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过反复朗读试着背诵课文第自然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预设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多么美的两个词。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百兴镇中心学校胡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脊梁、莞尔一笑、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象、示范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并积累写花的四字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脊梁、莞尔一笑、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试着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3、抓重点词,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异国风情,体会人性之美,播撒“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种子。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有一句能全面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那就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句子)
3、板书:奇丽奇特从字面理解,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非常美丽;与众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季羡林爷爷走进德国,寻找他的奇丽与奇特吧!
4、小黑板出示问题,老师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
二、品味“奇丽”
1、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圈出句中体现景色奇丽词语并在旁边写写批注。
2、交流,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齐读
3、同学们,你们都划了哪些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呢?
4、预设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多么美的两个词啊,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师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理解“花团锦簇”:谁来说说花团锦簇是什么意思?师用双手合拢比划花绽开状,这是花团锦簇吗?为什么呢?邀请两名学生一起来做动作,这样是花团锦簇吗?你来你来你也来大家一起来,比比谁的花开得最美最灿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此时此刻这样的景象才能称得上是(许多花儿成团成簇地紧拥在一起,非常的华丽。)借助图片形象化理解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
(2)姹紫嫣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花团锦簇,我开的是紫色的,你的是什么颜色?你的呢?你的呢?还有什么颜色?这么多的颜色,这就是这里侧重写花的色彩。这样的画面,你还想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呢?(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在书上。
(4)你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景色奇丽?从“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这两个词看出花不仅美而且还很多。(是啊,这里从数量上去写花的美丽,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呀!板书:花的海洋应接不暇)。我们走在德国的大街上,看到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奇丽景色,沉浸在这花的海洋中,看了左边的又想看看了楼上的又想看看了近处的又想看看了这条街的,还想看看的我们眼花缭乱,怎么也看不过来,这就叫做
5、相机渗透法制教育
看见这些美丽的花,走在大街上的人不会伸手摘一朵下来,因为他们爱花,然而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不爱护花草,随意破坏环境,所以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其中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木,让我们的校园也变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6、下面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一起来观赏这奇丽的花景。学生朗读,指名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用心感受,插上想象的翅膀,跟随同学的脚步一起去花的海洋里沉醉吧!谁来说说,在同学优美的朗读声中你仿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三、感受“奇特”。
1、师:德国奇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但是德国的奇特更让我们敬佩。下面我们就回到文中看看德国的奇特又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文中表现民族奇特的句子,并在句子的边上写上你为什么觉得这奇特?
2、预设一:“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⑴理解“家家户户都养花”:家家户户是什么意思?想想我们家家户户养花吗?为什么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德国人养花的习惯奇特吗?引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⑵理解“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这里把德国人养花的习惯和谁对比?中国人养花喜欢把花养在屋子里,而德国人是把花栽种在哪里?想一想德国人为什么要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引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样的养花方式奇特吗?
⑶理解“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花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谁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美丽的花朵去哪里了?为什么他们要让花朵都朝外开?引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如果是你养花,你想看到的是花的脊梁还是美丽的花朵呢?你会让花朵朝里开还是朝外开呢?但德国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把最美的花展示在外面,因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家家户户都养花是因为?他们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是因为?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是因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怪不得季爷爷由衷的发出赞叹:多么奇特的民族!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这样奇特的养花方式和习惯,体现了德国人怎样的精神?原来种花的背后竞表现出德国人如此高尚的精神!来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这个民族的奇特,感受德国人高尚的精神吧!
3、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怎么样?生答:很正常。
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
莞尔一笑,怎样笑?同桌互相莞尔一笑。对,微微一笑。
这样莞尔一笑笑出了房东的什么?“善良”,你说,“淳朴”。说得多好!
