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句子含义学案

重要句子含义学案 | 楼主 | 2017-07-14 18:09:58 共有3个回复
  1. 1重要句子含义学案
  2. 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学案二
  3.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学案

主旨句标明作者写作目的揭示中心思想是核心灵魂,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尤其是比喻或结构上超常组合的句子变式句,例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年高考全国卷一。

重要句子含义学案2017-07-14 18:08:42 | #1楼回目录

高2016级理解重要句子含意学案

一、“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包括:

1、文眼句它既可揭示中心,又能提挈全文;不仅可使文章在外部结构形式上交织融合在一块,而且能使文章内部意义贯通流畅。

2、主旨句标明作者写作目的,揭示中心思想,是核心灵魂。其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

3、起始句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转承的作用。

4、衔接句(过渡句)既可起结构上的承上启下作用,又归结和提示上下文内容。

5、深化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位置多在段末,多为议论性句子。。

6、警策句文字十分简练,内容异常丰富,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7、矛盾句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8、情感句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9、引用句引用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其内容往往是文段内容的概括。也常作设题点。

10、比喻句用比喻的方法说理抒情。

11、总结句或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

12、难懂句:由于句子结构复杂或内容深奥隐晦而不容易理解的句子。是理解文章的难点,抓住它可为突破难点,理解全文带来方便。

13、含蓄句: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的需要,故意不直说,而运用双关、暗示等方法把含义隐藏于句中,它多用比喻、象征等修辞的语句含蓄的表达含意。

14、精彩句:绘景写人、抒情说理时,有独到功力,它浸透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包含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用意。

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重要句子的一般特点

1、内容上

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主旨句;位置:往往处于文首或文末。

2、结构上

能够彰显出文章脉络层次的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承上启下)、脉络句。

3、表达上

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尤其是比喻)或结构上超常组合的句子(变式句)。

三、解题方法

1、判断语句是否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阐释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例1、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2016年高考全国卷一)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答题思路:抓住戈壁滩中的“绿色海洋”,这是一个比喻句,比喻句的功能是把话说得更形象生动,更具体可感。海洋给人的感觉宽广深邃,绿色给人以生机,而我从平沙千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一下子走进林带,自然会感觉反差巨大,眼前以亮,格外惊喜。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手法,写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隔壁的反差巨大,使“我”产生了惊喜之感

2、判断语句在结构上是否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如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点明主旨,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等。

(2)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渲染烘托气氛、衬托作用等

(3)语句位于文章末尾: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含蓄地表达主旨等

3、联系背景、主旨等,理解语句在突出(强调)内容、中心(论点、特征)、作者的态度、感情等方面作用。例2、(2016年广东卷第17题)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1

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题目: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

解题分析:通观全文,文章是围绕着“我热爱泥泞”这一思想感情来铺写行文的,因此“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一句显然是本文的主旨句。从篇章结构上看,第四段描写了早春时光泥泞不堪的山村生活场景,并以独立段抒发了“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的情感。然后,再展开联想(“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因此,这一句在篇章结构上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答案: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和祖国的含义。

四、课堂训练

(一)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和花朵的珊瑚其实是一种动物,它们虽然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口和原始消化腔,并具有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1.对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珊瑚是一种不具备运动器官的原始动物。

B.珊瑚是一种有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动物,它的消化腔是原始的。

C.珊瑚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原始消化腔、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D.珊瑚是一种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和花朵的动物。

(二)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作者在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开门:关门: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美哉,书卷气

我喜欢孩子身上有几分书卷气,方不至于势利庸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其实,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者熊十力说他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他发现许多丑恶的东西还在自己生命的深层次起作用。王冶秋先生十四遍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们会笑得肚子痛,接着鄙弃其人,之后鄙弃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而我们读书,常常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孔之见,很少深入挖掘,摄取营养。

关于读书,爱默生如是说:“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而不要做一颗绕书本旋转的卫星,不要做思想的鹦鹉。”有的名著年轻时读过,需要重读,用大半生的阅历去读,用睿智和从容去读,去读出人生况味,读出真知灼见,这不正是对人生之旅的扩展和丰富吗?

