儿,壮观的烟花会结束了,全村人都带着自己的盘子回家了,他们都回去吃团圆饭了。
在刚才壮观的平地上,又恢复了以前的寂静,只留下一阵阵刺鼻的火药味……
家乡习俗作文 篇12
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家乡习俗作文 篇13
南北各地都有自己过新年的方式,那么接下来,就看看我家乡是怎么过年的。
过年前总是要置办些东西的吧,这不,我爸爸就已经买回来了,一大块猪后臀,我一直在问爸爸为什么要买猪后臀,爸爸对我说,猪身上的肉最好的地方就是猪后臀了。看,爸爸开始割肉了,今天又有口福了,想起那刚煮出的热腾腾香喷喷的大块猪肉,我就“口水直流三千尺”,嘿嘿,作为一个小吃货的我,是绝对不能不吃的。
今天煮过肉,那明天就要炸老家最出名的食物――面坨了,面坨呈圆形,金黄色,刚出锅的合格面坨应该是这样的:最上面鼓出空空的一块,圆乎乎的,活像一个金色小胖子,这才算合格。
炸过面坨过后,就该炸焦花了,把发过的面擀成薄薄的饼,然后切成长方形的样子,放上白芝麻,等油锅里的油热了以后把做好的焦花放进去,炸成金黄的颜色,这就出锅了。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请我最喜爱的美食――牛肉丸登场了。刚刚炸出来的牛肉丸,外焦里嫩,着实让人喜爱,再看它的造型,圆滚滚的,真是可爱呀。
我家的春节就是这样过的,你家的呢?
家乡习俗作文 篇14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下面让我来讲一下我们家乡的习俗吧!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挂灯笼,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饺子,想起饺子那美味的味道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口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一家出去买面粉,买完面粉后就开始包饺子了。首先把面粉倒入盆子里,再倒入水,接着再揉搓成面团,再用保鲜膜盖上醒一会儿。在群面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剁肉末,剁菜末,再把剁好的肉放入碗里,放入香油,生抽,老抽,盐,十三香,搅拌均匀。
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包饺子了妈妈和婶婶擀饺子皮,其他人包饺子。首先,拿一块饺子皮放在手心,接着夹起一块不大不小的肉末,用手指沾一点水抹在饺子皮的边上最后把饺子皮合起来,两边一捏就包好一个饺子了。这个像金元宝一样的饺子,有很多寓意呢!饺子又名交子或娇耳,有着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平安团圆,早日归来的寓意。
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你们那里有什么特别的春节习俗呢?跟我一起分享吧!
家乡习俗作文 篇15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蕲春县,位于吴头楚尾,是一个有着一百多万人口的大县。家乡过春节非常热闹,也有很多独特的春节习俗,比如:通常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可在蕲春腊月二十四才是真正的小年,这一天,孩子们都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吃小年饭,玩鞭炮,算是过孩子们的年,所以叫小年。腊月二十五、二十六,通常家家都会打豆腐以作重要的年货。腊月二十七则是打扫卫生、洗澡、洗嗽的重要日子,当地的民谚说:“二十七,洗旧迹”,意思是把旧的一年中不好的晦气的东西洗掉,以图来年干干净净、顺顺利利!腊月二十八则是除夕前最重要的日子,当地民谚说:“二十八,还年发!”意思是图来年大发大旺,所以这一天的晚餐一家人会小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宴,以祝全家兴旺发财!民谚又说:“二十九,家家有”,表示腊月二十九,家家年货置办齐全,以备除夕夜之需。
大年初一大清早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叫“开门迎春”,然后一家人就开始出行了,所谓“出行”,就是串亲戚朋友,到人家家去了,人家会放鞭炮迎接,然后吃一顿饭,就算出行成功,初一到十五都是出行的日子。这些年,人们都喜欢到附近的庙宇里去出行,以图吉祥安康、万事如意。
蕲春的过年风俗,大体上说来属于楚地民俗,沿革的历史很久远,可以追朔到古楚国,算起来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个民俗一直没变,算是本地很具特色的春节习俗吧!
家乡习俗作文 篇16
在我的家乡,进入腊月,就等于来到了春节,腊月初八,要喝用糯米、五谷、蜜枣等,熬成的黏糊糊的八宝粥,预示着一年的好收成。
腊月的二十三,是传统的祭灶,据说那一天,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拜玉帝的日子,上天向玉帝汇报的日子,去报告人间人民的生活,所以要拜祭灶王爷,还要吃灶糖,灶糖香脆可口,眼预示着全家人粘合到一起,甜甜蜜蜜,之后,就陆陆续须的备年货了。
腊月二十四,是全面打扫的日子,全家人出动,把家里一年来堆积的灰尘清理得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
腊月二十五,我们要磨一块大大的豆腐。
腊月二十六,家乡人都会杀一头肥嘟嘟的胖猪猪。
腊月二十七,我们会杀几只香香的柴鸡。
腊月二十八日,我们会把新桃换旧符。贴上喜庆的新春对联。
腊月二十九日,我、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中各式各样的花馒头,还会炸好多好多好多的鱼、丸子、虾。
腊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被记作除夕,今天我们洗菜、剁馅、包饺子,到了晚上,会祭祖、吃饺子、放鞭炮,我还会收到很多很多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我们会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着各式各样的糖果,零食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这些天家乡的鞭炮声连续不断,晚上会点很多很多的烟花。
正月十五,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日子,除了吃饺子和元宵外,老爷会扎很多很多的花灯笼,村里到处也都是挂满搭满了灯笼,从初一到十五间,每天晚上都会舞龙舞狮,锣鼓声振天,热闹异常,小朋友笑着、闹着、喊着,挑着灯笼,追逐着……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了!
家乡习俗作文 篇17
我们的家乡青岛有许多民族节日,春节,就是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日。
平日,为了上学方便,我都住在姥姥家,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到了过春节的时候,我就回到爸爸、妈妈家,妈妈也住在四方区。
年三十这一天,我到了妈妈家,换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裳,心里别提多么高兴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在电视机旁看春节晚会,我始终期盼着过年的饺子,虽然平时也经常吃饺子,但过年的饺子和平日的饺子还是有很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在半夜里吃,因为吃了这顿饺子就意味着我又长大一岁。
在妈妈开始下饺子的时候,爸爸就下楼放鞭炮去了,有时我也跟着爸爸去放鞭炮,有时春晚节目演得精彩,我就在家里看电视,就顾不上放鞭炮了。
第二天,妈妈就带着我回太姥姥家,给太姥姥拜年。下午,我就和妈妈到亲戚家串串门。忙活了一天,到了晚上,才和妈妈回到家。
每次过春节,奶奶、姥姥和亲戚都会给我压岁钱,有姥姥给我保存着,姥姥说:“压岁钱不能随便乱花,到用的时候,再拿出来用。我学琴的学费,买课外书籍,都用我的压岁钱。
因为还要学琴练琴,春节过后我就回姥姥家。到了正月十六,姥姥、姥爷会带我去糖球会,感受传统的民族庙会,逛小吃街。姥姥给我买传统的糖球、武汉豆皮、撒尿丸子、章鱼小丸子、炸鹌鹑蛋等等。姥爷说:“过去的人都是耍正月,过完了糖球会才算过完春节。”可想早年间的春节比现在更热闹。
每年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我觉得过春节最好。
家乡习俗作文 篇18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差不多每一个月我们都要过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名俗节日。而且每一个节日都会有一种小吃。端午节就要来到我们身边了,粽子也要来到我们生活里了。说到粽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来了,因为我很喜欢吃粽子。
端午节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包粽子了。这不我的妈妈和奶奶又要开始忙活了。我的妈妈刚把糯米泡好。现在我就要和奶奶一起去洗粽叶了。
“妈,我还不会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恳求道。“行,反正包粽子还是蛮简单的,我就教你吧!”妈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请求。“不过,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必须耐心点儿。诺,首先把粽子叶捆成一个圆锥形;记住,一定要捆的很紧,这样才不会漏出米来。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欢吃红枣粽子,也可以在里面放几颗小红枣进去一起煮。然后再用一片粽子叶把装糯米的口盖住;接着用一条细绳或割叶青把粽子绑紧来,就完成了!”妈妈仔细地对我说。
不知道为什么,在妈妈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变成“调皮蛋”了,不管怎么弄,它都不听我的话,气得我真想大骂它一顿。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妈妈的帮助下,“不成功则成仁”地包了一个粽子,虽然看起来并不雅观,不过,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妈妈给我带上了五线绳,并嘱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坏掉,只有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下了,才可以摘下来。据说五彩绳代表五色龙,可以降伏妖魔,驱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后,今天的主角登场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极了!
