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接待注意事项

时间:2023-04-21 14:06:01 毅霖 注意事项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涉外活动已经是非常平常的事。在涉外交流、交往时,良好的涉外礼仪能很好的为我们加分,增加对方的好感。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外事接待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借鉴。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1

  (1)迎客、送客时的规范

  迎客时,要准时到达接客地点,不得延误,一般应提前30分钟到达。

  与外宾握手时,一般主人先向客人伸手,身份低的不要主动向身份高的伸手,男同志不要主动向女宾伸手。

  送客时,在外宾乘坐的汽车、火车开动时,送行人员应挥手致意。在机场送客一般应在飞机起飞后方可离开,以应付临时变化情况。在离开机场、车站时,应与同时送行的外国工作人员告别(如使馆人员),并让外国人员的车辆先走。

  (2)宴会、聚会中的规范

  宴请是国际交往中常见的外事礼仪活动。当我方举行宴会时,参加人员应提前一刻钟到场。在宴会上不要随便脱-衣或解开衣服纽扣。如确需宽衣时应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在宴会上应尽可能普遍地与同桌外宾交谈,不要只和自己人谈话,冷落外宾。用餐时,主人不得将自己用的筷子给外宾挟菜,对女外宾要照顾周到,敬酒时,对外宾敬酒要适可而止,自己不要饮酒过量。

  用餐时,不要向桌子远处取食物或菜肴。需要时,应请邻座客人代为传递。喝汤要用汤匙,不要用嘴就着碗或盘子边沿喝。吃菜或喝汤时,嘴里都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汤和食物如太热,不要用嘴使劲吹,应待到稍凉时再用。

  当主人或外宾祝酒或发表讲话时,应暂停进餐,也不要交谈。

  不可中途退席,如果因事必须退席,应向本席主人告辞,并向本席客人点头示意,方可离去。

  (3)衣着方面的规范

  接待外宾时,服装要整洁,衣服上不应有污渍和绉痕。夏天参加外事活动时,男人可穿短袖衫,但不能穿短裤和赤脚穿凉鞋。雨天不要穿橡胶雨鞋和雨靴入场。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2

  制定接待工作计划,就是拟定接待方案,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接待方针、接待规格、接待日程安排、接待形式、接待经费开支、生活安排等。

  一、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目标

  熟悉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

  (二)拟定接待计划

  接待来访者,特别是接待来访团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拟定出切实可行的接待计划。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接待方针,即接待的指导思想。

  2、接待规格。针对不同的客人采用不同的接待规格。第一种是对等接待,即陪同人员与客人职务、级别大体一样,大部分接待都是对等接待。第二种是高规格接待,即陪同人员比客人职务要高,适用于比较重要的接待。第三种是低规格接待,即陪同人员比客人职务要低,主要适用在基层。

  3、接待日程安排。接待日程安排应当制定周全,尤其是接待活动的重要内容不可疏漏,比如安排迎接、拜会、宴请、会谈、参观、游览、送行等事宜。接待日程安排还要注意时间上的紧凑,上一项活动与下一项活动之间既不能冲突,又不能间隔太长。

  4、接待形式。

  5、接待经费开支。

  (三)相应知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制定接待计划和接待工作时,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下面简单介绍部分少数民族礼仪、习俗情况,供接待少数民族来访者时参考。

  二、熟悉接待工作具体事项

  (一)学习目标

  熟悉接待工作的具体事项,更好地制定接待计划。

  (二)熟悉接待工作具体事项

  1、首先要了解清楚来宾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单位、姓名、性别、职务、级别及一行人数,以及到达的日期和地点。

