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3-03-08 13:44:43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薛宝钗是利义全一的高级管理人

由于贾探春的思维是直线式的,因而她的改革思路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薛宝钗则不同,她在完成物质层面的思考之后,更进一步展开了精神层面的思考。为了给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薛宝钗提出了配套的改革措施,强化治安管理。她对老妈妈们说:“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偷懒总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事实上,薛宝钗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强治安管理,每天晚上带人各处巡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对改革环境的重视。

薛宝钗和王熙凤一样,深知管人是要讨人嫌的。但她的处理风格却和王熙凤完全不同,她在就职演说中说道:“我本也不该管这事。就你们也知道,我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我们太太又多病,家务也忙。我原是个闲人,就是街坊邻居,也要帮个忙儿,何况是姨娘托我?讲不起众人嫌我。倘或我只顾沽名钓誉的,那时酒醉赌输,再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

薛宝钗把自己参与管理说成是身不由己、万般无奈的事情,这样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被管理者的同情。即使是强化治安管理,薛宝钗也不是金刚怒目式的,而是循循善诱,尽可能启发人们的羞耻之心。事实证明,薛宝钗的这套柔性管理确实具有很强的感化作用,人们对此都口服心服。

由于有了薛宝钗的新设计,贾探春的这次承包改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正如李纨所说:“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因今日将园中分与众婆子料理,各司各业,皆在忙时,也有修竹的,也有护树的,也有栽花的,也有种豆的,池中间又有姑娘们行着船夹泥的、种藕的。”同时,生产者的责任性也大大加强了。春燕道:“这一带地方上的东西,都是我姑妈管着。她一得了这地,每日起早睡晚。自己辛苦了还不算,每日逼着我们来照看,生怕有人糟蹋。老姑嫂两个照看得谨谨慎慎,一根草也不许人乱动。”

还应该强调的是,与王熙凤相比,甚至与贾探春相比,薛宝钗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管理实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说,《红楼梦》中真正的管理权威就是薛宝钗。杜拉克就说过:“不论一个人的职位有多高,如果只是一味地看重权力,那么,他就只能列入从属的地位;反之,不论一个人职位多么低下,如果他能从整体思考并负起成果的责任,他就可以列入高级管理层。”按照杜拉克的这一标准,薛宝钗显然是可以进入“高级管理层”的.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篇2]

岁月如梭,有若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红楼一梦已看尽几世风雨飘摇。解不开是离恨苦,道不尽是红楼梦,且不说那草木前盟缘未尽,今生魂断情难销,也不论那封建末世社会态,家族兴衰成败史……单是一个薛宝钗,就引得后人太多太多的话语。

一、山中高士晶莹雪  睿藻仙才淑仪风——封建淑女的典型 

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典型,她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要求,近乎封建统治阶级眼中的完人,体现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的风范。她克己复礼才德兼备,冰雪聪明善解人意;贞淑娴静品格端方;沉着冷静,遇事清醒;行为豁达,宽以待人;不轻视别人,而自身又永保尊严。她的美是一种雍容娴雅之美,倘以儒家的审美标准看来,恰是代表了一种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弘毅宽厚,清平和允。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倘若不是集贤良淑德于一身,在荣国府这样一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大家庭里,宝钗是不会深得恩宠,获得上上下下广泛的喜爱与赞誉的。

“德言容工”四德俱全是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基本要求,宝钗品格端方、谨言慎行,举止闲雅,针黹精熟,集贤淑于一身。在她心中“女子无才便是德,贞静为主,女工居次,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她不仅以此为律,还常常用之规范别人,用心良苦。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写尽了这位豪门闺秀的蓄雅和自重。

宝钗冰雪聪明善解人意,在与周围姊妹的相处中体现出一种长者般的风度。她善良真诚、细致体贴,她能在绮罗锦绣丛中,一片欢声笑语背后,看出湘云和岫烟的艰辛,私下里劝袭人不要让湘云帮着做活计,帮岫烟拿回所当衣物;她也能在酒令中察觉黛玉“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失语,兰言解疑痴,这旨在保护黛玉免受谤议的从旁点拨,让黛玉深为感激,那一番女子“识礼守分”“得重于才”的说教,更是让黛玉心下叹服。黛玉起初对宝钗是怀有敌意的,总认为她“待人极好”是“有心藏奸”。宝钗的善解人意和虚怀若谷,最终感动了黛玉,使其自觉错怪了她,进而与之尽释前嫌,互剖金兰之语,“竟比他人好了十倍(49回)”。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虚怀若谷,宽以待人——这个名门淑媛必须的美德,被宝钗诠释得淋漓尽致。对于别人的攻击,不到实在忍无可忍,她都因顾全大局而不加以追究。黛玉曾心怀敌意,屡次拿话刻薄,宝钗总是装没听见,不与计较。面对恶嫂金桂寻衅滋事,宝钗随其母前往劝解,虽说是丝丝入情、句句在理,可她的一腔善意反倒遭来金桂的羞辱讥讽。虽是羞愤难当,却因心痛其母而忍气吞声、宽容大度、大事化小,这般气度,也只有大家闺秀才得如此(83回)。