五月五,端午节,吃粽子,龙舟戏水喜气洋洋。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习俗作文 篇19
温暖的屋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一家人在门口前贴着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屋外,噼噼啪啪的炮竹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声音、小孩玩闹的欢言笑语声……哪里不充斥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我的家乡泉州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称“过年”,等过了正月十五这年就算过去了。你可别小瞧这十六天,“过年”的习俗细的吃什么、干什么都要遵守习俗做。这习俗虽多,可热闹也从未间断。
家乡在过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是最为热闹的。在除夕夜晚要敬天公,零点一到,四处烟花炮竹响成一片,我们既要在家中万堂中设堂,摆上三牲(鸡、鱼、猪)、果子、清茶等贡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点烛拜天公。除夕这天晚上,不仅要守岁还要开正,开正就是除夕之夜守岁到十二点迎新年,祭拜天公的同时,放烟花炮竹,以表庆贺,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正月初一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了的新衣服,开始了新一年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忌吃粥,否则传说,第一天出远门都会天降大雨,被雨淋湿。早餐后,人人四处走访朋友亲戚,见面都要互道“恭喜、恭喜”。
正月初九,又是一个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是天诞日,也就是天公(玉皇大帝)的诞辰生日。这一天人们要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一天的清晨前必须准备好许许多多的贡品,一家老小都要跪拜天公。一来感谢天公对全家这一年来的庇佑,二来祈福新一年的平安如意。年,就在这忙碌中过去,在这欢乐中过去,在这热闹非凡的习俗中过去了……
家乡习俗作文 篇20
在我的老家仙游,有一个特有的习俗——做寿。
无论男女,只要是年龄过了五十,每逢整十岁就要做寿。在正月初三到正月初六,要办酒席,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过来,为的是为寿星送上祝福。
人到齐后,随着一声开席的鞭炮声,做寿也就开始了。寿星家里围着一桌桌的人,大家都欢声笑语。
主人家开始上菜,大家就边吃边聊。
大概上了三四盘菜后,寿星就过来和每一桌的人干杯。有酒的喝酒,没酒的用果汁代替。反正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干杯,再给寿星说上几句祝福的话。寿星听了当然开心,连忙叫我们多吃点,然后又匆匆地到下一桌去和客人干杯了。
做寿时,主人家必须上两道菜:莆田卤面和海蛎汤。莆田卤面其实就是普通的面,但配上一些配料:蘑菇、肉、白菜等,就变得极其的美味。海蛎汤也非常不错,没有放什么味精却也能让人一碗接一碗的喝。这两道菜就好像酒席的象征一样。但其实每道菜都是家常菜,主人把我们当作家人,而并非简单的
客人。所以是再简单的菜肴,也能吃出浓浓的乡情、乡味。
做寿结束时,又是一阵散席的炮竹声。客人要和寿星说声“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然后感谢款待,寒暄几句也就走了。于是那几天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都在吃酒席,家家都在放鞭炮,好热闹!
客人不是为了蹭吃而来的。其实整个村子都像是一家人,做寿就像是为家人过生日一样。主人也是不收钱的。就是这样一个短暂而美好的仪式,有时办的比婚礼还盛大。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做寿。其实和过年也有点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开始,转眼又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消逝了……
家乡习俗作文 篇21
春节的热潮似乎依旧没有结束,大街小巷上仍然洋溢着春节喜庆的气氛,各家各户的门前窗外,还贴着对联挂着灯笼,当人们依旧沉浸在新年祝福语的喜悦中时,另一个节日,已经来了。
元宵节到了,作为一个小吃货,元宵节独到的美食当然是最吸引我注意的。
在我的记忆当中,元宵节最幸福的时光便是全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吃吃汤圆。那玉似的汤圆洁白无瑕。晶莹滑润的汤圆让人看着就“口水直流三千尺”。煮熟后的汤圆很软、很滑,富有弹性,用筷子夹汤圆时,真有一种和汤圆躲猫猫的感觉。好不容易夹起一个,嘴巴赶紧凑过去咬一口,感觉黏黏的,因为汤圆软软的,有弹性,就像舌头一样,吃的人很容易就会把舌头当成汤圆咬上一口——黑色的芝麻馅慢慢的从咬破的口子流入口中,糯米皮的糯香味和芝麻馅儿的香甜汇到一起,刺激了口中的每一个味蕾;更不用说芝麻馅醇厚的香甜味道和入口即化的感觉了,真是美妙绝伦!只要人咬上一口,就根本停不来。
元宵节令我痴迷的还有猜灯谜。
元宵节那一天晚上,不论大庙小庙,都会举行庙会,非常热闹,而最热闹的要数猜灯谜的地方了。猜灯谜时,人们一会儿百思不得其解,一会儿恍然大悟,脑洞大开,一会儿紧张,一会儿兴奋。晚归之时,又有谁的手中不是满满当当得呢?
