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通常都是用睡觉来打发历史课的因为他们觉得历史枯燥无味,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再次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良好的习惯是一切行为的开端,我们在做选择题时先把会的选出来不会的用排除法来
历史学习发言稿
历史学习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历史很无聊。他们通常都是用睡觉来打发历史课的,因为他们觉得历史枯燥无味。所以就有了以下症状:没兴趣——听不懂——睡觉——不会做题——抄袭他人——考试分数不好。诸如此类,无限的循环下去。其实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同学都认为我们学习历史仅仅是因为我们高中有历史这门课,或者我们高考的需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是维系一个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也是为现在提供借鉴的,所以同学们首先要明确历史学习目的,“态度决定一切。”当然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再次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1、培养学习兴趣。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做任何事情,倘若你有了兴趣那你就极有可能成功。兴趣驱使是你朝着你预定的那个方向去发展,一点一点、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你的目标。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大多数的同学都是课堂上45分钟听着很简单,课后做练习时总要花一番大功夫。其实平时我们在预习时就要大概理清本课所学知
识的大体框架和脉络,例如我们在学“中国的诗歌和小说”时就应理清这一课每个朝代诗歌和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特点、内容、发展趋势、代表作品、影响、本质和他们之间都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来你在听课时会轻松许多,也会在你预习的基础在上有新的收获和体会。最后课后的复习也很重要,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斯浩研究发现了遗忘曲线我们的记忆遗忘的是很快的。但倘若我们及时复习,提升自我记忆能力将会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不但要预习,也要及时复习哦!
3、多做习题。不论是大脑还是手下的功夫它都是练出来的。理论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我们也都明白。平时当老师刚刚讲完这一课时,我们就及时去做与之相配套的习题,来巩固加强这往往是最有效的时候。
4、“良好的习惯是一切行为的开端。”在平时的历史课堂上我们应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我们可以直接把笔记在书上,往往书上没有老师又反复强调的东西是很重要的。我们通常都要记下来,在做相关习题时最好把与之对应的知识点写在习题的旁边,这样不但方便我们巩固记忆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了习题。
5、“万变不离其宗”历史的学习主要还是在课本上,不管题目怎样变换中心还是离不开书。考试时不论材料有多难,一定要想到他与课本上的知识点有什么联系,分析材料联系课本看问题。
6、排除法做选择题。选择题的分数会影响你的总分,
凡是得高分的同学他们的选择题肯定不差。我们在做选择题时先把会的选出来不会的用排除法来做会更好一些。
当然我们也不是分数的奴隶,你主动去亲近他,他自然会亲近你。从横向和纵向都去了解历史。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谢谢!
2016、10陕鼓中学高二六班吴洁
高三历史学习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晚上好!
受岳书记和级部王校长委托,我就一级部历史近期的复习的思路与方法跟大家做一些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做好做足集体备课,准确把握好备考大方向。
按照年级、学校的安排,每一次年级的教研活动,我们都在一起就教法、学法、高考真题认真研究,热烈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年轻的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备考经验特别丰富的邬老师、高老师、孔老师他们高屋建瓴,眼界开阔,他们的建议指导使我们的教学在浩如烟海中历史知识中很好地把握了方向,找准了突破的方法。同时,在级部小组内我们几个也坚持“课前一聚”、“课后会诊”、随时协商的制度,强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性研究,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制定复习计划,但不惟计划,要与时俱进。
一轮复习中,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课时计划,但到了期末备考阶段,时间却甚是紧张,前算后算都不能按原有进度结束一轮复习,更没有时间为期末备考。严峻的形势逼迫我们必须自己另谋出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讨论酝酿之后,我们做出了如下调整——一轮复习与期末复习同时进行,第一,课堂上尽快结束必修二、三的复习,必修二经济史稳打稳扎;必修三文化史则大胆取舍,重点突破三个单元,另三个单元则做阅读教材处理。第二、每天坚持背诵5——10分钟,建立历史学科主干知识通关记录表。具体操作如下:老师统一规定复习进度与时间安排,印发各班,过关即签名,一周内不过关的扣量化分;为保证过关质量,老师每天坚持抽查,记不住的重新过关。这个工作。从第15周就紧锣密鼓地正式启动,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一到下课文综组格外热闹,那是我们的徐老师、桂阳老师正在挨个过筛,历史组成绩的获得是我们共同努力地结果。“通关”活动也得到了班主任们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治业老师、康老师、于老师的紧密配合,历史成绩的取得,也有他们的一半。
三、立足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现在的高考没有统一的教材,各个版本的表述也不甚统一,先民们创造的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对今天的学生而言无异于沉重的负担,在此情况下,只能立足基础,以不变应万变。一轮复习,我们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复习上,尤其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到部分,从阶段到单元再到每一课,力图让学生首先从宏观角度去把握历史,再从微观去认识历史。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建立笔记本,力争每节课前都安排学生将上一节或本节的知识体系画在黑板上,方便学生掌握,既锻炼了学生,又巩固了知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水到渠成,以不变
应万变。
四、精编精讲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基础很重要,方法指导也不容忽视,因为时间太紧,后期的训练中我们尽量保证少而精,对此我们更加关注的习题的精选与方法指导的有效,把冗长的理论方法变得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更容易把握。
当然,成绩取得的同时也存在不足:
1、尖子生,尤其是个别的重点学生成绩不够突出,虽然过线,但距离老师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过得不够过瘾,这是我们今后努力地方向。
2、这次考试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一还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做不到烂熟于心,所以不能好高骛远,还是要不厌其烦。二是审题方法不够科学,不能完整有效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能多角度分析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要突破的重点。
