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原文及赏析
原文: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
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里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
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
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
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译文
路上行人,踏起的阵阵尘埃四处飞扬,行客相逢的时候,都交口称道:这座大楼像幻觉中出现的奇景。他们指点着最高处的檐牙,称赞它建筑的奇异雄伟,像波浪起涌,浮云飘动。今年这一带有万里长的地方,金兵没有来侵犯,人们过着太平的日子。但是,这还不够,还要废除长淮的界限,恢复原来宋朝的版图。我们要建立一支有千骑的地方军,用以保卫地方上的安宁。登上高楼,凭靠着栏干观望,东南临安的上空,有一股吉祥的气象,这可能是皇帝下决心要发兵打过长淮去,收复西北的神州。
有很长的时间了,怀念嵩洛的`李德裕早已去世了;有人笑我,为什么在这个楚尾吴头的地方不走?看吧!像刀弓一样的田中小道上,往来的车马像流水似的连绵不断。从现在起,我们要尽情地享受这赏心乐事的快乐,要尽快安排酒令诗筹等娱乐器具,以供应人们来这里饮酒赋诗的时候用,我们要把这里建设成华胥国,虽然这是个梦,但是,我们祝愿人们年年来这里象旧地重游一样。
注释
(1)征埃:行路人走起来的尘埃。
(2)幻出:虚构的意思。
(3)檐牙:古代建筑屋檐上翘的叫飞檐,沿着屋檐的边沿下垂的叫檐牙。
(4)长淮:指淮河之长。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东经河南、安徽,注入江苏的洪泽湖而入长江。全长约二千公里。金兵侵略时,宋室南逃,双方议定,以淮河为界。“罢长淮”,就是不承认以淮河为界。
(5)千骑:辛弃疾在滁州建立了一支地方武装。农忙时生产,闲时训练,战时打仗。
(6)凭栏:倚着栏干。
(7)佳气:吉祥的气象。
(8)神州:泛指中国。
(9)怀嵩:怀嵩楼。怀嵩楼即今北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舆地纪胜·滁州景物下》)
(10)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可称“楚尾吴头”。
(11)陌上:田野小道。
(12)华胥(xū):人名。传说是伏羲氏的母亲。﹝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列子·黄帝》)
赏析:
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三十三岁,在知滁州任上。辛弃疾到滁州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经过一番努力,不到半年的时间,各方面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与人民同享欢乐,建了这座奠枕楼。楼成后,他怀着喜悦的心情,与友人李清宇同游奠枕楼,兴之所至,写了这首词以和李清宇。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诗词鉴赏07-21
登楼原文,注释,赏析10-28
《月夜江行 / 旅次江亭》原文及赏析12-06
《声声慢·咏桂花》原文及赏析10-21
李夫人赋 原文及赏析12-25
《李端公 / 送李端》原文及赏析11-23
浣溪沙·和无咎韵原文及赏析10-16
《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原文及赏析10-18
送李侍郎赴常州原文及赏析11-19
《次元明韵寄子由》原文及赏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