4、在德国是不是只有这位女房东是这样的奇特?你还从哪得知,大家都这样。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1)师:是啊,正是这样。
(2)分析境界:
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话呢?(生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课文字并板书)
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引起深思。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季爷爷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么值得好好思考、回味,那么我也来细细思考、回味一下。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什么样的行为又体现了“我为人人”?老师点评:这就是中国人讲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当我在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当我在为别人奉献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奉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怪不得季爷爷说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正是因为德国民众具有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所以才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人人为我”的和谐景象。
5、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呢?(现实生活中,哪些人为你做过什么?你为谁做过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从中受到启发。
师总结: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还真不少,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美好更加和谐!让我们把这句话时刻铭记在心里,让我们把这句话告诉自己的朋友,让我们把这高尚的境界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四、挖掘“奇丽、奇特”的深层意义
1、过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转眼间四十五年过去了,这样的奇丽的景色,这样高尚的境界,会长久保持吗?从哪能看出?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德国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生畅所欲言。是啊!瞬息万变,日新月异,更何况是四五十年的漫长岁月,很多东西都会发生变化,但难能可贵的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没有改变的只是美丽的花吗?没有改变的还有什么?3、师:同学们的回答就如一首行云流水的诗作,的确美丽并没有改变,难怪季爷爷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此时此刻,如果请你给课题加一个标点,你最想加上什么标点?带上你所有的感受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由衷地说出你的赞叹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跟随季爷爷去了一趟德国,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领悟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学会感恩,懂得分享。
五、作业布置:推荐阅读
1、通过刚才的教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完成课后练习,下去就把课后练习完成。
2、想要对德国有更多的理解吗?那我们就要翻启这样一本书——《德国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荡的岁月,沧桑的世事,难忘的师恩,诚挚的友情,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
播放音乐《爱的奉献》,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走出课堂。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形态)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色彩)
花的海洋(数量)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说课反思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是小学语文语文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先人后己,关爱他人,学会感恩为主题,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且是给别人看的;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时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向学生展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根据本课的学习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质疑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是: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成功快乐,并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所以我采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积极的启发的教法,并构建交流平台,让学生自主的合作、交流、探究去学习本课。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名篇佳作能滋润我们的心田,绿树鲜花则是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的首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的散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起来感受德国的异域风情。
预设一(1)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学生质疑:德国人爱养花。但是为什么他们的花不像我们那样,养在屋子里,而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交流,补充板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学生齐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品读课题。思:透过课题中的一个给字,你体会到了什么?还可以用哪个字表达给的意思?
(齐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知道德国人养花给季老先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分小组朗读课文。)
3、读文后汇报。(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4、是啊,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三、品读感悟
师:到底是怎样一番奇丽的景色,一个怎样奇特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季老先生走到德国的大
街上。
(出示课件)自由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德国人爱花、养花的句子和描写奇丽景色,奇特的民族!
师:我刚才看见许多句子都被同学们划上了记号,谁先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你找的是这段话(课件出示句子)。师:从这段话中同学们读出了什么?生:他们都很爱花。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呢?
生:家家户户。
师:(家家户户变红)透过家家户户你有感受到什么?
生:不是一个,而是每家每户。
师:是啊,好一个爱花的民族!从这段话中还体会到什么?
生:他们养花很奇怪,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脊梁。师:你真会读书,请大家注意这个词(脊梁变红)A:音;B:形,脊还是个生字,可不好写呢,来抬起手来我们一块儿写一写;C:义,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想想看,在屋子里看到花的脊梁,实际上看到的是什么?(生答。)
师:为什么只能看见花的脊梁呢?
生:因为他们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
师: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说明德国人养花的奇特。(对比的手法)
生:花朵都朝外开,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也说明他们做法的奇特。
师:你能结合插图说说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指的是什么吗?(课件)
生: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茎叶和花的背面。师:也就是说他们是把花的美丽展示在……生:外面。
(师总结方法:结合插图来理解课文是值得大家学习)
师:那么爱花,那么爱养花,却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谁来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指名读。)
师:为什么德国人把花都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呢?这不禁引起了我的猜测,谁来当我的女房东,帮我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指名陶雅妮上台)允许你把书带上来,知道依据课文的哪里做准备吗?(生指文)好极了。
师:可以开始了吗?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正是这样。
师:大家来评评这位女房东当的怎么样?
生:她的表情做的好,做出了莞尔一笑。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莞尔一笑是什么样的呢?
生:淡淡的,微微的笑。
师:来我们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莞尔一笑。(互动)老师刚才看见好多女同学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微的一笑,真美。
师:刚才同学注意到了莞尔一笑这个词,1、音:变调;2、多音字东莞。
师:老师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感情让你刚才莞尔一笑说的那么好?
生:我觉得这在我们德国很平常啊,同时,能让别人欣赏到自己种的花,我也有一点点自豪。
师:好一个自豪的女房东!(老师带头鼓掌)师: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那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师:从这段话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美)你们从哪些词体会到美的呢?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出示词)。
师:姹和嫣都是生字,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什么了?
