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探究通过分析文章线索文路理解文章主旨,分段析层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关系理清文章思路,探究构思通过探究文章的构思解读文章的写法,列句比较通过列出相关句子比较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语文备考发言
阅读材料贴近生活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觉得中考是他们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段经历一份体验,一种享受,一次超越,阅读选材让学生爱看,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而学生在考试中快乐阅读轻松答题。考查点主要有中心把握句段分析形象品析写法鉴赏创新类题目形式多样分值加大成为最大亮点学科知识渗透思想品德熏陶社会热点关注。开放试题占有比重
授之以渔,多教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考点为中心,以试题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方向,导学结合讲练结合,探究规律,触类旁通,建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开放、更灵活,发散思维、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以适应考试的要求。
一是领会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二是理解和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三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层次;
四是评价作品的感情倾向和形象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多做练习,寻找方法,总结规律,形成规范的阅读思维。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
逐段概括提炼内容,筛选有效信息,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问题回答法。
这种方法就是自己设计几个问题,循着问题总结全文内容。例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简洁概括法。人+事+结果
在全面考察这些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展示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迁移拓展能力,往往成了命题者追求的试题境界。试题也往往因为有了这些能力点的考查而显得有方向感,有高度。5、阅读考查的题型在力求多样化的同时,明显表现出主观题、表达题为主的倾向。
①内容上注重整体性。即选段、选文既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完整、典范,有一定的表述中心和层次;又在知识点和能力点上有较鲜明的特征。出题点多,能编拟出较规范的题目,能达到多方面考查考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②题干设置注重限制性。在题干的设置上,一般包括:用加点的方式突出考查的对象,如某个词语等;用强调的方式突出答题的方式,如在某处寻找、概括答案;用明显的标记强调答题的要求,如要求在几个字内组织答案。现在,随着主观性试题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突出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
限制性要求,就会十分突出。要让考生准确、完整地理解题干,明确命题的指向,决不能模棱两可。
(一)整体解读15招
1.理解主旨5招
(1)细观眉目(通过研究文章标题或副标题理解文章主旨)
(2)段意概括(通过概括、综合各段段意理解文章主旨)
(3)线索探究(通过分析文章线索、文路理解文章主旨)
(4)点睛品味(通过品味文章的点睛句段理解文章主旨)
(5)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2.理清思路5招
(6)抓纲理目(通过分析文眼理清文章思路)
(7)分段析层(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8)注意标志(通过具有标志性的语句、时间、小标题等理清文章思路)
(9)关注承启(通过分析文章的承上启下句段理清文章思路)
(10)推究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的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等理清文章思路)
3.解读写法5招
(11)探究构思(通过探究文章的构思解读文章的写法)
(12)研究笔法(通过研究文章的语言表达解读文章的写法)
(13)分析手段(通过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段解读文章的写法)
(14)关注文体(通过对不同文体特点的把握解读文章的写法)
(15)比较求索(通过同材同旨不同写法的文章比较解读文章的写法)
(二)局部咀嚼15招
1.品尝词语5招
(16)引申推断(通过词语本义和引申意义的推断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7)瞻前顾后(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8)剥茧抽丝(通过分析语境的显性、隐性意义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9)列句比较(通过列出相关句子比较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20)换词推敲(通过更换词语进行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2.品尝句子5招
(21)看段析句(通过分析段落意思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2)注意关联(通过分析句子本身和前后文句子的关联分析句子意义和作用)
(23)体察感情(通过体味、观察句子的情感色彩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4)考究风格(通过考察研究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5)换句品味(通过更换句子进行比较品味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3.品尝文段5招
(26)抓住核心(通过抓文段的中心句、精华句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7)通观上下(通过观察上下文段的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8)考察组合(通过考察句与句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9)观豹窥斑(通过把握全文意思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30)品味写法(通过品味段落的写作方法、结构方式分析文段
的意义、关系和作用)
解答写景(抒情)散文,考生往往只看见景,而领悟不到其中的情;咏物类散文常常托物言志,多用象征手法,考生说不清作者所言之“志”;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考生在阅读时不能着眼于文章的整体,理不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因而难以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由于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对文章理解缺乏深度,抓不住主旨,答题肤浅或者出现较大偏差;对散文常见的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象征、映衬、变换人称、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掌握不牢固,答题时对文章写法判断失误,后面的分析失去准心;自由欣赏、评价能力欠缺。