元宵节不能少的当然还有放孔明灯了。人们为了祈福祥瑞,把成百上千的孔明灯升入空中,如同繁星,一闪一闪的,美不胜收,令人不禁百感交集。
这就是我记忆之中的元宵节,给予我多少幸福于快乐的元宵节。
家乡习俗作文 篇22
千里不一样风,万里不一样俗。在新春里,美丽的家乡一陆丰,也是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
在美丽的家乡提前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置办年货,要提前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春凸显春回大地的气候。
腊月二十八就刚开始清扫了,家家都忙得乐不可支。将废弃物、尘土扫掉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菜,让客人和亲人吃。在这一天,早已逐渐会出现客人来做客了,不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居亲朋好友,不论是千里间隔的盆友,都是会赶到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四处是海产品与酒食的香气。老老少少都穿上衣裳,门口贴上红彤彤春联。正月夜家里灯火通宵,爆竹声日夜不断。这一夜,在城市广场上汇演潮剧,会出现很多人前去收看。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广场上还会有些人在赌鱼虾蟹,隔三差五连小朋友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去去赌一赌,由于新年高兴。此刻,绝大多数店面早已闭店,由于都去听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夜迥然不同。这一天,大大家都会家里看看视频哪些的,仅有小孩子有时候去找个朋友一起玩。
到了元宵节,有个高潮迭起,许多人纷纷涌向自己的朋友家,三五成群的来到自己的朋友家拜年,小朋友们都目不暇接,口中不断地说着春节喜事等吉言,接着又不断地收大红包,到中午时就会有舞狮表演继续进户,舞狮表演象征吉祥如意,寓意好运来临,大家都非常愿意自己进入自己的家中。
一眨眼,新春就需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以往,故乡的新春也即使过去了。学员们该去上学,大大家又去仍旧工作中了。新春过去了,孩子放鞭炮,散散的客人来客人,大家都舍不得新春过去。
家乡习俗作文 篇23
放鞭炮,过年必不可少的风俗之一,这也是我们小孩喜欢过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猛兽,每年在除夕的晚上便会出来祸害百姓。为了吓退这“年”,人们想尽办法,最后聪明的人们发现它怕响声。于是人们就在家门口放鞭炮赶走了“年”这只猛兽……可如今,驱赶年兽的这个习俗被检测为污染环境陋习,并且还容易发生火灾,所以城里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对放鞭炮那颗炽热的心。每年过年,会有许多城里人回乡下过年,听呐!听到那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心情格外的喜悦与激动。
在众多鞭炮中,我最喜欢的不是火花四溅的仙女棒;不是古怪有趣的窜天猴;也不是五颜六色的小金鱼,而是那最平凡与廉价“划炮”。它呈小小的圆柱形,全身被红色的纸皮包裹着,一火密封物,一头裹着易划燃物,里面包着火药。划炮玩法也奇特十分,最普通的就是拿着易燃的一头直接在装划炮的盒子的砂纸上划,再扔,最后蒙耳朵后还是会听见砰的一声响。你是不知道我玩划炮时的那个激动呀!不知道是因擦火药的手法不熟练,还是划炮的质量欠佳,每次玩都不是那么顺畅,总要划几下才着,最后干脆一手拿火机,一手拿划炮直接点,哈哈!这下直接成点炮啦!点燃快速的放进空的易拉罐,砰的一声易拉罐跳个的老高啦!划炮虽小但它的威力不容小觑。这份快乐虽小却洋溢在我的心中。
“放鞭炮”喜庆的象征。吃团圆饭放“大地红”、大年初一接财神也要放它、新人结婚也离不开它。“放鞭炮”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家乡习俗作文 篇24
我的家乡在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其中最让我印象深的还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在这个振奋人心的日子里,我和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包粽子,我是第一次包粽子,所以妈妈先给我示范了一次:先把粽叶裹成“粽行”,再往里倒糯米,然后把口子封上,最后对着粽子使劲一按,把粽子裹地严严实实得,我挺高兴的,心想:“这单,看我的!”我飞一般做了起来,可是,就在最一步时,却出了差错,我用力一按,粽叶直被我弄破了,我真大眼睛看着糯米纷纷“溜”出来
一直到了中午,我才勉强了十五个,我们把粽子放进了袋子里,吃了中,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赛龙舟。
我们一家进入了比现场,周围简直就是人的海洋,我紧张起来,谨慎地走进船里,我立刻变得摇摇晃晃了,失去了重心,我颤抖着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比赛开始了,船身开始剧烈摇晃起来,我赶紧抓住扶手,两眼紧闭,随着船的加速,一股风声传入了我的耳朵我心想:“完了,完了,要掉下去了!”
时间慢慢过去我胆子放大了些,紧张害怕化为乌有,我激动的睁开眼睛,看着正在努力摇摆的父亲,和被船卷起的“巨浪”,我张开双手一边感受清风一边为家人加油打气:“加油努力,加”
终点就在前方,终点后面不出所料有个用来投粽子的圆圈,家人们使出最后的力气冲过终点,我也兴奋的拿起一个大大的肉粽,咬着牙,鼓足劲,往圆圈里一扔,正中圆心!“耶!”
端午节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剩下的粽子,一边吃一边回味着赛龙舟的那些事。
家乡习俗作文 篇25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腊八这天我会和奶奶做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还会泡腊八蒜。做腊八粥要先把大米小米红豆绿豆红枣葡萄干,杏仁花生米莲子莲子等杂粮洗净用水泡一下,这,杂粮,锅中,白糖,水,用大火煮。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做腊八蒜首先把大蒜掰成小瓣,然后再将小蒜瓣的皮剥开,小蒜瓣的皮真不好包,劲儿小了,剥不开劲儿,使大了就会抠破蒜瓣。我们剥了好长时间,慢慢的我熟练多了,不但剥去外壳,还将薄薄的,内膜也剥得干干净净。奶奶取来了一只大口瓶,让我把剥好的蒜都装进去,然后奶奶把醋倒进去,把瓶里的蒜全都没过后。拧紧瓶盖,放在背光阳台上。奶奶说:“等到过年吃饺子的时候它就会绿了。”从那天起,我每天都好奇地跑到阳台上去看他它怎么还不绿呢。我想,今年的腊八蒜一定特别好吃,因为这是我亲手剥的。
我查资料得知:佛祖释迦牟尼修行多年仍一无所获,一天他跳到河中清醒头脑,沐浴过后却再也无力爬回岸上。这时一位叫做苏耶妲的女性从旁边经过,将他拉上了岸。苏耶妲还给了他一碗用米、栗等熬成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这一天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从此,佛门弟子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称为“佛成道节”,在这一天,寺庙会向世人布施稀粥。受此影响,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家乡习俗作文 篇26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在大年三十那天,家家团聚,长辈们总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精美的红包给孩子们。我问爸爸为什么红包必须是红色的?爸爸告诉了我一个传说。
从前,山村里有一个无恶不作,无人不知的怪兽。它头如狮子角如镰刀,爪如虎爪,腿如大象之腿,尾如狮子的尾巴。一次,香味传到了年兽栖息的地方,它四肢一抬奔进村,隐藏了起来。到了晚上,月夜朦胧,这只怪兽,闯进了人们的家里,在每个孩子头上来回摸三下。当孩子哭叫时,父母因为睡得太沉,没被吵醒。村庄像死了一般的宁静,只有孩子的嘤嘤哭啼声。不久,孩子发起了高烧,受惊吓死了。人们又怀疑又惊讶又痛心。每天都如此。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小孩在门上贴了一张红纸条,晚上夜幕降临,怪物——年兽又来到了村庄,看见那户人家门上贴了红色纸条,害怕极了,跳起来,极速奔回了丛林,再也不敢来了。
有这个传说,家家总是会在过年时贴好对联,倒贴福字。男孩子们手拿火种,噼里啪啦燃放鞭炮,女孩子们也会捂着耳朵,围着炮竹追着、闹着、笑着。或是大家坐下来,仰望天上的七彩烟花儿。
听爸爸妈妈说,过年第一道菜是鱼,代表家家户户年年有余,可以年年有剩余,表示家庭兴旺和谐;第二道菜是生腐,代表来年会更加富裕,过上好生活。正月初一,总会端上脆脆的春卷,香味迷人,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吃春卷呢?原来,春卷在人心目中是春的象征,里面的白菜代表百财来聚,春日来临,来年更上一层楼,没想到吃得还有这样好的寓意呀!