  2、填报请示报告卡片,将来宾情况和意图向有关领导报告,并根据对方意图和实际情况,拟出接待计划和日程安排的初步意见,一并报请领导批示。

  3、根据来宾的身份和其他实际情况,通知具体接待部门安排好住宿。

  4、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好来宾用车和接待工作用车。

  5、在国家规定标准的范围内,尽可能周到地安排好来宾的饮食。

  6、根据来宾的工作内容,分别做好以下安排。

  如来宾要进行参观学习,则应根据对方的要求,事先安排好参观点,并通知有关部门或单位准备汇报材料,组织好有关情况介绍、现场操作和表演、产品或样品陈列等各项准备工作。

  7、根据对方的工作内容,事先拟订出各个项目陪同人员的名单,报请领导批准后,即通知有关人员不要外出,并作好准备。

  8、根据来宾的身份和抵达的日期、地点,安排有关领导或工作人员到车站、机场、码头迎接。

  9、来宾到达并住下后,双方商定具体的活动日程,尽快将日程安排印发有关领导和部门按此执行。

  10、在合适的时机按照大体对等的礼仪原则,安排有关领导同志看望来宾,事先安排好地点及陪同人员。

  11、根据领导指示或来宾要求,作好游览风景区和名胜古迹的安排。

  1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来宾安排一些必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电影、地方戏剧、晚会、书画活动、参观展览等。

  13、根据来宾要求,安排好体育活动,通知体育场馆作好场地、器材等准备,并安排陪同人员。

  14、来宾如有重要身份,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则应通知有关新闻单位派人进行采访、报道,负责介绍情况,安排采访对象谈话,并受领导委托对稿件进行把关。

  15、事先征询来宾意见,预订、预购返程车船或飞机票。

  16、来宾离去时,安排有关领导或工作人员到住地或去车站、码头、机场为客人送行。

  (三)相应知识

  为制定好接待计划,必须熟悉接待工作的具体事项,同时也要熟悉接待来访者的见面礼节。

  1、见面礼节

  (1)致意

  致意是用语言或行为向别人问好,表示自己的慰问。致意是社交应酬的最简单、最常用的礼仪。例如:见面时问好、点头、举手、抬身、脱帽等都是致意。

  打招呼是两个已经认识的人见面时的礼节。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时,一定要相应回答。

  打招呼是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一双坦诚的眼睛,一副面带微笑的面容,声音热情地向人打招呼,是一个成功的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握手

  握手是表示友好的举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礼貌行为。当两个陌生人被人介绍相识时需要握手,朋友见面时需要握手,告别时也需要握手。它还是一种表示祝贺、感谢、慰问相互鼓励的善意行为。

  通常双方相见时,主人,年长者,职高者,女士应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男士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后立即随应再握手。

  行握手礼时,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向受礼者伸出,在齐腰的高度与对方恰到好处地认真一握,一般3-4秒,礼毕即松开。如初次见面,握手时间不宜过长;如老朋友意外相见,握手时间可适当加长,以表示不期而遇的喜悦。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应较短。

  一个人与多人握手时应遵守先高后低,先长后幼,先主后宾,先女后男的原则。多人同时握手时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后再伸手,也不可同时伸出双手与两人握手。

  2、引见介绍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在没有中介人的情况下,树立自己的形象和价值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手段。

  通常本人要镇定,充满信心,亲切自然,友善可掬,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并可随之递上名片。自我介绍要根据交往目的、对象来决定介绍内容的繁简。

  (2)介绍他人

  为他人介绍时,介绍顺序为先把年龄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先把宾客介绍给主人;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在双方的地位和年龄差不多时,应该先把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引见给另一方。如果把一个人介绍给众多人时,首先应该向大家介绍这个人,然后再把众人逐个介绍给这个人。集体介绍可以按照座位次序或职务次序一一介绍。

  3、递接名片

  (1)递送名片

  名片的递送,要讲究礼仪。通常是在自我介绍后或被别人介绍后出示的。

  递送名片时应起立,上身向对方前倾以敬礼状,表示尊敬。并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握住名片的前端,而为了使对方容易看,名片的正面要朝向对方,递时可以同时报上自己的姓名。

  (2)接收名片

  对待名片应像对其主人一样尊重和爱惜。若接名片,要用双手由名片的下方恭敬接过收到胸前,并认真拜读,此时,眼睛注视著名片,认真看对方的身份、姓名,也可轻轻读名片上的内容。接过的名片忌随手乱放或不加确认就收入包中,这是很失礼的。

  (四)注意事项

  礼节的一般关系。表面看来礼节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形式,但礼节的方方面面要求中都渗透着一定的人文道德观念。如:

  1、讲究态度。尊重他人态度。

  2、弄清关系。不同关系,就有不同的礼仪规范。

  3、把握分寸。礼节之美就体现在分寸上。

  4、送礼贵在适宜。对回报别人好意,是没有特别时间限制的。

  拓展:

  外事接待形象礼仪

  在外事礼仪中关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有一位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讲到,在国际交往中,形象是一种效益,形象是一种宣传,形象是一种教养,形象是一种服务。形象其实就是一个教养的问题,也是一个规范的问题。

  形象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容貌问题,还涉及到其它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外事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干净、整洁。古人曾经讲过:衣不必华服,唯整洁为要。在外事接待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礼仪,这不仅是个人风度的体现,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展示:同时,还是对客人的尊重、礼貌之需。在涉外社交场合,服饰可以分为便装和礼装两种。

  仪表: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

  仪态: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所谓站有站相、座有座相,仪表要端庄,举止要文明,姿势要端正。站时不要东倚跷靠;坐时不要跷二郎腿、晃腿;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

  服饰:服装应整洁大方。男士着西服,着西服时须系领带,夏季可穿硬领短袖衬衫系领带或质地较好的短袖敞领衫;女士应按季节与活动性质的不同,可穿西装、民族服装、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旗袍或连衣裙等,夏季也可穿长、短袖衫配裙子或长裤。参加正式外事活动,不能穿茄克衫、牛仔裤、超短裙、旅游鞋、布鞋、长筒靴。

  谈吐、语言:比如,语音、发音是不是标准,语速是不是适当,音调是不是恰当,在公共场合下,国际交往中讲究说话声音低一点、低一点、再低一点,这样即是一种教养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社会公德问题。另外交谈时不能用手或刀叉匙筷子指着对方。

  外事接待见面礼仪

  称呼:与外宾相见,首先遇到的是称呼问题。通常对男子称呼‘先生’(Mr、),对已婚妇女称‘夫人’(Mrs、),对未婚女子称‘小姐’(Miss)。如果不知她是否已婚,可称‘小姐’或‘女士’(Ms、)。

  介绍:与外宾相见时如果需要介绍,可由第三者进行,也可以由自己介绍。要把对方的职衔介绍出来。介绍的顺序是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女子。

  握手:许多国家相互见面,特别是初次见面时要握手。依照惯例,握手时主人先向客人伸手,地位高的人先向地位低的人伸手,女士先向男士伸手。女士握手时可以不脱礼服手套。在人多的情况下,不要交叉握手。握手时,要显得自然大方,面带微笑,两眼应注视对方。

  致意:如果在同一个场合多次见面,可以点头致意。男士与女士见面,如果女士不主动握手,男士可以点头致意。

  外事接待流程及礼仪

  接待准备

  外事接待单位为圆满完成接待任务,一般需要专门接待小组,全面负责一切接待事宜。接待工作首先应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弄清代表团的国别、名称、成员名单、来访目的等内容。如需要根据客人要求预定宾馆或返程机票,还应索取来宾护照的复印(传真)件。

  掌握了以上情况后,再制定一份周密的(中外文)书面接待活动日程安排(表),包括迎送、会见、会谈、签字仪式、宴请、参观游览、交通工具、餐寝时间、陪同人员等详细内容。日程安排应尽量事先征询来宾意见,还要考虑来宾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日程安排印制妥当后,要让来宾抵达后及时人手一份。

  外事接待-迎送礼仪

  迎宾时,外宾下飞机(车、船)后,礼宾人员应主动将迎宾人员姓名、职务一一介绍给来宾,迎宾人员随即与来宾握手表示欢迎。如遇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我可做相应表示,不要退却或勉强拥抱。如需献花,应安排在迎宾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进行。所献鲜花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或黄色花朵。

  乘车时,应先请客人从右侧上车,陪同主人再从左侧上车。待外宾与陪同人员全部上车后,再驱车去宾馆。途中,陪同人员应择机将有利于对外宣传宜昌的事物,如沿途所见的欢迎标语、人文景观等向外宾介绍。

