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范文(通用19篇)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在看完一出话剧之后,大家都会有自己的观后感。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1
这只是一个理工科专业毕业、沉浮于创业和商海中的人偶尔追求高雅看了一次话剧之后为了对得起朋友送的票而写的中学生作文式的观后感,你不能期待太多。而我,必须抱着“直觉才是最可靠的”,“粗粮才最健康”之类的想法,硬起头皮,不去想职业剧评人会怎么评价一个戏剧,才能使自己能坚持把这些写下来。要知道,距离我上次看话剧已经很久,大概一年多了吧,看的是《喜剧的忧伤》,这也是我会在剧后问那个问题的原因。
阿罗西斯修女演得最好。人物和演员几乎融为一体,天衣无缝。一位生活在当代的年轻的女性,拥有美好的生活、丰富的社交的女性,怎么能把一位50年前修道院里典型的虔诚而刻板的修女演得那么神似,气质那么贴合,对我来说真是个谜。
詹姆斯修女让人感觉是毫不费力的本色演出。如果不是剧后的交流,我甚至认为阿罗西斯修女也是本色演出——所以我说文小影演得最好。如果让观众感觉是“本色演出”,我觉得至少说明演得不落痕迹。
穆勒太太演得很流畅。我没看过剧本,如果没猜错的话,穆勒太太应该是位非裔美国人。她对整件事的态度最初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但是听到她的`叙述之后才能了解到她那套实用主义哲学是使自己能够承受住生活的苦难的唯一方法。表演者的流畅表演甚至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蔡教授如果敢于与这位表达能力超强的表演者产生争执……我只能对蔡教授遥致祝福,深表同情。如果还有机会当面致以安慰的话,我会说:“从小就以口才着称的蔡教授啊,你也有今天!”
弗林神父的表演者在剧后交流中提到他对人物的四种设定。我根据全剧的表演做出的判断是,这次演出是按照第三种设定来演的——以前有,这次没有。当然,这个判断很主观,完全是个人感受。这个人物太复杂了,这种复杂性从剧中延伸到剧外,从五十年前延伸到十年前再延伸到现在。他被怀疑,试图挣脱怀疑,他几乎就是《怀疑》这出戏本身。我敢说,无论是谁,非“非职”也罢,著名演员也罢,这个人物的表演都会是个挑战。
我看过焦晃演的《钦差大臣》,北京人艺的《茶馆》、《蔡文姬》、《小井胡同》、《甲子园》、《窝头会馆》等,七八部吧。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怀疑》这样的剧目,让我感觉与当代对接起来了。这非常难得,尤其在这个“戏剧是自由的”只能作为目标的时代。坦率地说,像《甲子园》这种在最后来一番歌功颂德的剧,没的让人恶心。北京人艺要是有能耐应该给《茶馆》加个第四幕,都不用动太多脑子,前三部的套路都不用变,具体情节从《天注定》里面随便拿过来一段就可以。批判、反思、怀疑才应该是戏剧或者艺术的使命和天职(此处可以加一个“之一”)难道不是吗?歌功颂德算哪门子的艺术?!
扯远了。最后,我要对”非职”的成员们致以由衷的敬佩。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要说,“非职”成员们这种追求人生各种可能性的生活,是多麽值得过啊!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2
今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全校师生踏上了去武汉剧院的“旅程”,心里高兴极了,好像有只小鸟在唱歌,因为我们要看话剧《我长大了》。客车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欢蹦乱跳地进了剧院大厅。我们在剧院大厅里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一会儿,话剧开始了。
话剧主要描写了王刚和晶晶两个特殊的家庭。王刚的父母已离婚多年,他的.妈妈为了让王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一直没与王刚说,因此,王刚就很骄傲,总说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晶晶的爸爸死了,她妈妈给晶晶找了许多次爸爸,但那些爸爸讨厌晶晶,所以都跟她分手了。晶晶为了不要妈妈离婚,于是她叫她的妈妈叫阿姨,后来妈妈真的与一个叔叔结婚了,晶晶才敢叫妈妈。有一天,王刚和晶晶看到了自己家里放的离婚证绝望了。
这个话剧教育了我们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珍惜自己快乐的生活。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很爱我们,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回报父母!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3
通过观看TNT英语话剧《麦克白》,感觉甚多,故写此观后感。
话剧《麦克白》演绎的故事发生在处于战乱连年的遥远苏格兰。三个命运女巫的出现,为麦克白道出了改变命运的预言。麦克白和班柯,两员英勇无畏的大将在战斗中力挽狂澜。国王邓肯将叛变的考顿爵士的封号和领地转封给麦克白,将王位传给了长子马尔康。麦克白和夫人合谋杀了邓肯国王。因为惧怕班柯泄露命运女巫的预言,也杀害了班柯。女巫们提醒他要小心已逃亡到英格兰的麦克德夫。麦克白为求心安,最后还是杀害了麦克德夫的妻儿。马尔康和麦克德夫从英格兰请到了援军,直逼麦克白所在的城堡。三个命运女巫的语言原是一种双关语,麦克德夫最终杀死了麦克白,马尔康得到王位,成为苏格兰的国王。
很久前就看过中文版剧本《麦克白》,这次看的原汁原味的英文话剧,可以说是再次生动还原了剧本,TNT剧院的《麦克白》对莎士比亚原剧本几乎没有删节,这种对原作完整的再现也使得演出格外精彩。TNT剧院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对《麦克白》进行了很好的演绎,其中最独特的便是舞美的出色运用。TNT剧院对于音乐和舞蹈的运用突出了原剧中对于心理描写的刻画,把观众真实地带入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看过后,很是震撼,话剧中很多地方都对我有触动。
话剧中演员对麦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剧性,心理演绎真实而细腻。麦克白由一个高贵前途无量的英雄人物,在野心与权力的诱惑下变成了一个举国声讨的历史罪人,展现出了麦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剧性。女巫的预言、妻子的怂恿、野心的驱使使麦克白走上了弑君的邪途,坐上王位后,权势的贪恋使其人性彻底泯灭,不仅杀害了侍卫,就连班柯和麦克德夫的.家人也惨遭毒手。可见麦克白的悲剧是由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造成的。
