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中心发言稿

第六周中心发言稿 | 楼主 | 2017-06-21 00:58:54 共有3个回复
  1. 1第六周中心发言稿
  2. 2第六单元中心发言稿
  3. 3语文第六周中心发言材料

届高三历史备课组中心发言人备课稿,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本专题涉及很多概念学习过程中注意多比较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第六周中心发言稿2017-06-21 00:57:05 | #1楼回目录

2016届高三历史备课组中心发言人备课稿

第六周曾邵生

备课内容:必修三第4、5、6课

考纲要求:

(1)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思想

(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能力要求: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本周内容涉及宋代及明清几个重要的思想家,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出现的古文,从而全面把握他们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整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从而构架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较细,对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较高,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理解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并通过比较,认识近代中国科技相对于西方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高考命题趋势:

(1)从内容上看,宋明理学重点考察其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主张,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重点考察反对专制方面的主张,而中国古代科技则会侧重于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科技成果。

(2)从题型上看,新课程高考对这方面的考察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会更加灵活和注重创新,提供新情境,新视角。

(3)从命题角度看,本专题非常注重阶段性的综合,将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起来分析儒家思想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复习方法:

1、本专题涉及很多概念,学习过程中注意多比较,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比如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对比,明清反封建思想和欧洲同时期的一些反封建思想的比较、古代及近代中西方科技的比较等。

2、思想文化科技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要紧密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思想文化科技发展变化的原因,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强化通史意识。

3、从宏观上把握本专题的基础知识:比如抓装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这一主题,按纵向从春秋战国、汉代、宋明、明清等时期分析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阶段特点及其原因;按横向从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方面整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4、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评价程朱理学及其明清时期反封建思想的影响,分析、认识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灿烂与明显不足,增强名族自豪感与责任感。重点突破:

1、对程朱理学的评价。

2、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和内容特色。

3、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分析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第六单元中心发言稿2017-06-21 00:56:58 | #2楼回目录

“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一、第三组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认16个生字,学写36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5.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6.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7.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意深远。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四、课时安排

9课《寓言两则》2课时10课《惊弓之鸟》2课时11课《画杨桃》3课时12课《想别人没有想到》1课时语文园地三5课时

语文第六周中心发言材料2017-06-21 00:57:04 | #3楼回目录

第六周语文中心发言材料

高一语文组发言人:周仕敏毕锋

本周教学计划及安排:

1、评讲《故都的秋》固学作业(1课时)

2、上新课,《囚绿记》(2课时)

3、《囚绿记》固学作业讲评(1课时)

4、学生做第六周周测试(1课时)

5、评讲周测试(1课时)

《囚绿记》中心发言材料【教材分析】

《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受到不同版本教材编委的青睐。

【考点解读】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及考点

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阅读的要点有:

1、分析所写之物的特点,特别是这些特点与人有什么样的联系。

2、文章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对物的这些特点的态度与看法。

3、文章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一般说来,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叙议结合,象征,联想,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等。

高考考查的重点除了这些要点外,还有两个方面:

①对文章内容的鉴赏与评价,

②对文章重点词句的理解与鉴赏。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品味《囚绿记》中凝聚着作者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的关键词句。

3、熟读课文,把握作者对“绿”的情感的变化过程。

4、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明确“绿”寄寓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中关键语和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把握文章的主旨。

2、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把握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法指导】

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处理做了大胆的突破,不是像以往分析课文那样的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标题和文中的几个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来研读,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侧重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利用两个四十钟时间让学生学到一点对自己的发展有用的东西。

【合作小组功能发挥】

1、阅读课文,讨论思考,做好标注。

2、指导学生由题入文,解题、猜题,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以此为突破口来实现对文章内容、情感、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文意、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掌握圈点批注的品文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再通过迁移练习来巩固、训练、提高。

3、阅读文本,分组讨论,各小组展示、辩论,发表见解。

学习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堂环节(40分钟)

一、课堂导入(以“绿”为题,3分钟)

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一走进咱们云阳中学,满眼都是绿色,这种郁郁葱葱的颜色让我感到心旷神怡,我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咏柳》,同学们能背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啦,非常好,咱们中国古诗词中描写绿的句子还有很多,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背几句啊?(备注)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2、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

3、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绿色,不仅在视觉上让人觉得清新,而且在心理上也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囚绿记》。

二、目标明确:(1分钟)1、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2、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3、通过自读,画出文中凝聚作者感情体验和哲理思考的关键词句。

三、合作探究(25分钟)

(一)解题

1、本文题为“囚绿记”,这里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明确: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记叙性的散文。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3、小结:从这里可以看出,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是文体、文章的大概内容。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读书方法。但是,要想对文章理解得深刻,光凭题目行吗?还是要回到文章中,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思路