  迎送注意事项

  迎送身份高的客人,事先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安排汽车,预定住房。如有条件,在客人到达之前将住房和乘车号码通知客人。如果做不到,可印好住房、乘车表,或打好卡片,在客人刚到达时,及时发到每个人手中,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转达。这既可避免混乱,又可以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指派专人协助办理入出境手续及机票(车、船票)和行李提取或托运手续等事宜。重要代表团,人数众多,行李也多,应将主要客人的行李先取出(最好请对方派人配合),及时送往住地,以便更衣。客人抵达住处后,一般不要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作休息,起码给对方留下更衣时间。

  外事接待-会见礼仪

  接见一方的安排人,应主动将会见时间、地点、主方出席人、其它具体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对方。如有合影,还要事先编好合影图,一般主人居中,按礼宾顺序,主人右手为上,主客双方间隔排列,两端均由主方人员把边。

  会见前,主人应在门口迎候客人,可以在大楼正门迎候,也可以在会客厅迎候。如果主人不到楼门口迎候,则应由工作人员在大楼门口迎接,引入会客厅。会见结束,主人应送客人至车前或在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

  领导人之间的会见,除陪见人和必要的译员、记录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安排就绪后均应退出。谈话过程中,旁人不要随意进出。安排宾主座次时,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外宾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就座,座位不够可在后排加座。

  外事接待-会谈礼仪

  会谈一般是指双方就重大问题进行意见的交换和商讨。会谈由主谈人主持,其他人员未经主谈人许可,不得随便发表意见。如有不同看法,可写条子递给主谈人,供主谈人参考。如主谈人请大家做补充发言,其他人可按主谈人的谈话口径做适当补充,但不能提出与主谈人意见相反的看法。

  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按各人名牌所示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面一侧,外宾面向正门。主谈人座位居中。

  外事接待-国旗悬挂礼仪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民族的尊严。涉外活动中,我们往往通过悬挂国旗表示对本国的热爱和对他国的尊重。国际交往中,一个主权国家内悬挂他国国旗有着一些公认的通行惯例。

  悬挂双方国旗,以右为上,左为下。两国国旗并挂,以正面为准,右挂客方国旗,左挂本国国旗;汽车上挂旗,驾驶员左手为主方,右手为客方。双方对座会谈时,主客双方分别在各自主谈人桌上用旗架悬挂本国国旗。国旗不能倒挂,也不能反挂。

  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基本上是双方参加会谈的全体人员,一般均由更高的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签字仪式座次要求:双方参加签字仪式的人员进入签字厅,签字人入座,助签人分别站在签字人外侧,其他人员分主客各一方按身份顺序排立于各自的签字人座位之后。

  签字时,由助签人协助翻揭文本,指明签字处,本方保存的文本上签毕后,由助签人互相传递文本,再在对方保存的文本上签字,签妥后由双方签字人交换文本,相互握手。有时备有香槟酒,签字后,共同举杯庆贺。

  外事接待谈话礼仪

  外事接待中对谈话也有要求,各国习惯不同,禁忌不同,人常说多说无益,但是不说岂不是冷落了贵客,所以如何说的恰到好处,还需遵循外事接待谈话礼仪。主要要求有以下内容:

  外事交往场合谈话时要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

  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冷落其他人。

  对外接触谈话要自然、和蔼。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总看手表。

  说话时不可用过多过大的手势。谈话声音不要过高,以使对方能听清为宜,尤其不要溅出口沫。

  谈话时不要总自己讲,让别人有讲话机会,别人讲话,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话头。

  对外谈话要实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的事不要允诺,应言而有信。

  不要议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要交头接耳,讥笑他人,如所谈事情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寻找适当的时机再说。

  不要谈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对方履历,谈及时,要十分客气,如对方不讲,不要追问。不要询问妇女的年龄,是否已婚。

  对方讲话如未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遍,发现对方对我讲话有误解,应进一步解释。

  社交场合,应按本人身份,主动交际。但如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说完。有急事找,则应先打招呼,表示歉意。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面试接待的注意事项11-25

婚宴接待注意事项11-23

来客接待注意事项11-23

业务接待注意事项11-23

宴会接待注意事项11-23

会议接待注意事项11-23

接待外商参观注意事项10-31

接待外商参观的注意事项10-31

面试前台接待注意事项03-06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涉外活动已经是非常平常的事。在涉外交流、交往时,良好的涉外礼仪能很好的为我们加分,增加对方的好感。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外事接待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借鉴。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1