读书大可随缘。我读书并不拘泥于某一类书,往往碰到什么就读什么。友人赠我一套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置诸案头。翻读起来,立即被那种语淡意深的风格所吸引,便一读再读。有一次在旧书摊上看到一本《芥子园画谱》初集,看得很有兴味,于是多方寻求,得到二集、三集

女诗人索德格朗言辞恳切:“人呵,别积聚使你沦为乞丐的财富;给你们的孩子一点人类眼睛从未见过的美吧,给你们的孩子以推开天堂之门的力量。”

听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

注:卢浮宫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最大博物馆。

1.联系全文看,“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

2.“别积聚使你沦为乞丐的财富”这一句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

3.本文结尾一句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这句话含意丰富,请写出两点。

答:(1)2

(2)

4.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紧扣题意概述有书卷气的好处。这“书卷气”是指通过读书养成的读书人特有的风格和气质。

B.大学者熊十力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这是因为《儒林外史》像一面镜子,让他进一步认识了自我。

C.文中引述王冶秋先生多次读《阿Q正传》的不同体会,表明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

D.“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一句领起第二、三两段,从本质上揭示了读书的重要作用。

E.“读书大可随缘”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一个观点,意在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读者,读书不必选择,书都可以读。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谈生命(节选)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般有力的洪涛,向海奔注,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峭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细细的平沙,看见了夹岸的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裴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的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摘自《青年文摘》2001年第3期)

1.作者虽然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事实上已经作出回答。作者认为生命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回答。答:

2.“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

3.文章结尾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为什么在快乐和痛苦中都要感谢

生命?

答: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又像一棵小树,意在展示生命前进和成长的过程。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一句,形象地表现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平和宁静的心境,也透出几分惆怅。”

C.“我不敢说未来,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反复出现,意在强调,人根本没有来生,应该抓住今生,不断奋斗。

D.第二段末句连续使用四个“再”字,重现了“一江春水”拼搏不止的形象,展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E.本文的写作意图是: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五)读韩宝升《郑板桥的诗》(节选),完成1-4题。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的杰出代表。也许是因为他在绘画和书法方面的成就太大的缘故吧,一般的

读者对他的诗却接触不多,知之甚少。其实,郑板桥的诗写得很有特色:直摅血性,不同流俗,格调高远,字养生民。人们把他的诗与绘画、书法一起誉为“三绝”。

凡是那些有突出成就的诗人,都在继承和创新上狠下功夫,我们不妨看看郑板桥在这两方面是怎样努力的。郑板桥曾说:“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才。”他认为学习前人的诗,应该“求精不求多”,他主张“诗学三人,老瞄与焉;少陵为后,姬旦为先。”这里所说的老瞄、少陵和姬旦,分别是指曹操、杜甫和周公,据传《诗经》里有些诗歌为周公所作,因此,向姬旦学习也可以理解为向《诗经》学习。从郑板桥所写的诗来看,受曹操、杜甫和《诗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郑板桥又特别推崇杜甫,他说:“少陵诗高绝千古”,“一首可值千金”,“是《左传》,是《史记》,似《庄子》、《离骚》、而六朝香艳,亦时用之以为奴隶。大哉杜诗,其无所不包括乎1他把杜甫当成终身学习的对象,对他的古体诗情有独钟。郑板桥深深认识到,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必须要创新,因此,他不受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陈腐诗风的束缚,要“自写性情,不拘一格”,要做“主子文章”,这便形成了郑诗的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清新中的地位。

郑板桥写诗,坚持沉著痛快,泼辣尖锐,以反映劳动人民疾苦为已任的原则,反对写“逐光景,慕颜色,嗟困穷,伤老大”,这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认为写这样的诗对社稷生民没有用处,宁肯终岁不作,也不为一字苟吟。

