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双井茶送子瞻》的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9-19 16:38:00 赏析 我要投稿

《双井茶送子瞻》的翻译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井茶送子瞻》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双井茶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前言】

  《双井茶送子瞻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这是为送茶致苏轼的诗作,诗中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前四句在对苏轼推崇备至时特地提出“东坡旧居士”的伤心事;后四句先称美家乡的茶,然后深情地道出自己的嘱望。全诗词意畅达,没有奇词拗句,在黄庭坚诗中属于少见的清淡一路,但其构思方式千回百转,一波三折,仍体现了黄庭坚诗的基本风格。

  【注释】

  ⑴子瞻:苏轼,字子瞻,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的好友。

  ⑵风日:风景阳光。日:黄庭坚文集、山谷集作“公”。

  ⑶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森:众多茂盛的样子。这里指翰林院珍贵的书籍有很多。

  ⑷东坡旧居士:指苏轼。“东坡”原是黄州的一个地名。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被贬到黄州后,曾在城郊的东坡筑室居住,因自号“东坡居士”。

  ⑸斛:古代的重器,十斗为一斛。泻明珠:说苏轼赋诗作文似明珠倾泻而出。

  ⑹云腴:即指茶叶。高山云雾生长的茶叶肥美鲜嫩,称云腴。腴是肥美的意思,

  ⑺硙:亦作“碨”,小石磨,研制茶叶的碾具。落硙: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霏霏:这里指茶的粉末纷飞。雪不如:说茶的粉末极为洁白,雪也比不上它。

  ⑻黄州:北宋元丰年间被贬之地。

  ⑼“独载”句:用范蠡事。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五湖:太湖的别名。

  【翻译】

  人间风吹不到日照不到之处,是天上的玉堂,森然罗列着宝书。我想见你这位东坡的旧居士,在挥笔为文好似飞泻百斛明珠。这是从我江南老家摘下的云腴茶,用石磨研磨细细雪花也比它不如。唤起你在黄州的旧梦,独驾小舟像范蠡那样泛游五湖。

  【赏析】

  双井茶是黄庭坚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出产的一种名茶。1087年(元祐二年),诗人在京任职时,家乡的亲人给他捎来了一些,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情深意切的诗。

  诗篇从对方所处的环境落笔。苏轼当时任翰林院学士,担负掌管机要、起草诏令的工作。玉堂语意双关,它既可以指神仙洞府,在宋代又是翰林院的别称。由于翰林学士可以接近皇帝,地位清贵,诗人便利用了玉堂的双重含义,把翰林院说成是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那里宝书如林,森然罗列,一派清雅景象。开首这一联起得很有气派,先声夺人,为下面引出人物蓄足了势头。

  第二联转入对象本身。“东坡”原是黄州的一个地名。苏轼于1079年(元丰二年)被贬到黄州后,曾在东坡筑室居住,因自号“东坡居士”。这里加上一个“旧”字,不仅暗示人物的身份起了变化(由昔日的罪臣转为此时的清贵之官),也寓有点出旧情、唤起反思的用意,为诗篇结语埋下了伏笔。“挥毫百斛泻明珠”一句,则脱胎于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中的“诗成珠玉在挥毫”。杜诗表现的是早上朝见皇帝的场面,用“珠玉”比喻诗句,在夸赞对方才思中兼带有富贵气象,与诗歌题材相切合。所以作者这里也用“明珠”来指称苏轼在翰林院草拟的文字,加上“百斛”形容其多而且快,尤其是一个“泻”字,把那种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刻画得极为传神,这也是化用前人诗意成功的范例。

  从第三联起,方转入赠茶的事情。云腴,即指茶叶。腴是肥美的意思,茶树在高处接触云气而生长的叶子特别丰茂,所以用云腴称茶叶。硙,亦作“碨”,小石磨。宋人喝茶的习惯,是先将茶叶磨碎,再放到水里煮沸,不像现代的用开水泡茶。这两句说:从我老家江南摘下上好的茶叶,放到茶磨里精心研磨,细洁的叶片连雪花也比不上它。把茶叶形容得这样美,是为了显示他送茶的一番诚意,其中含有真挚的友情。但这还并不是该篇主旨所在,它只是诗中衬笔,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朋友的`规劝。

  结末一联才点出了题意。作者语重心长地对朋友说:喝了我家乡的茶以后,也许会让您唤起黄州时的旧梦,独自驾着一叶扁舟,浮游于太湖之上了。五湖,太湖的别名。最后一句用了春秋时的典故。相传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苏轼贬谪在黄州时,由于政治上失意,也曾萌生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的退隐思想。可是此时他应召还朝,荣膺重任,正处在春风得意之际,并深深卷入了当时政治的漩涡。作者一方面为友人命运的转变而高兴,另一方面也为他担心,于是借着送茶的机会,委婉地劝告对方,不要忘记被贬黄州的旧事,在风云变幻的官场里,不如及早效法范蠡,来个功成身退。末了这一笔,披露了赠茶的根本用意,在诗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这番用意又并非一本正经地说出来,只是从旧事的勾唤中轻轻点出,不仅可以避免教训的口吻,也显得情味悠长,发人深思。整首诗词意畅达,不堆砌典故,不生造奇词拗句,在黄庭坚诗作中属于少见的清淡一路。但全诗由高雅的玉堂兴起,引出题赠对象,再进入送茶之事,而最终点明题意,这种千回百转、一波三折的构思方式,仍体现了黄庭坚诗的基本风格。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神宗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

  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近。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宋元符元年(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竞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予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双井茶送子瞻》的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诗经·大雅·瞻卬》翻译及赏析02-27

瞻彼洛矣原文、翻译及赏析02-12

苏子瞻哀辞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8

《景阳宫井双桐》原文赏析03-13

瞻彼洛矣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7

题子瞻枯木_黄庭坚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27

送子由使契丹原文及赏析08-18

苏子瞻哀辞_张舜民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27

桑茶坑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