家乡的风俗真是丰富多彩。
家乡习俗作文 篇27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仗,以噼里啪啦的爆仗声除旧迎新。放爆仗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隆。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恭喜。假如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快乐,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恭喜。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妙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安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习俗作文 篇2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家乡习俗作文 篇29
象山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就开始。从那天开始,整条街上人山人海,小区里更是热闹,挂灯笼、贴对联,到处张灯结彩,超市、菜场里更更更是热闹。
腊月二十三到二十四,也就临近春节,人们便忙得不可开交,大人们那着扫把从上扫到下,从东扫到西,每一处地方都不放过,拿着抹布,踮起脚擦着玻璃。
腊月二十五这天还要做青团,大姨妈把昨天调制好的艾汁,倒进了面团里,便倒,便揉。
渐渐的气味变香了,拿出一小坨,搓成圆,用大拇指嵌进去,旋转,中间后点,边薄,不要放太多馅,以免露出来,收口后放虎口慢慢收,滚圆。一个精致的青团就做好了,放入红米,摆上蒸屉。大姑父抱着它,放到了炉上。刚一打开锅盖的那一刻,艾叶与红豆香气搅合在一起,咬一口,软糯香甜。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大人们去买玩具,在超市里东挑一样,西挑一样,大人们也没管,过年嘛就是要开心。孩子们忙乱,大人们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给孩子买新衣服,好在过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着做年夜饭,晚上家人们聚在一起,举杯声、说话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红晕。吃完饭,孩子们拿着鞭炮使劲的放,劈里啪啦。有的拿出孔雀开屏,在漆黑的夜里,格外鲜亮、有的孩子拿出压轴大戏,加特林把夜空都点亮了,这个村里鞭炮声不停。
初一就分外热闹了,大人们带着小孩子去拜年了,带着各式各样的点心,拿到红包后,小孩子都笑的合不拢嘴了,哪一家不是臣门如市。过完年之后大家都各忙各的,别有风味。
家乡习俗作文 篇30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家乡习俗作文 篇31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小的乡镇——张家港市合兴镇。但在这个小镇中,却流传着许多风俗。比如新娘离开娘家时,一定要痛哭,意示对娘家的依恋;来迎接新娘的新郎不能直接进入新娘家中,而要在新娘家门口等候多时,表示对新娘的真心。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过年时做馒头与吃馒头时的情景。
在我的家乡,每逢过年都要做馒头。馒头做得越多越大就说明来年的运气越好,财气越旺。一般做馒头会选在过年前的某一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围着一张圆桌坐在一起,会包馒头的包馒头,会做馒头馅的做馒头馅,分工明确,井井有条。只见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年人,一手抓起一个面团,在手心里来回的一搓一揉,然后两手一合,就压成一个扁扁的圆形,把馅放入其中,再把四周的边一拗一拧,一个馒头就做成了。那些不熟练的人,就连抓起一团面疙瘩也要一段时间。做完了馒头,就把馒头一个一个地放入蒸笼中。大约蒸了一个多小时,馒头就可以出炉了,一个个馒头热气腾腾,那么丰满,活像一个个挺着大肚子耀武扬威的将军。这时,我们就会冲上去,抢馒头吃,不管馒头烫手不烫手,抢到以后就一个劲地往嘴里塞,哟,新出炉的馒头又软又香,别提有多好吃!有的小孩长得矮小,还没来得及挤上去抢就被别人抢光了,只能在一旁伤心地哭。每当这个时候,大人就会拿着一个大馒头,逗他说:“你不哭,我就把这个大馒头给你。”那小孩便立即停止哭声从大人手中抢过馒头就吃,这时周围的人看见那小孩狼吞虎咽的样子,都会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
可见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多么富有乐趣呀!
家乡习俗作文 篇32
节日,这是月月有,年年过的,只是各民族各有庆祝的方式。过春节,江苏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饺子,我们广西壮族重粽子。听姥姥说,我们壮人过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热热闹闹的才好,可惜那快成为过去了,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啊!想起姥姥、姥爷亲手包的粽子,那个香啊,口水都流出来了!……
我的家乡在广西,广西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民族,其中就有壮族,我就是壮族人。民俗,这个词语从人一出生开始就一直伴随在身边,我们总生活在民俗中。
节日,这是月月有,年年过的,只是各民族各有庆祝的方式。过春节,江苏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饺子,我们广西壮族重粽子。听姥姥说,我们壮人过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热热闹闹的才好,可惜那快成为过去了,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啊!想起姥姥、姥爷亲手包的粽子,那个香啊,口水都流出来了!
春节时,东兰县孩子们大年初一起床后就要爬柱子,边爬边念,“长如竹笋,高如大树。”别的地方的孩子,有的是爬芭蕉树。大家都希望我们快点长大呢!
端午时,汉族划龙舟,壮族则是采药。因为听说这天采药,药效最好。百草煮药水,浴身,能消除百病。在我的出生地――靖西县,将南瓜、李果、芭蕉,玉米送进深山喂猴,构造了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世界,还制猴形玩具给小孩玩。呵!我也想要去采药,去喂猴,可大人说山路不好走,又危险,不让去,结果没去成。
以前,我们壮族还有一个民俗,就是自觉修路,集资造渡船,方便行人,这被称为“阴功路”、“阴功船”,可不知为什么,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你看,壮民民俗多有趣,在我看来,他们都传承了民族文化特色。
家乡习俗作文 篇33
年独特的声音,在腊月廿五就开始了。
腊月廿五一早,在村子里醒来,听到的是用竹枝扎的扫帚用力扫在粗糙的水泥地上的声音,脑海里浮现的是奶奶粗糙的手紧握着扫帚把,与扫帚一起移动到门口的情景,身体甚至能感觉到灰在空中扬起。
起床后,是一连串我最喜欢的声音——潮潮的抹布在干净的能照出人影的桌上擦拭产生的短暂刺耳的声音,整齐的书籍在书桌上立起的低重的声音,已经理好的衣柜柜门合上的细小的声音,卫生间洗拖把的水流声……平日里不喜嘈杂的我也不反感这些代表家已一尘不染的声音。
到除夕以前,更多的就是垃圾袋打结时塑料摩擦的声音了。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写的大概是诗人陆游看到除夕之夜迎来瑞雪,心里非常高兴,来不及喝酒庆祝,赶着写桃符换下旧桃符迎接新年的样子。村子里的除夕,虽然没有下雪,但人们的心里可与陆游无异,因为整整一年没见的儿女们都早早的回来帮着洗菜做饭,好不热闹。晚饭很早就烧好了,但先要把鱼肉端去正厅,点上蜡烛,斟上烧酒,开始烧纸钱、纸元宝,然后拜一拜,就祭神祭祖了。
吃完饭,大人们聊天时,才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间——放鞭炮。其实也不能叫它“鞭炮”,因为有很多样式:丢丢炮——往地上一扔就会响的、仙女棒——女孩子最喜欢的、窜天猴——一点着就往天上冲的……由最大的孩子向大人借一个打火机,帮每个年龄小点儿的孩子点着烟花,最后才点燃自己的。
丢丢炮的声音清脆“啪”;仙女棒的声音很长“呲——”;窜天猴的声音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啾——”……每一种鞭炮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声音。
年的声音,很独特。
家乡习俗作文 篇34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饭、守岁。
祭祀
即祭祖,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这个传统活动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这个活动,不仅能使孩子对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还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长辈。
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各式各样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南方新年有吃馄饨习俗,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家乡习俗作文 篇35
精彩的生活,有着精彩的习俗!我不知道我的认知是否正确,但我丝毫不认为我的家乡的习俗比不上别地,我一直相信,家乡的民俗有着我无法形容的精彩!
在春节,有着很多有趣的事情:在大年初一至初五会制作酒酿蛋同家人、客人们分享。自家酿造的香甜的米酒,加上蒸熟的乌鸡蛋,再添上又甜又大的蜜枣,撒上有着调味作用而又有营养价值的枸杞。一碗香甜的酒酿蛋便成功出场了!相信没有客人能够抵挡那香甜的诱惑……而在这时,即使不是客人的我,也忍不住先尝下一口,看着家人与客人那慈爱而又带着哭笑不得的眼神,就感觉这才是春节的最大享受!