[备考建议]①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虽然说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但它总有一个主线,或以观察点为行踪,或以景物变化为转移,或以作者感情发展为步骤,只要抓住了这条线,就可以一览无余看清文章全貌。有些散文本身比较讲究章法,作者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和层次,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李汉荣的《山中访友》等,可以先借助这类散文作入门训练。②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就容易准确理解文章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③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以景喻人、借景抒情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学习训练中要多体会,多领悟,循序渐进,就能懂得散文的真谛。④学习掌握一些自由欣赏和评价的方法技巧,如怎样分析内容,怎样分析写法,怎样赏析语言等。⑤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
向一棵树鞠躬
16.(2分)本文思路清晰,概括起来说是由写到。
17.(3分)本文构思精美,主要运用了的手法。
18.(2分)文章开头几段多处着墨来描写砖垛,试简析其表达作用。
19.(3分)文章倒数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老人与树的许多外在的相同之处,还有哪些隐性的相同之处呢?试写出两条。
20.(2分)从文中摘取你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现代文体阅读题选文将更加注重时代性、可读性,三大文体阅读题置会在把握文体特点基础上,多方位出题考察。所以阅读训练中应引导初三学生从局部行文思路结构,语言含义作用,再到整体内容思想感情理解感悟、写法特
点赏析,全面生动的复习训练。
记叙文阅读材料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精品。全文篇幅短小,仅有八百多字。作者从昙花历经三年终于怒放的过程中得出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的人生感悟,获得了有益的启示。这篇文章将景物、情感、哲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篇美文。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数必考内容在题型设置上以简答题为主。赋分16分左右。
试卷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注重语言分析,强调整体感悟。考查的内容稳定,多为对文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与作用的品味分析;考察的形式相对稳定,多为简答题。
强调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或联系实际谈阅读之后的看法,或考查阅读之后获得的启示等,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2016年的记叙文开始向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文章过渡,今年中考《昙花终于怒放》也继续了这一特点。
另外,仿句因其内容形式两相宜的特点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2016年我省中考题仍可能继续选取课外记叙文,以简答题为主要考查形式,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力求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找到更加适合的契合点而进行着大胆合理的阐释和具体生动的解说,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念,
遵循着“保持特色,适度创新,注重积累,突出读写,强调运用”的原则,
在材料选取上更加趋向于人文关怀与时代发展的融合,在设题上趋向于生活感悟和对生命体验的内容。
1.重视人文内涵和教育导向。人文性和教育性是中考语文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近几年来,我省的现代文阅读无不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或引导学生关注生命与环境;或剖析生命的价值,颂扬向上不屈、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或揭示生活的哲理等等。如2016年的《看山老爹》,文章情文并茂、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篇文章以小见大,揭示一个普遍的道理:普通人做好普通事;在孤独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伟大。
现代文
2.体现人文学科的特点。我省多年来的命题都渗透考查了考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体现出语文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在考查对文本的理解时,特别珍视了考生的个人感受,尊重考生在理解上的个体差异性,尊重考生所作出的深浅不同层次的理解,如2016年的第17小题:第⑾段中写“他的心很广阔”,后面却又说“他的心又很窄斜,前后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这些题目为考生都提供了充分发挥的思维空间。
3.注重阅读的整体感受和领悟。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的是文意把握、信息
筛癣要点概括、理清思路等等。如2016年第19小题把握文章线索,第23小题筛选四合木濒临灭迹的原因等,这些题均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理解的水平。
4.重视对阅读个性化和独创性的解读。这类题目渗透着较深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的要求,是我省中考语文试卷中闪亮的地方。这种题目在我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要求考生对文本中自己喜欢的语句作出反应。如2005年的第17小题要求对自己喜欢的句子作批注。第二种对文本中的内容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或“说出自己的看法”。如2016年的20小题结合材料谈谈对看山老爹认识,这三道题目都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归纳观点)。
5.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如2005年的第19小题把对阅读内容的考查与读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考查了考生做读书笔记中的批注,与常规阅读题相比,此题侧重的是学习过程的考查。批注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另还有摘抄、概括、联想、评价、写心得等等。
6.注重语言品味的考查。即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文段品读能力,也就是品味词义、揣摩句子、品析重要句段。含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句义、品味词与句的表达作用,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等。在2016年中考中语言品味这个考点所占的分数多达10分,即第16小题的结合语境品味语言,第17小题的分析词语是否前后矛盾,第21小题品味标题《“植物大熊猫”——四合木》的好处,第22小题的理解加点的词语。
7.内容上趋向综合性。近几年我省的命题一方面加强了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筛癣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如2005年的第20小题;另一方面重视综合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突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如2016年的第26小题阅读材料,联系文章内容,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部分一是要回归文本,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二是要进行适当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题的得分率,尤其要指导主观题、开放题的答题要领,做好主观题表达的规范训练。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情节)