话剧演员艺术演绎风格别具一格,悲喜的有机结合。话剧《麦克白》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悲喜结合起来,在话剧情节发展的进程中,让庄严的中有轻松。例如“看门人”那一场中就有鲜明的体现。“谁在那儿?哼!一定是什么英国的裁缝,他身前给人做条法国裤还要偷材料,所以到了这里来。进来吧,裁缝;你可以在这烧你的烙铁”这一门房的话出现在麦克白弑君之后,在这样恐怖黑暗的时刻,不明就里的门房说出这话无疑给这紧张阴森的气氛增加了一些缓和轻松之气,使悲剧增添了一些喜剧色彩。
话剧表演充分运用意象,深刻揭露主题。《麦克白》话剧中的舞台上几尊圆柱的不同变位用来表现城堡和森林,演员的舞蹈动作即构建出战场、森林、宴会等宏大场面。而恐怖电影的音效和手风琴、萨克斯伴奏的歌声渲染了原作中阴深可怕的气氛,剧中对麦克白及其夫人内心风暴的精当刻画,精彩至极,演员们大段的内心独白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观众从大幕开启的那一刻起就深深的为表演所吸引,该话剧通过强烈的感官形象,逐渐引领观众体会到深沉的恐惧。TNT版的《麦克白》再次印证了莎士比亚的作品仍然对当下观众有着非凡的吸引力。看完这话剧,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人的可以有欲望,但却不能膨胀。一个人的野心会蒙蔽人性的双眼,终将导致一个人的灭亡。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4
阴差阳错地选了这门课,但是没想到一部戏下来就喜欢上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那么我就借着《夕照》这部让我对话剧一见钟情的戏谈一些我对话剧的粗陋见解吧。
在一段如泣如诉的长笛伴奏中,《夕照》拉开了帷幕。一张旧躺椅静静地躺在画家简陋的画室中,欲动还静,欲说还休。此时,舞台灯光淡蓝如水,均匀笼罩整个布景的冷色调为这个故事奠定了感情基调。至此,这部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征服了我。与电影艺术相比,舞台艺术有其技术手段上的缺陷。各种特效、剪辑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导演在感情渲染上游刃有余。而作为一种现场直播式的艺术形式,话剧高度依赖音乐、灯光、布景来渲染、烘托氛围。一部话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与剧情搭调的音乐、灯光、布景,做好这些就可以如《夕照》般在帷幕才启之际便先声夺人。
这部戏由白玉兰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默然老师主演。李默然老师的表演富于激情,感情真挚而充沛,并且在对细节和关键时刻的把握上极见功力。在《夕照》这部戏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李老师饰演的甲泽感情自然流露,丰沛而不做作。在甲泽一点一点确认眼前的老妪就是自己四十年未曾谋面的妻子的过程中,人物的情绪一点点变化,当剧情发展到一个个关节点,如甲泽看到卢婷吃桂花糕(记不清是不是叫桂花糕了)的姿势时,李老师的表情动作都非常到位,不禁让人击节叫好。可以说,李默然老师的精彩演出是这部戏的最大亮点。至此,不妨让我们再次与电影做一对比。与电影相比,话剧作为剧场艺术当然是不存在特写等镜头语言的应用的。小剧场还好一点,大剧场的话观众与演员的距离(尤其是后排)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感情的传达的,这就对话剧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语言还是动作、表情都要十分到位,甚至要十二分的到位,因为要考虑演员到观众这段距离的传输损失。一部部戏演下来,话剧演员的演技就比电影演员高出很多。我们不难发现,濮存昕、何冰、宋丹丹、陈建斌等话剧演员出身的人,一旦涉足影视领域就星光熠熠,长期浸淫于话剧艺术使得他们即使“收着演”也能完美驾驭一部电影。
这部戏的另一个特色是穿插叙事手法的应用。四十年前的画面和四十年后的'画面被交替激活、定格、激活、定格??,继而在全剧的高潮部分出现了四十年前的人物与四十年后的人物的对话。这种手法的应用别具匠心,极具艺术美感。由于剪辑技术的应用,电影导演可灵活运用正叙、倒叙、穿插叙事等各种叙事手法,而在话剧中尤其是在同一幕中使用穿插叙事的方法,由两条线推动情节发展是非常有特色的。霎那间,时空仿佛变得平直,人生的沧桑感、厚重感得到了完美呈现。
对话剧的陶醉也唤起了我对话剧现状的忧虑。话剧市场的萎缩、人才的流失不禁使我担心我的儿孙们是否还能看上话剧。窃以为话剧人们今后应该更重视市场开发,其实话剧并不是不能为普通大众接受的艺术形式,只是很多人并没有机会去接触话剧,爱上话剧。我欣喜地看到,每隔两三周中科院青年公寓食堂前就会出现北京人艺的学生公益场流动售票车,这就是培植观众群的一个良好方法。真心希望中国话剧更加欣欣向荣,佳作频出,名角频现。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5
4月17日晚,我去宁波逸夫剧院观看了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的话剧《香水》。剧情既浪漫又纠结,看似简单又深含哲理。
著名影视明星童蕾出演女主角,刘鹏、徐漫和一名外国人分别出演另外三个角色,这么两对男女组成的一台戏,居然把当今年轻人的爱情、婚姻故事演绎得跌宕起伏。从观众的笑声中、掌声中、悄悄的评论中,你能感受到观众的反响是良好的,这让人感到舞台艺术的“高深莫测”、意味深长。
这部话剧的'主创者也许是针对当前年轻人对婚恋这个大问题的迷茫、轻率等严重现象的一个思考,试图作一些正面引导,其创作思想有现实基础,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能否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同。
从大门内外两辆奥迪轿车和两位美丽的汽车模特和大大的广告牌上“中基奥迪之夜”来看,这出戏是完全商业运作模式。我观察了一下,演员只四人,布景很简单,其投入是很低的。观众席楼下的上座率约有80%,楼上后四排基本没人,我分析后四排是没卖,楼上的上座率约是30%,在当前话剧不很景气的状况下,能有这样的成绩是相当成功了。
祝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的话剧《香水》取得良好成绩!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6
11月17日上午,我校举办了初一年级学生去科技馆参观一个话剧的活动。所有同学都十分兴奋,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没看过话剧表演。
在去科技园的路上,同学们按照广播操的队伍,井井有序的排成了两路分队。在路上也没有大声喧哗、互相嬉戏。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一切秩序都没有被乱了套,都进行的井然有序。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科技苑,同学们都很兴奋,但依旧在科技园门口等待老师和班长的点名。当老师一声令下说可以进去了,这时,我只看见数五十个人头在攒动,足以看出同学们的兴奋之情啊!