还有就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每次拜佛的时候,我都淘气地对着佛像做鬼脸,虽然总是被家人制止,但我相信,在这一年一次的盛会中,佛主是不会介意我的小小举动的……
在春节之后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做汤圆、麻琪(一种油炸汤圆,里面通常会放慢豆沙等香料。)糯米制的汤圆,在晶莹的汤汁中放射出迷人的华光。轻轻咬一口,酥脆而又可口的香芝麻糊或者豆沙就从汤圆中流出来,令人回味无穷!而在吃完汤圆后,又有绚烂多彩的烟花欣赏,所以元宵节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划龙舟也是在赣南地区非常盛行的,龙舟的代表队都以乡、公司集团等划为参赛单位……虽然在我的身边无幸见到这种盛景,但我一直很向往这样的比赛,等今年有机会,有一定要见识见识!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精彩的习俗,精彩的文化;这就是精彩的我的家乡——精彩的江西赣南!
我以此为荣!
家乡习俗作文 篇36
除夕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每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就是除夕了。在这一天,爆竹声声响,烟花处处开。
除夕晚上要吃饺子,寓意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甜甜蜜蜜,再配上自制的蘸料,简直是人间美味了。这一天,人们可以放下所有的坏心情,释放所有的压力,悠闲自在,乐此不疲。到了晚上,才是重头戏。
除夕因位于其年之末,人们便更加有兴趣。再加上美味可口的食物和长辈们送出的红彤彤的压岁钱,小孩子们是“吃嘛嘛香,喝嘛嘛乐”了。大人们也不例外,他们可以放手自己的孩子,任他们肆意逍遥,只要注意安全。然后自己找个麻将摊玩上两把,输赢亦是快乐。有的不赌钱,就“赌”胃,找上几个好友,买上几瓶价格居中、上得了台面的酒,再配两个小菜,人间天堂啊!
老人们终于不再孤独,儿孙在庭院里疯玩,老人们就坐在一旁看着,时不时警告上几句,要小心些;或和几位老友聚在一起玩扑克,不拿钱,就图个快乐。
小孩子们最为猖狂。手里捏着打火机,兜里揣上几盒炮,尽管有些恐惧,也要放上一盒。虽然家长叮嘱不要玩炮,不要玩火,可到了这时,好奇心胜过了妈妈的话,必定要玩。这是男孩子们的活动,有些女孩或许也会参与。再来说说大部分“仙女”们都在干嘛,她们到了过年也不安静,小的到处抱大腿要红包,再拿去买糖;大的则聚在一起跳皮筋,讲故事。
可是,如今这个时代,电子产品高端又实用,过年没了热闹的气氛,刷视频,玩游戏等等,占据了一整天。年味走远了,真的回不去了吗?
今年,希望热闹一点
家乡习俗作文 篇37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儿,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且“规矩”也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奇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我大喊道:“贴错了,贴错了。你把它贴反啦!”爸爸不紧不慢的回答道:“没贴错。”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却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着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如此,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呀?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原来过年还有一种习俗来源于年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走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有了放炮,穿红衣,贴春联的方法驱赶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了,直到今日。我听完爸爸的讲解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原来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啊,我又问爸爸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中的晦气,这是好兆头呀!
这就是我家乡热闹的春节。
家乡习俗作文 篇38
伴随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新年到了!只见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家人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
我的家乡在温州仙岩,要说起过年,我可知道有很多的习俗呢!
在年三十的晚上,家里在关门时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温州这边叫“关门炮”,寓意着旧岁平安;年初一的凌晨,天还蒙蒙亮,人们就起床了,家家户户开门后第一件事就是放“百子炮”,在爆竹中,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是“开门炮”,寓意着开门大吉。
掸尘,就是春节前的大扫除。这项习俗,我也非常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就把平时许多不知道收在哪里的东西,都搬出来摆在门口,彻底的清洗。我就在当中跨过来跨过去,摸摸这个,碰碰那个,好奇迹了,妈妈把过年前的年货都搬出来放在走廊里。我连忙把开心果、瓜子、芝麻糖、花生糖都摸一把放进口袋里。吃够了就帮妈妈递递拖把,洗洗抹布。在我们一家人的劳动下,家具、墙壁、地板都是干干净净的,然后贴上对联和倒着的“福”字,意味着福到。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被灯光照的亮堂堂,一个热闹的新年就要到了!
我最喜欢的一项习俗就是捣年糕了。把做年糕的米磨成粉,然后把米粉放进蒸笼里蒸熟,变成了糕花,再放进石臼中用木槌捣均匀,并有了弹性,然后用长方形雕花模具印出一条条长方形带花纹的年糕,刷上一层油,一排排叠得高高的,年糕就做好了。温州方言成为“捣糖糕”。我特别喜欢去看别人捣年糕,大人刚做出来的年糕,冒着腾腾热气,白花花的,咬上一口,好香!久而久之,做年糕也就成了“年糕年糕年年高”的象征。
这些就是我家乡的一些重要习俗,请你有时间也来我的家乡做客,可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辛福快乐吧!
家乡习俗作文 篇39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爸爸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他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晚上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
家乡习俗作文 篇40
不久元宵节又到了,杏坛文化广场可真热闹,前来观看,舞龙、舞狮在空中威风地舞着,真是栩栩如生。怪不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花车到处巡回游,给杏坛增添了不少生气。
春节总令人盼望,因为我喜欢那种日子呢!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家乡习俗作文 篇41
我家住在平乡,这个地方人人都知道,我在那里经过的,我觉得热闹的是逛庙会。
庙会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一开始就很热闹,我家离庙也不算远,但是,从我家里就能清楚的听见庙会的热闹声。
庙会从早上五六点开始,到那时候,我们那里的小孩子就会起得很早很早,都等待着庙会的开始,因为,庙会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具,还有炸东西的,有小型的充气蹦蹦床,还有许多表演节目的,买东西吃的:棉花糖、奶糖、辣条……各种各样零食,还有卖冰糕的!