以上就是我对近期历史学习的总结,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历史课堂教学竞赛发言稿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常教学理念和观点的体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落实、新编教科书的运用等,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展示出来。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进展和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
方面:1.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励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的导入,教师们应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有复习旧课式的导入、提出问题式的导入、图片赏析式的导入、讲述故事式的导入、引用诗词式的导入、播放乐曲式的导入,等等,由此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历史学习的情境中。而且,在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教师一直是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尽力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当前提倡主体性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就是其学习主体性的基矗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倡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他们发展的根基,是他们求知、探索的原动力。而且,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没有学习的创造性。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2.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上看,教师们应注重使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采取多种方式,例如通过阅读、演示、议论、竞赛等方式,使学生投入其中,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与教师配合与呼应,通过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学生的参与,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不是只有个别学得好的学生参与。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彻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状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活跃而和谐的气氛。
这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变化。过去我们曾经认为一堂好课,就是教师讲得好,或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好。现在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一堂好课,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活动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1
与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中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注重学生的思想活跃,态度积极,从而使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3.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争奇斗妍,既有传统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又有新颖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不拘一格。其中,讨论、问答的方法被广泛采用,模拟、竞赛、游戏、角色扮演等方法,也比较多地用于教学活动之中,甚至还有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师们很注重自己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还有意识地注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动态性强,反映出现代化教学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教学可以说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既然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既然是艺术,就要不断创新。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在新编的历史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已成为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教学方法,我们常说:法无定法,法无止境。正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才使得历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同时,现代化的教学不仅体现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而且体现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4.注重对问题的探究
从教学的情况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比较注重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经常是围绕、伴随着对具体的历史问题的研讨。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议,很多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一些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重大的历史问题,以及较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可以看出,教师们对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着积极的尝试和实践。
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掌握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这就需要给学生机会,引导他们进行独立地、自主地学习与探究。现在比较提倡研究性学习,以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促使学2
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能够运用知识,妥善处理信息,学会分析推断,进行表达交流。对问题的探究,就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体现。
5.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采取多种途径,如运用投影、录象,分发资料卡、阅读纸等,向学生提供各类材料,包括文字的、图象的、统计的材料。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习,师生展开对历史问题的论述。这样就改变了教学中仅仅是对教科书的释读,从而使学生了解具体、丰富的材料,拓展视野,更深入地进行历史的学习。
历史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是因为要直接观察逝去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在掌握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学习和认识历史。所以,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材料。正是通过对材料的收集、辨析、推论,使学生了解历史的情况,提升阅读的能力,发展历史的思维,解决学习的问题。
6.注重历史与实际的联系
很多教师在讲述和分析历史问题时,有意识地与现实的问题进行恰当的联系,如联系当前国内国外的发展形势,联系本地区的具体实际,引出有关国际冲突、两岸关系、改革开放等话题,使学生通过历史的角度观察现实社会,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安排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等,把历史学习与认识社会联系起来。