坐在了位置上,同学们都不免有些窃窃私语,都在猜想这次话剧的内容:有些说是关于未来的理想的;有些说是讲认真学习的;有些说是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些说是告诉我们一个个让人沉思的道理的……
但这些啊都不是,而是关于上海世博会的。
这个话剧讲述的是一群学生在少年宫表演的有关于世博节目被选上了,而一位叫美眉小姑娘的独唱节目却没有被选上,她十分的不服气,她认为自己表演得很成功,很好。她的铁哥们是一位叫东东的小男孩,东东十分喜爱美眉的歌声。而东东由于自己爸爸经常在外面喝酒,搓麻将,他的妈妈离家出走了,这让东东的心里留下了一道疤痕,他无法排解自己内心的孤独,于是东东从一位优秀的好学生转变成了一个学习成绩差,经常去网吧的坏学生。而美眉则是一位十分喜爱唱歌的女孩,她被自己的舅舅唆使去歌厅唱歌,享受明星的掌声,明星的待遇,在舞台和灯光的伪装下一步步步入深渊。班长小红是位非常优秀的小姑娘,她知道美眉的'独唱没被选上后,自己主动邀请美眉去参加自己的世博舞蹈小组,美眉并不领情,还一再地挖苦小红。但小红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劝说东东的爸爸痛改前非,东东非常感激她于是就答应帮助小红劝说美眉。一次在赵老师的生日上,东东的爸爸和妈妈终于和好如初,一切终于过去了,但美眉始终没有答应参加小红的小组。她和以前一样去歌厅唱歌,终于被班长一批人马找到。她们比赛:如果小红的小组比美眉唱歌唱得好的话,美眉就答应参加小红的小组。最终美眉被小红的真诚所感动,终于答应了小红。
结局是她们一起踩着整齐的步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全剧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博得了同学们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一阵阵响彻云霄的喝彩声,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是啊,上海世博会在中国成功的召开并圆满地结束了,但我们的热情依旧如潮水般久久不能退去……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7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全校看几部话剧,看完话剧我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女生热线
众所周知,早恋是个不好的现象,而在话剧的那一对学生就是走错了路,未能选择正确的道路而酿成大祸。男女双方在事后都十分的后悔,但是,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事情一旦出现便无法挽回。所以,作者在这提醒广大读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拒绝早恋。其实,早恋在高年级的同学,尤其在我们这个年纪是最容易发生的,我们这个时候是在未成熟和成熟的转折期。在这个时候,是我们最容易误入歧途的时候,我们会错把友情当做爱情,而发生不正确的事情。所以,在这个年龄段,请大家保持好距离。特别是从小一起青梅竹马的好朋友。
表妹驾到
这部话剧讲的是一个亲戚串门经常发生的事,那就是比谁家孩子好,不过比来比去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好,而家长恨不得把自家的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并在别人面前恨铁不成钢的多说几句。家长们总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与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的孩子好,家长要能够公平的对待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请各位家长不要过分地攀比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特有的优点。这部话剧反映了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他们苛求孩子完美,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压抑孩子的个性,使孩子承受无形的压力。
这次的集会对我的感触很深,它让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也让我懂得了很多事情,感谢这次集会。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8
公主至高无上的,当然她的头发也要与众不同。在观看《公主的头花》这部话剧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人类的美可千万不能用动物们的生命做代价。
“砰”的一声枪响,传来了白鹭凄惨的叫声,一位商人带着一个小丑,手拿长枪,奸诈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森林,他们俩就是击杀白鹭的凶手。为什么可爱的白鹭们会被他们杀死?一切都是因为公主的头花——公主要出嫁,必须将自己打扮成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在全国帖榜告示天下,让大们帮她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头花。
果然,美丽的头花让公主在婚礼上出尽了风头,姑娘都无比羡慕公主和她美丽的头花。这一切都商人和小丑看在眼里,于是人他们打算制造更多的头花来赚钱。然后罪恶的枪口一次又一次地对准了白鹭。渐渐地,小白鹭们没有爸爸,没有了妈妈,没有了自己的家,它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公主知道了整个事情之后,非常后悔自己所犯下的错,从此以后,她就回到自己的国家,整天呆在生活过的地方,遇见路人就讲她自己做作所为,让人们以后再也不要像自己一样,为了自己的欲望和美丽,而杀死人类的.朋友。
看完这台话剧,我的心里突然多出了许多的想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啊!公主在这件事明白了——有时自己的一己之私会给更多的人或物带来伤害,所以她用更多的时间弥补自己的过错。这也说明,公主的内心是关善良的,而我们也应该和她一样,首先做一个善良正直的孩子!如果有一些我们也做错了事情,我们也应该像公主一样勇敢的面对和弥补!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9