  (1)迎客、送客时的规范

  迎客时,要准时到达接客地点,不得延误,一般应提前30分钟到达。

  与外宾握手时,一般主人先向客人伸手,身份低的不要主动向身份高的伸手,男同志不要主动向女宾伸手。

  送客时,在外宾乘坐的汽车、火车开动时,送行人员应挥手致意。在机场送客一般应在飞机起飞后方可离开,以应付临时变化情况。在离开机场、车站时,应与同时送行的外国工作人员告别(如使馆人员),并让外国人员的车辆先走。

  (2)宴会、聚会中的规范

  宴请是国际交往中常见的外事礼仪活动。当我方举行宴会时,参加人员应提前一刻钟到场。在宴会上不要随便脱-衣或解开衣服纽扣。如确需宽衣时应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在宴会上应尽可能普遍地与同桌外宾交谈,不要只和自己人谈话,冷落外宾。用餐时,主人不得将自己用的筷子给外宾挟菜,对女外宾要照顾周到,敬酒时,对外宾敬酒要适可而止,自己不要饮酒过量。

  用餐时,不要向桌子远处取食物或菜肴。需要时,应请邻座客人代为传递。喝汤要用汤匙,不要用嘴就着碗或盘子边沿喝。吃菜或喝汤时,嘴里都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汤和食物如太热,不要用嘴使劲吹,应待到稍凉时再用。

  当主人或外宾祝酒或发表讲话时,应暂停进餐,也不要交谈。

  不可中途退席,如果因事必须退席,应向本席主人告辞,并向本席客人点头示意,方可离去。

  (3)衣着方面的规范

  接待外宾时,服装要整洁,衣服上不应有污渍和绉痕。夏天参加外事活动时,男人可穿短袖衫,但不能穿短裤和赤脚穿凉鞋。雨天不要穿橡胶雨鞋和雨靴入场。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2

  制定接待工作计划,就是拟定接待方案,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接待方针、接待规格、接待日程安排、接待形式、接待经费开支、生活安排等。

  一、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目标

  熟悉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

  (二)拟定接待计划

  接待来访者,特别是接待来访团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拟定出切实可行的接待计划。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接待方针,即接待的指导思想。

  2、接待规格。针对不同的客人采用不同的接待规格。第一种是对等接待,即陪同人员与客人职务、级别大体一样,大部分接待都是对等接待。第二种是高规格接待,即陪同人员比客人职务要高,适用于比较重要的接待。第三种是低规格接待,即陪同人员比客人职务要低,主要适用在基层。

  3、接待日程安排。接待日程安排应当制定周全,尤其是接待活动的重要内容不可疏漏,比如安排迎接、拜会、宴请、会谈、参观、游览、送行等事宜。接待日程安排还要注意时间上的紧凑,上一项活动与下一项活动之间既不能冲突,又不能间隔太长。

  4、接待形式。

  5、接待经费开支。

  (三)相应知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制定接待计划和接待工作时,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下面简单介绍部分少数民族礼仪、习俗情况,供接待少数民族来访者时参考。

  二、熟悉接待工作具体事项

  (一)学习目标

  熟悉接待工作的具体事项,更好地制定接待计划。

  (二)熟悉接待工作具体事项

  1、首先要了解清楚来宾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单位、姓名、性别、职务、级别及一行人数,以及到达的日期和地点。