小孩子们大部分都是在充气蹦蹦床里面玩,不管什么都在里面看,我也在里面玩、看。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炸东西,这下炸东西的幸福了,收了很多很多的钱,卖汽水的也幸福了。哪里还有卖装饰品:挂在脖子、手上的链子,稀奇古怪的、有男孩子女孩子都能带得发卡……
在庙会中,大人们最喜欢的就是表演,一到这个时候小孩子们都从充气蹦蹦床上面下来了,他们要看小品,他们要试着敲鼓。表演有很多种:又穿服装表演的、小品、戏曲表演、唱歌、打鼓……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小品和打鼓,小品把孩子和大人们逗得哈哈大笑、前俯后仰,敲鼓的时候,小孩子们跃跃欲试,有很多都是乱打的,逗得大人哈哈大笑。看完以后,人们就继续购买东西,还有的把它们买回家,挂在门上,让朋友们都看见,把庙会上的各种玩具、各种零食、炸东西,拿回家,跟朋友们一起吃、一起玩。
在逛庙会的时候香客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并买一张谶图,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趋吉避凶的准备,这个时候许许多多的大人就开始再佛祖前开始求签了,外面几乎就没有大人。
逛庙会到很久很久才结束,快乐地声音还在耳朵萦绕,人们恋恋不舍结束了庙会。
家乡习俗作文 篇42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午节。“段”与“早”同义。又称“小五”。五月是“正午”。而且因为中午是“阳辰”,所以五也称“端阳”。5月5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五也叫中午。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名称,如:夏节、玉兰节、少女节、天中节、地拉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到了,我乖乖地看着奶奶,我觉得简单的饺子帮不了我这个天才。我不学会了解自己。谁知道,当我真正去包的时候,我明白做粽子是一门手艺,要把它包得漂亮结实不容易。
第四天下午,我跟着妈妈学做粽子。妈妈拿了一块粽子,用手一卷,粽叶就变成了空心的圆锥形。跟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片粽叶,想把它卷成圆锥形,可是卷得不好,上下卷起来还是直筒。我看到了妈妈,指了指周围。“左手捏住粽叶的一个角,右手卷起粽叶的另一个角,底部收紧,顶部放松。”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卷起了粽叶。
接着,妈妈将筷子插入空心的锥形粽叶中,用勺子舀一些糯米,然后用筷子摇晃均匀,直到糯米被裹紧。我也把筷子插在粽叶里,放好的糯米。但是晃动筷子的时候,要么是粽叶断了,要么是糯米包不紧。妈妈说:“摇筷子的时候,轻一点,把粽子捏紧。你看——”妈妈一边说一边说。示范,我在听和学习。哈哈!我包的粽子有点像。
最后一道工序是系绳子。只见妈妈用双手捏着粽叶,将绳子在粽子尖角上缠了两圈。绳子系好后,就裹上了一个漂亮的粽子。
吃着自己包的可爱粽子,开心极了。通过这次制作粽子,我学到了一个道理:要学一门手艺,就必须真诚、细心、持之以恒。
家乡习俗作文 篇43
我有一个可爱的想家,那里有许多美景,傍晚的晚霞最美的,下的雪最纯洁,农民栽的稻子是最灿烂的。这么美好的故乡也有它的习惯,也有它的习俗。
特别是春节的时候,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起床刷牙、洗脸、叠被子把首先做的事情做好!接着再去准备早饭。一般来说春节的早饭和平常一样,不需要很丰盛。对了,早上,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这是我们家乡习俗之一。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这也是我们家乡春节习俗。
中午做的菜要很丰富,几乎所有人家的菜都有共同的一种菜,那便是鱼。因为人们知道“年年有鱼”嘛。每年春节都要有鱼,所以少于也成为家乡春节的一种习俗。无论哪一顿饭之前都要放鞭炮。每家都是伴随着鞭炮声全家人一起和睦地吃饭。其实纯洁的这一天,全世界都应该在这一天办大喜吧作文,这应该不算进去的。
晚上,对于每一户家庭来说是最开心而又幸福的时刻,因为在晚上全家人都要吃水饺,而且水饺里面还包钱,这也是家乡春节习俗。而且听家人说,如果,孩子吃到钱便会学习好;如果大人就是正在工作的人吃到钱,就会发财有很多钱;如果老人吃到钱,就会使他们延长年寿。家乡的春节习俗好有趣呀。吃完饭后还要放烟花,这也是家乡春节习俗。全家人都仰望天空看那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烟花,好开心、好幸福、好浪漫。另外,家乡春节还有一个习俗——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我也要到了好多钱,真高兴家乡有这么多的春节习俗。
算一算,家乡有哪些习俗:放鞭炮、吃水饺、贴对联、放烟花、烧鱼、给压岁钱。哇、这么多的家乡春节习俗,好爱我的家乡,好喜欢在家乡过春节呀!
家乡习俗作文 篇44
过年吃饺子,虽然是北方人的习俗,但是今年我们家过年也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和元宝一样,所以在春节的时候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我们不仅要吃饺子,还要自己包饺子。奶奶把揉好的面团掰成一个个小的面团,在一个个搓圆,搓成圆后,妈妈开始擀皮,先把圆的面团擀成饼状,再调整方向继续擀,擀到又薄又圆为止。兜兜拿过擀好的一张皮,放上馅料,再蘸上水,然后对折,一个饺子就包好,大家都夸兜兜厉害。看我来了,他就去吃饺子了。我拿过妈妈擀好的皮,放上芹菜加肉的馅料,还听着奶奶说:“本来她已经把皮擀好了,想像他们卖的那样叠起来,结果叠好之后想拿下来却黏住了。”奶奶只好把它又揉成一个团,重新开始,哎,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我包了几个包不下去了,因为剩下的都是歪歪扭扭的,像被狗啃过似的。我想自己擀皮,前面我自己擀了几张还算不错,后来擀的和妈妈擀的一样歪歪扭扭的。我在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一看原来是垫在底下的保鲜膜已经破掉了,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换了一张保鲜膜在擀,发现顺手多了,擀的皮也很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饺子包完了。
饺子下锅了,在锅中的饺子非常调皮,有的在转圈圈,有的一个后空翻,还有的和伙伴在玩碰碰车,看到一个就撞过去,我看着它们玩感觉很有趣就拿来一个汤匙,在水里搅拌起来,它们撞的幅度更大了。
等饺子熟了,奶奶就把饺子盛了起来,一大碗饺子出锅了!过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两口一个,十分满足。
家乡习俗作文 篇45
要说起习俗,就要说起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
其实在我们江浙地带并不是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为国而死却被投入江中的`伍子胥,当时百姓在端午节,也就是说他的祭日。于“江溯涛迎涛神”的赛龙舟。
端午节,大家必吃不可的也就是粽子了。
粽子又称“角黍”,是为了鱼儿不肯食楚国大夫屈原,所发明的美食。
端午节那天清早,早早的就听见水在滴滴答答的响,原来是大人们开始淘糯米了,“刷刷刷”屋里顿时时飘满了清香,咦,为什么还有一股树叶的香气呢?喔!原来是芦苇叶,只见妈妈先将叶子、糯米、粽绳洗干净,再用剪刀,剪去中叶小须,将粽叶光滑的面朝里圈成漏斗,将再放入糯米,最后合起来用绳子给他五花大绑就完成了。然后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放入蒸笼中。给他来个桑拿浴。
终于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裹上白糖,咬了一口,软软糯糯的入口即化,真好吃!
说起端午节,还有人会想到赛龙舟,这是一种竞赛,考验的是团队的协作能力,力争第一,只听见锣鼓喧天。“一二一二”叫着口号,有一支队伍夺冠后笑容满面,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因为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比赛,并不完全为的是输赢,而是为了一种乐趣,一种参与,更重要的是将这种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传统精神延续下去。
民谚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菖蒲做为重要习俗之一。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将家中打扫干净,将艾叶,菖蒲插在家门前,为了辟邪祈求吉祥,而现如今,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看见门口摆放着艾草菖蒲,为端午营造出浓烈的节日气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的我们应该认清历史,研究历史,将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下去,并创造出新未来!