曹禺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情感纠葛创作出《雷雨》这部可悲可叹而又可感的伟大话剧,其被评价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雷雨》中以周鲁两家的恩怨情仇为线索展开叙述,由浅及深,浅至每个人物形象的外貌语言,深达所有人物心灵精神的刻画,一步一步将故事推向高潮,达到矛盾的白热化,一股情感的洪流最终爆发,湮没整个封建家庭。
周朴园无疑是整部话剧的主心骨,事由周朴园而起,也由他结束。三十年前,周朴园身为无锡周公馆大少爷却喜欢上了女佣家的女儿侍萍,看上去荒诞奇诡,实则是周朴园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当年周朴园正值风华正茂,年轻气盛,在完全没有任何情爱经历的条件下,单纯喜欢上了侍萍,可以说最是青春年少,也最是懵懂无知。周朴园是一位出生于封建家庭的资本家,可想而知,他一直在自由平等和封建专制中苦苦挣扎。当然单纯的一个人是无法抵挡住社会的涌流,抗击封建家庭的压制,迫于无奈和无助,周朴园只有放弃侍萍,狠心将其逐出家门。可是剧中周朴园几十年都仍保留着侍萍曾经用过的家具,保留着侍萍夏天爱关窗的习惯,甚至一直没有忘记侍萍的生日。由此可见侍萍在周朴园心中地位的举足轻重。有人说这是周朴园为了弥补精神上遭受的谴责,为了让自己心中不再难受,周朴园一直带着伪善的面具。可试想那年今日,周朴园的的确确对侍萍动了情,若说他无情无义,那么他自不必忏悔和懊恼,正是因为有顾虑,有自责,有不安,才正好能够说明周朴园无法忘怀那段青葱岁月。当时周朴园的情感是没有任何杂念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情感被冲淡。
三十年后后的周朴园是整个周家的顶梁柱,他必须要维护一直留存下来的封建专制秩序,不能够允许任何事物冲破这道防线,这也足以说明周朴园当时自由平等思想的不现实,当时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最终还是落入封建专制的深渊之中。所以说周朴园也是受害者,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不得不承担这份责任,无以摆脱。一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周朴园这样冷漠的性格,即使到最后周家没有承受住伦理道德的压力和时代冲击而分崩离析。独留其一人,默默承受这冷酷的现实,这时的周朴园亲眼看着家人的逝去,亲戚的离去,还经受着舆论谴责,心灵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创。直到这里,合乎情节情理,说明周朴园自食其果,希望构建的理想家庭就此破灭,纵观全剧,周朴园反而最为悲惨,最为值得人同情,有些本不该他承担的责任和错误最后也落于他的肩上。
周朴园与侍萍、蘩漪等人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蘩漪具有一定的反抗心理,敢爱敢恨,性格直率,在旧制度的压迫下她无法去追求自由和向往的'爱情,得不到妇女应有的地位,因而心理上扭曲,常常无助、自卑、恐惧,她始终无法摆脱周家对自己精神上的束缚,周家就像是一条锁链牢牢锁住了她的双脚,她所做的都是无谓的挣扎。再看同样有着新思想的周冲,富有幻想的他,生性浪漫的他,心智尚未成熟,甚至都还对周家的一切都是迷茫,困惑,他不知道如何面对眼前的一切,惊慌失措的他最后为了救四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他再也无法拥有热情去追逐生命的意义,这里或许不该是看到封建制度的罪恶和黑暗,而更需要关注的是人性,是人情世故,这可能就是这个剧本的最终目的,揭示了人性的多重,通过不同角色展现了不一样的人生性格色彩。
《雷雨》给我们的启示不局限于是让我们看到封建制度的腐朽,或许,真正意义在于领悟到生命的珍贵,看到人性的回归。一个人要有追求自由的执着信念,要有不放弃的精神,面对生活坎坷,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在于个人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会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相信前途会充满希望。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10
前两天去看了话剧《日出》,深深地震撼。
在短短2个半小时内,体验了彻底的绝望,又从人间地狱进入天堂。这是曹禺先生的魔力,也是演员和导演的魔力。
我没看过之前版本的日出,只是非常喜欢这一版。
先说演员,最令人惊喜的是郭达,他扮演的富豪潘月亭是个很复杂的角色,刚开始,他看起来如笑面佛而且很懦弱,慢慢地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了,凶狠、狡诈、吃人不吐骨头,就如黄省三的哀叹:“都是人啊,人不能这么对人的!”郭达把这个两面三刀的笑面虎演活了。
扮演陈白露的陈数是我很喜欢的演员,看过她演的《暗算》。之前上映时,有评论说她是演得最像陈白露的演员。陈白露外表光鲜亮丽,内心苍白绝望,她曾经被至爱的人背叛,所以再也不相信爱情,丢弃一切理想苟活在上海滩;她鄙视周围的一帮寄生虫和社会渣滓,却不得不仰赖他们生存;她总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热爱看日出,但太阳终于出来时,她却喃喃地说:“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然后服药自尽。
“太阳出来了,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是《日出》中最有名的一句台词,懂了这句话就明白了全剧的基调,地狱般的生活,惨绝人寰的人生。第一次读这个剧本是在高三,那时候脑子里总会蹦出这句话来。
灯光和音乐也令人印象深刻。陈白露刚出场时,打的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晃得人眼晕,象征着陈白露生活环境的光怪陆离、灯红酒绿。除此以外,灯光总是压抑的,朦胧的,因为这里永远见不到阳光。当悲剧发生时,如黄省三毒死亲生孩子,小东西被毒打时,灯光碎成一条条惨白的光柱,把人物也割成一条条的;小东西上吊时,在满场的'黑暗中,小东西的身旁燃起火一样的灯光,令人想起地狱中的烈火,不寒而栗;陈白露出场时,总有一束灯光柔和地打在她的身上,烘托出她超越凡俗的美。
曹禺的这出剧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活生生地展现了人间地狱,黑暗到彻底,绝望到彻底。他的《雷雨》、《原野》亦如是,读他的剧本时曾因为那种彻头彻尾的黑暗而读不下去,作者写剧本时又该是何种心情?他的心里为何能容下那么多痛苦?