答题技巧:
(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
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1:《故乡》一课,可分为三部分,段意分别是:(1)回故乡(2)在故乡;(3)离故乡。根据各部分段意可归纳为: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回到故乡后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以及离开故乡时的复杂心情。
例2:06年河北《我看到了一条河》21小题:文章叙述了“我童年记忆中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答案:(1)四岁时独自回家迷路。(2)度假期间,在海里练游泳。(3)回家的路上,在河里学会了游泳。(分析:按文章段落层次逐条归纳,同时抓住时间地点变化及事件。)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例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问题回答法。
这种方法就是自己设计几个问题,循着问题总结全文内容。例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例1:0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柔弱的人》第17小题: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述。(5分)(解答:本文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我”与家庭教师尤利娅结算工钱,在“我”蛮不讲理、故意克扣工钱的过程中,她只是一味退让、妥协,没有丝毫反抗,“我”对她的表现十分愤怒,但最终还是给了她应得的八十卢布。)
例2: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父亲的眼神》第13小题:简要概括:文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解答: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教育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
至走向成功这件事。)
(6)简洁概括法。人+事+结果
例如:0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第13小题: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3分)(解答:陆鹤自愿参加文艺汇演为学校争得荣誉。审清题目,用单句表述。)
4、梳理情节:
答题要领:把握核心事件,逐段概括提炼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筛选有效信息,简练作答。补全情节的题型,模仿示例句式。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按照小说情节梳理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例1: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心灵折旧费》第17小题(3分)用简明的语言按故事情节填空。大哥借车给汉子()()()大哥想要还钱(解答:大哥盼还车、汉子还车、大哥要钱)
5、写出文章线索。
(1)以题目为线索。
例如:《背影》、《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风筝》。
(2)以实物为线索。
例如:《风筝》(以“风筝”为线索)、《唐家寺的雨煞(以“雨杀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例如:《最后一课》以“我”(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孔乙己》中以“我”(小伙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为线索。
(4)以感情为线索。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济南的冬天》中以“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为线索。
《藤野先生》中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暗线,以“我的见闻感受”为明线。
(5)以时间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例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社戏》
(6)以行踪(游踪)为线索。(游记多采用此方式)
例如:《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说明:对于文章行文线索的考查常常与分析题目或分析语句、语段结合起来。
6、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答题技巧:记叙文常用的层次(部分)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按时空转移划分。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时空转移分两部分内容。
《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按地点转换分为三部分。
②按人物出场情况划分。
例如:《藤野先生》(1)遇藤野前(在东京)(2)在仙台与藤野相识相处(3)别后怀念藤野先生。
③按事件的发展变化划分。
例如:《范进中举》分为(1)中举前(2)中举后两部分。
④按画面变化划分。(多用于散文)
例如:《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
《济南的冬天》第一幅画面面:阳光下济南的
全景;第二幅图画:雪后秀美的山景;第三幅图画:济南冬天的水。
⑤按作者感情变化划分。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紫藤萝瀑布》赏花——忆花——悟花。
⑥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7、考察主旨(中心思想):
(1)归纳主旨:
A.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例1:《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2:《变色龙》通过记叙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反动警察形象,揭露讽刺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本质。
B.抓住文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句。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就可以作为总结中心的参照。
C.掌握公式:
中心思想的表述是有规律可循的。可记住这个公式:
中心思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各类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
a、本文记叙了……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写人、记事类〕
b、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类〕
c、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寓言、童话类〕
(2)谈感悟及收获:
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等(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判。)
例如:09年重庆市中考《为我唱首歌吧……》第18小题:请简要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3分)(解答:围绕文本,谈出感受。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8、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答题技巧:
(1)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思想品质。
