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鹧鸪天·桂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3-03-10 11:49:18 毅霖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鹧鸪天·桂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鹧鸪天·桂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鹧鸪天·桂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深一作:轻)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通:栏)

  译文: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深一作:轻)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通:栏)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注释: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深一作:轻)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lán)开处冠中秋。骚(sāo)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通:栏)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

  赏析: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拓展:

  人物评传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诗词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书画、金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反对以作诗之法作词,严分词与诗的区别,重视词自身的艺术特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见《词论》)。其词现存七十多首,前期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内容缺乏深意。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都表现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韵调优美,风格热情明快。后期(南渡后)作品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美女凉。如《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念奴娇》(萧条庭院)、《水遇乐》(落日熔金)等,在对故乡的怀念中,表达一定的爱国感情。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连用七个叠字,准确自然、深刻细致地表达了惨遭国破家亡后的孤寂凄苦的情怀。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谐和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呐,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王灼《碧鸡漫志》说:“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况周熙《蕙风词话》说:“易安笔情近浓至,意境较沈博,下开南宋风气。”其诗今存十五首,多感时、咏史,抒发爱国情怀,风格豪迈遒劲。如《题八咏楼》、《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咏史》等。《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几句,颇为人所传诵。其散文《金石录后序》介绍他们夫妇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和《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婉转曲折,细密详实,语言简洁流畅。生平详见《山东通志》、田艺蘅《诗女史》等。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本文选其《金石录后序》一篇,选其诗《绝句》一首,选其词十二首,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藉香残玉簟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传世名篇

  渔家傲

  【题解】

  见《漱玉词》。题为“记梦”。约作于徽宗大观二年(1108)赵明诚被罢官后偕清照避居青州(今山东益都)故乡时所作。起首两句状夜空景色,意境壮阔优美。此词吸取《离骚》“上下求索”和李白“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精神,凭借丰富想象,体现作者的不凡理想和豪迈气概,是《漱玉词》中独具豪放风格之杰作。清黄蓼园评:“此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无一豪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李清照集》引《蓼园词选》)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题解】

  这是一篇追述往事之作,写的是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调子活泼轻快,语言明净,画面优美,是首绝妙的好词。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题解】

  见《漱玉词》。李清照在北宋灭亡之前,颇多饮酒、惜花之词,风格清俊、旷逸,反映其早年悠闲风雅之生活情调,此即其一。此词蕴藉了对春光一瞬,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体现女词人的高雅情趣。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沈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题解】

  见《花庵词选》题为“别愁”。此词当作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已(1101)。相传李清照结褵不久,其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帕书此词以送之。(伊世珍《嫏嬛记》)此词抒写伉俪深情,倾吐相思之苦,感情真挚深笃,态度坦率大方,后之论词者,无不为之折服。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凤凰台上亿吹萧

  【题解】

  这是李清照一首吟叹离愁别绪的名作。应属于词人早期作品。语言委婉含蓄,曲尽其妙。

  【原文】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选,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蝶恋花

  【题解】

  这首词作于宣和二年。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途经昌乐县时寄语姊妹之作。这在她众多的惜别词中是笔致较为坦率的。

  【原文】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题解】

  这首词从内容上看大约写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远出,李清照作此词以排遣寂寞。

  【原文】

  暖雨晴风被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醉花阴

  【题解】

  见《漱玉词》。题为“重阳”。《花庵词选》作“九日”。宣和二年(1120)赵明诚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次年重阳,李清照由青州(今山东益都)书寄此词。此词在描写重阳节天气、时令、气候、景物之中融和作者凄凉寂寞心情。“莫道”三句一气呵成,点明主题,暗示相思之苦,忧愁之深,为千古名句。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永遇乐

  【题解】

  李清照晚年住临安(浙江杭州),当时南宋已较安定,元宵节日,临安呈现一派热闹繁荣景象,作者在饱经忧患之余,抚今思昔,作此词以抒发故国之思,流离之感。看似乎淡,却包含多少人生感慨。此词所表现的故国之思,身世之痛,引起过不少爱国者的共鸣。

  【原文】

  落日溶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多门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武陵春

  【题解】

  见《漱玉词》。题为“春晚”,一作“暮春”。绍兴四年(1134)李清照卜居金华,次年春作此词,抒发了家破之苦,国亡之恨,无比愁闷的心情。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题解】

  建炎三年(1129)七月,明诚在行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感疾,病亟。清照自池阳奔建康。八月十八日,明诚卒。清照葬明诚毕,大病。金兵南下之势日迫。清照独留建康,抚今追昔,不胜身世之感,因作此词。此词反映作者丈夫死后的悲伤愁苦心情。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摊破浣溪沙

  【题解】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以纯熟的笔法抒发了亡夫、流徙的个人遭际和对山河破碎、国势日危的愤慨。

  【原文】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我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见《李清照集》。《金石录》三十卷,为李清照丈夫赵明诚撰,著录三代至隋唐、五代金石拓本二千余种,目录十卷,考证、题跋二十卷,为我国金石史上的名著。政和七年(1117)河间刘(左足右支)曾为此书作序,赵亦有自序。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六年写了此文,因有刘、赵之序,故题为“后序”。记叙了《金石录》编撰之由来和作者夫妇早年的生活、志趣藏金石书画聚散经过。通过悼念死者,追思旧物,侧面所映社会现实。

【鹧鸪天·桂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5

鹧鸪天·佳人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8

霜天晓角·桂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6

鹧鸪天·黄沙道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9

鹧鸪天·酬孝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8

《鹧鸪天·桂花》原文及赏析06-13

鹧鸪天·桂花原文及赏析08-21

鹧鸪天·桂花原文及赏析03-05

鹧鸪天·化度寺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