不过,导演对结尾做了一些改变,加了一个光明的结尾,尽管是虚幻的。陈白露死去后,场景突然切换成森林,太阳的神辉笼罩大地,陈白露慢慢醒过来,她回忆起了自己十二、三岁的时候,那是她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她内心的美好也苏醒过来,她一步步向光线发出的地方——太阳,亦是天堂走过去,这时音乐变得优美和抒情,在我的热泪盈眶中,全剧结束了。
走出演播厅,门口有一座曹禺先生的半身像,我默默地凝视着先生的面容,向他道深深的感谢。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11
在今天的早上,我们班里面组织了去少年宫看童话剧的,我不知道这一个话剧讲的是什么,我非常的喜欢看话剧,因为我觉得话剧比电影好看的多,话剧的演员扮演任何的东西都是有声有色的。
我们来到了少年宫,我觉得少年宫里面非常得漂亮,少年宫里面非常的新也非常的干净里面没有一点的垃圾,我非常的喜欢少年宫,我来上年共已经是第三次了。
话剧的主人公杏花和虎子是两个小游击队员,他们不怕困难、挫折。有一天,他们从地下交通员的情报中得知了一个天大的阴谋:日本在哈尔滨平房区建了731细菌部队,利用活人做实验,专门研制可以杀害中国人的`病菌和毒气。地下交通员告诉他们要在的时间内送到济世堂药房的马先生手里。于是,他们把这个重要的情报藏在脚滑子里面,赶到济世堂药房,可惜马先生恰好被鬼子抓住了,脚滑子也下落不明……终于,他们经过了奋斗后终于把情报送到了张老师的手里。
我觉得里面的好人都是非常有勇气的,里面的人做的是都是那一种非常有风险的事情,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勇气,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12
《十二怒汉》足够经典,翻拍自《十二怒汉》的《十二公民》也挺让人满意。
看《十二公民》之前,浏览了一下剧情介绍。某政法大学里为补考而设的带有实验性质的虚拟法庭上,是十二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士,而他们并没有决定他们所讨论的案件审判结果的权力。就在这样的法庭上,一个极富责任感的检察官以一己之力说服了其他十二位“陪审员”,让正义得以伸张。
开始觉得故事的开端有些无力,而且这样的移植让片子定调很低,甚至给人俗气之感。但接着看下去我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其实这样的设计是很讨巧的,既解决了剧情合理性的问题,又在审查制度下符合了有关规定、规避了踏入雷区的风险。
《十二公民》虽是翻拍,但把它的故事放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特殊语境下讲述也合情合理。而且故事环环相扣,整部影片无论是小段落还是总的结构都可自圆其说。即使片中人物有时的反应给人以故弄玄虚和拖沓之感,但这种抽丝剥茧式的推理还是让观众沉醉在了解谜的快感之中。
片中人物的设计很用心,个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让人难忘。其中9号陪审员老大爷回忆自己在“反右”中遭遇一场戏,合理推进剧情往下发展的同时,可以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多数人的暴政”为何物。还有蹲过监狱的5号陪审员,用自己的经历让人明白冤假错案的危害。除此以外,4号陪审员的“干爹”身份、10号陪审员的地域歧视、6号医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7号小卖部老板生活的辛酸、11号校园保安的大学梦无不令人印象深刻。主创们正是通过他们的言行传达了自己的价值观、表明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态度。
其实,这部片子的'成功还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了演员的表演。众多话剧出身的演技派带着一个年轻演员飚戏,让人看着直呼过瘾。
从试听技巧运用的角度看,该片亦可圈可点。导演光是靠场面调度和5.1声道的熟练应用,便盘活了一个平淡无奇的废旧厂房。影片结尾处的那个充满了诗意的平移长镜头中,导演更是将场面调度用到了极致。片中,导演还利用灯光模拟天气的变化,适当地烘托了影片的气氛、外化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可以说,这次的翻拍尝试是相当成功的,除了以上谈到的片子本身,《十二公民》也是一部踩着时代步点,反映时代精神,为时代主题而生的电影。
当影片倒数第二个镜头终于揭开了8号陪审员的身份谜底,当片尾字幕出现了本片的策划单位,我们恍然大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影片是我国司法公正以及检察机关自己的一部形象宣传片。不同于一般的ppt式的宣传片,这样的宣传更高级,宣传效果也更好。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主题映衬下,当司法改革搭乘着社会转型和变革的快车,导演需要做的,只是顺势而为,让自己的电影站在改革的风口上,把自己扔进时代的大潮中。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13
35分钟前,我看完了十二公民。现在,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写一些东西。
小的时候,我的老师喜欢让我们写读后感、观后感。当时每次都是应付了事,从来没有一种憋了好久的话需要说出来的感觉,也从来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说,当时根本就没有想法。可能是时间的推移,也可能是片子的缘故,现在看完影片的我十分兴奋,不免慨叹,有什么事不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呢?
