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作者字号丹阳秣陵人朝代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四时俱备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答谢中书书》(八上)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一、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三、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作者:,字:,号:,丹阳秣陵人,(朝代)人。著有《》。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南朝梁;陶隐居集
四、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四时jù备()夕日欲颓()
沉鳞jìng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俱tuí竞yù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五色()2、俱备()
3、晓雾将()4、夕日欲()
5、竞跃()6、未复有能其奇()
答案: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潜游在水中的鱼
6、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1、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2、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3、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四)、一词多义
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中庭()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答案: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
起;同“欤”,吗;给;通“举”,推荐,选拔
(五)、古今异义词
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六)、理解性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
作者清高的句子: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内容及写法理解
1、总——分——总的结构;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秀美的山川景
色,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
感。
六、中考链接
(2016年)梧州市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答谢中书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实是欲界之仙都是进亦忧,退亦忧..
D、四时俱备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2、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辍耕之垄上..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曰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4、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
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2分)
答:(三)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
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
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损五百金1涓人
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
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者三。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反以报君()(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者三。
译文:答案:1、(2分)D
2、(2分)A
3、(2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2分)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1分),用笔洗练,
廖廖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
境界清新(1分)。
5、(2分,每空1分)①同“返”,返回,回去。②买
6、(2分)果然不到一年,就买到好几匹千里马。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新人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和作品简介:
本文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他写的诗、词、散文达到了北宋时期的最高水平,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著的作家。苏轼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在书法、绘画方面也负盛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仅词留下来的就有340多首。他的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即与婉约派双峰并峙的豪放派。苏词是以新的面貌出现的,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多具有豪壮、雄夸的风格,使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苏词的影响深远,南宋时辛弃疾一派词人直接受其启迪,直到清初的“词兴中兴”是,仍有人效仿。苏轼的作品被编入《苏东坡集》。
这篇文章选自《东坡志林》。写本文时,苏轼已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
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本文前段叙寺庭步月。中段“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描状月光的澄澈,是实感而来,令人宛然如见。末段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世人大都汲汲于名利,为俗务所累,意思虽然平常,可说得含蓄,绕有余味。
文言译注及评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评析】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评析】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评析】惋惜无人赏月。
一词多义:
与:
(1)未受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2)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
(1)答谢中书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与“中”合为官职)
11八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
中考复习十一<八年级上册>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自:从,在;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中断嶂:峭壁蔽:遮挡;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指太阳
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其间:这中间
虽:即使奔:飞奔的马御:驾以:认为疾:快
则:就;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极高的山峰飞漱:急流冲荡其间:在中间;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实在;晴初:天刚晴寒:清冷肃:寂静霜旦:下霜的早晨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怪异绝:消失;空空的山谷传来回升,悲哀婉转,久久才消失;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青黄黑白赤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
晓:早晨歇:消散
乱鸣:此起彼伏;夕日:晚上;颓:坠落;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人间天堂。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未:不;复: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其:这种;奇:奇妙的景象;
户:门;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遂:于是;至:到;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于:在;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均为水生植物;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