例1:藤野先生,文中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1)修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验(4)询问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这四件事表现了
藤野先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求实等思想品质。
例2:0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迷雾灯塔之光》第17小题: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科林是个怎样的男孩?至少答出三点(3分)(解答:聪明、懂事、能干、有主见、做事执著、果断、关心亲人、爱父亲。)
例3:09年河南省中考《前方遭遇塌方》第10小题:文中的司机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要点示例:①沉稳果断: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处理。②有责任感,勇于担当:让大家下车,把危险留给自己。③富有行车经验:路况好时开车“平稳”,路况险时“小心谨慎”,过了危险地带“飞快加速”。④普通但又勇敢:尽管紧张得手心里都是冷汗,但还是勇敢地面对危险的挑战。⑤稳重,不张扬:大家在车上唱歌时,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举办晚会时,他“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其实他唱歌“非常好听”。⑥能记着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主动邀请陪他过险关“我”一起唱歌。(任意答出两个方面,结合文意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一个方面2分,共4分)
例4:09年山东识你为什么拿这一个》第21小题: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3分)(解答: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每个要点一分,意思对即可。)
(2)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语。
例如: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蔷薇几度花》第12小题: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见原文结尾处,筛选原文解答: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3)分析对人物所做的具体描写(见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9、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题型:(1)描写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2)有什么作用?(或这些描写用意是什么?)(3)塑造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4)赏析人物描写的语句
答题技法:
(1)明确塑造人物手法:
表现人物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此外还有细节描写。
为了使人物性格鲜明,还可以采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2)作用:这些手法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等。
例1:《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的动作、神态、语言及细节描写(军大衣)都充分展示了一个沙皇走狗趋炎附势、狡猾善变、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尤其是关于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活画出一个外强
中干,色厉内荏的沙皇警察形象。
例2:《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表现出闰土贫穷、生活艰难。尤其对手的描写“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能体现闰土的操劳与艰辛。(故乡中通过闰土)
例3:《孔乙己》“‘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典型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孔乙己自命清高的思想性格。
例4:《范进中举》“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地,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愿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传神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胡屠户爱财如命,虚伪。
例5:07年沈阳“只是一个普通人”第4小题“选文第9段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解答:外貌描写。突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年轻人将鞋袜脱给老妇人作铺垫。)
(3)塑造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路:突出主题,表达(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反衬社会的……
例1:《我的叔叔于勒》塑造若瑟夫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解答:反衬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
例2:《故乡》中塑造杨二嫂这一形象的作用?解答:杨二嫂是作为陪衬人物出现的,杨二嫂的尖刻自私,衬托了闰土的憨厚朴实;贫困使杨二嫂也发生极大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主题:说明农村经济破产的涉及面之广,连城镇市民也日趋贫困,反映当时农村经济衰败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4)赏析人物描写的语句:
思路:确定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生动、传神或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例1:09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题《一双脚上的修养》21小题: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4分)“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解答:示例一:“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的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示例一
:“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带进门的举动作铺垫。(内容3分,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表述1分,须通顺。共4分)
例2:0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第14小题:【甲】【乙】两段是对陆鹤苦练和演出的精彩描写,请任选一段作简要赏析。(4分)
【甲段】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乙】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耗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解答:示例:【甲】段,运用对比,天气的冷和陆鹤身穿夏衣;寒气透骨和额头冒汗,表现
陆鹤的认真刻苦。【乙】段,对陆鹤表演的神情、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表现陆鹤演出非常卖力。)
10、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及其作用。
文章重点句子一般指这么几种:
①用做文章标题的句子
②有深层含义的句子(通常与中心有关)