宝钗遇事沉着冷静头脑清醒,考虑事情合理且周全。为寡母分忧解劳,是恭顺良孝的宝钗十分着意的。呆霸王薛蟠调情遭苦打之后,薛姨妈又是心疼又是发恨,情急之下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沉着冷静、是非分明、通情达理的宝钗忙旁敲其母,语之其弊,一场将会给薛家造成“仗势欺人”之恶名的风波就这样被宝钗化解在只言片语之间了(47回)。再如薛蟠偶外出作买卖,薛姨妈犹豫不决,与宝钗商议,宝钗一番入情入理的话熨贴了母亲的不安。由此看来,宝钗不似薛家幼女,反倒象薛家军师,许多棘手之事,似乎都是经过了她的冷静点拨而得以妥善解决。

宝钗理财治家,通晓庶务也是高人一等。与凤姐的干练泼辣、手腕加淫威相比,宝钗理家则是威而不露,从时而发,她深谙“幸于始者怠其终,缮其辞者嗜其利”,提出了使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小惠全大体”,顺乎时势,合乎人心,众人心服口服,熙凤也暗自佩服。

宝钗不仅是“四德”皆备,而且才识过人。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甚至连《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也多有涉猎,学问自是十分扎实颇见功底。她能随意道出《唐诗品汇总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来,谈论理财之道时又能顺手拈来《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甚至于今已佚失的《姬子》之句“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背之也是朗朗上口。除此之外,她的画论卓有识见,谈及颜料画具娴熟谙晓;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娓娓而谈,滔滔不绝。

薛宝钗入都是为了待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的,她具备了封建社会女子最完备的美德,奔的是封建社会女子最高的出路。

二、随分从时巧行世宽厚豁达得人心——世俗的社会人格

如果说宝黛从雅,是理想之子,那么钗就是从俗,是现实之子,是世俗化、现实性的审美范式和处世哲学的代表。黛玉纵容着闺阁知识分子特有的感情,作诗、进行恋爱,沉酣于意境,一任自然的纾放着她的性情,而宝钗则秉持着当时一般妇女的理智,做人、解决婚姻,把握着现实,有计划的适应着社会的法则。她所谓的城府深刻,心思机敏,与时俯仰----不过是要在那个社会取得一席之地,不为之所孤立,并实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梦想的必然要求,是自我保护自我成就的无奈之举。

“蓄而不张”是宝钗的性格特征之一,也是她惯有的行事作风。这个含蓄的女子,最初的一瞥不过是“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不画而翠”“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髻儿,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如此寥寥几笔,与宝黛熙凤等容貌着装的描绘相比,近乎白描。她虽有沉鱼落雁之姿,却质朴素淡;虽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家世”,却“看去不见奢华”;她“安分随时”“罕言寡语”不作秀林之木,只做一位乖巧典雅的淑媛。故而“人谓装愚”。正所谓“大智若愚”“大有若无”,宝钗并非“真愚”而是“真智”。她有着妙龄少女罕有的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识时务”,选择了“藏”与“蓄”的处世方式。她不虚夸不张扬,沉静矜持、含蓄典雅,可谓“淑媛”之至境。在《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一回中,当宝玉搜索肚肠,应命题联之际,宝钗转眼瞥见“怡红院”一首起稿内有“绿玉春犹倦”,便趁众人不理论,推他道:“贵人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才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又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她分驰了?况且蕉叶之典故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幺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为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今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朝韩愈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都忘了幺?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意,笑道:“该死该死眼前现成的句子竟想不到,姐姐竟成了一字师了”……宝钗……一面说笑,因怕他耽误工夫,遂转身走开了”而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其才,将众人压倒,不想元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做,只好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应命……此时正因未得展其才心上不快。因见宝玉构思太苦,走至案旁,知宝玉只少“杏帘在望”一首,因叫他抄录前三首,却自己吟成一律,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向宝玉跟前”且不论才学上钗黛的不相上下,相对于黛玉的尖、露,宝钗则更显稳蓄。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宝钗所居蘅芜院,满栽藤萝、薜荔等香草,这些攀缘植物,柔软蔓生,依附他物而上。就某个侧面而言,不能不说是宝钗隐而不张却坚忍不拔,意图通过劝导夫君立身扬名来实现自己“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性格的一种象征。不过宝钗的这个性格并不能简单的轻视为“追求现实功利之欲”,它是封建时代备受压迫、处处遭禁的女性对男性的希望和寄托。封建社会要求女子只能被动的依附男子而不能主动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在一个女子无所作为的社会中,她只能将自己的梦寄托在享有大范围权力的男子身上。有道是“一人高升,福荫后世”,只有她所从之男子成功了,她生命的归宿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所以没有一个世俗的女子不期望自己的亲人(丈夫)“读书明理,走经济仕途”。夫有治国才,妻有停机德,夫显妻荣,这才是封建时代婚姻的最高理想。事实上,世俗之人自然有功利之欲,这并不是什幺过错。而于薛宝钗而言,所谓“功利之欲”,也不过就是做一个“显贵之妇”“淑仪之典”,这可是封建社会女性的最高境界,一如花中牡丹,“艳冠群芳”(63回)。