生:都是女字旁。
师:对,你观察的真仔细,你注意到了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大胆的猜猜看,那这两个字都是形容什么的?(女子)好样的,在字典里。姹是美丽的意思,嫣是娇艳的意思。但是,在姹紫嫣红这个词里就不是形容女子而是形容花了。想象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样的?
(指2、3人答。)
师:还从哪里能感受到花的多呢?
生: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师:那么,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又是什么样的呢?
(指2、3人答。)
师: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闭上眼睛静静的听老师读,想象画面。
(师配乐范读。)
板书:花的海洋
师:刚才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
预设三:角色体验:
①假如我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我会。
②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
③假如我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我会。
师:你的描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德国,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指2、3人答。)
师:你读的真好,老师和全班同学都被你的朗读给陶醉了。大家想读吗?(想)好,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配上画面,我们一块儿来读。
(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如同走进了花的海洋呢?
谁来为大家读读这段话呢?
(出示句子。)
师:这些句子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再细细品读这段话,看看每那句话打动了你?
(自由读。)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你真会读书。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生答。)
师:是啊正因为每一家都把花种在外面,在屋里,自己的花让别人看,所以,走在街上又能欣赏到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儿的每一个人早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已经成为了德国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是我们的班训。预设二:我们一起来探究
文中作者说的人人为我是指什么?我为人人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德国人的让,让出了什么呢?
(1)请用心品味课文,在相应的地方写上你的理解。
(2)交流。主要感受两点:
1、让出了美丽的景色;
2、让出了德国人高尚的境界。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生举例子。)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在生活中理解了这句话的真真含义。是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的。所以,只要我为人人就会换来人人为我,就会换来花香满街,就会换来美好的人间。
预设四:
师:在四五十年之后,季老先生又一次来到了这条街上,他又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我们一块来读读第4自然段。(齐读第4段)老人不禁感叹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出示句子)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什么变了?唯独什么没有改变?(生答)变的是什么(花的种类、街道的样子、环境等),不变的是什么(花的美丽、德国人爱美的心和分享美好事物的情怀)。
师:是的,四五十年后,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奇丽的景色没变,那奇特的民族风情没有变。这是一个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与此同时,老人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生答。)
四、小结拓展
师:多么美好的梦啊!今天,季老先生带着我们去了一趟德国,让我们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更让我们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份心灵的充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德国这个
伟大民族的敬重,再次齐读课题。
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季老的文品如其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的境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
老师知道,课前,很多同学收集了关于德国和季老先生的资料,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能在这一一交流了。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下节课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资料一:在著名的北大校园里,有这样一个老人,穿一身旧式中山装,整个就是个看门人。于是,一个扛着行李正前来报道的新生请他帮忙看会行李,自己好去报道,老头答应了并认认真真的在那里守着。过了好半天,学生回来了,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学生吃惊的发现那个老头竟然坐在主席台上,还是一位副校长,大名鼎鼎的教授。有没有谁知道这位老人是谁?(生答:季羡林)你是怎么知道了呢?对,他(出示照片)就是季羡林老先生。季老先生不仅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还是一位散文大家呢!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季羡林一起阅读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了
魂牵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下去之后,同学们也可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举办一个专题汇报!
【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在网上又查阅了几篇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多遍,越来越觉得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的境界.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
本课时重点感受美丽的景色,品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着重抓住第三自然段写景的句子读、议、想、背。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终极教学目标。
因为时间关系,我把了解阅读名篇佳作的情况和欣赏德国风光片放在了课前进行。临时插入了李文浩同学为大家准备的一篇同主题的文章《在心里种花》,希望学生能更好的感受主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的境界。预设的角色体验没有进行,没有引领大家进入情境,选背课文也没来得及进行,有些不足。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走进季羡林,分享资料,
呈现季先生的佳作。让学生感受到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了魂牵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
今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一定会在他们的心灵树起一道丰碑!这行云流水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是说给孩子们听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自己的话是给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复习,了解写作角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德国人爱花,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而且知道了他们的养花方式很奇特(板书),怎么个奇特,谁来说说?(幻灯出示: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回答到了点子上,我想你一定是个很会读书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奇特的养花方式。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写作的一大特点,就是作者写作的角度(板书)在不断地变化,在第二自然段,作者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屋子,板书)屋子里的景色漂亮吗?(板书:不美)紧接着,作者的写作角度变了,换到了哪里?(板书:街上)
让我们一起走上德国的街头去看看吧。翻开书,(幻灯出示:请同学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不同的角度,让你看到了怎样不同的景色,请用笔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出你的感悟。)
三、创设情景,感受奇丽
谁来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景色?还有补充的吗?(生读,幻灯出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美丽)同学们,文中有个更贴切的词可以形容,谁找到了。(板书)问题来了,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景色的奇丽?