有的句子有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句子的浅层意思或表层意思往往与句子的字面意思有关,句子的深层意思则是句子字面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暗示的、特殊的含义,也就是作者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而要明白说话人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就要从说话人的身份、性格、说话时的背景等来考虑,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不能凭空猜想、主观臆测。
③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
④过渡句
⑤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⑥景物描写句(见景物描写的作用)
⑦人物描写句(见塑造人物的手法及作用)
基本技法:
A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
B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
C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D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义。
E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F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
G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
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H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主要指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由浅入深,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双关句解说双关语义;比喻句还原修辞本意;哲理句解析蕴含的哲理;深奥难懂句抓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化难为易。
例1:《故乡》中“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用双关的修辞方法,表面是说“我”在回北京的路上,实际是说“我”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探索、跋涉。
例2:《孔乙己》中怎样理解结尾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
(解析:理解这句话,必须抓住关键词“大约”和“的确”,孔乙己本来就“不会营生”,又被打折了腿,失去了生存能力。在那样残酷冷漠的社会,他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所以说“的确”死了。但是,孔乙己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没人关心他的命运,即使他“的确”死了,也没人了解确切情况。他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引起任何的反响,所以,作者又用了一个“大约”。“大约”、“的确”表现了鲁迅先生深厚的、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
例3:08年河北省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中第20题“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2分)”我笑笑,执意要坐到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
(解析:这是人物描写句,体会上文分析母亲的心理。解答: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例4:09年重庆市中考《为我唱首歌吧……》第15小题: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分)(解答:‘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2分‘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六个同伴以长眠地下。‘失去听力’和‘长眠’各1分。)
(2)分析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分析句(段)作用,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考虑。
通常内容上作用:
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背景;结尾议论抒情句常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或者:表现了作者……态度(观点),抒发(强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常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常设悬念、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开篇点题、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的……作铺垫;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扣题;呼应标题。
例1:《背影》首句“我与父亲不
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解答:开篇点题,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例2:《陋室铭》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作结有何作用?(解答:再次强调陋室不陋,画龙点睛;既巧妙地照应了前文“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例3:《孔乙己》第9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揭示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及其低下,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
例4:09年河北省中考《昙花终于怒放》中第22小题“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解答: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例4:07年河北省中考《江南陶公柳》第20小题: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解答: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
例5:0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迷雾灯塔之光》第19小题:“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核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附最后一段: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到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解答: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
例6: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蔷薇几度花》中第15小题: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解答: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出挑糖担的老人;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人生最好的状态);烘托老人的形象。)
11、题目含义及作用:
解题思路:
题目的含义:(1)题目常常具有比喻、象征或双关、引申的意义,指出修辞(常用修辞:象征、双关,比喻,拟人),抓住特征,说明作用。(2)联系中心,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内容、情感、写作目的)来分析。(3)文章原文可能会有解释。