郑板桥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他敢于直面人生,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为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鼓与呼。

1、郑板桥说“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学”是表明了他的诗学观点□□□□□□□□□□□(按空格数答)。

2、郑板桥认为学诗要“诗学三人,老瞒与焉,少陵为后,姬旦为先”是因为这三人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用文中原句摘要回答)□□□□□□□□□□□□□□□□□□□□□。

3、郑板桥评价杜甫的诗“是《左传》,是《史记》,似《庄子》、《离骚》,而六朝香艳,亦时用之以为奴隶,”是说明杜诗的什么特点的,请简要概括(50字以内)

答:□□□□□□□□□□□□□□□□□□□□□□□□□□□□□□□□□□□□□□□□□□□□□□□□□□

4、郑板桥之所以反对写“逐光景,慕颜色,嗟困穷,伤老大”的文风,是因为他要坚持以□□□□□□□□□□□□□□□□□□□□□□□□□□□□□为内容的诗歌创作。

【踩点热练】

(一)1.D。(A原文只是说“消化腔”是“原始”的,而没有说这种动物是原始的;B将“简单的神经系统”,换成“神经系统”,扩大了范围;C“原始”修饰的范围不清,导致歧义)

(二)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

(三)1.要让书为扩展和丰富自己的人生服务,而不要成为书本的奴隶。(作者是在阐述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性时引受默生的话的,该句的后一分句从反面作了说明。引用后作者还有评说)

2.只积聚物质财富而不读书会使人精神贫乏。(“沦为乞丐”是比喻性说法;要注意分号后一句话)

3.(1)精神财富使人弃实而自豪;(2)希望人们多读一点书,多一点书卷气。(“头抬得高高的”表明精神充实而自豪;卢浮宫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的象征,分句间是因果关系。末段与开头相照应,隐含着“希望”之意)

4.C、E(“优化人生”是在下一段阐述的;“不必选择”以下不合文意。随缘,有随机之意。作者说的是“不拘泥于某一类书”)

(四)1.生命来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停前进,去争取成功的过程。(应根据两个比喻的具体内容联想到人生作概括)

2.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要联系文章内容作答,意思对即可)

3.因为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人生特有的快乐和美丽。(文末说“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4.B、C(B项“几分惆怅”无根据;C项“人根本没有来生”之说文中无根据)

(五)1、有所取舍,求精不求多。2、沉着痛快,泼辣尖锐,反映劳动人民疾苦。3、有《左传》、《史记》的历史价值,有《庄子》、《离骚》的文学造诣,虽借鉴六朝艳丽诗文却不机械模仿。4、直面人生,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为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鼓与呼。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学案二2017-07-14 18:09:32 | #2楼回目录

现代文阅读学案(二)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

曹庆渠苏恒房树斌刘群

一.教学目标

现代文阅读考点(1)理解

二、解读新考纲

Ⅰ、《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规定如下: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的是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的句子。考查的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Ⅱ、08江苏文学类文本《说明》理解(简略)

08江苏试题的难度有所增加:

现代文阅读的要求表述变化较大,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三个能力层级,八个考查点。能力要求去掉了原来的“理解(B级)”,增加了“探究(F级)”。

⑴阅读理解的层次提高了;(去掉了“理解”B层级,增加了“探究”F级)

⑵试题的综合性提高了,解答试题的思维活动量也就增加了;

⑶阅读材料本身的复杂性、生疏性、隐蔽性,造成了理解的困难。

三、对07高考文学类文本选料的思考

文本的选择是现代文阅读命题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文本的人文价值及难易度关系到试卷的水平、风格、检测的信度与效度,也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理念、教学导向。

1.吴锦强调文本的选择有两种:

一种是象征性、比喻性(带哲理性)的散文材料。如07年广东的《泥泞》,07山东的《灯光的温情》,04江苏的《草堂·诗魂》,06年江苏的《烟雨牛鹭图》(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不要污染环境,更不要污染人们的心灵)。