  2、填报请示报告卡片,将来宾情况和意图向有关领导报告,并根据对方意图和实际情况,拟出接待计划和日程安排的初步意见,一并报请领导批示。

  3、根据来宾的身份和其他实际情况,通知具体接待部门安排好住宿。

  4、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好来宾用车和接待工作用车。

  5、在国家规定标准的范围内,尽可能周到地安排好来宾的饮食。

  6、根据来宾的工作内容,分别做好以下安排。

  如来宾要进行参观学习,则应根据对方的要求,事先安排好参观点,并通知有关部门或单位准备汇报材料,组织好有关情况介绍、现场操作和表演、产品或样品陈列等各项准备工作。

  7、根据对方的工作内容,事先拟订出各个项目陪同人员的名单,报请领导批准后,即通知有关人员不要外出,并作好准备。

  8、根据来宾的身份和抵达的日期、地点,安排有关领导或工作人员到车站、机场、码头迎接。

  9、来宾到达并住下后,双方商定具体的活动日程,尽快将日程安排印发有关领导和部门按此执行。

  10、在合适的时机按照大体对等的礼仪原则,安排有关领导同志看望来宾,事先安排好地点及陪同人员。

  11、根据领导指示或来宾要求,作好游览风景区和名胜古迹的安排。

  1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来宾安排一些必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电影、地方戏剧、晚会、书画活动、参观展览等。

  13、根据来宾要求,安排好体育活动,通知体育场馆作好场地、器材等准备,并安排陪同人员。

  14、来宾如有重要身份,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则应通知有关新闻单位派人进行采访、报道,负责介绍情况,安排采访对象谈话,并受领导委托对稿件进行把关。

  15、事先征询来宾意见,预订、预购返程车船或飞机票。

  16、来宾离去时,安排有关领导或工作人员到住地或去车站、码头、机场为客人送行。

  (三)相应知识

  为制定好接待计划,必须熟悉接待工作的具体事项,同时也要熟悉接待来访者的见面礼节。

  1、见面礼节

  (1)致意

  致意是用语言或行为向别人问好,表示自己的慰问。致意是社交应酬的最简单、最常用的礼仪。例如:见面时问好、点头、举手、抬身、脱帽等都是致意。

  打招呼是两个已经认识的人见面时的礼节。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时,一定要相应回答。

  打招呼是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一双坦诚的眼睛,一副面带微笑的面容,声音热情地向人打招呼,是一个成功的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握手

  握手是表示友好的举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礼貌行为。当两个陌生人被人介绍相识时需要握手,朋友见面时需要握手,告别时也需要握手。它还是一种表示祝贺、感谢、慰问相互鼓励的善意行为。

  通常双方相见时,主人,年长者,职高者,女士应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男士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后立即随应再握手。

  行握手礼时,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向受礼者伸出,在齐腰的高度与对方恰到好处地认真一握,一般3-4秒,礼毕即松开。如初次见面,握手时间不宜过长;如老朋友意外相见,握手时间可适当加长,以表示不期而遇的喜悦。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应较短。

  一个人与多人握手时应遵守先高后低,先长后幼,先主后宾,先女后男的原则。多人同时握手时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后再伸手,也不可同时伸出双手与两人握手。

  2、引见介绍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在没有中介人的情况下,树立自己的形象和价值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手段。

  通常本人要镇定,充满信心,亲切自然,友善可掬,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并可随之递上名片。自我介绍要根据交往目的、对象来决定介绍内容的繁简。

  (2)介绍他人

  为他人介绍时,介绍顺序为先把年龄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先把宾客介绍给主人;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在双方的地位和年龄差不多时,应该先把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引见给另一方。如果把一个人介绍给众多人时,首先应该向大家介绍这个人,然后再把众人逐个介绍给这个人。集体介绍可以按照座位次序或职务次序一一介绍。

  3、递接名片

  (1)递送名片

  名片的递送,要讲究礼仪。通常是在自我介绍后或被别人介绍后出示的。

  递送名片时应起立,上身向对方前倾以敬礼状,表示尊敬。并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握住名片的前端,而为了使对方容易看,名片的正面要朝向对方,递时可以同时报上自己的姓名。

  (2)接收名片

  对待名片应像对其主人一样尊重和爱惜。若接名片,要用双手由名片的下方恭敬接过收到胸前,并认真拜读,此时,眼睛注视著名片,认真看对方的身份、姓名,也可轻轻读名片上的内容。接过的名片忌随手乱放或不加确认就收入包中,这是很失礼的。

  (四)注意事项

  礼节的一般关系。表面看来礼节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形式,但礼节的方方面面要求中都渗透着一定的人文道德观念。如:

  1、讲究态度。尊重他人态度。

  2、弄清关系。不同关系,就有不同的礼仪规范。

  3、把握分寸。礼节之美就体现在分寸上。

  4、送礼贵在适宜。对回报别人好意,是没有特别时间限制的。

  拓展:

  外事接待形象礼仪

  在外事礼仪中关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有一位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讲到,在国际交往中,形象是一种效益,形象是一种宣传,形象是一种教养,形象是一种服务。形象其实就是一个教养的问题,也是一个规范的问题。

  形象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容貌问题,还涉及到其它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外事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干净、整洁。古人曾经讲过:衣不必华服,唯整洁为要。在外事接待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礼仪,这不仅是个人风度的体现,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展示:同时,还是对客人的尊重、礼貌之需。在涉外社交场合,服饰可以分为便装和礼装两种。

  仪表: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

  仪态: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所谓站有站相、座有座相,仪表要端庄,举止要文明,姿势要端正。站时不要东倚跷靠;坐时不要跷二郎腿、晃腿;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

  服饰:服装应整洁大方。男士着西服,着西服时须系领带,夏季可穿硬领短袖衬衫系领带或质地较好的短袖敞领衫;女士应按季节与活动性质的不同,可穿西装、民族服装、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旗袍或连衣裙等,夏季也可穿长、短袖衫配裙子或长裤。参加正式外事活动,不能穿茄克衫、牛仔裤、超短裙、旅游鞋、布鞋、长筒靴。

  谈吐、语言:比如,语音、发音是不是标准,语速是不是适当,音调是不是恰当,在公共场合下,国际交往中讲究说话声音低一点、低一点、再低一点,这样即是一种教养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社会公德问题。另外交谈时不能用手或刀叉匙筷子指着对方。

  外事接待见面礼仪

  称呼:与外宾相见,首先遇到的是称呼问题。通常对男子称呼‘先生’(Mr、),对已婚妇女称‘夫人’(Mrs、),对未婚女子称‘小姐’(Miss)。如果不知她是否已婚,可称‘小姐’或‘女士’(Ms、)。

  介绍:与外宾相见时如果需要介绍,可由第三者进行,也可以由自己介绍。要把对方的职衔介绍出来。介绍的顺序是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女子。

  握手:许多国家相互见面,特别是初次见面时要握手。依照惯例,握手时主人先向客人伸手,地位高的人先向地位低的人伸手,女士先向男士伸手。女士握手时可以不脱礼服手套。在人多的情况下,不要交叉握手。握手时,要显得自然大方,面带微笑,两眼应注视对方。

  致意:如果在同一个场合多次见面,可以点头致意。男士与女士见面,如果女士不主动握手,男士可以点头致意。

  外事接待流程及礼仪

  接待准备

  外事接待单位为圆满完成接待任务,一般需要专门接待小组,全面负责一切接待事宜。接待工作首先应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弄清代表团的国别、名称、成员名单、来访目的等内容。如需要根据客人要求预定宾馆或返程机票,还应索取来宾护照的复印(传真)件。

  掌握了以上情况后,再制定一份周密的(中外文)书面接待活动日程安排(表),包括迎送、会见、会谈、签字仪式、宴请、参观游览、交通工具、餐寝时间、陪同人员等详细内容。日程安排应尽量事先征询来宾意见,还要考虑来宾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日程安排印制妥当后,要让来宾抵达后及时人手一份。

  外事接待-迎送礼仪

  迎宾时,外宾下飞机(车、船)后,礼宾人员应主动将迎宾人员姓名、职务一一介绍给来宾,迎宾人员随即与来宾握手表示欢迎。如遇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我可做相应表示,不要退却或勉强拥抱。如需献花,应安排在迎宾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进行。所献鲜花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或黄色花朵。

  乘车时,应先请客人从右侧上车,陪同主人再从左侧上车。待外宾与陪同人员全部上车后,再驱车去宾馆。途中,陪同人员应择机将有利于对外宣传宜昌的事物,如沿途所见的欢迎标语、人文景观等向外宾介绍。