题目的作用通常有:(1)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荔枝蜜》);(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3)充当文章线索(《背影》);(4)充当文眼(《爱莲说》);(5)揭示文章中心(突出主题)(《枫叶礼赞》);(6)新颖、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等。(《变色龙》)。
(1)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例1:《爸爸的花落了》——题目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
征天心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与题目相映,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世。全文充满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例2:《变色龙》文章以“变色龙”为题,是以变色龙狡猾善变的特点比喻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狡猾善变的性格特征。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和讽刺了这个人物的丑恶面目。)
例3:《孔乙己》以“孔乙己”为题,“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一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话”。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既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例4:《孤独之旅》标题“孤独之旅”既指杜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之旅;又是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
例5:2000年考题“访兰”26小题:“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解答: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纯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分析:答出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象征手法,再联系主旨即可)
例6:06年河北省中考《我看到了一条河》中第24小题“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解答: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联系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回答)
例7: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心灵折旧费》中第21小题(3分)“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解答:20元的自行车折旧费使大哥的人品打了折扣,这让他自责,作者借此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
例8:0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迷雾灯塔之光》第12小题:“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4分)(解答:灯塔再次亮起的火光,也只人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由浅入深,先答表层含义,再结合文章主旨,思考深层含义。)
例9:0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中第7小题: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朵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答。(4分)(解答:因为文章写的是‘我’在童年久病不好心生悲哀的情况下,偶遇野菊花而获得一种启迪,改变了生活态
度的一段经历,所以作者以此为题既凸显了抒写的主体对象(2分),又形象的表现出‘野菊花’在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2分)。)
例1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爬窖》中第12小题:请写出题目“爬窖”的两层含义?(解答:既指抽出梯子后艰难爬出窖底的实在情形,又指在自身条件不如人的情况下艰难追求、走向成功的求学过程。理解清楚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1、积累与运用
①字音字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对课本涉及的注音进行收集、整理、归类;辨别同音字、形近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对同音字、形近字要把握规律,对特殊的要识记,避免写错别字;注意字形的归纳辨析。
②名著采用比较辨识法。把有关联的作家放在一起比较朝代、国别、作品、课文选作。以及读书笔记法和分类汇总法。
③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围绕世博会、国庆六十周年、H1N1流感、金融危机、普通话、家乡情、风俗文化、名胜古迹等。
中考备考冲刺推进会语文学科分析发言稿
中考备考冲刺推进会语文学科分析发言稿
吴红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2016年5月9日,再过41天,2016年中考战役就要打响。未来的41天,对于每个九年级教师来说,所面临的教学任务会更加繁重。在此期间结合全市统一举行的中考适应性考试举行此次冲刺推进会很及时和必要。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与时俱进,适应当今天课改的要求,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对九年级语文试卷作一个分析:
一、我校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78人参加考试,合格人数37人,合格率为47.43%,最高分94分,最低分28分,80分以上26人,占33.33%。
二、试卷分析
对试题的总体认识:
本次考试的语文卷由翁老师统一命制,试卷与黄石市12年中考样卷不谋而合。本次测试命题,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试题包括三个部分:一、积累运用(20分);二、阅读与鉴赏(40分);三、作文(60分)。
积累运用:汉字注音2分、病句修改2分,词语辨析2分,句式变换2分,文学名著3分,语言运用3分,古诗文默写6分共7方面。(此题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能力运用并重的考查及结合语境的考查。)
阅读与鉴赏:
(一)文言文比较阅读:7.8题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4分;9题考常见虚词用法(之、
其、而、则)2分;10题断句2分;11题翻译;12题比较理解,同中求异,异中求同5分
(此题注重经典文的诵读,注重文言基础,体现文言文知识积累、能力迁移)
(二)议论文阅读:13题对论点的理解3分,14题论证方法的理解,15题对论据的理解(此题注重围绕议论文的要素解读文章)
(三)新诗:16题内容理解2分,17题意象与情感品析3分(此题注重紧扣诗歌三要素:意象、语言、情感)
(四)散文:18题慨括事件,感知内容3分,19题分析人物,情感体验,20题语句简析,语言品析,21题感知文体,内容理解2分,22题联系生活,探索表达3分(此题注重语言考查能力:文本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语言品析能力、内容理解能力、技巧鉴赏能力、探究表达能力)
写作:
(一)综合性学习10分;23题语言能力实际运用(写颁奖词),24题语言能力实际运用、说
明的运用(此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运用语言)
(二)25题:《一路上有你》命题作文(此题注重明确记叙文文体,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抒)三:从我校统计情况看,语文成绩不太好。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拼音汉字、词语的理解等基础薄弱。