我看过不少的影评,基本我看过的片子我都会去找影评看。他们有的聊文化,有的聊社会,有的聊演员、导演,有的聊现实,可很遗憾,水平不足,我现在只能去完成我小学时未的作业,我只能聊聊感受。
是两个字,碰撞。
影片的主体是一个陪审团,在讨论一个“富二代‘杀’父”的案件,然而大家的惯性思维都认为事情和媒体宣传的毫无差别,这时一个“不安分”的原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慢慢摆出自己的看法与立场,去推翻世俗的眼光,之后的就是不同原子间的碰撞所爆发出来的能量。
当你举手之间有一个人的性命时,我们需要一盏客观的灯,去照亮真相。
影片的主体自然是这十二位陪审员,他们并没有自我介绍自己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可在剧情的发展中,逐渐的描写了自己的工作环境、生活状态,让观众可以了解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巧妙的'方法,让观众在看电影的同时去代入台词的环境,从而自己知道了这位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获得了奖励式的喜悦。
最主要的一位,是我们的八号陪审员——陆刚,他在整个过程中就是那盏灯,同时我认为,他是整个电影节奏的把握者,所谓碰撞,所谓理性的碰撞,必然是思考后的,而不是一味的蛮莽。导演和编剧很好的利用了这个角色的冷静沉稳,让这个碰撞变得理智起来,而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闹剧,这个影片的节奏感也因为他的把控变得让人可以激动,也可以思考。表演者何冰,语气、气息、眼神很好的卡住了台词,无声的抒情片段也处理地很舒服,可以说是为整个电影打下了基石。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碰撞中所必须的阻力。而且是那最不理智,最主观的阻力——三号陪审员、七号陪审员、十号陪审员。他们的不理智来自于主观,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并且因此充满戾气。这个从河南来的富二代的身上,已经被大众贴上了“目无尊长”“外来人员”“富有”的标签,而这又恰恰触碰了三号、七号与十号的戾气,从而丢掉理智,一味从众。这很像当今的网络,很少有人在乎真相是什么,他们只知道怎样做自己可以被满足,怎样可以发泄自己对这个社会不满,而那个可怜的生命,则变成少数,成为多数人的沙袋。这几位也是由很好的演员扮演,作为整个影片的进行下去活力。
看到有人说,这是话剧演员在荧幕上过把瘾。我想到了我看到他们的独白的心理活动,确实可以牵动你的心弦,每一个字的语气、气息,脸上是狰狞或是平淡,把握的分寸都可以保持在0.5个毫米内。那是最合适的状态,说出又不说死,给足你的理解空间。
电影配乐从来都是艺术,这部片子让我印象比较深的都是几次钢琴低音的单音,走势是向上,在安静的时候听,他就是希望,并且也起到了把控节奏的作用。
最后,以我拙见,还是谈谈我从电影中看到的思想。我觉得这句话是从那个小卖部老板的嘴里透漏出来的,“他不就是想让我明白,一个孩子的命比冰棍儿重要吗?”。在生命面前,在尊严面前,那些纵容自己的不理智都是低贱的,自己的不理智可能是因为快要融化的冰棍,可能是因为叛逆的孩子,可能是因为眼前的绝望与无助,可这都不应该成为你去伤害他人生命和尊严的理由。
困了,不写了,影片中的老人、医生、保安、被冤判的青年则代表了另一角度,希望有心人得之。
自己的文笔还是很差劲诶,不过写完还挺开心的,《十二公民》,好作品。如果之后有观看者也有想法想要表达,欢迎交流。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14
2022年9月25日上午,我们全校同学迎着朝阳,意气风发地坐上了开往闵行区的汽车?为什么大家如此高兴?因为我们要到上海市闵行区城市剧院观赏儿童剧啦!
我们所看的儿童剧名叫《彩虹》,它的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小学毕业前夕,为了让少年儿童到不同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分处城乡的两所学校举行了对口交流,规定双方各需安排一名学生到对方的家里进行交流学习。经过自荐和选举,住在城市里一名叫方磊的同学走进了云南乡下,住在山村里的山妹姑娘也踏上了去城市的寻亲之路。山妹为了寻找妈妈,走失在大都市的街头。无助的身影牵动着城里和山里所有孩子的心,城里的孩子通过高科技手段,运用网络搜索帮助山妹找到了妈妈。而山里的孩子狗剩凭着自己的冷静机智救出了被困在树上的方磊。两位同学在短短两个月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困难来袭时,他们都能团结一心,在一次次的互帮互助中战胜困难,共同分享悲喜,从而在假期生活中体验了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在这部话剧中,方磊是一个十足的富二代,他起初之所以选择了去农村体验生活一个月,在我看来是因为想感受下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但是,当他到达农村,看到眼前农村的贫穷落后时,他逐渐改变了对农村人的思想偏见,并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中。从一位养尊处优的城市孩子变成了能够乐于助人,不怕吃苦的刚强男子汉。这让我深受感动,因为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的孩子竟然能接受贫穷的生活。和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相比,他卸下了身上的娇嗔之气,与山村孩子们一同快乐地玩耍,这可真是华丽的蜕变啊!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15
今天,我们哼着歌儿,挂着微笑,怀着愉快的心情去上海市闵行区城市剧院观看了一部话剧——《彩虹》。在汽车行驶的途中,我一直在心里猜测着这部话剧的故事内容,真是既期待又激动。
终于,一个半小时以后,汽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莘庄的城市剧院。一下车,城市剧院的工作人员就带着和蔼的笑容在门口迎接我们,把我们按顺序领进了剧院的大厅里。剧院的大厅装修得十分精美:金黄的墙壁,墙壁正面悬挂的电子剧目广告牌,水晶般的吊灯,幽雅的植物,厅内四周摆放着绚丽的话剧演出海报。好大好美的剧院啊,我不禁暗暗地赞叹。走进五彩缤纷的剧院,闪闪发亮的灯光把我的心也照得的明亮起来。想着演员们即将登台表演,我的心不由得砰砰直跳,简直比他们还紧张。突然,场内灯光一关,伴随着阵阵歌声,一群小演员们健步走上了舞台。他们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表演得十分认真。当剧中孩子们的班主任老师告诉他们,要和农村的孩子互换角色,体验生活时,他们并没有嫌弃农村不干净,环境不好,而是争先恐后地想要到农村去体验生活。
最后,他们互相选派了代表到达各自生活的地方去,开始了短暂而又充实的体验之旅。城里的孩子到了农村,并没有嫌这嫌那,而是和山里的小伙伴们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农村里的孩子到了城市,也没有被城里的'孩子瞧不起,而是受到热烈欢迎和友善相待。温馨的一幕幕让我的心跟着剧情变化起伏不定,心潮像阵阵海浪一样难以平静。
这部话剧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无论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人们生来都是平等的。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一分关爱,少一分争吵;多一分团结,少一分斗争。多一分关怀,少一分冷漠。让我们都成为一家人,不分高低,没有贵贱,和和美美地共同生活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让和谐之花遍地盛开。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16