一种是记叙日常生活的(比较平淡的),如07江苏的《麦天》、07宁夏卷的《叶圣陶在四川》。―――复习时应注意这两类散文,这两类散文同样重要。这两类散文在表达上、内涵上有区别,命题同样也有区别。

2.07年现代文大阅读,选文特点:融时代性与经典性为一体综观

⑴从作者看:

18套试卷的选料,命题组的选材视野大多倾向于当代较有名气的作家、诗人,甚至有年轻新锐,时代感很强。是现当代名家名作,以当代作家的作品为主。

李存葆,(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2002年8月)46生,当代作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沈红,(北京卷《湿湿的想念》)沈从文的孙女,中科院学者。

吕锦华,现任苏州市人大常委,苏州市文联副主席。

赵本夫,(重庆卷《告别三峡》2003.2.14)《钟山》主编。力作《天下无贼》。

叶延滨,(山东《灯火的温情》)48生,当代作家,《诗刊》常务副主编。

许俊文,(安徽卷《乡村的风》)安徽蚌埠当代散文家。

杨闻宇,(湖北卷《日月行色》)兰州军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赵丽宏,(四川卷《焰火的变奏》)散文家,诗人。51年生。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朱成玉,(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读者》2016第一期)74年生。发表散文百余篇。

王生平,新华社记者,《哲学研究》杂志副主编。

雷抒雁,(江苏卷《麦天》)当代诗人、作家。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祖芬,43生,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文联副主席。

蔡家园,(浙江卷《泰山之恩》)《今古传奇》编辑部主任。

只有湖南卷(鲁迅1881-1936《忆刘半农君》),全国Ⅱ卷(矛盾1896-1981《海南杂忆》)(63年),辽宁卷(臧克家1905-2004《炉火》)(84年),江西卷(汪曾祺1920-1997《泰山很大》),四位名家都已去世。

⑵从作品内容看:

仍将以具有人文性、情感性的哲理散文为主,融时代性与经典性为一体。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其内容主要是揭示积极健康的人生感悟,或彰显真善美,或凸显时代精神,或对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作深层思考。对学生有陶冶与引领作用。

07全国1卷《总想为你唱支歌》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一块戈壁石,大西北环境的恶劣突出了人的顽强意志,表现了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

07北京卷《湿湿的想念》作者用质朴的文笔表现了沈从文的纯净;通过重点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的影响来表现一种真善美的人生。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07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通过描绘小花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赞美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并告诫人们要善待弱小生命。

07重庆卷《告别三峡》以百万移民告别故土的难以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说明三峡人民虽安土重迁,但为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

07辽宁卷《炉火》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07安徽卷《乡村的风》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对故乡纯朴的风物人情的赞美,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07广东卷文学类文本为迟子建的《泥泞》。《泥泞》抒写了对泥泞的热爱之情,引导考生思考人生苦难、民族生存的艰难。(实用类文本《访钢琴演奏家傅聪》,虽属访谈,但内容涉及做人,“做人,才做艺术家”给考生以人生的教益。

07浙江卷《泰山之恩》作者审视泰山深忧锁闭的心态,揭示泰山赢得尊重的深层原因,寄托了美好的祝愿。突出了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

07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揭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

07四川卷《焰火的变奏》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

07山东卷文学类文本《灯火的温情》,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苦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和坚持。

07江苏的《麦天》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通过麦天的前后变化: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等,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的可喜变化。

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这个“时”就是现实,做为参加高考的学生,同学们应该关心我们的社会和身边的事件,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广泛阅读、欣赏各种文学艺术,从而提高我们鉴别和赏析能力。

现代文阅读主要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进行考查。它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而不是一种泛读或消遣娱乐型阅读。

四、教学环节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的是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高考经典题

例1:07全国2《海南杂忆》

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例2:07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

答:

例3:07北京《湿湿的想念》

19.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4分)

答:

例4:07天津《雪野里的精灵》

20.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6分)

答:

例5:07湖南《忆刘半农君》

17.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

答:

例6:07江苏《麦天》

17.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分)

答:

例7:07山东《灯火的温情》

20.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答: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内容上和结构上)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的句子。考查的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高考经典题

例1:07全国1卷《总想为你唱支歌》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07重庆卷《告别三峡》

15.“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答:

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答:

例3:07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12.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

1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这个世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1)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

答:

1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答:

例4:07广东卷《泥泞》

17.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5分)

答:

例5:07山东卷《灯火的温情》

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答:

例6:07浙江卷《泰山之恩》

21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7分)

例7:07湖南卷《忆刘半农君》

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答:

例8:07四川卷《烟火的变奏》

17、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6分)答:

(三)练习巩固

1、06北京卷《给“书虫”当夫人》

19.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6分)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答: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答:

2、06重庆卷《说村落》

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答:

3、06广东卷《夕照透入书房》

16.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答:

4、06湖南卷《在山阴道上》

1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06全国卷1《阳光的香味》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

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

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

6、06北京卷《给“书虫”当夫人》

21.文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7、06天津卷《造心》

19.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4分)

答:

8、06重庆卷《说村落》

15、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

答:

9、06广东卷《夕照透入书房》

17.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⑴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的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5分)

答:⑵“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分)

答:

10、06福建卷《泪与笑》

13.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14.“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

得一活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4分)

答:

11、06浙江卷《平面的生活》

19.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四个动作分别指:

(2)“秘密”是指:

(3)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12、06山东卷《文赤壁》

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

(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测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13、06辽宁卷《杨柳》

19.“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

答:

14、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

18.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6分)

①童话

答:

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答:

15、06安徽卷《行吟阁遐想》

15.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

答:(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

②③16、06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17.“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17、06四川卷《乡村的瓦》

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学案2017-07-14 18:08:29 | #3楼回目录

赵集中学九年级语文阅读复习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2016年1月5日星期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学案

年级:九年级课型:针对弱点复习课

主备人:陈海飞审核人:倪凯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理解文中的关键性语句,能品味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和作用。

②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训练规范答题,尽量做到少丢分或不丢分

学习重点: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训练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课前热身:

(一)、投影近淮阴区近三次月考,和淮安市近五年中考部分试题,看看这些题目的失分情况。

(二)、展示2016中考对理解句子能力的要求

(三)、展示本节课目标,解析“理解”。

三.快乐课堂:

(一)、重温经典《水井在前院》第一次月考题目再现

1、读一读自己的答案;说说没得满分的原因;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整体感知要点)

1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5分)

(二)、我是老师

1、请看对下面这句话理解的答案,判别其是否恰当,试着给其打分。

1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5分)

答案(一):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答案(二)总结了全文,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善解人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答案(三)体现了母亲的贤惠和对女儿深深的爱,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学生交流。

3、给出范例参考:

4,补充穿插:修辞等其它角度

(三)方法归纳

1、请根据以上探究,说说解答这类型题目的一般思路。

2、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答题要点来组织答案?

赵集中学九年级语文阅读复习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2016年1月5日星期日

(四)夯实目标,提升能力

(湖北省中考试题)你遗失了感动吗

①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

②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1

③“那么,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的再次回答:“没有,老师1这个答案,让我心情沉重起来。我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④“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⑤“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感动呀?”⑥我的心,仿佛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

⑦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

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回家。不一会,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着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⑧那天,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⑨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有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了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的票子(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⑩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第⑥段中画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是

什么?。四.学有所获

思考通过这节课,相信同学们收获了不少。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学会了什么方法?对于此类题,你还有什么困惑吗?

本节课我解决的问题:本节课我学会的方法:我对此类题还有哪些困惑

五.课后作业:

1.阅读【湖北中考题】《母亲的三句话》,完成第1小题。

2.阅读【河南中考题】《父亲不写信》,完成第2小题。

六.自我归纳,反思升华:

回复帖子
标题:
内容: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