宝钗以冷香丸为药疗其宿病。这冷香丸以四时名花花蕊和雨露霜雪为配料,难在一个“巧”字,紧在一个“时”字。依照曹雪芹以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品评人物的习惯,一个“时”字恰如其分的显示出薛宝钗“随时俯仰”的性格。如果用“宁折不屈,玉石俱焚”来形容黛玉的话,那么宝钗就是“宁屈勿折,伺机再起”,她不会去与强势进行正面的对抗,而会选择“随分从时,顺势而发”。事实证明,她的这种处世原则的选择的确使她在贾府左右逢源,并且赢得大家长的认可和恩宠、姊妹们的亲善和敬佩以及下人门的尊重和拥戴。从某种程度上说,宝钗的“时”同时也是其“智”的体现。

常有学者认为宝钗城府深刻、心机缜密,以“装愚守拙”而立身,不啻于一个庸俗的木美人,毫无个性,毫无生机。可反观黛玉,与之相比则是个性伸展,生气盎然,超凡脱俗的灵美人,然而却不得人心,不为世所认可,甚至是与宝玉两情相悦刻骨铭心的爱情,也为素疼她的贾母所摧毁。在世人眼中,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在贾母眼中宝钗“细致,凡事想得妥当(38回)”“家里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35回)”。黛玉诗意的活着,游离于世俗之外,而宝钗则是现实的活着,她努力于“做人”而非“做诗。”

冷香丸中四时名花均为白色,其花蕊之药性均有清热解毒之效;雨露霜雪又皆凉性之物,故而突出了一个“冷”字。人常说宝钗是个无情的冷美人。宝钗的“无情”不是冷酷,而是更近于一种“冷静”,在理智与情感的对峙中,她常常是将情感掩盖在理智之下而呈现出“无情”之态。许多人将“金钏投井,宝钗语慰王夫人”视为宝钗冷酷无情趋炎附势的罪证。可试想当时的情景,“宝钗来到王夫人房里,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来的目的是劝慰,表面上是抚慰王夫人丧仆之痛,实际是帮助王夫人缓解心头的不安╠╠毕竟金钏的sǐ是王夫人一手造成的。这个目的就决定了她只能说“失足掉下”“多赏些银子”之类的话语。我们总不能要求宝钗来到姨妈王夫人的房中痛斥王夫人,悲悼金钏,一任情感奔泄,正义伸张,这显然是荒谬不可行的。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亡者已逝,生者犹存,而宝钗所着意的是如何处理生者面对的混乱局面,尽快的解决问题,将双方的伤痛和损失降到最低点。况且倘若宝钗真是“面热心冷”、狭隘自私、斤斤计较的无情之人,她也不会主动将自己的衣裳送于金钏装裹而毫无嫌忌。这般的体恤与顾全大局,不是每个大家闺秀都做地到的。再如,对“尤三姐自刎,柳湘莲遁入空门”之事,宝钗“听了,并不在意”只道了一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便话锋一转,谈到了薛蟠贩货归来设宴酬同伴的事情上去。这一细节也多为人所垢病。然而尤三姐只不过是“珍大嫂的妹妹三姑娘”,且不论远亲近-亲,估计平日连面也难得见上几次,感情之疏淡不在话下。若提到闻之便掬伤心泪的举动,可能会出自敏感脆弱的黛玉,她会由人及己,悲生命之无常;而理智现实如宝钗若有此举只会显得虚伪矫作。她叹上一句“世事无常”便将话题转入眼前,这等的冷静现实也是这个世俗女子素来的行事作风。由此看来,其所谓的“无情”也不是没有价值。有道是“纵是无情也动人”,看似无情之宝钗,其面对问题之冷静,解决问题之理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力是难以忽略的。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关于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11-25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11-23

薛宝钗的形象特征分析08-03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09-06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11-23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11-23

保尔人物形象分析11-23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07-23

蔺相如人物形象分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