《彩虹》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一部的儿童剧,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话剧开始了,同学们坐在柔软的座椅下,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生怕错过了舞台上每个精彩的瞬间。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伴随着剧情的变化,播放的音乐也时而欢快,时而悲伤。当小演员们遭遇突发事故时,我的心不由得也跟着一紧;当剧中的小姑娘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获知妈妈还活着的`消息时,我不禁为她流下了高兴的眼泪;当城市和乡村的孩子们在一起载歌载舞时,我的心也跟着雀跃起来舞台上的演员们个个都很用心地表演着,所有演员们的演出都很棒,我想他们应该花了不少时间吧。我想,他们虽然也很累,但是想到能为大家带去欢乐与启迪,他们的心里也会是快乐的吧。
从这部剧中可以看出,山里的孩子家庭很穷,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富有。但是山里的孩子人穷志不短,做什么事都敢闯一闯。而有的孩子城里却心高气傲,骄横自傲。殊不知这种冷眼歧视很容易伤害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许多农村的孩子会变得更加不自信了。而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里也并不少见。
此外,剧里男主角的妈妈就有点看不起农村人,但是他的爸爸并不这样想。说到这里,我都想批评孩子的妈妈了。尽管社会上有一些城市人歧视农村人是不良现象,但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山区的孩子苦啊,山妹的妈妈只好去上海打工,把衫妹和狗剩留在了山区,每月只能打几次电话,寄一次钱。后来还得了病,多可怜啊!再说了,我们班同学不都是从外地来的吗?虽然我们老家不是山区,但也很贫穷。一毛钱就可以买一根冰棒,多便宜啊。而我听爷爷奶奶说过,当时的五毛钱就可以上学,可那时的他们却穷的上不了学。
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山区的孩子做出一份具体的贡献,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吃好穿暖,感受生活的美好!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17
周五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观看了一个话剧,名字叫《少年孔子》,这个话剧使我感触很深。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随着古朴的音乐,一阵清脆的读书声萦绕于耳间,《少年孔子》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随后讲述了小孔丘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表现了少年孔子的优秀品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弹琴,牛轰的爸爸也让牛轰弹,牛轰说没琴台怎么弹呀?然后他的爸爸趴下指着后背说:“这儿,这就是弹台。”其实牛轰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乱弹,这时他们听见了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一会先生来了,先生问孔丘:“你这篇曲子已经弹了二十天了,学点新的曲子吧!”孔丘说:“我还不知道这个这个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意义。”先生继续问孔丘:你会几首曲子了?”孔丘说:“我会一首。”牛轰和他的爸爸都笑了,牛轰的爸爸问牛轰会几首曲子?牛轰说:“我都会五首曲子了。”先生一听说:“孔丘你说说这个曲子的含义。”孔子说:“我觉得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个能管理国家的名人。”先生说:”确实是,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写的曲子。”
孔丘学习弹奏乐器,一首曲子整整练了一个月,弹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先生都满意地说可以练习下一首了,可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练习,而牛轰,虽然会弹五首曲子,可是一首曲子都没有弹好!让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练钢琴的时候,我都是非常着急,希望能多弹几首曲子,在练的时候也没弄明白曲子的含义,就换下一首。可是最终没有几首能过关!通过少年孔子的弹琴的经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他的妈妈很辛苦,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孔丘非常孝敬他的妈妈。有一次,她的妈妈得了一种病,这种病需要一种草药才能治好。但是这种草药只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到。孔丘还是带着他的同学在悬崖上为他妈妈采到了那种药,治好了她的病。
到了该选诗童的时候了,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加比赛。”这时孔子推荐了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非常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加比赛呢?其实牛轰家在昨晚着了火,他已经很不高兴了,孔子推荐他是为了让他缓解不好的情绪,说明孔子在小时候就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对手都很友善。
当然了,小孔子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我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十一节前,育儿网北京论坛举行了一场抢楼活动,奖品是《少年孔子》的亲子票。很是幸运,顺沿到了我,意外获得了一套亲子票。
我其实很乐意带童童去看类似的演出,总觉得这对孩子来说绝对是一种很不错的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的一种方式,所以只要有时间的话,我就会搜罗各种适合观看的演出的信息,带孩子去看看。算算童童看过的各类演出也不少了,但是总体来看演出市场真是良莠不齐。
我对木偶剧院排出来的剧目评价还是不错的,因为真人角色扮演,都是艺术团的专业演员,舞蹈动作上的肢体语言表达的很到位。对于那些套着头套的人偶剧,总体评价都不是很高,因为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大多只局限于语言的表达。从舞台设计到人物的表现上来说,只能是取乐于孩子,而缺乏更多艺术上的表现。
