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时间:2023-03-30 13:21:24 耿烽 清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浙江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各地的清明节习俗都不尽相同,你知道浙江清明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江清明节的风俗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浙江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吃青团

  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混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团坯制好后,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百果等馅料,用芦叶垫底,将它们入笼蒸熟。

  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所以青团甘甜细腻,清香爽口,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是清明与寒食节时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吃海蛳

  清明还有吃海蛳的习俗。据说,清明日吃了海蛳能使人眼睛明亮。海蛳,肉食性贝类动物,我市沿海有产,清明期间正是这种小海鲜上市之时,民间把这种小海蛳又叫“亮眼蛳”,认为清明日吃海蛳,能亮眼睛,不管男女老少,以这一天吃到海蛳为荣;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清明日所吃的应该是香蛳,即“相思”之谐音,不用说,是思念亲人。不管怎么样,清明节蕴含的是未亡人对自己见过的以及未曾见面的隔世亲人浓浓的思之情,那是无可厚非的。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由来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得名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 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 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相关知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主题标语

  1、上坟不烧纸,献花表哀思。文明搞祭祀,无火过清明。

  2、清明祭祖、注意防火。关注消防、共享平安!

  3、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故人。

  4、清明时节文明祭扫,争为祖国环保贡献。

  5、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烧纸旧习莫仿效,文明上坟好风气。

  6、平安清明,安全第一。

  7、林区不能火取乐、造成火灾罪不轻。

  8、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万顷森林毁于星火。

  9、情系家祖熊似火,此火非彼火。心念林木深似海,此海非彼海!

  10、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泽被,慎火护山林常使后人蒙荫。

  11、清明祭祖不用火、珍爱生命保平安!

  12、炼山开足防火带、从上烧下人须在。

  13、克服麻痹侥幸心理、提高森林防火意识。

  14、破祭奠陋习,树文明新风。

  15、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献花纸不焚。

  16、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先人。

  17、清明时节祭祖坟,鲜花百绫告天灵。忧心之时莫玩火,注意环保与文明。

  18、祭祖毋忘文明,扫墓注意防火。

  19、勿忘先祖,文明祭祀。

  20、文明祭祀,绿色生活。

  21、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建设生态休闲花园。

  22、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23、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

  24、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鲜花纸不焚。

  25、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环保消防!

  26、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祭奠!

  27、厚养薄葬,文明祭奠。

  28、关心生者,关爱逝者,关怀人生。

  29、文明祭祀,莫留野火焦灼生灵。

  30、警钟长鸣抓防范、联防群管保林安。

  31、逝人鲜花祭,美好你我他。

  32、文明祭扫、鲜花祭祀。

  33、林木生长数十年,火灾焚毁一瞬间。

  34、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环保消防。

  35、炼山要选阴天、桔杆勿烧山边。林区杜绝烟火、严防随意用火。

  36、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祭奠先人,骨肉情深。鲜花一朵,告慰亲人,改变陋习,祖先欢欣。

  37、警钟常鸣、防火护林。

  38、逝人献花祭,文明慰故人。

  39、文明上坟不烧纸,栽花种树祭故人。

  40、烧香烧纸祭先祖,森林防火记心间!

  41、劝君爱惜祖先地,莫留星火把它焚!

  42、鲜花祭祖要提倡,森林防火有保障!

  43、关心生者,关爱逝者,关怀人生。

  44、清明时节祭故人,烧纸不如一束花。

  45、告别丧葬陋习,崇尚文明治丧。

  46、加强预防预报措施、提高防火灭火意识。

  4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祭祖只献鲜花礼,不焚香火文明人。

  48、清明时节雨纷纷,网上行人欲断魂。博客片语寄相思,逝者已斯生者思。

  49、祭祀献花多文明,杜绝山火保森林。

  50、乱烧一堆火、毁掉一片林。

  51、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烧纸旧习莫仿效,文明上坟好风气。

  52、进入林区、注意防火。

  53、祭而丰不如养之厚。

  54、请勿携带火种、不得随意烧烤。

  55、林火可防、重在宣传。

  56、清明祭祀,感恩前祖。文明祭祀,造福后代。

  57、文明祭祀莫烧纸,远离雾霾靠大家。

  58、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泽被,慎火护山林常使后人蒙荫!

  59、建设秀美山川护林防火当先。

  60、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61、加强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

  62、严控爆竹,谨慎用火!

  63、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64、留得青山埋宗骨,慎用火烛祭先人!

  65、关爱生命,平安出行!

  66、文明祭扫,为创建山水生态园林城尽一份微薄之力。

  67、坚决打击引起森林火灾的违法犯罪分子。

  68、千辛万苦造林,切莫一火全焚。

  69、全民护林、人人防火。

  70、鲜花献故人,指数绿祖坟。

【浙江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浙江崇明丧葬习俗有哪些11-23

浙江玉环的丧葬习俗有哪些09-26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11-23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11-23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11-23

清明节习俗有哪些呢11-23

清明节饮食习俗有哪些11-23

毛南族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11-23

仫佬族清明节习俗有哪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