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生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生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生,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葛村完小的学生家长是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生”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生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生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生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生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生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生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生,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
让留守身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关爱留守生总结
一开始对”留守生”这词有些陌生,只听说过,不知道具体代表什么,而通过学校跟留守学生结对这样的活动逐渐了解起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大批未成年人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因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抚养、教育和管理,就这样,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生“形成了。他们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因此学校组织了与留守儿童结对的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在关爱留守生结对活动中,感觉每个留守的孩子都是很是活泼阳光的,但是与她们交谈时感觉她们有些还是比较内向的,记得当时问她们一些情况时,他们有时会犹豫会儿再说,有时就会点头。不过,她们始终都是带着可爱的笑容。 有时通过电话询问她们的一些情况,但是很多时候会出现问题,就是与她们家长的沟通问题。都是用方言讲话,也听不懂普通话,没办法只有联系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所以交流的时间减少了。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周围的环境对留守学生影响极大。
留守生缺失的是亲情,而作为代理家长的我们虽然不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亲情,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行动,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上还有人关爱他们的,这世界是充满爱的。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我们也在逐渐地成长。
通过了解调查,我想我学到了许多。最重要的是,“留守生”在我心中不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简单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是一个个学生无比沉重的现实处境,是一个个残酷而又无奈的生活!因而,每个人都要从心底萌生责任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用心去关爱他们。
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不仅仅关注留守生,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都应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当然,也要让更多的群体关注他们,确切地给予帮助。因为社会的和谐,需要你我共同维护;社会的稳
定,需要你我共同保持。
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即使一点点的付出,也是不小的贡献。只要有心付出,就能收获快乐。
我班留守生关爱案例
张淑敏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杨程程,女,14岁,七(2)班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奶奶;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她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她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
个性特征: 杨程程聪明、活泼,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小学生留守生帮扶计划》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