  迎送注意事项

  迎送身份高的客人,事先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安排汽车,预定住房。如有条件,在客人到达之前将住房和乘车号码通知客人。如果做不到,可印好住房、乘车表,或打好卡片,在客人刚到达时,及时发到每个人手中,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转达。这既可避免混乱,又可以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指派专人协助办理入出境手续及机票(车、船票)和行李提取或托运手续等事宜。重要代表团,人数众多,行李也多,应将主要客人的行李先取出(最好请对方派人配合),及时送往住地,以便更衣。客人抵达住处后,一般不要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作休息,起码给对方留下更衣时间。

  外事接待-会见礼仪

  接见一方的安排人,应主动将会见时间、地点、主方出席人、其它具体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对方。如有合影,还要事先编好合影图,一般主人居中,按礼宾顺序,主人右手为上,主客双方间隔排列,两端均由主方人员把边。

  会见前,主人应在门口迎候客人,可以在大楼正门迎候,也可以在会客厅迎候。如果主人不到楼门口迎候,则应由工作人员在大楼门口迎接,引入会客厅。会见结束,主人应送客人至车前或在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

  领导人之间的会见,除陪见人和必要的译员、记录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安排就绪后均应退出。谈话过程中,旁人不要随意进出。安排宾主座次时,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外宾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就座,座位不够可在后排加座。

  外事接待-会谈礼仪

  会谈一般是指双方就重大问题进行意见的交换和商讨。会谈由主谈人主持,其他人员未经主谈人许可,不得随便发表意见。如有不同看法,可写条子递给主谈人,供主谈人参考。如主谈人请大家做补充发言,其他人可按主谈人的谈话口径做适当补充,但不能提出与主谈人意见相反的看法。

  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按各人名牌所示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面一侧,外宾面向正门。主谈人座位居中。

  外事接待-国旗悬挂礼仪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民族的尊严。涉外活动中,我们往往通过悬挂国旗表示对本国的热爱和对他国的尊重。国际交往中,一个主权国家内悬挂他国国旗有着一些公认的通行惯例。

  悬挂双方国旗,以右为上,左为下。两国国旗并挂,以正面为准,右挂客方国旗,左挂本国国旗;汽车上挂旗,驾驶员左手为主方,右手为客方。双方对座会谈时,主客双方分别在各自主谈人桌上用旗架悬挂本国国旗。国旗不能倒挂,也不能反挂。

  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基本上是双方参加会谈的全体人员,一般均由更高的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签字仪式座次要求:双方参加签字仪式的人员进入签字厅,签字人入座,助签人分别站在签字人外侧,其他人员分主客各一方按身份顺序排立于各自的签字人座位之后。

  签字时,由助签人协助翻揭文本,指明签字处,本方保存的文本上签毕后,由助签人互相传递文本,再在对方保存的文本上签字,签妥后由双方签字人交换文本,相互握手。有时备有香槟酒,签字后,共同举杯庆贺。

  外事接待谈话礼仪

  外事接待中对谈话也有要求,各国习惯不同,禁忌不同,人常说多说无益,但是不说岂不是冷落了贵客,所以如何说的恰到好处,还需遵循外事接待谈话礼仪。主要要求有以下内容:

  外事交往场合谈话时要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

  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冷落其他人。

  对外接触谈话要自然、和蔼。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总看手表。

  说话时不可用过多过大的手势。谈话声音不要过高,以使对方能听清为宜,尤其不要溅出口沫。

  谈话时不要总自己讲,让别人有讲话机会,别人讲话,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话头。

  对外谈话要实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的事不要允诺,应言而有信。

  不要议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要交头接耳,讥笑他人,如所谈事情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寻找适当的时机再说。

  不要谈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对方履历,谈及时,要十分客气,如对方不讲,不要追问。不要询问妇女的年龄,是否已婚。

  对方讲话如未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遍,发现对方对我讲话有误解,应进一步解释。

  社交场合,应按本人身份,主动交际。但如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说完。有急事找,则应先打招呼,表示歉意。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面试接待的注意事项11-25

婚宴接待注意事项11-23

来客接待注意事项11-23

业务接待注意事项11-23

宴会接待注意事项11-23

会议接待注意事项11-23

接待外商参观注意事项10-31

接待外商参观的注意事项10-31

面试前台接待注意事项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