1、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提示: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更好。

【我们的方法】阅读记叙性散文,首先要了解文章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叙述过程,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在此基础之上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谓关键句,即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哲理思考的句子或体现行文脉络的句子。

(1)寻(遇、得)绿(1—4段)。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

(2)观(赏)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伸须、攀缘、舒叶、凋谢。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焦”字理解。)

(3)囚绿(8—12段)。

这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引绿入室——发现生的欢喜——绿条执意向外——绿条渐瘦渐弱——打算放绿出“牢”。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放(释)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5)怀(念、忆)绿(14段)。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板书:文章思路: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

2、小结: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品读文中精彩的句子

用这种句式表达:我喜欢“”这句话,它运用了法),表达了(感情)。

例如:我喜欢“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它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使句子生动而富有气势。仿照以上句式,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五、作业布置

1、固学环节:完成《金太阳》预习案上“自主学习导引”。(5分钟)

2、预习环节:思考《金太阳》上“思维探究与创新”P12的1、2题。(5分钟)

第二课时

课堂环节(40分钟)

一、导入课文(1分钟)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目标明确:(1分钟)

1、赏析本文重要句子。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把握“绿”的象征意义和本文主旨,并学习“绿”不屈服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

3、通过对主题的多元化解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预习检查(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纠错。

1、检查《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的完成情况。(4分钟)

2、学生说出写作背景。(1分钟)

四、合作探究(25分钟)

(一)赏囚绿之韵

1、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在作者眼中,所囚之绿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1)美

“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2)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

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意思理解);

(3)它是柔弱的

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

(4)它是倔强的、坚贞的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

2、小结: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它是美的,柔弱的,倔强的、坚贞的,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因为绿蓬勃向上,

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二)悟囚绿之魂:

难道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

1、提示: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本文时代背景的语句,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明确:写作时代背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引渡到日本宪兵部,屡遭酷刑,年仅34岁的他吐血而亡。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主题一:个人境遇的隐喻,民族命运的象征。

“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2、提示:难道这仅仅是文章的主旨吗?作者说:“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这是怎样一种魔念?你有过吗?谈谈你的经历和感受。

主题二:爱的误区

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爱不是占有,爱是放手。爱是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相互关怀、相互支持和相互欣赏。——这是《囚绿记》对人性误区的深刻揭示。

3、提示:难道这又仅仅是文章的主旨吗?作者说——“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你受到什么启示?

主题三: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人往往无视自然界的规律,最终却难免品尝自酿的苦酒。在这些饮酒者当中,有的人执迷不悟,有的人迷途知返后感悟哲理,而陆蠡当属后者。

4、提示:“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和“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主题四:发现美的历程

《囚绿记》还揭示出一个哲理: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角度、心境下才能完美呈现。作者是孤独而陌生的,“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孤独是美的伴侣,一个人静观时,最有可能发现、感受美。发现美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人必须是一个内心安静敏感的人。“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这种禅的境界,在人生中是难得而值得珍惜的。我羡慕作者是这样一个有慧根的人,而命运又给他一段悠闲寂寞的时光,在他的窗前又放下那棵绿色的常春藤。

由此,我想到,同样一位作家,日本的川端康成写《花未眠》,他在北海的旅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凌晨四点,一个安静的时间,发现了海棠花的美,并由一朵花引发了那么多人生感叹;普希金因为流放,才从大海中看见了自由的光芒,写出了《致大海》。艾青在牢中,孤独无望,对着漫天的雪花,想起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写出了感人的诗章。人总有诗意、温柔的时候,总有最有缘分发现美的时候,捕捉住那个特定的时刻,就会让它成为人生中精彩的篇章。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陆蠡被日本宪兵逮捕后,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他大声回答:“爱国1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1

假设陆蠡临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色,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

请以“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作为开头,写一段话,100

字左右。

【例文】

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

不知道今日的你,是否柔嫩依旧,苍翠依旧,固执依旧?你的色彩,我曾苦苦追寻的绿意,至今我仍视同至宝;你的姿容,我曾抑郁的心情经由装饰,至今仍充满爱和幸福;你的固执和坚韧,我曾经爱恨交织的情结,至今仍给我以无穷的启迪

而今,情缘错落,剩下的唯有想念,但是心中始终相信,曾经选择,依然选择,曾经坚持,依旧坚持。只要心有阳光,只要信念永存,黑暗与囚禁将孕育出更坚强的生命!

六、课堂总结

欣赏美妙的散文,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审美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思,去领略优美的语言带给我们的美感,学会从字里行间感受出生活的美和诗意来。

七、作业布置

1、课后固学:完成固学案1-9题(10分钟)

2、课前预习:预习《诗经两首》,标注字音,疏通字词。(10分钟)

回复帖子
标题:
内容: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