2、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不仅表现在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胡编乱绉,言不达意,是不会得高分的。如选择题、对基本信息的理解和情境口语互动的交流等题,学生审题不清,不了解命题者的本意只是虚言乱语,我们今后要强化有序地训练,形成能力
3、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是课内的《鱼我所欲也》,阅读材料注重课内外的结合。散文阅读《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分别从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理解,信息筛选,观点概括,语段内容自主的探究,层次思路的分析,大胆的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进行考查。
从答题情况看,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快速捕捉有效信息,不能准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关健的信息,也就是抓不准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对潜在的信息不能加以分析,多数考生不能把握题干的特点,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如学生对《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主题分析就离题较远,只是对人物心态的简单评点。失分最多。
4、作文命题:
试卷中的作文题,不设审题障碍,淡化要求,中心确立,文体选择,写法运用,都有较大选择自由,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仍有不少学生对这种要求把握不准,不能做到突出中心,所选材料有的偏离主题,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过于单一,给人空洞的感觉,作文语言假大空,不能写出真情实感。
四:考后反思:
1、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引导学生向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拓展课堂、拓宽眼界、拓深思维。
3、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使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多一些生活积累,砺炼自己的思想言行,仔细观察和思考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增强纲本意识、考点意识、效率意识,做到有针对性、主动性、实践性、系统性的有效学习
5、瞄准中考前沿动态,很抓学生各类知识的整合能力,增强学生应变和心理能力的辅导,我相信我们学校语文的明天会更好。
2016.5.9
2016年中考语文备考发言稿
2016年峡山街道中考语文备考发言稿义英初级中学钟燕敏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一年一度中考复习的黄金时刻又来临了,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探讨今年的中考语文备考工作。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因此制定好复习计划、稳扎稳打,才能取得复习的有效性。下面我来谈谈我的迎考复习设想:
第一阶段:回归课本,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根据2016年语文科学业考试大纲考查的内容,将24篇课内文言文阅读分为记叙文、写景抒情、议论文三大类,分课复习。复习时要重视课本,课课落实过关,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课后发给学生同步练习题和典型的中考题进行巩固,这10分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定要全部拿下。另外,中考试题还出现9分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选择的文段虽源于课外,但考查的内容还是课本里的东西,课外文言文实质是课内文言文的延伸,如2016年《言默诫》实质是《塞翁失马》的拓展延伸、2016年《赵且伐燕》实质是《曹刿论战》、《公输》的拓展延伸。因此,我打算在复习课内文言文时,同步进行课外文言文的复习,精选与往年中考类似的材料,如美德嘉行、劝谏讽喻、奇闻趣事等材料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来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做题时,懂得从课内找答案,由课内向课外迁移,“以内解外,联外固内”。1
第二阶段:现代文阅读为主,基础知识专题为辅。
这一阶段重点复习现代文阅读,把阅读分为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四个板块。一、分文体对学生进行复习训练,让学生有文体意识,注意答题时什么样的文体用什么样的语言,避免出现低级错误;二、教给学生解答阅读的方法,有些问题可以总结归纳出通用的模式;三、采取评练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一般在复习完文体知识后,精选典型的阅读题编辑成套,对学生进行课堂测验。在平常的练习、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类似、甚至同样的题目,隔段时间再考,错的同学依然还会再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这应该是复习中我们老师的重点工作没做对,老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导、辅导学生,评讲习题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归纳、整理出答案,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为了避免学生对做阅读题出现审美疲劳,我会添加一些专题练习来调剂一下,主要是基础知识方面的专题,包括古诗文默写、字词积累、词语运用、病句、仿写句子等。
第三阶段:名著阅读与模拟考试。
附加题(名著阅读)是平时教学常抓、重点抓的部分。在复习时,我计划让学生根据考纲的考查内容,对十二部名著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主要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识记,以不变的名著知识应万变的名著文段。这一阶段的复习重2
在模拟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做中考模拟题,整体把握试卷的题量,安排好做题时间,可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能起到中考实战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让学生从容面对中考。
第四阶段:自主学习(考前一星期)。
学生自主学习,查漏补缺,梳理知识结构。调整好心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中考。
最后,我要补充说明的是关于作文的复习。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我认为作文复习应该贯穿整个复习过程。我的计划是:一、每周要求学生搜集两则写作素材,根据老师确立的主题:如爱国、成长、修养等,去搜集、摘抄,贴在教室的学习角中让全班同学阅读;二、每周一次当堂作文,要求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从审题到写作的整个过程,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写作的速度和质量;三、让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我认为这一点极为重要。当然,修改并不是让学生几个自然段的大改动,只是让他们在某个地方加上一段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或者将某处的细节描写修改得生动一点。我觉得这样的修改不但不会占用学生很多的时间,而且能让他们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技巧,为文章润润色。
以上是我对语文中考备考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恳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