预设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你曾经在哪看到过“花团锦簇”或“姹紫嫣红”的场面?还有同学要说的吗?(XX是个好地方。以后咱们得跟去欣赏欣赏。哈,为甘蔗做了一个好宣传)
2、同学们,你们看(欣赏花的图片),这娇艳的花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开得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
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这就叫——“姹紫嫣红”
这两个词都是写花的,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弄得茂盛/紧密的形态美,颜色多)
3、描写花美的词语有很多,你想到了几个?
4、同学们,正因为这两个词语优美词语的运用(板书:美词),我们形象感觉到了花的形态美和颜色多,所以平时在写作中,也要学会多用这样的词语。
5、来,把这两个词带回到句子中去读好,谁来试试?(生个别读,请两三个。特别要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慢一点。或带着联想去读)来,让我们一起一边联想,一边读吧。
还有哪些词写到了景色的奇丽?
预设2)“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1、花的海洋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板书)还有一个词也是写花多的,它是——
2、“应接不暇”的“暇”字不好理解,它的意思是——(空闲,没事的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不暇”就是在说——
同学们,咱们想象一下,我们面前就是一片迷人的花的海洋,
太美了,我们的眼睛忙极了,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
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
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
看了含苞的,还想看——(绽放的),
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
看得我们眼花缭乱,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3、如此壮观、如此迷人的景色,我们一定要把他读好来。谁来试试。(评价)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预设3)“山阴道”
1、“如入山阴道”,同学们,你眼中的“山阴道”是什么样的?
2、说得都对。但在这里,作者其实是作了(引经据典、引用板书)。引用的是宋代王子敬的一句名言。王子敬就是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我们一起读读他说的话。
山阴道啊,是特指浙江绍兴的一条官道。山阴道上的风景可多了。“云生满谷,月照长空,潭涧注泻,翠羽欲流,浮云出岫,绝壁天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明代文坛领袖袁宏道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山阴道上行,如在画中游”
3、你们看,在作者眼中,德国的街道能和声名远播的“山阴道”相媲美,可见这里景色的确——奇丽。
还有表现景色奇丽的词吗?
预设4)“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
1、任何一条街的意思是——(每一条街都是这样的)
2、是啊,(点音乐)也就是说,走过这条街,抬头向上看——女生接着读
走过那条街,抬头向上看——男生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一起读。(后面接着引读完)
3、如此奇丽的景色,怎能不亲眼去看一看呢?(幻灯出示图片,配音乐和解说词)看它们,一朵朵,清新高雅
看它们,一串串,国色天香
这些花,花枝招展
这些花,千姿百态
这儿的花,一团团,
这儿的花,一片片,
这儿的花,一簇簇,
4、同学们,假如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会想什么?(两三个)
5、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还得拿起笔,写下心中感悟到的美。(课件出示:刚刚作者抓装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等词语,整体描写了花的美、多,此刻,让我转换写作角度,抓住其中的一团或一串花,具体地去写写个体的美: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你仿佛看到了(评价)
三、联系生活,交流感悟
1、同学们,如此奇丽的景色,让作者在赞叹之余,也不禁有了思考。他在思考着,德国为什么就能有如此奇丽的景色?你们明白吗?(生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以及其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2、是啊,正因为德国人民,个个都能(我为人人板书),才有了(人人为我板书)才有了这样奇丽的街景。
3、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很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找一找,看谁能想到。(扫地、图书角)
4、同学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我们记住这种境界为我们创造的奇丽景色吧!(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或者直接背诵)
同学们,文章写到这,该写的景写了,该说的道理也说了。作者的写作角度再一变,写到哪去了?(回到了现在)(不会说可引导:前面所写的屋子里、大街上的景色,都是记忆里的、过去的)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思考,作者写这段话,想强调些什么?
预设1)美丽没有改变。(出示原句: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这里的美丽指的是什么?还有补充的吗?花美、人美、境界美。
预设2)梦(出示原句:我仿佛回到了四五十年前,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对祖国的期盼,对过去的留恋。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的介绍认识了明白了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写作角度的转换。还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品味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让我们了解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屋子不美我为人人
美词
写作角度街上比喻人人为我奇特
引用
现在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