家乡习俗作文 篇46
宜昌,古称夷陵,为湖北近代三大城市之一,地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交界点。其春节礼俗融汇了东部和西部的地方气息,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各地商贾云集于此,以致春节习俗内外交流,形成了既与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点的格局。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本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腊月28日中午,周家的团年饭菜端上餐桌后,罗婆婆给饭碗里添一点点米饭,将一双筷子搁在饭碗上,在酒杯里酙了一口酒,这些是供一房的长辈亡人灵魂回来团圆过年的食物。
传说这些叫了阴间列祖列宗吃过的饭菜禁止给人吃,忌给狗猫吃,如果吃了将会失去部分记性。
收拾好这些废物后,一家人就可以上餐桌吃团年饭。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祝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家乡习俗作文 篇47
端午节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这个节日为何而来,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会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系在一起的。
许是因为老家地处平原,没有吃米的习惯,因此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必备吃食,即便是备受宠爱的饺子,也不是主角儿。小时候,农村条件都不太好的时候,端午节的特殊只是体现在早饭上,即糖包子和咸鸭蛋。糖包子,用发好的白面包成三角形,里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红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这样,糖包子在平时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显这是粽子的替代品了,至于为什么吃咸鸭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测,或许是因为家乡的人以面食为主,不爱吃甜食,而腌的很咸的鸭蛋刚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对于小孩子的诱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时候甜食并不多,因此最喜欢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里,等出锅的时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馋的孩子往往拿起刚出锅的糖包子就吃,结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烫的直叫。
咸鸭蛋平时吃的也少,因为鸭蛋贵,一般家里养有鸭子的人家才会经常吃到咸鸭蛋,若是会过日子的妇人,还会把积攒下来的咸鸭蛋卖掉。没有咸鸭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鸡蛋来代替了。
小时候,早饭吃好就是过端午了,因为午饭又和平时一样了,能吃的起饺子的人家很少。现在不一样了,早上的糖包子和咸鸭蛋越来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饺子到慢慢变成了主要的过节吃食,一到做午饭的时间,家家厨房里都传出“笃笃笃”剁饺子馅儿的声音。
家乡习俗作文 篇48
说起苏州的节日,除了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最热闹的就属于元宵节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吴中风俗,尤竞上元。”元宵节是苏州人尤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想体验“原汁原味”的苏式元宵灯会到山塘街是个不错的选择。
山塘街的元宵灯会十分热闹,整条街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山塘街的民居都挂上了灯笼,给山塘街的夜色增添了几分亮色。民居旁边的石路上挤满了人,一排排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纱灯、宫灯、纸灯、走马灯……五颜六色,装饰精美,让人赏心悦目。河面上也很热闹,一艘艘小船来来往往,船上也挂着红色的灯笼,尤为喜庆。两岸的倒映在水面,使得整条河都亮堂起来了。横跨这河面的一座座桥,桥上人来人往,尤显得这个节日的热闹。
山塘街元宵灯会的活动丰富多彩,在元宵夜,苏州妇女早有“走三桥”的习俗。她们一般会挑名字吉祥的桥来走,如寿星桥、吉利桥、太平桥……我走过了纹祥精致的寿星桥,饱经风霜的吉利桥,后又走上了太平桥,望着远处,心里也祝愿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走完三桥,我来到一处摆放很多花灯的地方,正看着一个走马灯,灯的四面画着山塘街的水墨画,画的很好,就像把这里的景色全搬进这幅画里。灯的下面还挂这个一个纸条,上面下着一个灯谜“社会在发展(打一个《水浒传》里的人名)”我立马想到了,是“九纹龙”史进,就这样边走边看边猜谜,乐在其中。
月亮升空,犹如白玉盘。这时,远处烟花四起,在上空绽放,绚烂多姿,美极了。看着此情此景,心中喜悦。
元宵节不仅营造了团圆喜庆的氛围,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家乡习俗作文 篇49
家乡过年的习俗——跨火盆泉州市惠安县崇武西华小学201班郑祎指导老师龚萍蓉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我的家乡崇武,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闽南过年的习俗,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跨火盆”。我至今还忘不了第一次跨火盆的情景。那个年兜的晚上,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吃完团圆饭,奶奶就恭恭敬敬地在香炉里点上线香,然后把用红纸、金纸包着的薯藤柴枝堆在大门外,点燃,等到烟绕火旺时,她让伯伯、爸爸和哥哥按辈份跨过那堆火焰。我也兴致勃勃地排在哥哥后面。可是,被奶奶拉到了一边,严肃地说:“这是男人才能跨的,你女孩子家跨什么火盆?”我嘟起小嘴,不高兴地走开了。爸爸把我抱了起来,对奶奶说:“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女儿也是儿啊!”
在大家的说服下,奶奶才同意让我跨火盆,我高兴极了。我们一个接一个跨过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奶奶在一旁大声念道:“跨入来,年年发大财;跨出去,无忧又无虑;跨过东,五谷吃不空;跨过西,钱银滚滚来。”
我当时只觉得好玩,并不知道“跨火盆”意味着什么。后来妈妈告诉我,这也叫“过火盆”,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我们跨过火盆后,奶奶把一串鞭炮放进火盆里,立刻传来一阵清脆的噼噼啪啪声。随后,奶奶急忙把“跨火盆”未熄的余灰用畚斗收集起来,添于炭炉中,她说,这叫“添旺”,象征家业更加兴旺。
时代在变,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永远不会改变。这有趣的习俗不正寄托着家乡人们企盼来年幸福好运,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美好愿望吗?
家乡习俗作文 篇50
一个地方的习俗,是一个地方特色和精华的体现,而对于我的家乡,年年都能感受到习俗,甚至到如今都能倒背如流。
老家是一个小村子,规矩和那是多的不能再多了。
俗话说,大年初一要洗旧迎新。当公鸡还没有鸣叫时,我便从温暖的被窝中爬了起来,在寒冷的空气中打开了老宅的大门,那瞬间,寒风似冰刀一样朝我脸庞括来,脸上都有些括红了。我冻得直啰嗦,赶紧跑回屋里。
而我看到母亲单单只穿了一件长袖在用抹布擦拭着布满灰尘的墙壁,瞬间水变得透黑。扫地是一项特别好“玩”的家务,我喜欢在灰尘中扫地,也喜欢用扫把让地上的灰尘翩翩起舞,所以我从没扫好过一次地。
这些都是有关劳动的,对于我来说,更喜欢美食方面。爷爷有一个自己的农场,每年都养一些猪,鸡,鱼之类的以便过年的时候食用。而令我最喜欢的场景莫过于杀年猪。
村里几个比较强壮的男子,用绳子牵着膘肥体壮的猪猪,把它眼睛蒙上,带到杀猪场,只见一名强壮的男子用娴熟的技艺把猪的四条腿给切断了,猪用刺耳的叫声来冲斥着自己的痛苦。不过一会儿,猪便不在乱动了,男人们用尽了全身解数让它不动,男人们的汗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滴了下来,地面不一会儿就打湿了。一把比我还高的刀一扫而过,地上便是满地的猪肉。
人们用清水洗好后,把这些肉挂在屋顶,用祖传手艺来制作腊肉。那腊肉从家家屋顶飘过来,在不断地诱惑着我的鼻子。
到了大年除三,初四才是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开始走亲戚,在此期间,我们接待了很多亲戚,家人们座在火坑旁聊天,吃零食,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朴实无华,在简单中享受了快乐。
家乡习俗作文 篇51
“妈妈,妈妈,来给我讲讲你家乡的习俗吧!”接到老师“圣旨”——调查家乡习俗的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原稿纸和笔“蹦”到了妈妈的面前。
“嗯…让我想想。”妈妈低下头沉思起来。