这次的大型史诗剧《少年孔子》还是不错的,首先从舞台的造景上就让人耳目一新,许多场景都运用了大型的道具,让整个舞台生动了起来。其次从孔子少年生活中的故事入手,让观看的孩子更能接受。第三,舞蹈与歌曲穿插其中,艺术表现形式更丰富。
整个演出从很唯美的童声阅读中开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周《诗经》)演员们拿着竹简,高声朗诵着,配上古典的音乐,一下子就让人的心静了下来,也让整场静了下来。
故事从京城要选拔诗童开始,诗童要学会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接下来的几个章节里,就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18
在没有观看此剧之前,或许我并没有如此深刻地意识到,我的生活,我的人生,甚至生命中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其实都在被不同程度地遭受着一种打劫。有时候是我们打劫着别人,有时候则是我们在被人打劫。在这个互相打劫的过程中,我们成长,这或许就是现实的生活。
作为一个话剧迷,每天都在被不同的话剧宣传所打劫着眼球,铺天盖地的广告,天花乱坠的标语,让人迷了双眼,分不清优劣。《你好,打劫》的宣传并不如其他一些话剧那般如此声势浩大,低调平凡,就像剧中的人物一般。尽管如此,却掩盖不住此剧的光芒。虽然在观剧之前我跟许多人一样并未抱有太大的期待,但在观赏完此剧后思想却被完全颠覆。很负责任的说,如果错失了这部话剧,真的会是一种不小的遗憾。
如果有人问我,这部剧讲的是什么,那么我会说,打劫。简简单单的2个字便能概括整个故事。但如果有人问我,你对此剧的印象是什么?那么真的就不是简单2个字便能概括的。虽然整剧的主角只有6个人,从开头到结尾几乎没有换过一个场景,但却不能影响此剧的精彩程度。我一直认为,一部话剧并不是场景多,演员多,成本高便能称之为佳作。恰恰相反的是,如果能用最少的人,最少的布景及最小的成本却能完整诠释整剧,那才是精华!好的话剧需要的是完整的剧情,好的演员,以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这是我观看话剧时所一直关注的三个要素。而《你好,打劫》则恰恰将我所关注的这三个要素完美的展现了出来。
什么叫入戏太深?以前我一直不太了解。但在观看了此剧后,便被演员的精彩表现所折服。曾经有个一样喜欢看话剧的朋友跟我说,看话剧的时候,注意演员的表情也是同样重要的,一个演员表演的好不好,是否真实,看他们的表情就能知道。因此当Sonne在暴怒时激动地面红耳赤;谢幕时,icy的扮演者程怡仍在那止不住抽泣时,便已经被演员的演技及敬业精神所深深的打动了。剧中还有很多幕激烈的推搡镜头,演员一次次地摔倒在地上,Tom甚至还摔得翻了个跟头,这几幕都是十分真实的。我甚至担心那么多次演下来,他们是否会受伤。这在其他的一些话剧中,是不曾所见的场景。这正验证了一句话:要感动别人,必须做到真实。
接下来谈谈剧情,之前我说过,如果2个字概括,便是打劫。但此剧不同于一般的打劫故事,并不是用劫匪打劫了人质,最后警察救出了人质这样平淡的结局就能说清楚的。劫匪,人质,警察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这三类主要角色在不停的变换着。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劫匪,人质以及警察,只有看完整剧才能下定义。Sonne和Ben,这两个善良的劫匪,以及被生活所打劫着的4个银行职员,注定会上演一场不平凡的故事。在剧情的不断发展下,人质从最初的恐惧,愤怒,反抗中渐渐产生了同情,甚至是感同身受的心理状态,在劫匪与人质的互相较量、交流与开解中,6个人各自不同的经历却产生了互相帮助,共同“打劫”的想法。看到这里,听到旁边有人在说这点就有点荒诞了,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这应该就是心理学上所谈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当时是我处于这种情景中,一定也会一样吧。
本剧的主题是:打劫。剧中的每个人都像生处于现实中的我们一样被肆意打劫着。来自银行职员家人们的电话无疑是推动人物心理变化的关键要素。这几个光凭声音就主导了人质心理状态起伏不定的“关键人物”,无疑是最功不可没的打劫者。他们在听到自己家人被打劫后的漠不关心,着实让人心寒,更推动着他们走向了不归之路。坐着领导之位,看似生活光纤的Tom,他的人生被父母打劫着;icy与Hanks被追求着的'爱情所打劫着;Cruz则被社会的现实所打劫着。每个人都有着令人心痛的私密。这时的我们,作为观众,是否也感同身受了呢?Tom的人生是被父母铺好的成功之路,或许有很多人会羡慕着,但却失去了自由,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在剧中喊着,要做个坏人,要干坏事,要做色狼,我虽然笑着,但眼睛却有点湿润。这并不是为了搞笑,而是发自心底深处被禁锢已久的呐喊。而深爱着丈夫,却被无情背叛的icy,恋爱过的,或者正在恋爱中的女孩子,是否觉得特别真实?往往为了对方付出了所有的爱,所有的牺牲,得到的却是离开与背叛。Cruz的遭遇则是现在社会最真实的写照了,没有钱,没有地位,哪里来的爱情?即便是青梅竹马那又如何?理想有时候终究战胜不了现实的残酷。这就是我喜欢此剧的原因,赤裸裸的真实,毫不浮夸。当真实摆在所有人面前时,我们无从逃避。
这是一部让我挑不出任何毛病的佳作,无论是演员,剧情,思想,舞台设计,音乐,灯光,音效表现得非常完美,可圈可点。虽然此剧在抨击着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的问题,但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却从不让人枯燥,更不会让人认为这是一部抱怨剧,说教片。整整2个小时的演出,绝对会让你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与发现。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便是如此,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或许看到的便不是这一番景象,我们缺少的往往是一个智慧的启蒙者。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 篇19
九月三十日,学校组织看了一个叫红领巾的话剧,使我深受感动。
这个话剧讲了:有两个人,去游泳,结果没有带游泳裤。他们拿着红领巾系在腰间,当作游泳裤。结果时光倒流了几十年让他们去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他们在那里终于懂得了红领巾的伟大历史,懂得了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
看了这个话剧,我感到疑惑,为什么经历了几十年,人们就把革命英雄的鲜血忘记了。许多人口口声声说爱祖国,可是对于祖国的历史却一无所知。革命者28年的奋斗,就这样被淡忘了。比如在升旗的时候,许多同学就在下面窃窃私语,敬礼的时候,很多人的`手举得歪歪扭扭,一点没有严肃感。有的人对国旗指指点点。有些大人对国旗也是置之不理。而且,这些人里面,差不多每一个人都会说自己爱国,自己对国旗非常尊敬,自己非常敬佩革命烈士。而另一面,他们把红领巾到处乱扔,几乎每一天人们都会见到落在地上的红领巾,甚至是已经被踩烂了,脏兮兮的,没有人理会。
我希望人们对红领巾、国旗以及所有和国家有关系的东西重视起来,爱惜它们!
【观看话剧之后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话剧观后感04-10
话剧观后感07-05
话剧雷雨观后感08-02
话剧《雷雨》观后感12-21
话剧雷雨观后感08-24
观看话剧骆驼祥子有感范文08-03
关于观看雷雨话剧的观后感(通用19篇)05-27
经典话剧雷雨观后感作文(精选20篇)07-20
话剧《日出》07-07