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割断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了解古人或死人的陈年旧事,而是在认识过去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人类的社会,观察现实的世界。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人生,贴近学生,这样才会有生命力。
目前,历史教学是处于改革与发展之中,正经历着转型和变化。可以说,历史教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这种形势下,老的问题如何处理,新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下面就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
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或是讲授新知识内容只有10-20分钟。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是灌输式的教学,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
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教学大纲中概括为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历史知识的教学应该是基础,是不可以剥离出历史教学的;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2.对教学内容重点的把握
一堂课的时间有限,需要选定重点的内容,组织重点的活动,而重点活动是应该围绕着重点内容来设计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教学,而是舍本求末,或是就一些枝节性的问题组织讨论;或是对重点的内容轻描淡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的内容上。例如,在讲授一战、二战的结束时,对世界大战的结果、影响的分析和论述一带而过,却花很多时间谈论与战争有关的某一个事件;再如,讲授隋唐时期的文化,教师只是组织赛诗活动,让学生进行背诵唐诗的竞赛。这些都可以说是对教学重点的选择、发掘、组织的不合理。
教学没有重点,就不能带动全面,就没有突破,也就难以给人以深刻印象。而选错了重点,也就选错了方向。确定一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问题、重点活动,是教师在备课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认真地考虑分析。在这方面,青年教师尤其要多下工夫,深入钻研和把握教材。
3.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虽然教师们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但在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例如,组织讨论、模拟、竞赛等课堂活动,如果学生尚未了解一定的知识或材料,这些活动能否真正展开?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在教学时组织抢答竞赛,对学生训练的是什么?运用提问的方法,提问的关键是什么?把问题提给全体学生还是只针对一个学生发问?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从课本上寻找知识点的讨论有无必要?等等。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意义并不是在于形式上,而是在于如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关键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对历史进行认识。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围绕着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而展开的。在学生的活动上,要让学生动脑,而不是单纯地动嘴或动手。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包括课程、教材、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而不是刻意模仿和简单借用某些方法,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4.对教科书的使用
从教学的情况看,目前还存在着对历史教科书过分依赖的现象。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完全依靠教科书,不越教科书“雷池”一步,甚至是除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别的一概不讲;有的教师还是在让学生简单地念诵书上的字句,圈点书中的知识点;有的教师上课一开始让学生看书,然后就通过提问、抢答,让学生把从书中找到的知识点复述出来,等等。
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师、教材这三者是一个互动的关系,而学生是处于主体的地位的,教师的教学和教材的使用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不应被动地被教材牵着走。二是在教科书与教材的关系上,教科书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材,但不是唯一的教材。教学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不能只是局限在教科书上。三是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只是教学内容中知识的组成部分,而教学内容还包括能力培养、方法掌握、思想教育、情感发展等很多方面。教师的备课与上课不能只是局限在教材的使用上。
5.对电教技术的运用
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的方面,现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如何与课堂讲授紧密配合,使师生的活动与技术的支持成为一种同步的过程,而不是分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录象多长时间效果更好,要不要对影视材料进行剪辑?运用网络上的材料和影视文学作品于历史教学中,是否要有必要的区分和交待?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重点是不是放在记忆训练方面?如何克服技术上的干扰,解决操作上的问题,等等。
6.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道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是必要,但有的教师在这方面是有一些偏差的,例如,简单地提出一些口号,生硬地进行说教,不恰当地联系现实,甚至出现错误的观点,如抽象、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等等。
我们所教的是历史科学,史与论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学的思想性是内在的,而不是附加的或外来的。因此,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要有正确的导向,要贴切、自然,教师应当善于寓论于史,寓教于史,把历史教育中丰富的思想养分发掘出来,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
7.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问题
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的不足。例如,在专业知识方面,根底尚不厚实,讲述历史时还显露出“硬伤”,出现一些史实上、表述上的科学性错误;在材料的选择和舍取上,主观性较强,以至用了不适当的材料,甚至把野史的材料用于教学中;在教学语言上,有的教师还缺乏准确、生动、丰富,个别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板书的书写还欠规范、流畅;教学技术的掌握还不熟练;应变的能力也比较弱,等等。
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名好的历史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本领,需要对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有扎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