半晌,“舞火龙!”妈妈突然的叫声把我吓了一跳。“什么东西?”我眼中满是疑惑。“舞火龙啊!”妈妈兴奋地打着手势给我描述起来:“火龙如它的名字一样,会着火。全身是由稻杆扎成的,不是直接点燃,而是在上面插满点燃了的香,舞动起来生龙活虎,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哟!有点儿意思嘛!我霎时来了兴趣,问道:“那么,舞火龙是谁都可以上阵吗。”我眼睛里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哈哈,当然不是了。”妈妈看出了我想试试的小心思,哭笑不得地说:“只有正值壮年的男生才可以上阵舞,你外公在世的时候啊,基本上每一年都去舞呢!”“真棒!可是有的女生比男生厉害啊。”我不甘心地继续说。“虽然有些女生比男生还厉害,可是舞火龙必须赤膊上阵,不然啊,衣服会着火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哈?”我不禁打了个哆嗦。,着火!真可怕!我目光黯淡了几分。“现在这项活动都没几个人愿意演了,太危险了。”妈妈拍拍我的肩膀,叹了口气。“为什么会着火呢?”我突然提出了一个疑问。“因为火龙游街的时候路人会向火龙丢一些点燃了的鞭炮,以求来年的风调雨顺。被炸到的舞火龙的人也认为被这些鞭炮炸到是吉祥,明年会来财运的象征,不甚在意。但是如果穿着衣服的话衣服就会着火。”妈妈摇了摇头,继续说:“真是怀念呢,那场面你没见过,真的很好玩。”我低下了头,是啊,真可惜。
家乡习俗作文 篇52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每个民族都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同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绚丽多彩。我的家乡在湖北,这里有许多习俗流传至今,平时吃正宗牛肉面、牛杂面、黄酒,春节给小孩子压岁钱,最讨我喜欢。下面,就让我细细道来吧。 家乡的冬天,寒风刺骨,吹到脸上如同刀割一样疼,出行的人们都戴上厚厚的帽子,穿上暖和的棉衣,河水也一改往日的活泼,恬静地睡着了。在这个时候,如果让你吃一碗家乡的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和牛杂面,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仿佛来到了盛夏的怀抱!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家乡的牛肉面和牛杂面是出了名的美味,最讲究香、辣、鲜、麻、味厚、有回味,牛肉、牛杂加入秘方调制后还保持肉质本身的鲜美味道。我在家里,要是一天不吃牛肉面就会一天吃不下饭。 春节到了,小孩都会给亲戚好友拜年,然后有机会拿到压岁钱。这个习俗其实来自一个民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民间怪物,叫“岁”,传说它专门在除夕夜不声不响地跑到别人家里,把手放在小孩头上,过了一会儿,又不声不响地逃走,到了第二天早上,那个小孩子就会傻掉。于是有人想出办法,把铜币放在自己孩子的头上,“岁”就不敢来害人了,这个办法有点灵验,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人们把压头的铜币取名“压岁钱”了。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都渴望小孩平安,所以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就从古传到了现在。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民间习俗,比如赛龙舟、贴春联等,展现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听了我的介绍,你想来我的家乡和我们一起亲身感受?如果喜欢,那就马上来,我在家乡等你哟!
家乡习俗作文 篇53
家乡是我们牵挂的地方。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自己的习俗,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家乡涡阳有哪些别具特色的习俗吧。
我的家乡是被称为“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的涡阳。这里有许多别具一番特色的节日,更有一个热闹而忙碌的节日。
除夕是一个最为享受的时刻。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只要不是有特殊的事情耽搁,一般都会赶到家里,一家人吃团圆饭。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圆饭,象征着合家团聚,家庭和美。在这丰盛的饭餐中,有谁不谈笑风生呢?亲人相聚,是最暖心、最开心的时刻。
吃完了年夜饭,可以去外面观看绽放空中的烟花,还可以在一片无边无际的田地里,自带烟花爆竹,尽情地放起来。虽然近年来禁止放炮,但还是有人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鞭炮,是为了活跃春节的欢乐气氛。这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的早晨,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或者是老者,都要穿上新衣,祈求好的运气。早上总是要吃面条或者水饺的,这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你一定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做客,拜年。去时也不免要带些礼品,表示客气的意思。同样,亲戚朋友来做客也是如此。在长辈面前,只要跪地磕头,就能得到很多的压岁钱,孩子们赚足了便宜,十分开心。
大年初四,只要是家里干生意的,都不能错过这一天的好运气。在这天晚上,人们为了讨个吉利,就会燃放炮竹,真心真意地拜财神,祈求他们在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买汤圆,吃汤圆,象征家庭团团圆圆,生活甜甜蜜蜜。
我家乡的习俗是多姿多彩的,有机会你一定要来这里感受。
家乡习俗作文 篇54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至,草木纷纷凋零,窗外的柚树早已光秃秃的,像一个孤苦老人站在那里,似乎冥想着什么,似乎在等着什么。
此时恰逢凛冬,枯黄的树挺立在园中,光秃秃的杆子上只有零星几片叶子,对比着身旁四季常青的香樟,真像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一样,然而春节常来的却总是热闹,喜悦,尽管冰天雪地,大街小巷仍就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万物都在等待它的到来,湖里的鱼,土中的虫,空中南飞的大雁,每逢春节,小小的屋檐下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包围着一个个温馨和睦的家。
寒冬里的春节从不缺席,清晨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早餐铺。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羊肉汤,家家饭馆都卖。羊肉汤色香味俱全,品尝时须先喝汤再吃肉,味道甚好。抄手比羊肉汤略贵,是极美味的,薄薄的一层饺子皮里包着鲜嫩肥美的肉丸,滑,嫩,鲜,香,很好吃。要是再在鲜汤里加上一勺辣椒油,一捆细粉丝,一把白芝麻,入口便会让你张目结舌:这东西竟这么好吃!
论春节,最令人心动还是晚上放烟花的时刻,乌黑的天空中,绚丽多彩的烟花与黑暗中的明星在对话,五颜六色的大球重叠在一起,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天空也成了光的海洋,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颗颗宝石镶嵌在夜幕中,最后,渐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地坠落下来,漂亮极了。
老家的春节还有着一个老北京的习俗。院子里洒满了芝麻秸儿,我们在上面踩的咯吱咯吱响,这叫“踩岁”,闹得筋疲力尽,睡前给大人请安,这是“辞岁”;大人们就要拿出钱给我们,这是“压岁”。
我想念家乡的春节。
家乡习俗作文 篇5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述出了春节万象更新的一派景色。
春节的来历说法众多,其中最为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作为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自是数不胜数的。例如:置办年货,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看春晚,拜年……
在家乡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声”响彻云霄,将熟睡的孩童们从美梦中拉了出来。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眼前的春联、灯笼,增加了节日的味道。
大人们凌晨四五点便起来忙活了,因为他们得为一家人团聚准备好丰盛的年夜饭。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则与伙伴分享自己新年快乐的源泉之——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仙女棒,冲天炮,擦炮,甩炮,魔术弹等等。
过年使我们小孩儿最欣喜的莫过于能收到压岁钱了。压岁钱一般是长辈给孩子们,妈妈从小叮嘱我要懂规矩,收下红包时,必须双手接过,并向长辈道谢。
在我们家,过年时收到的压岁钱都是交予父母保管的。从书上我还得知了关于压岁钱的小故事呢,让我来跟你们一起分享吧!
以前每年大年三十的夜里,会有一个名叫作“祟”的小妖出来伤害小孩子。它会趁夜里偷偷潜入人们的家中,摸一下熟睡的小孩子,从而导致小孩子生病、发高烧。当时的人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会让小孩子用红纸包八枚铜钱玩,将“祟”吓跑
因此,人们又将这八枚铜钱叫做“压祟钱”。后来又因“岁”与“祟”谐音,又被称为了“压岁钱”。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欢乐而又喜庆的节日,家乡的习俗与春节的快乐如一首美妙的乐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家乡习俗作文(精选55篇)】相关文章:
春节家乡习俗作文02-21
【荐】家乡的习俗作文01-20
家乡春节的习俗作文01-06
家乡习俗作文(汇编15篇)02-21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700字(精选37篇)02-21
写家乡春节习俗的高中作文(精选31篇)01-08
家乡的习俗900字01-11
小学生家乡的习俗作文02-15
家乡春节习俗作文700字(通用50篇)02-21
关于写传统习俗的作文 家乡的清明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